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条——始闻扣柴荆

  荆条的学名叫牡荆,是马鞭草科牡荆属落叶灌木,可淡紫的的小花,常见到你完全不注意,以至于不认识。当然对于农人来说就不一样,荆条可以编织筐、可以做盖房时的“糊檗”,更主要的是可以酿荆条蜜,所以至今,农人还是熟悉荆条的。

  我自以为是的认为荆条是一种多年生草本,但很快就被打脸。认识荆条后,很快就见识到灌木状的荆条,居然满树紫花,够得上繁花茂盛,让人大吃一惊之余,也大开眼界。

  荆条古已有之,往往和棘联用,称为荆棘。其实是两种植物,荆就是荆条,棘是酸枣树,因为常常混生,所以连在一起,以致有成语披荆斩棘、荆棘满途等等。

  《诗经》中提到荆的地方有五次之多,那时称为“楚”,是当做柴草的,以《唐风·绸缪》为例:“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大意是:“荆条紧紧捆,三星在门前。今夜是何夜,和着美人相见,你呀你呀,我可把这美人怎么办!”

  寓意夫妻犹如紧紧束缚在一起的荆条,密不可分又紧紧相拥。情人相会,喜悦难耐,竟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能清晰的表达,犹如“绸缪束楚”,无论如何“绸缪”都是紧紧相依紧紧相连紧紧相拥,此“楚”——荆条何其缠绵悱恻。

  但荆条大多数情况不是这么浪漫有趣,而是“负荆请罪”,“荆钗布裙”。

  “负荆请罪”家喻户晓,说的是老将廉颇背负刑具“荆条”诚心想丞相蔺相如请罪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荆钗布裙”没那么有名,但说“举案齐眉”就都知道了,东汉隐士梁鸿,穷,有气节。富家女孟光,丑,有眼光。就是要嫁给梁鸿,她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出嫁时自然华服美饰,梁鸿很不满意,不和孟光同房。孟光追问之下才知,梁鸿想要的是和他一样穿粗衣吃淡饭的人,要和他一起过隐世生活的人。于是,孟光二话不说就“荆钗布裙”了,进一步还“举案齐眉”了,于是就成就了梁鸿孟光的不世美名。

  《太平御览》卷七百十八引《列女传》:“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

  之所以不厌其烦说他俩的故事,是想让当今的红男绿女们看看,有一种婚姻是不需要“有房有车”的。只需要“荆钗布裙”就够了。

  我们这就穿越到唐朝,看看唐诗里的荆条是什么样子。唐诗里提荆条的真不少,选几首“闻闻”——荆条有特殊的香气,否则蜜蜂怎么会采荆条蜜呢?

  就从我们永远割舍不下的杜甫开始。

  《羌村三首》之三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这是杜甫官至左拾遗,引援救他人,触怒皇帝,下放回家写的三首诗,我选了有“荆条”的第三首。

  前两首写刚回家时全家的悲喜交集,以及回家后苦闷心情。

  第三首就写到邻居拜访的情景。一群鸡正在乱叫,客人来了好似“人来疯”一般打斗不休。我把那群鸡赶上树,听见有人敲柴荆。邻里父老四五人过来看我,问我的情况,手中还拿着酒水,酒水清浊不一。客人不好意思解释说:“您别嫌酒水味道薄,现在庄稼已经没人耕种了。就是因为国家战乱不已,连儿童都当兵去了。”杜甫听了感动之余,也更感到时局的艰难,能为父老申诉的能有多少呢?内心感到对不住父老的深情。杜甫一曲歌罢,仰天长叹,举座泪纵横!

  荆条在诗中不过是杜甫家的院门,几乎不足挂齿,这样的门扉很符合他现在的处境,杜甫也从没有过“高楼大门”的时刻。荆条也就成了艰难时局的见证。

  再看韦应物的“荆条”。

  登楼寄王卿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这是韦应物写给好友王卿的诗。想当年我们一起“踏阁攀林”,此时却天各一方,隔着“楚云沧海”我对你思念无穷。眼下正值深秋,只听得几家捣衣声稀稀落落传来,又消失在茫茫秋山中,但只见山中荆条、榛树等一众杂树承受着日渐寒冷的凄风苦雨。

  这样的思念是深情有清冷的,犹如此时的季节,更加重了思念的无奈何寂寞。荆条在寒雨中不过也是瑟瑟发抖吧,它该落叶了,抵不住寒冷,就像韦应物抵不住自己思念友人的心。

  再看看李商隐的“荆条”,也是这么悲凉吗?

  《北齐二首》(其一)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这自然是李商隐写北齐后主宠幸冯小怜灭国的一段历史。用了两个典故,第一句说的是周幽王宠幸褒姒“烽火戏诸侯”只为博取其一笑导致亡国的故事,第二句就和荆条有关,《晋书·索靖传》记载:“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说的是西晋时期一位叫索靖的官员,早早就看出西晋的败象,因无力改变,不免感叹,指着洛阳宫门外摆放的铜驼,叹道:“我会看见你们淹没在荆棘中么?” 也有了“铜驼荆棘”的成语,意即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

  这北齐后主是有名的昏君,和他的爱妃冯小怜那是相得益彰,大敌当前不知道组织反攻,反倒各种宴席各种游乐,冯小怜不知羞耻,只知道“玉体横陈”迷惑君主,人家已经攻上自家的城头了,两人还淫乐不休,国不亡,天理难容。

  后来不用说,齐后主被杀,冯小怜再次投怀送抱,继续靠自己的“杀手锏”“玉体横陈”迷惑新主,但最终落得自杀的结局,让人松了一口气。

  荆棘此时连用了,是残破景象的借用,和曾经的“绸缪束楚”何等的云泥之别。

  这不怨荆条,要怨就怨当时的社会。此时,现在,荆条是作为荆条蜜存在的,多好。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