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盖新房呀!吼嗨!”“请乡亲们来打夯呀!吼嗨!”“举起咱们的夯呀!吼嗨!”“劲儿要一起使呀!吼嗨!”“落地要用劲儿吆!吼嗨!”“才能打得实吆!吼嗨!”“一夯挨一夯呀!地基明又光呀!吼嗨!”每当我回想起小时候那整齐嘹亮,荡气回肠的打夯歌时,总是乐此不彼,感慨万千!顿时,我的思绪一下子又飞回到故乡,飞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飞回到乡亲们盖房打夯的现场-----

  提起打夯,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更不用说打过夯了,因为夯在人们的生活中早已消失的无踪无影了。四十多年前,由于国家经济十分落后,那时还没有机器。在我们那一带的村子里,家家户户盖新房,翻盖房屋,都需要挖地基打夯。打夯亦称“夯实”,俗称打地基。是一种利用夯具把泥土、三合土等松散材料夯实的施工方法。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在盖房垒墙的地方用夯打实,这样盖的房子才结实耐用。打夯前,盖房的主家首先要请来村里瓦匠高手,用尺子丈量好长和宽的距离,根据宅基地的大小,设计出需要打夯的位置,用白石灰划出承重山墙的部位。然后再按着白灰划出的位置,挖出一米来宽、半米深浅的地槽,灌进水,待水沉下就可以打夯了。在我的记忆中,先后经历过木夯,石夯、电夯三种不同样式的夯打地基。木夯一般是用红润的枣木做成的,比较耐用结实,它足足有一人高,中间有四个圆柱形扶手,是供扶夯手用的。石夯一般都是由轧场用的碌碡做成的,足足有200多斤重,用绳子把两根很粗的棍子和碌碡绑好,两头都留有至少四个人手握的地方,这样一个石夯就做好了。打石夯共分4个班,每个班儿有8个人组成;至于电夯那就省事多了,只需要一、两个人操作就可以打地基了,既省工,又省力。

  打夯是一个重体力活儿,一般都是由青壮年承担。为了统一打夯的节奏,打夯开始前,要有一个能说会道,善于临场发挥的领夯人。因为领夯人在打夯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犹如战场上的指挥官,决定着战斗的胜负。而其他的人,只需跟着领夯人的号子声配合用力就行了。夯号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领夯人需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合,现场发挥。内容都是诙谐幽默、语言押韵、积极向上、提神鼓劲儿的。在我的印象里,本家的于圣杰大叔就是打夯领号子的高手。他喊出的号子,句句在理儿,实实在在,声音洪亮、声韵味俱佳。最让人佩服的是,他的每一句领号,都是信手拈来,条理清楚,滔滔不绝,不打磕巴。说到动情处,他还手舞足蹈,非常有鼓动性。打夯现场常常是喊声阵阵,热火朝天。那一阵高过一阵的号子声在天空中久久回响,不时引来众乡亲们前来观看,那场面不亚于村里过年唱大戏。不一会儿功夫,前来看热闹的人越集越多。人越多,领夯人喊得就越起劲:你听!“乡亲要盖房呀!赶快来打夯呀!没有肉和酒呀!都是白攒忙呀!听到夯声响呀!快快来帮忙呀!”大家在于叔的鼓动下,越干越有劲,什么苦累,什么烦恼统统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记得我十岁那年,我家盖房用的就是木夯。当时父亲请了20多个的壮劳力,分成5个班,一班为4人,轮班打夯夯实地基。虽然我干不了打夯的力气活,但我会给打夯人送送热水,帮着母亲摘摘菜、烧烧火。看着大家打夯那个快活劲儿,听着他们高嗓门儿唱着打夯歌儿,就像看了一场大戏一样过瘾。你听!“大家齐使劲儿呀麻吼嗨!往下狠狠地砸呀麻吼嗨!越砸越解结实呀麻吼嗨!一遍不行来三遍呀麻吼嗨!”有的夯歌还非常有鼓动性。如“社会主义好呀!政策暖人心呀!粮食大丰收呀!家家有余粮呀!户户盖新房呀!媒人找上门呀!娶来新媳妇吆!”-----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听到打夯的号子声,的的确确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记,至今仍记忆犹新。

  时间过得真快呀!听着打夯的号子声我已长到了15岁。那是我家第二次盖房打地基,最明显的是那传统的木夯不见了,打夯用的却是石头做成的。石夯的重量一般都在二百斤左右。打石夯虽然是一种非常消耗体力的劳动,但也是一种愉悦心情令人喜欢的活动。记得那天吃过晚饭后,父亲早早就把六个马灯挂在地基的四个角上,剩余的两盏马灯放在正中间。乡亲们看到我家的马灯后,知道是要打夯了。街坊四邻那些青年小伙子们一吃过晚饭,就直奔我家来攒忙,领夯的还是本家那个于叔,他经过多年的锤炼,更加成熟老练了,号子编得也越来越有水平了。你听!“抬起石夯来呦!不要使假劲儿呦!高高抬起来吆!狠狠使劲砸吆!越砸越结实吆!等会有酒喝吆!”随着一声声有节奏的叫号声和“咚!咚!咚夯砸地基的声响,村子里那些壮劳力们,听到号子声后,立马放下手中的活计,速速来到我家,他们不叫苦,不喊累,不计报酬,自愿攒忙,展现了乡亲们的善良,质朴和奉献精神。打夯那天晚上,我家一下子就赶来了十几个壮年小伙子,到了现场后二话不说,就打起夯来,尽管累得满头大汗,也无怨言。到了酒菜犒劳的时候,好多人都悄悄溜走了。父亲见状觉得很不好意思,赶紧追出门外,拦住几个小伙子,让他们喝几杯酒,吃几口菜。有个领头的小伙子叫小山,他乐呵呵地说:“大叔呀!您就甭客气了,都是乡里乡亲的,谁家没个大事小情的,攒攒忙都是应该的。”说完,他们就各自回到自己家去了。这一幕,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我心里暗暗发誓,等我长大后,也要学着大哥哥们的样子做,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不计报酬。打这以后,每每乡亲们盖房打夯,我都会循着号子声来到主人家里,帮着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后来,我还将几个最要好的小伙伴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义务帮工小组,无论谁家盖房,我都会带着帮工小组来到主人家里,帮着填填土、平整地基,打打下手。我们做好事不计报酬的行为得到了乡亲们的一致好评,校长还经常在全校师生大会上给我们提出表扬,并号召全体同学向我们学习呢!那次,当校长把光荣花一一戴在我们胸前时,我们个个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呢?快乐并幸福着!

  有位哲人说过:青春时光,匆匆恍恍。还没来得及尽情挥霍,便已奔向远方。走过的路子,留下时代的印痕,蕴含着成长的足迹。是啊!见证第三次打夯是在2002年9月,那年,我家把旧房拆除,重新翻盖成水泥预制板房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盖房子,不用东跑西颠找东西,找劳力,只要把“票子”准备好,不用操一点心,房子就盖好了。不是吗?昔日时兴的“攒忙”已经离我们远去,继而都是有建筑队大包大揽了。盖房打地基时,再也看不到木夯、石夯了,都是使用电动打夯机,只需一两个人来操纵。轻轻把电闸一合,那电夯就“咚咚咚”地响个不停,很快地基就打好了。

  时下的祖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电气化设备应运而生,记忆中的木夯、石夯,就像蹲在南墙根底下聊天的老人们渐渐日归西山,早已被电夯,打桩机所替代。但那憨厚宏亮有力的夯歌,那咚咚咚的夯声,那乡亲们的欢笑声却永远驻留在我的心中!此时此刻,我更加怀念那远去的木夯、石夯,因为它夯实了大地,夯实了我的人生,见证了家乡的变迁。我更加怀念那领夯的于叔,虽然他早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但他那声如洪钟,气贯长虹的夯令依然在我的耳畔久久回响----!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