荔枝自然是美味佳果,否则大美女杨贵妃不会让她的情郎从南方特别快递到京城。留下千古佳话。

  直到现在,对于北方人来说,荔枝仍然是需要从南至北的快运过来的,只不过普通到不仅仅是贵妃吃,平民百姓一展“妃子笑”了。

  荔枝是无患子科荔枝属的植物,和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本草纲目》云:“止渴,益人颜色”,当然荔枝的益处多呢,但就凭“益颜色”又味道甘美,杨贵妃就有不能推却的理由。

  荔枝再甘美,我们北方两千年前的先祖无缘得尝,否则甘美无比的荔枝不会没有记载。能看到的最早入诗的荔枝是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他的诗里,荔枝被称为“离支”,接着晋·左思在《蜀都赋》一道∶“旁挺龙目 ,侧生荔枝。”

  当然让荔枝闻名遐迩的是杨贵妃,因为她好吃,她的情郎皇帝明皇不惜代价为她运来,就是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中勾画的场景,不妨一睹。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是杜牧路过华清池时想象的当时情景,此时,时过境迁,两位主人公早已“花落人亡两不知”了。

  从长安看骊山那是锦绣河山啊,那重重宫殿的大门一扇接着一扇打开了,但只见飞驰而来的“快递”送给了贵妃,那贵妃见了好不欢喜,只不过此一笑让人想起褒姒的“千金一笑”,只见那飞骑闪电般入宫,没人知道为什么,原来是给贵妃娘娘送南方的佳果荔枝来了。

  贵妃吃到荔枝高兴的笑了,盛唐从此衰落了,大家都说和这“一笑”有关,要不她也不会死在马嵬坡上,留下黯然神伤的明皇,不知他回到“长生殿”是否想起那一笑?想起那靠疾驰而来的荔枝?是否还再次吃过荔枝?

  《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记录了因吃荔枝引发的盛极而衰的历史。

  中唐的张籍也在诗里提到荔枝,他说荔枝的时候杜牧还没过华清池,但“长江后浪推前浪”自杜牧提了荔枝,张籍的荔枝就几乎找不到了。此时就让他的荔枝有个出头之日吧,别尽让“妃子笑”(后来“妃子笑”就是一种荔枝的名字了)了

  成都曲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这一日,张籍来到成都锦江,烟波浩渺,碧波荡漾,再看那刚下过雨的山头,鲜美的荔枝成熟了,不由让人垂涎欲滴。万里桥这里的酒家很多,游人如织,市井繁华,游客看到如此众多热情洋溢的店家,竟不知如何选择了,这该是怎样的太平时光啊。

  看似寻常的市井生活,以及远处优美的风景,特别是荔枝成熟了给人的甜美意象,让人向往,尤其是大唐已经江河日下,这一番景致更令人神往。

  这样的荔枝岂不是比“妃子笑”的荔枝美好?

  写唐时的植物离不开白居易,写荔枝也是这样,他为画工画的荔枝图写序,对荔枝的描述到位到无出其右,所以,虽然不是诗,也想录于此,感受一下非唐诗但唐时的荔枝,白居易眼里的荔枝。

  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冬青。花如橘而春荣,实如丹而夏熟。朵如蒲桃,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洁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 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 ,色香味尽去矣。

  白先生从荔枝的产地,到它的树形,花色、果样、味道,以及注意事项都言简意赅描述清楚,非是我等之辈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为荔枝庆幸,有知者,为我庆幸,有源头。

  最后除了不为“一骑红尘妃子笑”,但求“新雨山头荔枝熟”。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