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代人的青春换来了这个名字:知青。一代知青义无反顾地为国分忧、挥洒热血、奉献青春的豪情,坚韧不拔、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执着进取,奔赴广阔天地,用忠诚、青春和热血铸就了具有时代烙印的“知青精神”,其知青经历的本质反映,恰是知青历史的主流写照。

  70年代末,恢复高考,大专院校开始招生、工厂招工,部队征兵,知青陆续返城。这场从城市走向农村、边疆,又回到城市的上山下乡运动,波及了当年中国所有城乡和千千万万个家庭,堪称人类生存史上颇壮观的迁徙巨卷。

  几十年来,知青经历了返城、下岗、退养、失业等挫折,然而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让他们百折不挠,像当年在广阔天地一样大有作为,他们中有企业家,有教育工作者,有成功商人,有处级、厅级、部级领导。

  半个世纪前,邓晓明、徐小树、汤立强、杨晓渡、王令之、马雪芬、梅锡华、何玉华、柴文静、闫建华、刘松英、周文琴、周桂珍、郁树宝、路金莲、马睦乐、沈家杰、王介民、戴妙荣、张永林、邢福林、陆吉晓、鲍玉明、王建国、姚明昌、黄玉章陈培良、王健民、薛惠德、濮鑫强、徐盘华,朱玉莲、惠莉莉、施华清、庄静仪、许菊英、肖之臻、周冬梅、钟阿娟、孙秋英、曹琴珍、邱培英、鲁素芬、杨丽娟、陆七妹、陆莉莉、张沪英、解荣,宣福刚、吴亭亭、桑毓平等近千名上海知青下放到皖北太和县各公社,开启了他们永生难忘知青岁月。


  五十年前

  岁月激昂

  年代火红

  放歌理想

  车船鸣笛

  红男绿女

  奔赴边疆

  到农村去

  到边疆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青春方阵

  浩浩荡荡

  惜别都市

  上山下乡

  一场运动由此启幕

  一场大考就此开堂

  一场动员无奈决择

  一场洪流无力阻挡

  有过徘徊

  有过徬徨

  有过失落

  有过惆怅

  春天,无心赏柳

  夏日,无瑕纳凉

  秋季,无红叶相伴

  冬寒,无热风暖房

  几十斤小麦

  百十斤杂粮

  几百斤红薯

  一个农民一年口粮

  田间地头学《毛选》

  土坯草房油灯亮

  战天斗地斗批改

  换天换地换思想

  凛冽寒风梳长发

  火炎烈日薰脸庞

  稚嫩双手磨成茧

  春夏秋冬汗成行

  梦里晨雾未散

  上工哨子已响

  嘶哑亲切的呼唤

  是熟悉的老队长

  割麦子   砍高粮

  除杂草   把地镑

  修渠道   挖河塘

  百般农具试刀枪

  挥锄舞镰从头越

  试与行家论短长

  披星戴月多磨砺

  经历雨雪经风霜

  女子当做刘胡兰

  男子当学黄继光

  下定决心

  不怕牺牲

  排除万难

  去争取胜利

  伟人语录

  一代人的口号

  全国人的信仰

  经历是一份宝贵财富

  感悟书就了一段华章

  生命中有了知青的历史

  蹉跎人生路

  峥嵘岁月茫

  从此不怕艰难困苦

  再不畏惧惊涛骇浪

  刚毅品格骨子里

  思亲忧伤腹中藏

  信息通道绿邮筒

  纵然心房百行泪

  万语千言报吉祥

  晴天浑身土

  雨天一身浆

  环保靠风吹

  出行步丈量

  环境恶劣

  土地贫瘠

  物资匮乏

  劳动超强


  八亿人民八部戏

  看场电影是奢望

  没水没电没舞池

  拾柴烧饭拉风箱


  悠悠五十载

  弹指一挥间

  两鬓已染霜

  半个世纪前的往事

  仿佛就在昨天回荡

  桩桩幕幕

  幕幕桩桩

  一条河   一座桥   一段路    一个庄   一段情

  老支书   老队长   老大伯    老房东    老大娘  

  曾经不起眼的场景

  魂牵梦萦

  在脑海里久久飘荡

  长夜难寐回农庄

  久违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

  留连那一付付古道的热肠

  江淮水长长千里

  忆往情深媲海洋

  离别之后犹牵挂

  第二故乡今小康

  青春与芳华

  憧憬与希望

  经历与品尚

  回味与畅想

  郁闷与荣光

  酬志与遐想

  ……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