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回了趟老家,去参加本家大娘的葬礼。


        大娘走了,享年九十八岁,寿终正寝。


        大娘儿女众多,个个孝顺。最近几年由于老人一天天见老,所以不再迈出屋门,由女儿们与儿子儿媳轮班在东上房屋里侍奉,村里发生的事儿全由大伯回来讲给她听。讲的人让对方猜,听的人要求说大声点儿,夫唱妇随地倒也饶有兴趣。有时竟也逗得儿孙和来侍奉的女儿们忍不住笑起来。


      去年,当值的四女儿责备回来晚了的老父亲时刚好让我遇上。大娘在炕头上坐着,堂姐批评大伯:“这么大岁数了,晚上你就别去了呗!你见过有几个九十多岁的老头儿还带孝帽儿的?”

       本家二奶奶走的时候,家族观念很强的大伯一直跟着忙前忙后的,晚上回去的时候我送他,所以见堂姐批评他了。

       今年过年大年初一找头的时候,在大娘的东上房屋,妞子嫂先不让我说话,指着我问她婆婆我大娘,娘,你看看这是谁,认识不?大娘坐在铺得松软的炕上盯着我看了一会儿说,二朝吧?

        围在她床前来看她的人全笑了。妞子嫂说,她记不起你全名了,所以顺着自己的习惯按族里排行叫你二朝哩!

        

       送完殡,与我一样回来参加丧事并和我同在[向屯人在衡水]微信群的多子哥开车拉我一起回市里。

       临上车的时候,父亲让多子打开后备箱,然后放进了两袋子一样多的自家院子里种的蔬菜,有茄子苦瓜和豆角儿,然后说,你们兄弟俩每人一袋,走吧,慢点儿开。



        从老家回来后的这几天里,我脑子里一直不由自主地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人生,暂且叫作生命之轻与生命之重吧。


       大娘是长寿之人,一路走来生命的旅程将近一个世纪,没想到自春节到现在这才半年的功夫,精神矍铄的老人竟也走了,不禁让我感叹这人生之轻。然而感叹这人生之轻后,又为大娘这生命力之顽强和人生之不易慨叹。百年的人生历程,这其中又经历了多少风雨,多少辛劳汗水,多少承受担当,这难道不是人生之重吗?


      大伯也是九十多岁的人了,而他始终坚守着长幼有序的人伦之礼,以他老人家生命之厚重却从未待生命以薄轻。


      大娘的儿女们能在母亲的晚年日夜值守侍奉茶饭温馨陪伴,这不正是以自己的生命之重把自己的黄天厚土高高托举吗?

      我父亲为什么能象对待我一样对待多子?想来也许是钦佩多子能深刻理解生命之轻并付诸以生命之重的缘故吧。

       多子哥多年来每到冬天都把老娘接来衡水同住,住进供有暖气的暖和屋儿,直至后来老人终老。多子哥以前曾经无意中说过,他说,我现在尽心侍奉老人不为别的,为的是让自己以后不后悔,不留遗憾。


       看看自己身边的人,其实我们哪一个不是正在或苦或乐地跋涉着自己的生命之旅,以生命之轻而担起生命之重呢?         

        而我,也照着他们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学着做着,试着承担起生命所付予的载荷。


        很多次,走在自己家门前的大过道里,有时不禁下意识地回头向过道口望去,仿佛听见年轻时的娘骑着自行车驮着草个子一路吆喝着闪开闪开而快速驶来,利索地骑进院子里。

       不知从什么时候,渐渐的,父亲与我说话开始变得带着小心并和声细语。而我却觉得很不习惯,反倒是更希望听到父亲那铿锵有力的呲哒声。

       回家时买回去一只烧鸡,切上点儿葱花儿白菜心儿再炒炖一会儿,出来的香味儿惹得前院婶子连连夸我手艺好。我在私下里窃喜婶子的夸奖,没告诉她这烧鸡原本气味儿就不错,她也许不知道我是为的把鸡肉再炖烂点儿,让娘不戴假牙也能吃得动。


       听着娘又说起说了无数次的陈年老事儿,她每次讲起都象新的一样,细节记得那么清晰真切,并且讲得那么投入。我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时地插嘴问上一句,直到娘说,不早了,睡去吧。


       我这算深深悟懂了生命之轻并担起生命之重了吗?不,还差得很远。


       生命之轻,也许可以解释为人生之苦短和脆弱。生命之重,也许可以理解为承担责任之厚重。窃以为以人生之苦短脆弱去承担责任和传承之厚重,绝对不是对人生全部之阐释,但起码是对生命怀有一颗敬畏之心。


       已步入知天命的年纪,无法预知前路之近远。在我们感叹华年易逝人生易老时,我觉得倒不如把握现在踏踏实实实地过好崭新的每一天。


       如果那时我们没有来得及认真地年轻,那么不如选择现在认真地老去,以生命之轻扛起生命之重。至少,在无法抗拒的变老的过程中,做好余生里的每一个自己。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