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外、辽西平原上,有座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塑像巨大、彩绘神秘的大佛寺。令人遗憾的是,它虽然被定为4A级景区,并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却少有人知晓和光顾。但它那肃然而立的身躯,独具特色的文化,是不应被遗忘的。

  这座大佛寺“集古代建筑、雕塑、绘画、石刻、匾额等艺术与文化价值于一体”,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盛赞其为“千年国宝、无上国宝、罕有的宝物。”它曾经是中国乃至世界佛教徒心中的圣地,在关外大地以及燕云十六州起到过“慈润山河”的教化作用。

  说得这么热闹,到底是个啥寺呀?它就是位于锦州市之北、义县城内的奉国寺,原名咸熙寺。它与河北蓟县的独乐寺、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山西应县的木塔,同为辽代遗存下来的著名建筑。

  上个世纪的90年代,公出到锦州市,赶上了星期日,战友安排去义县一游。辽沈战役首战义县,我对战场遗址历来颇感兴趣,这个安排正合我意。实地踏访,义县古城墙已不完整,战场遗迹较少,有些遗憾,听说镇里有个大佛寺,便拐了进去。1607565373579982.jpg

  那时候的景区还没有用形形色色的围墙圈起来,其中的建筑陈旧而斑驳,灰暗而破败,与周围的房屋显得极不协调,好像也不收门票,就径直跨进了山门。有大雄殿踞于高台之上,单体建筑,飞檐斗拱,面阔九间,其建筑规格竟与皇宫大殿相同。里面并排坐着7尊身材高大、法相庄严的大佛,需得仰视才行,连大佛脚下的胁侍,都有两米多高。四周墙上有彩绘的壁画,只认得飞天,其余的不认得是何物,描摹的是啥故事。在7尊大佛的背后,还有一尊倒坐的观音像。

  当时,既没有导游讲解,也没有相关资料,调动头脑里的所有知识也没有看懂其中的奥秘。提起辽代,说到契丹人,那更是一片空白。

  一般来说,大雄宝殿里只供奉一尊大佛,就是释迦牟尼,也称为大雄。而奉国寺里却并排端坐着7尊大佛,同样大小,没有主次,只是表情和手印略有不同。哪位是大雄,根本分辨不清。在这个并不富裕的辽西小镇上,当时为何要造起如此巨大而辉煌的佛寺?后来为何又受到如此冷落?同行的战友没有能说清楚的,只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而且是真的。东北野战军攻打义县期间,国民党空军派飞机来轰炸,有3颗美制的航空炸弹投到了佛寺院子里。其中1颗击穿大殿的屋顶,落到一尊大佛打开的手掌上,竟没有爆炸,只砸坏了两根手指。不知是美制炸弹的质量有问题,还是大佛真有什么神力?

       转眼之间,30多年过去了。一日,突发奇想,再访奉国寺,欲把曾经的问号拉直。如今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在上面跑个三四百公里,用不了半天时间就到了。而我作为一个出生在辽地的人,却用了30多年的时间,才真正走近大佛寺。

  1607565430854094.jpg在义县出口下了高速,但见一片高楼拔地而起,摩肩接踵。义县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小城镇的模样了,分明有了大城市的格局。景区修饰一新,绿树成荫,整洁而幽静。当地的文化部门还专门编写了《慈润山河——义县奉国寺》一书,详细解读了奉国寺建筑与当时社会和民族的关系,使奉国寺成为打开辽国历史的一把钥匙。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天下大乱, 南北方出现多个并立的政权,华夏大地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游牧在辽河上游的契丹人趁机崛起,创建了辽国(公元907—1125年),前后延续218年。如今的56个民族中并没有契丹族,辽朝也不入中国朝代序列,但其史载入了《二十四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就辽国文化来说,是契丹文化与汉文化的高度融合。东北全境、内蒙部分地区、华北北部都曾经受到辽文化的影响。 辽国崇佛,不是一般的崇拜,而是真心实意的信仰。契丹贵族带头捐房、捐款建寺修塔,上行下效,形成风气,致使佛寺、佛塔遍地开花。

  在辽国的五京(辽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中,南京析津城(今北京)规模最大、最为繁华,建有很多辽塔、辽寺,如今依然存在的有天宁寺塔和法源寺。北京的著名食品果脯,就是从辽代流传下来的。

  义县位于辽中京与辽南京之间,是两京往来的必经之路。但,这并非修建奉国寺的根本理由。那是因为有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出生在那里,她就是萧绰、萧燕燕。说起她的大名和小名大概都不太熟悉,如果提起她的另一个称呼萧太后,那可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奉国寺是辽圣宗耶律隆绪为纪念他母亲萧绰的功绩所建的,属于皇家寺院,为此规格崇高,地位突出。之前的独乐寺,之后的华严寺,都无法与之比肩。

  然而,在北宋年间,从皇帝到百姓都对萧太后闻风丧胆,恨得咬牙切齿。后来的民间传说,更把萧太后描写成诡计多端、心狠手黒、面目可怖之人。著名的杨家将之所以一门忠烈、几代寡妇,都是因为与她交战的结果。其实,民间传说与历史事实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儿,有时甚至出入很大。

  萧太后年轻时聪明伶俐,长相漂亮,办事认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她本已许配人家,却被选上了妃子。辽朝的皇族一直与萧氏宗族有婚姻关系,先后有十几个皇后都姓萧。萧太后16岁进宫,深得辽景宗耶律贤的欢心,随后立为皇后。耶律贤体弱多病,不能处理军国大事,下边有什么奏报都交给萧太后决断,自己不加任何干预。这无形中锻炼了萧太后的御人和处事能力。

  好像是上天的故意安排,耶律贤35岁时便撒手归西,扔下了寡母与幼子。那年,萧太后30岁,辽圣宗耶律隆绪才12岁。在“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的情况下,萧太后认为,你们说我不行,我偏要行。她临朝执政,推行改革,促使辽国向国富兵强的目标发展。她坚持用佛教统一上下思想,实行契丹族与其它各族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重用汉人,实行科举,对军人赏罚严明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本已衰败的辽国出现了中兴势头。

  北宋王朝因失去燕云十六州,与辽国结仇,便乘辽国君主更替之时大举进攻。萧太后亲自挂帅出征,在岐沟关之战中大败宋军。民间盛赞的杨令公杨业,就是在这次战争中被俘和绝食而亡的。此后,萧太后多次参与指挥作战,击败来犯的西夏军和宋军,展现了她的特殊军事才能。公元1004年10月,萧太后与耶律隆绪率辽军向北宋发起进攻,一直打到澶渊(河南的濮阳)。辽军只要渡过黄河,就可攻下北宋都城汴京(开封)。北宋王朝派人来求和,萧太后果断停战,与北宋签订了“澶渊之盟”。宋辽约定为兄弟之国,辽圣宗称宋真宗赵恒为兄,赵恒称萧太后为叔母,并每年交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战后维持旧有边界,宋辽之间从此有了长达百年的和平。1607565488483677.jpg

  公元1009年11月20日,萧太后把皇权交还耶律隆绪。她从被景宗立为皇后之后便开始辅佐病弱的丈夫治国,决断军国大事长达14年;等到丈夫去世,又开始辅佐年幼的儿子圣宗,临朝摄政27年,前前后后加起来等于是独掌辽国的大权长达41年,于1009年12月29日去世,享年56岁。1992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杰出人物纪念币(第九组)金银币一套,其中有萧绰。她身着契丹民族服饰,外罩铠甲,腰配宝刀,两手紧握着一幅军事地图,抬头远望。她以一个有作为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留名青史,得到后人的纪念。

  萧太后每逢有军国大事需要行动时,都要到寺院去举行法会,求告神力相助。她的成功是否真有神力相助,那就不得而知了。公元1020年,正值辽国稳定而昌盛时期,辽圣宗耶律隆绪要在义县为母亲建一个寺院。那自然是件国家大事,必须聚万匠之手艺,萃万物之精华,建成最大最好的寺院。奉国寺原占地6万多平方米,无比宏伟,穷极壮丽。建筑既有唐代寺院遗风,又有辽代绘画和塑像特点。可惜的是,如今只余大雄宝殿,其余的是金代、明代和清代的建筑,例如山门、牌坊和倒坐的观音。

  1607565537499857.jpg大雄殿是单层建筑,虽为全木结构,却历千年而不朽不毁。金兵攻占义县时,纵火焚烧全城,唯独留下奉国寺。后来两次发生强烈地震,奉国寺都屹立不倒。里面内塑的七佛是过去七佛,“金身匀称,气象悠闲,魁梧雄伟,莫与比伦”。而释迦牟尼佛坐在最西边,并非是在中间的位置。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佛教的的早期信仰,在《大藏经》中有《七佛经》,强调在释迦牟尼前就有佛救度众生。莫高窟的隋代、唐代石窟把七佛刻在门楣上,表示护持佛法之意。总之,大雄宝殿具有造像之美、彩绘之美、空间之美、建筑之美,代表着中国十一世纪建筑的最高水平。其伽蓝规制、斗拱等级、殿宇规模、屋顶形制、角神渊源、彩画流变等,独具一格,享誉万代。

    其实,山海关外的少数民族也是炎黄子孙,有红山文化为证。然而,一道万里长城不仅在地理上把农耕区与游牧区隔离开来,也在军事上把众多的游牧民族拒之关外。两千多年来,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相互打过仗,和过亲,还轮流执过政。其实,都是炎黄子孙,为何要争战不休?今天,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已经融合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地域广阔和人口众多,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谁也不能再将其分开。回首这一过程,同祖同宗和文化认同是民族融合的根本所在。屹立在长城之外、辽西大地上的佛教巨刹奉国寺,就是民族融合的典型产物和见证。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