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网友给我发来一段短视频,介绍了张一元茶庄总店今年销售“高碎”的盛况。看罢确实是让人有许多感慨。前门大栅栏“张一元”茶庄总店每年都有一个重要的节目,就是开售老北京的“高碎”!几天前也就是11月5日早晨,刚刚开门600个高碎的排队号码就被市民抢空。其中有些人甚至是凌晨四五点钟来排队的。说实在的“高碎”绝对算不上什么名茶,也就是平常大家说的“茶叶末”,充其量也就是个“穷人美”。当今的好茶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依照当今市民的消费水平,好一些的茶还是很有畅销的。但排队购买高碎的市民表示,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升了,茶叶的品种也很丰富,但自己就是喝惯了高碎这种口味。我想大家喝的也许就是这种怀旧的情怀。


   说起“高碎”大家也许并不陌生,就是高级茶叶筛出的“茶叶末”。你可千万不要小看这“茶叶末”,它可是具有高级茶叶的味道,也是老北京茶叶中的一个特有品种。


  人常说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茶”可是在“开门七件事”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可见茶在老北京人生活中的分量。为什么老北京人对喝“高碎”情有独钟呢?其实说来也很简单。平常的高级一些的茶叶,价格自然会高一些,而且一般需要沏上个三四回才能品出味道来。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人家坐了半天,事情都聊完了,人也该走了,沏的茶还没出味儿,这浪费了好茶不说,同时也有失老北京人的待客之道。如果是“高碎”就不一样了,因为茶已经成碎末了,沾上热水就能出味儿。头遍茶汁就可以香气扑鼻,等喝的没有味道了,客人的茶也喝了,事业聊完了,人该走了。两全其美,又不失对客的尊重。


  这种“高碎”值高价低,或贫或富都可以接受。穷人喜爱它的价格,用它招待客人,不失面子。富人喜欢它的便利、快捷,茶香味道好,也不失体面。同样一种东西各取所需,各用所长。因此得到各个阶层市民们如此喜爱。听说就是底层普通劳动者对高碎也是钟爱有加。据说当年一些拉三轮的、拉排子车的车夫,拉了一趟活儿之后,出了一身的汗,口也渴了肚子也饿了,找个小茶馆要上一壶茶,就着自带的干粮,边等活儿,边歇歇脚,也算是一种独特的享受。如果是要了一壶好茶,价格高不说,最重要的是怕还没等喝出味儿来,就来了活儿客人急着要走,岂不白白地浪费了一壶好茶。但是如果仅仅是一壶高碎,没花几个钱,抬腿就走也就无需计较了不是。老北京的人力车夫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满族人,还是很喜爱喝茶的,因此对于“穷人美”的高碎,必然是“情有独钟”的。


  其实茶叶店为了茶叶的整齐漂亮,把茶筛一下,增加它的卖相,也是茶叶铺的经商的一种手段。筛出的碎末子,原本是要丢弃的,但在老北京却是一般市民非常喜爱的茶饮饮料,也是为茶叶铺增添了一些商机。虽然“高碎”只是下脚料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对于普通市民而言,花低挡茶的钱,享受具有高级茶叶的品质,确实是很划算的事情。所以难怪老北京人把喝高碎当成一种传统和习俗。其实,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喜爱高碎。正真讲究的主儿还是不一定喝高碎的。因为那些人一般都是有钱有闲的人。出大价钱买好茶叶对他们而言根本不是个事,需要沏上几次才出味儿,无非就是要耗时间,但他们有的是功夫。品茶闲扯就是他们每天的正经事儿。其次他们认为高碎没法登大雅之堂,因为茶叶在加工、运输、倒卖等过程之中,难免混入一些尘土,在筛茶中会留在茶叶末中难以清除。这也是这些讲究人不喝高碎的又一个原因。


  其实特别讲究的人,不但不喝高碎,就是花茶也不是很喜欢喝的。因为他们认为,绿茶才真正具有茶的香味,而经过熏制的花茶已经失去了茶本身的香气。我的一位作家朋友曾对我讲过,过去南方给皇帝进贡的茶叶,经过长途运输,到了京城之后,大多都不新鲜了,有些已经失去了茶叶的香气,有的还产生了异味。大臣们恐怕皇帝怪罪,于是就想出了用各种花熏的法子。结果皇帝非常喜欢,于是此方法由宫内传到宫外,熏制工艺也逐步完善,香气也越来越适合饮用。就这样茶叶增添了“花茶”这个新品种。

 

  记得小时候有位亲戚知道父亲喜爱饮茶,于是就转送了父亲一包绿茶,父亲用此茶待客,那位客人一方面称赞父亲懂茶,一方面猜测我家祖籍为南方。并讲只有南方人才喜欢喝绿茶。而绿茶才真正保留了茶的“清香”。而北方人喜爱的花茶就是“花儿”的一个承载,并非为“茶”味。他还说,花茶仅仅是用较一般的茶叶专门为北方人制作的。其实我父亲喜欢喝茶不假,但是与懂茶的人比还是有些差距的。另外我家祖籍也不在南方,我们若干代前由山东迁移到杨柳青定居。后来因父亲到北京求学才最终在京落户。那次得到这盒绿茶完全是偶然,以绿茶待客,更是机缘巧合而已。

  虽说民间有“用熏茶欺瞒皇帝”的口头传说,但似乎是在任何文献中都没有记载。不过,许多民间传说都不是空穴来风。若细思之,历史的许多事物的成败兴衰,不都常常源于某位帝王个人之好恶吗?我想我们还是暂且姑妄听之吧!留存备考,供后人再细细研究之。不过有了这类的流传,不也算是为“茶文化”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吗!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