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是锦葵科木槿树的常绿灌木,和木槿是近亲,以至于人们常常混淆。它们主要的区别是常绿和落叶,也就是说扶桑在北方除了在花棚里,室外是不能生长的。在南方就不一样了,可以很茂盛,可以很灿烂,用得上花团锦簇。木槿不同,长的没有扶桑细致,性格也粗放很多,不挑地方,给片土地就生长,给点阳光就灿烂,

扶桑也叫佛槿、朱槿、佛桑、大红花、赤槿等,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扶桑开大红的花儿,但现在不同了,扶桑也能开出黄色的花,那是新品种。植物的新品种是让人眼花缭乱的,让人招架不住,还是回到从前,回到扶桑的原始状态,红色的扶桑花,太阳的颜色。

扶桑鼎鼎大名是因为它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这不是我说的,是《山海经·海外东经》说的:“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

《山海经·大荒东经》也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汤谷上的“扶木”就是说的扶桑。

扶桑为什么叫扶桑,《海内十洲记·带洲》是这样说的:“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

更神奇的是因为长扶桑而命名的国,扶桑国。《梁书·诸夷传·扶桑国》:“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从介绍看显然不是也称扶桑的日本国。日本称扶桑国是从唐朝开始的。晚唐诗人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就这样描述:“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后世明·李时珍说:“东海日出处有扶桑树。此花光艳照日,其叶似桑,因以比之。后人讹为佛桑, 乃木槿别种,故日及诸名亦与之同。”

可见扶桑从一开始就是“神树”,尽管是木槿的“别种”,但木槿怎么也不能和扶桑同日而语,那就不同日而语,再展示一下扶桑的光芒,我们就回到历史。

屈原在《九歌·东君》中这样描述扶桑:“暾将出兮东,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晈晈兮既明。”

大意:太阳就要从东方升起,出自扶桑的光芒照在我的栏杆。轻拍我的马儿徐徐前行,夜色就要散去天就要亮了。

总之扶桑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无出其右。

唐朝的扶桑能例外吗?

且看王维的《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晁衡是日本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倍种麻吕,是日本遣唐使,热爱中国,并在中国为官,也逝于中国。此诗写的是晁衡回国探亲,唐玄宗、王维等都作诗为他送别。

从诗中不难看出王维对这位日本朋友的深挚感情,对他返回日本路途遥远艰难的关心,以及一别是否再能相见的担忧。其中的扶桑就是指日本是扶桑国,日出的地方,那里是扶桑的故乡。已经可以长到外乡了,而主人此时要回自己的故乡,那是一坐孤岛。

到了晚唐,又有韦庄送日本友人,也是以扶桑为名。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敬龙是日本僧人,学成回国,韦庄送他。扶桑在那太阳升起的地方,在遥远的大海那边,老朋友你的家乡比那扶桑地还远。不知道此次回去谁和你一起呢?但愿明月照耀一帆风顺回家乡。

日出东方,那个东方就是日本了,具体到太阳的栖息处就是扶桑树了。到了唐代也是这样。

当然离开扶桑国日本也能说话,就再拉出一枝扶桑吧。刘叉的《偶书》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太阳从扶桑树上升起时,人间多如牛毛的万事就开始产生。我这个野夫面对不平事,怒从心头起,想要灭掉人间不平事,但不平事太多了,把我抗争的“万古刀”都磨损了。

一看就是任侠好义的人,《唐才子传》就介绍说,他在少年时期:“尚义行侠,旁观切齿,因被酒杀人亡命,会赦乃出,更改志从学。”

这样的万丈豪情让人荡气回肠,虽然最终是“磨损胸中万古刀”,但毕竟是“野夫怒见不平处”,只要有那“日出扶桑一丈高”,我们心中的明灯就不灭。

这就是扶桑的好处,日出的地方,给人带来光明的地方。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