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6291029916447.jpg

       

 在宋朝,还有一位京官出使河北,驻任真定,他就是《梦溪笔谈》的作者、大名鼎鼎的沈括。虽然他在真定只有短短的八个多月,却留下了不错的政声和学名。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杰出科学家。他的《梦溪笔谈》,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占有十分显赫的地位。当代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教授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第一卷中盛赞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人物”,称《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八月至次年四月间,沈括曾以集贤校理、知制诰出任河北西路察访使(宋官名,王安石变法时置,负责访查各地推行新法情况并加督促。),驻任真定(今正定)。其间,他不仅在恢复农耕、裁革冗官、加强边防、发展河北水利方面颇多建树,而且对河北西部地理、动植物、自然环境等方面认真考察,深入研究,从科学上作了阐释。

     

       政务多建树

       沈括到任之时,正是宋、辽重新议定了河北边界,边事安宁,百姓本该安居乐业。但是,战祸刚停,天灾未消。连年蝗灾,使河北西部人民生活困苦。沈括到任,即体查民情,不断据实上奏,促使朝廷采取了一些发展农桑、赈灾安民的政策。如熙宁七年九月,减价粜给灾民省仓粮食15万石。在秋收秋种大忙季节,他上疏朝廷,请求将因负债而被囚入监的百姓全部放回家种地,等秋种完毕后再回狱就刑,得到宋神宗的诏准。一些灾民连人的肚子都没有东西可填,耕畜就更无力饲喂,只有或卖或宰一条路。面对此种窘境,沈括想出了一个对饥民的特殊赈灾方式。当年十月,他上疏建议,由官府出资买下饥民耕牛,以备有军事行动时作辎重运输之用,或待岁丰时再由民间买回。

       本来,边事安宁,正是饱受战乱祸害的百姓喘口气,休养生息的时机。但是,宋王朝却利用宋、辽边事稍宁的时机,广征民夫,修筑河北城垣,使本来受天灾困扰的河北百姓负担加重。沈括于当年十一月上疏,主张除在“边防紧急处兴工”筑城外,其他地区应尽力安民,不要在灾年大兴土木,请求“罢深州修城卒”。针对洨河沿岸受灾严重、饥民困苦的实际情况,他建议以工代赈,修展赵州城,既解决无粮民夫的衣食,又集中人力抢筑重点城垣。

        河北为北部边防之一,不仅驻军多,冗官也多,国家每年都要拨巨款解决河北冗官驻军给养。沈括驻真定期间,天灾造成百姓生活困顿,朝廷虽拨给赈灾银粮,但是,维持冗官的俸禄、俸粮都要从这些银、粮里挤出,到了灾民手里,还能剩多少?严重影响赈灾济民。沈括认为,解决的途径,还是要治本,就反复上疏清除冗官,宋神宗于熙宁七年十月诏准。

       沈括在驻真定期间,经常深入所辖州郡,了解民情,兴修水利,亲自勘察设计,并主持施工。经过他的努力,北宋前期创立的河北边防水屯塘泺防线进一步向南扩展,不仅对提高边境御敌能力大有裨益,而且对真定及其以北地区农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边务多创新

       沈括文武双全,为保卫北宋的疆土做出过重要贡献。北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辽和西夏贵族统治者经常侵扰中原地区,掳掠人口牲畜,给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破坏。对真定以北的边防,历来是河北巡疆大吏争论不休的话题。沈括坚定地站在主战派一边。驻真定和后来任军器监长官期间,他攻读兵书,精心研究城防、阵法、兵车、兵器、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编成《修城法式条约》和《边州阵法》等军事著作,把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功地应用在军事科学上。他到边地实地勘察,“尽得山川险易祥略”,因此,他上疏边防事务,皆有理有据,使朝廷不得不屡屡准奏。这期间,他的最大创新成就是发明了木质立体地图。他在“遍履山川”详察地形的基础上,开始制作边防立体地图。开始是用面糊和木屑模拟地形地貌,堆粘于木案上,制成立体地图。时值严冬,面糊时冻时融,往往变形。他又创造以蜡塑形的方法,回到真定署衙,再用木头照蜡形刻制。熙宁八年二月,他将刻制好的木质地图进呈神宗皇帝,同时上疏,力陈对北部边防的主张,得到神宗赞许,下诏按其奏章实行。沈括的木质立体地图使神宗大开眼界,不仅召朝中重臣反复观览,还下诏:“边州皆为木图,藏于内府。”

      在对付辽兵的作战理论上,沈括也提出过许多颇有见地的论点,而且总是能以理服人。譬如,他针对朝廷强行从民户征调役马以充边防的弊病,指出:契丹人多马而善于骑战,正如中原人善用强弩一样。如果我们舍强弩而学骑战,决不能克敌制胜。所以,他认为,应在边防大力提倡使用强弓,而且要“以射远入坚为法”。训练将士能射中远方飞驰的辽兵,并能射透敌兵的甲胄。他还总结了大哥沈披(时任雄州安抚副使)及河北各地造弓的“绝技”,写入《梦溪笔谈》。

      沈括奉使河北的这段经历,使他成为朝中最全面了解北部边防的要臣,尤其对宋辽边境了如指掌。所以,在熙宁八年朝廷务色赴辽使时就选中了他。他奉旨出使辽国,就边地问题进行谈判,据理力争,维护国家利益,挫败了辽国争夺边境之地的企图。

 

       科考多成果

       在真定期间,沈括通过实地探访、勘察,搜集各方面的资料,用以科学研究。这在他的《梦溪笔谈》中可以看出,他奉使河北的这段经历,虽然时间不长,但却是他深入生活、深入实际、调查探寻着力最深的一个时期。《梦溪笔谈》中与河北相关的20余条科学记载,凝聚了他诸多的心血和非凡的智慧。其中令世界敬慕的地质学理论就是在河北酝酿的。当时,他沿太行北行,在山崖发现螺蚌壳及鸟卵一样的石子,横亘石壁成带状,经分析,他得出“此乃昔之海滨”的结论,而今的陆地,则是漳水、滹沱、涿水、桑干之类的大河夹带黄土高原的泥土岁岁淤积而成。他的这种对平原成陆原因的科学阐释,完全符合现代地理学原理。他对山中螺壳来源的科学认识是世界上最早的,比意大利科学家、艺术家达·芬奇(公元1452~1519年)解释亚平宁山中螺壳为海中古生物遗迹要早400多年。

       在《梦溪笔谈》中,他对河北的物侯、真定城东的“潭园”也有记述。此外,还记录了河北锻炼精钢、桑蚕养殖及丝织技术、河北边地害虫危害人畜的情况。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