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6352965950399.jpeg 

       意大利之行虽然匆忙,但不能不去位于罗马西北角的袖珍国梵蒂冈,它面积0.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18人。

  我们参观完斗兽场后驱车直接去梵蒂冈。只见广场上人山人海,但却看不到明显的国界,我们便随着人群排队去参观圣彼得教堂。梵蒂冈虽小,但每年吸引上百万旅客前来参观游览,除了它是世界天主教中心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有不少艺术杰作。

  

  一、圣彼得广场

  我们排队等候的广场就是圣彼得广场,以广场正面的圣彼得教堂得名。它是意大利17世纪著名建筑大师贝尔尼尼的杰作。广场呈椭圆形,长340米,宽240米,地面用黑色小方石块铺砌而成。两侧由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恢弘雄伟。这两组柱廊是广场的装饰性建筑,共有284根方柱组成,分排四行,形成三条走廊。柱高18米,需3到4人方能合抱。柱廊上有平台,向广场的一面有石栏杆。朝广场一侧每根石柱的柱顶,各有一尊3.2米高的大理石雕像,他们都是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的圣男圣女,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广场及柱廊由著名建筑大师贝尔尼尼于1656年设计,用了11年时间建成,柱顶大理石像是贝尔尼尼和他的学生所雕刻,是意大利以华丽、夸张为特点的巴罗克式代表作。

1606301957395160.jpg

    (圣彼得广场) 

       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高插云霄的方尖石碑。有四只铜狮俯伏在基座上,背负石碑,铜狮之间镶嵌着雄鹰,展翅欲飞。石碑顶上有一个高达5.75米的十字架,在十字架之上有一块耶稣被钉的十字架真木。石碑高25米,加上基座和十字架,全高41米。石碑重327吨。石碑光滑,且无一字迹。这座石碑原为罗马教皇利古拉为装饰皇宫旁的圆柱广场从埃及远道运来的。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将石碑移至圣彼得广场,据说,为此曾动员900名工人,150匹骏马和47台起重装置,花了近5个月时间才完全。

  在广场两侧各有一个银花飞溅的美丽喷泉,泉台高14米,10余根水柱同时向上喷水,中心水柱喷射高达4米,像玉树银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壮观至极。右边喷泉为马德尔诺于1615年所建,左边喷泉则由贝尔尼尼仿造于1675年,两者遥相并喷,相映成趣。

  在喷泉和石碑之间,左右各有一块直径不足半米的灰色小圆石盘,外绕以白色大理石。我们站在石盘上,观望广场两侧的柱廊,廊内只有一排石柱而不是四排石柱支撑柱廊。这是贝尔尼尼匠心独特的设计。圣彼得广场是世界最大广场之一,可容纳50万人,是罗马教廷用来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地方。

  

  二、圣彼得教堂

  位于圣彼得广场北侧的世界第一大教堂——圣彼得教堂,是君士坦丁皇帝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于公元326年落成,时称君士坦丁大教堂,后改称圣彼得教堂。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修圣彼得教堂,并于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都曾主持过这座教堂的设计和施工。第一个建筑师是布拉曼特,他果断地拆毁了几乎整个旧教堂,计划把新教堂建成希腊十字架式。但几年后,教皇朱利奥二世和布拉曼特相继去世,并受教廷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这项巨大的工程未能取得重大进展。直至1547年,教皇保罗三世任命米开朗琪罗为总建筑师后,工程方有起色。米开朗琪罗恢复了布拉曼特的方案,并设计了气势雄伟、轮廓优美的中央穹窿顶。但米氏没有完成整个工程与世长辞了,余下的工程由他的学生德拉·彼尔塔和建筑师卡洛·马泰尔诺完成,并根据教皇保罗五世的指示将教堂改为拉丁十字架式。新教堂于1626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落成。

  教堂的正面是由建筑师马泰尔诺于1607年设计的,高45.44米,宽117米,立有8根28米高的圆柱和4根方柱。有5个进口和5个阳台,中间最大的阳台为“祝福阳台”。廊檐上立有11尊雕像,高5.5米,中间持有十字架做祝福状者是耶稣基督。正面两端上方各有一壁钟,右边钟为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左边钟为罗马时间,另有6个大铜钟,每逢佳节,铜钟齐鸣,抑扬顿挫,非常悦耳。

1606302052124202.jpg

       (圣彼得教堂)  

       拾级而上,是教堂的前廊,也是由马泰尔诺于1612年设计的。高20米,长71米,宽13.5米。在廊檐下,有文艺复兴初期著名画家乔托所作的镶嵌画——《小帆》,是1620年从旧教堂的墙壁上移嵌于此。画面描写的是耶稣门徒在小船上遇到风浪、颠簸前进的情景。

  再往前走,便是教堂大殿,大殿正面共有5扇门。从右到左依次是:第一门为“圣门”,平时紧闭,每25年才打开一次。规定每25年的圣诞之夜,圣门打开后由教皇领头走入圣堂,视为走入天堂祈祷之意。此门极富工艺之美,全门分16格,每格为一幅雕工精美取义多端的浮雕。第二门是“圣事门”,上面有有关天主教会的7件圣事图。第三门为“中门”,是一扇最古老的门,原是旧教堂的大门,门上有6幅画像。第四门是“善恶门”。第五门是“死门”。

  通过中间高大的中门,我们来到了圣彼得教堂的内部,教堂内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137米,能容纳5万人。屋顶和四壁上饰有以《圣经》为题材的绘画,不少是名家的作品。在教堂右侧的《母爱》小堂,游客可在这里欣赏到米开朗琪罗24岁时的雕塑作品《母爱》,这是他一生中惟一签名的作品。这尊雕像将圣母抱着死去的儿子时的悲痛感以及她意识到这是上帝的旨意时的那种顺从感刻画得淋漓尽致。

  在教堂中殿的正壁上有一个圆形光环,光环中央为一圣灵信鸽,象征天主圣神,周围是小天使和云彩,全都用紫铜制作而成。从中殿正壁折回就到了米开朗琪罗设计的穹窿顶下。穹顶周长71米,直径42.76米。圆穹一侧有狭窄的“之”字形阶梯,共有333级台阶,穹顶尖端高达137.8米,为罗马全城最高点。为方便游客,教廷安装了电梯,可把游客送到通往穹顶的台阶处,到时游客可拾级而上,登顶俯瞰罗马全城。这是米开朗琪罗一生中最伟大的建筑杰作。站在巨大的圆形穹顶下,你会觉得教堂其他的东西都那么渺小,即使贝尔尼尼雕刻的青铜华盖有5层楼房那样高,也显得微不足道。青铜华盖由四根青铜巨柱组成,气势雄伟。华盖的下方是宗教祭坛,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升的旭日,当着朝圣者举行弥撒。

1606302081869026.jpg

    (圣彼得教堂内部) 

      在宗教祭坛前方凹下去的地方有一座忏悔祭坛。宗教祭坛的正下方,为一镀金铁槛,里面是祭服龛,是公元6世纪的作品。祭服为长条形,预备给新当选的大主教在举行特殊仪式时穿用。在中殿的尽头,两件贝尔尼尼的作品引人注目。一件是“彼得宝座”的青铜座基。“彼得宝座”由教会初期四位圣人的雕像支托:前边两位代表希腊教会,后边两个代表拉丁教会。另一件作品则是“彼得宝座”右边的教皇乌尔巴诺三世墓。“彼得宝座”左边为教皇保罗三世墓,由德拉汉波尔塔所作。在贝尔尼尼所做的青铜宝座上,有一把镶有象牙饰物的木椅,后经考证,乃是875年圣诞节教皇圣若望七世在圣彼得教堂举行加冕典礼时,加洛林国王理查二世所赠送。在“彼得宝座”的椅背顶上装饰着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此外,教堂内还有圣礼小教堂、唱诗堂等。

  

  三、梵蒂冈博物馆

  参观教堂后,我们便来到梵蒂冈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全称梵蒂冈博物馆和艺术陈列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位于圣彼得教堂北面,建于公元5世纪末。原为教皇宫廷,后改为博物馆。总面积5.5万平方米,分12个不同类型的陈列馆和5个艺术长廊。这个艺术宝库,收藏的古今稀世文化和艺术珍品,堪与伦敦大英博物馆和巴黎卢浮宫相媲美。

  在希腊十字架大厅内,有两个公元4世纪的石棺,它们是君士坦丁大帝母亲和女儿的棺材。地板上是一幅古罗马时代的镶嵌画。在大厅内,还收藏着有爱神丘比特、恺撒大帝及异教诸神的很多雕像。

  庇护—克莱孟特厅,陈列着各种雕塑作品,其中有公元2世纪的名雕,太阳神阿波罗和9个女神石像。女神体态丰盈,或坐或立,或舞或跃,各执乐器,分别代表各种艺术流派。太阳神阿波罗相貌年轻,是纯洁和高尚的象征。厅内还有一座称为《英雄躯干》的残石像,头颅已无,两臂、双膝皆缺,仅存大段躯干。但雕刻精湛,筋肉发达,身体结构完美,历来相传为大力士赫拉克拉斯石像。这座残石像,因其在解剖学上最为完美,全世界的艺术家均为之倾倒,尤其是米开朗琪罗对之倾慕备至,曾反复研究,自称是残石像的忠实信徒。因此,他一生所作雕刻和绘画,深受这座残石像的影响。他的作品,男则宽肩厚臂,肌肉发达,女则身段发达,肥胖异常。

1606302127737091.jpg

    (梵蒂冈博物馆) 

       动物雕塑厅,犹如一座天然动物园,狮、犬、鹰、鸟等飞禽走兽,腾翔窜跃,千姿百态,一只马身人面的怪物,正捕捉住一只狡兔,而得意洋洋。艺术长廊上壁画、天顶画、镶嵌画、挂毯画,如绣似锦,绚丽缤纷。其中挂毯廊,挂着绣有耶稣生平事迹的19幅华丽的壁毯。地图廊里,40幅鲜艳夺目的图志,描绘着意大利各城市和沿海岛屿的地形图解,出自16世纪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建筑师伊格拉齐奥?但丁的手笔,被认为是当时地理上最重要的文献。另外,各派名画师的画室或陈列室,也都陈列着他们的代表作。

  拉斐尔画室,是博物馆精华所在。1508年,25岁的意大利绘画大师拉斐受教皇朱利奥二世之邀,来到罗马,在梵蒂冈宫内创作了一系列宏伟壁画。主要有《教义之年》、《辩论会》、《雅典学院》、《诗坛》、《三德像》等。其中《雅典学院》最为著名,它同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的《末日的审判》一起被列为文艺复兴时期壁画艺术的杰出代表作,被美术史学家誉为“文艺复兴盛期三大杰作”。在此,游人可以充分欣赏拉斐尔秀美、典雅、和谐、明朗的艺术特点。

  

     四、西斯廷小教堂

  来梵蒂冈必去西斯廷小教堂,西斯廷小教堂之所以闻名遐迩,是因为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在这里创作了绘画珍品《创世纪》和《末日的审判》。电影《万世千秋》一片就是描写米开朗琪罗作西斯廷教堂巨画的故事。

  《创世纪》为天花板上的天顶画,面积为300平方米,由9幅中心画组成。主要描绘《圣经》里的故事。画中有343个人物,其中有100多个比真实人体大两倍的巨人形体。每个人体都是理想化、英雄化、大力士型的,充分表现了人体的力量美。

1606302142283708.jpg

  (西斯廷小教堂)

      《末日的审判》是米开朗琪罗在花甲之年创作的祭坛画,是《创世纪》天顶画的继续和发展。该画取材于《圣经》故事,描绘的是世界末日来临时,基督把万民召集在自己面前,分出善恶,善者升入天堂,恶者则被打入地狱。全画共有200多个裸体巨人,充分展示了人体的力量与健美。艺术家通过上帝分辨善恶,表达了自己爱憎分明的情感。这是艺术家继《创世纪》之后又一部人物众多、构思雄浑的纪念碑式的杰作。

  

  五、梵蒂冈图书馆

  梵蒂冈图书馆,是世界著名的收藏早期手抄本和古版本的图书馆。全称“梵蒂冈阿波斯托利图书馆”,通称“教皇图书馆”。在教会初期即已设立,不过规模较小,且专为教廷内部私人之用。后曾几次兴衰,现在的图书馆是1475年由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创建。目前,馆里藏有7万余册古代珍贵手抄本,7500册15世纪前的古版本,印版、雕版或印刷物3.3万种,书籍5000万册。这些珍本平日不轻易示人,只有少量誊抄在羊皮纸上的圣经供参观者鉴赏。它们大部分来自欧洲收藏中世纪古籍丰富的博比奥修道院手稿珍藏馆,帕拉蒂内古代圣书、抄手藏书室以及庇护九世教皇献出的原属红衣圣教安杰洛·马伊的4000册手稿。在这些手稿与手抄本中有4世纪的希腊文圣经、四到六世纪罗马诗人维吉尔的著作抄本,四到六世纪重写在羊皮纸上罗马政治家、作家西塞罗的《共和国》一书,以及意大利作家、《相浩》的作者加丘,文艺复兴时代诗人、以写14行诗著名的彼特拉克,意大利雕刻家、画家、建筑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和德国神学家、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得的亲笔手稿。

1606302158120050.jpg

  (梵蒂冈图书馆)

      在阅览大厅的玻璃柜里陈列着各种史地一类的手抄本,在右面第一个柜内有一本1612—1659年绘制的《中国地图》手抄本,展开的一页是湖广地图,大城小镇,名湖细川,列举详细。图书馆内有各种版本的圣经,最大版本长约2尺,宽约尺半,厚则尺余。小的版本只有1寸半长,1寸宽,3分厚。馆内还有无数珍奇古玩,为几个世纪以来各国君王贵族馈赠,都是精美绝伦,名贵无比。其中有两只高大的烛台,系拿破仑加冕时所用。


  

(此文系旧作,原载《世界文化》2008年第2 期和《江山文学网》2016年6月15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