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建筑学家的正定情怀


  正定城堪称古建筑博物馆,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观赏吟咏。而最为引人注意的,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和正定古建筑结下的不解之缘。因了他的多次考察,对正定古建筑保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定城内的古建筑有8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定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其中,梁思成先生的贡献是巨大的,功不可没。


  四次亲临正定考察

  梁思成,作为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的建筑学家,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就是这样一位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从上个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曾经四次莅临正定,实地考察正定的古建筑。

  第一次考察是1933年4月16日开始,与绘图生莫宗江和一个仆人到正定,至23日,共计7天。

  对于这次考察,梁思成在《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绪言》写道: “今春四月正定之游,虽在兵荒马乱之中,时间匆匆,但收获却意外的圆满。除隆兴寺及四塔之外,更有阳和楼及县文庙两处重要的发现,计摄影或测量的建筑物十八处,详细测量者六处,略测者五处,其余则只摄影而已。”

  1933年4月、11月梁思成2次考察正定古建在隆兴寺转轮藏阁铺作下

  在考察中,他们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到正定的当天,尽管旅途劳顿,暮色苍苍,还是“在黄昏中,莫君与我开始我们初步的游览”。以后几天,早出晚归,经常是冒着危险,爬高俯低, “战兢地看”,查看、测量、摄影,将正定城内的主要建筑考察了一遍。回京后,于8月整理成《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一文,当年载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二期,后收入《梁思成全集》第二卷。

  第二次考察,是在当年即1933年11月,梁思成偕夫人林徽因女士再次来到正定,详细检正旧时图稿,并重新测绘第一次未来得及细量的诸建筑。这次考察“成图盈箧”,满载而归。

  第三次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梁思成教授已任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主任,利用暑假,带着学生,来正定考察测绘正定的古建筑。他们冒着酷暑,仅隆兴寺的摩尼殿就绘图几大本。陪同的人感慨地说:梁教授您可真下得辛苦啊!梁思成却指着摩尼殿的斗拱说:我这辛苦算得了什么,绘制祖先的神妙结构也算是一种幸福。绘制下来,保存下来,为后人、为保存国宝出一份力,也是作为现代中国人的一份荣耀啊! 

  第四次考察是1963年,梁思成教授不顾年事已高,又一次兴致勃勃地考察了正定的古建筑,提出很多权威性的意见,为正定的文物保护指明了方向。

  尤其令人感佩的是,在考察中,梁思成教授表现出的吃苦耐劳和严肃认真的精神。第一次考察,正值兵荒马乱的时刻,各方面的条件都异常艰苦。那时,从北京到正定,坐火车要走近10个小时,早晨7点15分发车,到下午5时才到正定。生活条件艰苦,吃饭在隆兴寺“茹素”,居住简陋,其中有一天赶上大雷雨雹,晚上骤冷,薄被不足御寒,只得用报纸覆盖助暖。但是,这丝毫不能消解梁思成教授的考察热情。当天到正定后,不顾旅途劳顿,安排好住处,便急不可待地在黄昏中,开始考察,直到“天已墨黑,殿里阻深,对面几不见人”,才去吃饭。考察期间,每天都是从早七时到晚八时,拼命赶着测量,摄影。

  梁思成的多次考察,对正定古建筑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考察中,对正定众多古建筑的形制、建筑特点、建筑年代、文化价值给予科学定论,并绘制了大量的古建筑结构图,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建筑结构摄影图片,为后来的修复提供了翔实资料和科学依据。


       精彩的记述和历史性定论

  梁思成先生对正定古建筑进行了详细考察,做出了历史性的结论。这些结论,集中反映在他1933年形成的《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一文中,文章记述了他正定之行的全过程,详细介绍了他考察的每一个细节,特别是对正定主要古建筑,以一个建筑学家的眼光,从建筑学角度,从建筑布局、构造、造型、年代,进行了仔细考察,做了详尽描绘。

  隆兴寺 文章对隆兴寺是这样记载的:“隆兴寺在正定县东部,旧名龙兴寺,俗称大佛寺,是河北重要大伽蓝之一。寺之创建,可以追溯到隋开皇六年(586年),著名的龙藏寺碑到如今还在大悲阁前直立着为这寺史做证据。但是现存的建筑,最古者不过宋初。”

  隆兴寺中的摩尼殿,梁思成教授赞誉有加,认为摩尼殿是隆兴寺当时所存建筑中最大最重要者。其形制式样“略似北平紫禁城角楼”,“重檐歇山的殿身,四面加歇山抱厦,而抱厦却以山面向着四面,这种的布局,我们平时除去北平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在宋画里见过”,“而在遗建中尚未曾得到者”;斗拱奇特,都是后世所少见。“那种画意的潇洒,古劲的庄严,的确令人起一种不可言喻的感觉,尤其是在立体布局的观点上,这摩尼殿重叠雄伟,可以算是艺臻极品,而在中国建筑物里也是别开生面。”

  关于摩尼殿建造年代,在正定县志中并无记载,梁思成教授从形制上推断,认为“摩尼殿至少也是北宋原构”。 1978年摩尼殿大修时,多处发现墨书题记,证实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梁思成教授推断不妄。

  隆兴寺中的转轮藏殿,梁思成教授称赞其结构精巧,是木构建筑之杰作,“发现藏殿上部的结构,有精巧的构架,与《营造法式》完全相同的斗拱,和许多许多精美奇特的构造,使我们高兴到发狂。”他指出,“转轮藏殿梁架的结构,可以说是建筑中罕有的珍品”,斗拱 “简朴古劲得很”,甚至用音乐的美妙旋律来形容各梁柱间交接的层次感:“条理不紊,穿插紧凑,抑扬顿挫,适得其当,唯有听大乐队之奏名曲,能得到同样的锐感。”

  对于隆兴寺各处的塑像,无论是摩尼殿、转轮藏殿,还是慈氏阁、佛香阁的佛像,梁思成教授均认为是宋代原塑。1607671268590180.jpg

   

  梁思成拍摄的正定阳和楼


  阳和楼  对当时横跨正定城南门内南大街上的阳和楼,更是让梁思成教授赞叹不已,在《调查纪略》的《纪游》篇,就做了详细的记述,甚至用了“伟大”、“雄壮”、“重要的作品”、“何等侥幸”等词语来形容、描募。“沿南大街北行,不久便被一座高大的建筑物拦住去路。很高的砖台,上有七楹殿,额曰阳和楼,下有两门洞,将街分左右,由台下穿过。全部的结构就象一座缩小的天安门。这就是《县志》里有多少篇重修记的名胜阳和楼;砖台之前有小小的关帝庙,庙前有台基和牌楼。阳和楼的斗拱,自下仰视,虽有如隆兴寺的伟大,却比明清式样雄壮的多,虽然多少次重修,但仍得幸存原构,这是何等侥幸。我私下里自语,‘它是金元间的作品,殆无可疑,但是这样重要的作品,东西学者到过正定的全未提到,我又觉得奇怪’。”“沿砖台东边拾级而登,台上可以了望全城。台上有殿七楹,东西碑亭各一。殿身的梁拱斗拱,使我们心花怒放,知道这木构是宋式与明清式间紧要的过渡作品。这一下午的工作,就完全在平面和斗拱之测绘。”

  在《纪古建筑》篇中,又从外观、结构等方面,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与北京的天安门和罗马君士坦丁的凯旋门相比较。阳和楼的外貌,“阳和楼横跨正定城南门内南大街上。楼七楹,建立在高敞的砖台上;台下有圆拱洞门,左右各一,行人车马可以通行,其布局略似北平天安门端门”,“七间大殿立在大砖台上,予人的印象,与天安门端门极相类似。在大街上横跨着拦住去路,庄严尤过于罗马君士坦丁的凯旋门。”称赞阳和楼的梁架结构“最为精巧”,“是健康合理的结构”。对阳和楼建造的年代,梁思成教授推断“是金末(南宋)元初所建”。可惜,阳和楼在解放前被拆毁,所幸的是,梁思成教授的考察,留下了详尽的记述描绘、现场测绘数据和拍照,才使我们得以领略这座类似天安门、庄严过于凯旋门的古建筑的绰约风姿,为重新恢复提供了依据。

       天宁寺木塔  对天宁寺,梁思成教授认为“本是正定重要伽蓝之一”,当时只余木塔及小殿数楹。梁思成对木塔做了仔细考察。塔的造型,“塔高九级,平面作八角形。塔身下四层为砖造,下三层斗拱及第二、三、四层平座亦砖造。第四层以上斗拱及各层檐均为木造。实际上是座砖木混合造的塔。第二、三、四层塔身虽属砖造,但在角上则用砖砌成八角木柱形,门窗榻板,亦用砖砌出。”对塔上的斗拱特点也做了较为细致的记载,特别称赞“上六层则甚豪放”。

  广惠寺华塔 对广惠寺华塔,梁思成教授考察后,得出结论:塔从形制上看,“这也许是海内孤例。其平面及外表都是一样的奇特。”并详细记述了塔的各层不同的形制结构和造型,以及与其他建筑的不同做法。

  临济寺青塔 对临济寺,梁思成教授在《纪古建筑》篇中是这样记述的:“临济宗的发祥地,原在城东南,唐咸通间移建城内。金大定二十五年,元至正三年,明正德十六年,清雍正四年、十二年,道光十年均曾重修。现存的青塔,也许是大定间物。”同样对临济寺塔的形制构造和各层的结构特点做了记述,称之为“这青塔在正定四塔中为最小一个,但清晰秀丽,可算塔中上品。”

  开元寺砖塔及钟楼 开元寺砖塔,“平面是四方形,各层的高度也较平均,其形制显然是四塔中最古者”。而见到开元寺的钟楼,梁思成教授说是“意外的收获”,“这个建筑物乃是金元以前钟楼的独一遗例”。“ 楼上的大钟和地板上许多无头造像,都是有趣的东西。补间铺作只是浮雕刻拱,其风格与我已见到诸建筑迥然不同,古简粗壮无过于是”,“其历史上价值远过于美术方面”。1607671679103267.jpg

     
  正定隆兴寺内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馆

  府文庙和县文庙大成殿 对正定城内的非宗教建筑,梁教授特意考察了府文庙和县文庙大成殿。

  对府文庙,记述比较简单,大成殿庑殿的琉璃顶,“很有点宋元风味”,而“梁架斗拱则系明末做法”。前殿“却是真正元代原构”,其别致的构造,“都足令人注意”。

  而对于县文庙,则是无意中的发现。梁思成教授这样记述他的发现:“在正定的最后一天,临行时无意中发现了县文庙的大成殿,由外表看来,一望即令人惊喜。五间大殿都那样翼翼的出檐,雄伟的斗拱,别处还未曾见过。”等入内仔细考察,忍不住赞叹:“好一座大成殿;雄壮古劲的五间,赫然现在眼前”,以至于到了“雀跃高兴”的地步。他赞叹大成殿“建筑构架如此的简洁了当,如此的合理化,真是少见。”对于大成殿的建造年代,梁思成教授认为,“《县志》称县文庙为明洪武间建,但是这大成殿则绝非洪武间物”,“以此殿外表与敦煌壁画中建筑物相比较,我很疑心它是唐末五代遗物。如果幸而得到确实佐证,则在正定所有古代建筑中,除亦甚可疑的开元寺钟楼外,当推此殿为最古。”为此,梁思成教授特意告诉占据文庙的正定女子乡村师范学校校长,“这大成殿也许是正定全城最古的一座建筑,请他保护不要擅改,以存原形。”


  时光流逝。离梁思成教授第一次到正定考察,时间过去了80多年。时移事变。梁思成教授在考察后形成的《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中介绍的8处古建筑,除了阳和楼在解放前已毁坏外,其他7处,新中国成立后,都陆续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外,梁思成教授还在他的力作《中国建筑史》中,用文字和图片,将正定的古建筑收录其中,使正定的古建筑走出正定,走出国门,名扬海内外。

  如今,正定古城以其保护完好的古城形制和遗存的珍贵文物,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此,梁思成教授功不可没。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