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梁澄清的先生的照片,想起2020年12月18日是梁澄清老先生的三周年忌日,瞬间伤感拥上心头。记得他成仙前的一个星期早上晨练时,我们在咸阳湖畔见面,相约明年开春,与探寻咸阳历史文化踪迹的朋友门,一起去窑店的咸阳宫、六国宫看看。然后走完十一个汉皇陵,十八个唐皇陵等,没有想到,这却成为最后的告别。


  梁澄清生于1945年6月,陕西省礼泉县梁家村人。1964年毕业于乾县师专,一生从事与民族文化研究,代表作品有《咸阳风物传志》丛书,《十大集成》《民间文学三大集成》。出版专著16部,散文集《俗眼望莲》,《子夜听风》等。


  与梁澄清先生认识在十年前,在我哥哥张鸿杰(咸阳地方志活字典)家中,在交谈中,发现作为学者型专家,梁澄清先生高风亮节,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特别是敢于讲真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是工科大学毕业的,工作后一直从事与工程力学教学,喜欢从平衡方面考虑问题。2014年退休前,为了使退休后有事可作,在哥哥张鸿杰的启发下,喜欢上历史文化,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内行请教。在民俗文化方面,没有想到,梁澄清老先生认真给我讲解外,也经常让我从力学平衡方面解释一些问题。退休后,只要见面,无话不谈。


0.jpg

  经常讨论的问题有,过去用的是土墙,土炕、土房,土坯,与木材,损坏后上地,这些建筑废物与地球可以融合与一体,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现在使用的水泥,混泥土、钢筋、楼房,这些成为建筑垃圾后,与地球融合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不值得深思吗。


  在古代的县城规划中,都有许多大的池塘(涝池),每一个村,每个小队也都有池塘(涝池),从生态平衡的原理可知,下雨了, 多余的雨水储存在池塘内,天晴了,可以慢慢沉淀,地下水也可以保障。太阳出来了,这些水可以在空气中交流,对换,使空气保持清新。如今全部是硬化路面,池塘几乎消失,我们为什么不从几千年的环保中学习优秀文化••••••


_MG_9213.JPG

  梁澄清老先生在研究优秀民风民俗的同时,扶持了咸阳的许多民俗文化爱好者的行动,两寺渡的冯强文,南河镇作者钟宪政,老咸阳作者董学武,秦汉战鼓黄建民,西北魏老根魏兴等等,喜欢民俗文化的人都愿意与他交往。


  特别是2017年,我们开展的探寻咸阳历史文化踪迹活动,尽管自己身体不好,还参加了了三次活动,给 大家留下了一个传统文化学者的风采。在参观了白起墓后,他说:“中国历史绕不开咸阳,绕不开秦文化。咸阳与秦文化既是中华历史最伟大的转折点,也是最伟大的起始点。白起墓就是秦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应该保护。”


001ve84wzy7cFoCzUhBab&690.jpg

  他又说:“祭祀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周陵全国只有一个,就在咸阳,从汉武帝开始悼念民族先祖,到宋太宗赵匡胤颁发诏书政府祭奠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团结炎黄子孙的祭祀文化一个组成部分,不能用真假来判断,二千多年的祭奠就是历史文化。”

  

  梁澄清为咸阳的民俗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老人家的精神永恒。


_DX_6285.JPG

  七律•悼念梁澄清先生

  澄清幽静成仙去,

  赤胆忠心为帝陽。

  载物厚德寻祖脉,

  著书传统正风扬。

  善人永在咸阳道,

  魂应归來望故乡。

  阴世隔层难会面,

  祭天与像吐忧肠。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