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祥要把他的文字结集出版了,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骨子里对文字有情结的人,任何时候,对文字到底还是无法忘记的,就算是在人生的路上绕了一个很大的圈子,最终可能还是要回归到他所钟情的事情上来。

  志祥是我的同学,准确地说是我的师弟。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毕业分配,我们不约而同地来到了那个远离我们家乡的煤城。我虽早他一年毕业,但他分配后却辗转百十公里,来到我所在的矿山中学找我,令我感动的同时,也开始了我们长达三十多年的兄弟友谊。

  我们都是中文毕业,那个时候都在中学教书,怀里都揣着一个遥远而美丽的作家梦。但是在我还教书的时候,他却令人羡慕地到当时颇为有名的企业报《铜川矿工报》,当了一名记者,那个时候,每每看到报纸上印有他名字的文章,我总是感到亲切而自豪。后来,就是在他的牵线引领下,我才告别企业,成了一名媒体人,直到今天。

  我刚到铜川日报的时候,就一个人。妻子和孩子在百里之外的煤矿。志祥的新家就在城里。所以,经常他就会叫我去他家,喝酒划拳,吃饭聊天。他那种对朋友的热情,豪爽,好客甚至不惜倾其所有帮助朋友,叫人感动,也叫人铭记,到最后,我们两家因此成了数十年的好朋友。

  但志祥是一个比我更有勇气和闯劲的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各地人才招聘,人才流动的大潮中,他到了滨海城市——山东日照。对于故乡来说,他成了真正的游子,对于家乡的同学朋友来说,他成了“日照兄弟”。

  但职业却回归到了教书育人,不过这一次却成了大学老师。

  信息时代,手机时代,微信时代,抖音时代,真是天涯若比邻,远隔千里之外,却感觉就在眼前。就感觉到,他对生活充满着热爱和激情,一次晨练,一次散步,一次朋友聚餐,一个生活中的偶遇,甚至一顿早餐,都会让他有感而发,演变成文。久而久之,成了他生活的印痕,也成了他情感的记录。读这些朴实,真诚、并不故作高深的文字,你会感觉到一个很有生活激情的人,在滔滔不绝地对你讲述着他认为很有意思的事,他在竭力地想要把自己认为美好的事情告诉给朋友们。尽管,他讲的那些,你也许并不陌生,但这依然不妨碍他的激情,因为,好的东西让更多的人分享,有什么不可以呢?

  在他所有的文字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前面回忆童年生活情趣的那几篇文字,有故事,有悬念,有细节,有童年的纯真,有那个时候的温暖,有情窦初开时少男少女那种诗一样的朦胧与美好。

  志祥的很多文字都是写故乡的,故乡的山水,故乡的风物,故乡的小吃,故乡的人文。对于熟悉这方山水的人来说,那些因为早已心知肚明而缺乏新鲜感,但是对于外来的人,这些当然对他们充满诱惑。我理解志祥所以不厌其烦地写那些在家乡人看来再熟悉不过的东西,是因为他虽然身处异地,但心心念念的依然是故乡,依然是家乡,那些东西早已经深入他的骨髓,不愿也不能忘掉,因为,最是游子思故乡啊。

  我一直觉得,所谓乡愁,是只有那些真正有故乡的人才有的一种情感。而故乡,则一定是你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起码在那个地方生活了十几二十年的地方,你记忆力最强的时刻,留在了那里。那里的很多东西,成了你的骨血,你无法忘掉,无法剔除,而后你又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那个地方,此后每每想起,感到亲切;任何时候见了,感到温暖;隔段时间不见,总是想念,长时间见不到,又让人感到忧伤的那种情愫。可是现在,人员的大流动,孩子从出生到成人,可能不断的变换生活、学习的地方,人们在年轻的时候已经很难在一个地方呆上十年二十年,所以也很难对一个地方产生所谓的“乡愁”,而成人之后工作生活,娶妻生子的地方,充其量,只能叫做第二故乡。第二故乡,人们可能会有怀念,会有温暖的记忆,但很难产生那种叫做“乡愁”的感觉。乡愁对于如今四十岁以下的人来说,并没有多少清晰地感觉和认识,对于九零后、零零后,就更加渺茫。但志祥显然是有着浓郁的“乡愁”的,能够和这种情感共鸣的,也只能是同时代的有着共同经历的人。

  志祥的另一部分文字是写日照的,日照大概应该算作他的第二故乡,这个美丽的滨海城市,志祥是发自内心喜欢的。他每天的晨练,每次的滨海散步,甚至校园里的所见所闻,一花一草,都会引发他的感慨。那些文字中间,充满了他的爱意。一个人,看见他所在城市的一草一木,都会引发诗情,他的内心里,当是有爱的,他对生活,当是充满希望的,他的人生状态,当是积极昂扬的,这样的人生,当是乐观愉悦的。

  他的文字,在充满正能量的同时,又充满着家国情怀,时时流露出一个为人师表者的引领和榜样作用。他堪称一个合格而优秀的老师,比起那些有着知识分子的名号,也有着话语权和影响力、但是对于国家的进步却总是阴阳怪气,对于西方的一切却无限顶礼膜拜的“公知”们,我们更需要像志祥这样的大学老师。

  作为好朋友,我也不想把志祥说得完美无缺,那只是希望喜欢文字的志祥,以后有更加优秀的充满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语言上,再凝练,再文学化、艺术化一点;选材上,再精炼一些;主题的开掘上,再深刻一些。文学作品尤其散文,毕竟不是新闻,也毕竟不是生活实录,更不是流水账,需要在语言上懂得取舍,该说的话要说到位,该留下想象的地方,尽量含蓄,当读者去补充丰满。这样,文章就有了味道,就有了令人回味的东西。

  随意的那种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感慨,只可以作为创作的素材,却不是真正的文学创作。倘要成为一篇成熟的作品,必须在那种记录和感慨上,有所散发,有所提炼,有所提升,要有自己独特的能够给人思考的东西。这样的随感,不在于文字的长短,贵在于思想的深度,在于自己独到的发现。

  喜欢文字的人,有一种别人很难理解的情怀,他的文字就算是在网上再怎么热闹,他总想把它们集纳成书,好让自己的生活印痕,自己的思考,自己对于这个社会的感慨,有一个集中的表现。所以,志祥想把自己这些年的文字结集出书,我是理解的,也是赞同的,更愿意把自己对他的文字的认识,体会,感悟一并说出来,算是共勉。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