枥树是我完全陌生的,查资料也所知不多,有鹅耳枥、苦枥白蜡,并没有单独的枥树。有文人说枥等同于栎,我以为不妥。

鹅耳枥,桦木科鹅耳枥属乔木植物,高5-10米,不算高,但也不是灌木。产地在辽宁南部、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生于海拔500-2000米的山坡或山谷林中。介绍说很常见,但我不敢确定见过,或者说见过并不认识。

苦枥白蜡树,木犀科的乔木植物,高10米左右,同鹅耳枥差不多。产于在吉林、辽宁、河北、河南等地。现在北方的林场会种白蜡树,我见过,林场主人告诉我,过去白蜡树可以做枪杆,扁担等等,因为其结实,韧性好。

这两种枥都不是引进植物,从起的名字就可以看出。

栎树也称橡树、柞树,查资料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地方把栎等同于枥的,栎有入唐诗的门径,所以此篇不介绍。

入唐诗的枥是哪种枥,并不容易区分,还是先把诗引出来吧。项斯的《山行》,诗和写他的人以及所提植物枥一样不出名。

山行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先说项斯这个人,比起唐朝那些如雷贯耳的大诗人,项斯就算无名之辈,虽然《唐才子传》在卷七里记载了他。他是晚唐人,中过进士,当过县尉这样的小官,比平民强不了多少,但比平民有文化,所以写写山野的诗那是自然贴切的。

此时他来到一处山林,长着众多的枥树(鹅耳枥?苦枥?不知也),但是别认为枥树林茂密就少有人家,有人,还有溪流分开几处流,一看就是个好去处,有山有水啊。

此时正当午时,山峰的影子随日成形,草带着泥,那是因为鹿群奔跑过之后飞溅上去的。农家的茅草屋里冒出做茶的烟气,缫丝的声音隔着竹篱都能听到。实在是桃花源一般的岁月静好。正沉醉其间,又碰上卖药归来的药农,想想自己仕途渺茫,世间正是乱世,狠狠心,“不惜”就跟他进入更深的山林。

这是不得已的归隐山林。但是项斯这“厮”不简单,“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这句真漂亮。真风景画一般。但是那“枥”呢?是哪种枥?从两种枥的生长环境看,都是北方植物,没有跨过长江去,项斯做县尉的地方叫丹徒,是在镇江一代,那里有枥吗?我不知道。

但那有什么,至少知道唐朝有一种树叫枥树,最重要的是项斯描写了一处世外桃源般的好地方,那里“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以奇制胜的韩愈在诗中也写到“枥”,我以为可以是“栎”,因为和松连在一起,以栎——橡树的雄伟,和松搭配很合适,但是就算是鹅耳枥,在丛林里也是乔木,依旧是茁壮,那就鹅耳枥吧。

山石(节录)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这是《山石》的后半段,韩愈和朋友在洛阳的惠林寺游玩,题目是山石,但不是写山石,是一篇游记,一开始是黄昏到了寺里,僧人介绍寺里的情况,然后安然入睡。第二天天亮我独自离开了,我们选取的就是这一段。

韩愈显然不熟悉离开寺庙的道路,在烟雾缭绕中寻找出口。路不好走,但此地风景不错,山花正烂漫,松树和枥树长得粗壮,一看就是有年代的。前面是一道溪流,我赤足涉水而过,水流声声,风吹阵阵,掀起我的衣衫,好不惬意。人生能如此逍遥,自得其乐,何必受那拘束,使我不得开心颜。哈哈,我那意气相投的朋友啊,我们怎么能到老都不用回到那尘世凡间呢?

韩愈是有情趣的,到了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忍不住发出感叹,不想再回人间,特别是尔虞我诈的官场,就在这山花烂漫,松枥雄伟,溪水潺潺的幽静之地终老多好。

这样的枥就有了让人流连忘返的仙气,好啊,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