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佛家理论概念的常用语。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每个字的意义都不是简单的笔画和读音,它可以唤起人的感受,激发人的斗志,规范人的行为。含义深远,妙不可言。

在字典里解释“禅”常和“意”在一起,即“禅意”:是指清静、简洁、平淡的意识思维。是一种思虑到平静以后,得到的人生观或是人生态度。起心动念也只是察觉而不是执着寻找,即:眼看、耳听、闻嗅、知觉、触感;如佛经所言:六根所受不在心中造成任何判断取舍,不制成“自我”,而是彻底、清净、简捷的旁观的思维方式,所称禅意人生。

唐诗人刘长卿有一首《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写到禅意:“溪花无禅意,相对亦无言。”,而明诗人何景明在《吹笙》则把禅意写成“幽心与禅意,凄切转关情”。可见,禅:清、净、悟、等等成了做人的思维方式的一种考验。

禅字多和寺庙庵堂连在一起,几乎是佛门教义、道家思想专门用语,就连刘长卿、何景明的诗里出现的禅意二字也和佛家道家有关。

我退休后,蛰居云南昆明,一身轻松,游山玩水,赏花会友,惬意得很。一段时间下来,积癖难消,看到了这个西南边陲重镇的往昔和现在,觉得是整个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见证和缩影。又勾起我“探其竟,究其源”的旧趣。但,古稀远离,耄耋将至,大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好在云南的朋友热情好客,有求必应,随我所到之处总是“客串”优秀的解说员,又无私的提供史料,借朋友之力,用我名字居然完成了九篇《蛰居昆明杂感》,还要感谢银河悦读网的各位编辑、点评的老师的编发和点评,使我也受益匪浅。

那么,第十篇写点什么呢。我去了金殿山,自然想起吴三桂,这个历史人物的祖居离我的家乡不远,多少年来我们那里有很多关于吴三桂的先人和吴三桂的传说、轶事、遗址、遗迹等等,要整理成文,我还要查阅资料,要费些时日。

我的女儿家在市里,出门逛街就会经过圆通寺,每每路过时,那壮丽山门,幽深古刹,接踵香客,令我驻步。

终于有一天晚上,我走进了这座神秘的佛寺,还有幸与主持长老有一段茶缘,更得邀恭閲敬览了全寺,从资深老衲那里讨教了几个凡俗待解之惑。我在这里整理如下,也就算做 《蛰居昆明杂感》(十)吧。愿与大家共勉。


古刹茶缘

我有晨练的积习,就是住在女儿家,早晨也要走步和做一套健身操,从女儿家到公园要路过圆通寺。别处行人寥寥,圆通寺已经是香云缭绕,善男信女,扶老挈幼,走进山门。我曾放慢了脚步,想随众进去,又觉得似乎不够虔诚,于是去了公园。但,直到回到女儿家,圆通寺的神秘感一直挥之不去。寺外清风伴晨钟,旭阳初辉尽鸟鸣,却觉啾啾难排律,度化心灵是诵经!——这一心结我无法挥消。

有一天晚上,我仍信步圆通寺山门前,哪里树影婆娑,挡住灯光,此时,一缕烛光从山门曳出,原来是一位老和尚手捧蜡烛在为后人照亮,那后边的人是一个小伙搀着一位老太太,走过树影,小伙搀着老人向老和尚千恩万谢,老和尚却是一只手立于胸前,连说:阿弥多佛,退回山门。

几番思索,有一天当香客散去,我终于走进这座古刹。也许是乐施信众走了我才来的缘故,当我在观赏大殿里满墙仙画佛图时,鹤发童颜的老衲双手合十向我走来,打了招呼,并邀请我喝茶,我无法拒绝,和老和尚走进了禅房。

这个长老住处没有耀眼的灯光,室内,灯如烛,淡似霓,一片宁谧。我一下竟不知自己身在哪里?当我“清醒”过来,才觉得一个凡夫俗子根本无法和高僧盘经论道,那时的尴尬我后来想起来不知自己是何等模样!不过我记得清楚,老和尚给我递过一杯淡茶,他自己却在双目微合,似无我在一样。

我忘了喝茶,只是静静的坐着。终于,老和尚睁开双眼,说:谢谢先生,陪我静坐,贫僧为你弹一首古曲吧。

老和尚一摆手,一个小和尚随即搬来一个漆得乌亮的琴桌,摆好了一架古琴,老和尚起身,闭目合十,口里念念有词,然后坐下来。那个小和尚则随手推开前窗,顿时,天井中一阵微风飘进禅房,在我抬头张望外面星空明月时,那琴声从老和尚手下响起,先是轻轻地,淡淡的,……那时,我想谁也不会睁大眼睛,一定都是闭目进入琴韵之中。我当时真是体会到了前人诗中写到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忽然,律起声扬,似乎听见汨汨流水伴着窗外古柏沙沙的鸣响在空中盘旋,传程悠远。忽而,一下琴声大作,犹如万马奔腾,嘶鸣不绝于耳!我望了一下面前的老僧人,他双手抚琴,全神贯注,仍处于闭目之态,但随着琴声竟自唱了起来:

明月皎洁透前窗,

淡淡忧伤化愁肠,

勾一笔画中人,

赏一曲千古乐章,

不舍情丝绕余梁!

曲罢人散去,

人生虚幻一场!

……

琴声停了,歌声也停了,禅房里静极了。

老和尚大概是看我在静思之中,双手合十,说道:施主,茶凉了。

我从静中“醒”来,把那杯凉了的清淡的普洱茶一饮而尽,起身我说道:谢谢长老,我今夜不虚此行,也许我有此佛缘吧?

老和尚仍在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施主您请坐,先生所谈非也,人各有志,信仰难移,先生不烦与老衲此夜品茶相叙,老衲感恩不尽。贫僧幼年苦寒,战乱不断,哀鸿遍野,饿殍满街,是共产党把我救出火坑。如今,共产党又领导广大生众改变江山,华夏大地佛光普照,这就是佛家所望。共产党信仰如一,共产党的主张也在修心,这和佛门普度众生实同一辙。

我离开圆通寺已近深夜,大街上华灯闪烁,抬头仰望,一轮明月银白的光在万家灯火昆明上空倒不觉得光亮,只像一个硕大的灯笼悬在半空里。回看千年古刹,柏韵香薷,还可以闻到飘洒在古刹寺里寺外的淡淡的袅袅烟缕……

一段古刹茶缘,近距离的听了圆通寺资深的长老的几句话,觉得佛门主持也并非只是诵经打坐,他们也在关注着社会的变革,今天生众生活的富裕提高令这位高僧还把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翻身解放联系起来,甚至把共产党主张看成同佛门普度同出一辙。

有资料介绍,圆通寺在东南亚享有盛名,又集佛、释、道于一身。今天我在昆明生活,真的该到圆通寺去看看这座千年古刹了。


走进圆通寺1605360354540177.jpg 

圆通寺门前的一条街就叫圆通街,圆通寺不同于其它庙宇在深山老林,沧陬水畔,是建在市中心。

站在街上,放眼古刹,金碧辉煌,宛如一座宫殿。更称奇的是一般的寺庙庵堂,山门外都有有四大护法神所居的金刚宝殿。而圆通寺没有,则是进得山门,脚下石阶,步步向下,路径两旁是独特阁楼,后靠碧螺山,怪石嶙峋,壁立千仞,松柏苍翠,掩落多孔石窟,石岩峭壁留下千年文人骚士诸多诗文,以及滇中寒士孙髯的遗居之所。香客告诉我,此处称“螺峰拥翠”,为昆明八景。往前再走,见一湾湖水,香客和我说,昆明三月花海满城,唯圆通寺里却是一番清静神宁境界,四月以后,红嘴鸥始落于水面觅食,谒寺僧众与万鸥同乐。

再往下走,是圆通寺第一宝殿——天王殿。位处圆通寺中心地段,四大天王居宝殿之中其威震佛刹,劝善惩劣,为众生兼施风调雨顺,自成首责。殿前一漾池水,池中有八角亭,三孔汉白玉廊桥,连接两岸,四周曲径回廊,,配植花草,把一个佛家圣地演绎成江南水乡风格,构成水苑佛寺,圆通胜境——千年昆明八景此处又占一阙。

这个水池前是“放生池”,“香火处”,近边有一殿,内供奉23手观音,圣洁观音不论昼夜,在榆香缭绕不绝中,为进香之人,了却灾孽,启灵心扉。

再往前已近圆通山根,才是圆通寺的正殿——圆通宝殿(如其它寺庙的大雄宝殿),进门看见“圆通禅寺”四个大字为启功先生所书。有香客介绍说原大殿里所奉曾是释、道、佛,以及大乘、小乘、藏传佛共存,如今则以佛教为主,而正殿内所供奉的竟不是观音而是释迦侔尼。(香客告诉我:原像曾被毁,此乃重塑)北侧有一个小乘佛殿堂为后建,内有1982年泰国所赠佛像,其坐位高3·5米,重达4吨。殿前有一石兽,据说善男信女抚摸会带来好运,给人予平安,千百年来千万双手抚摸石兽通身通亮,只是没听说那些祈盼平安、好运的人结果如何!

我在圆通宝殿门口驻足良久,因为我看到了老居士赵朴初先生的一幅联语:

梵宇耀滇池水月清华广度鱼龙登正觉

人间成净土香华微妙好因闻见正圆通

大殿门扉还有一联:

古刹居闹市车水马龙看你如何安身触目均为纷扰相

佛缘往心灵游客观众是谁能够敬意随机所到极乐园

只是没看清出自谁的墨迹。

过去养成的习惯,我把这两副对联抄在随身携带的小本上,刚抬起头,一个小和尚站在我面前,他先向我打了招呼,只是没有老衲那种双手合十咏阿弥陀佛!直接说:施主,认得我吗?

原来他是那天夜里给老和尚搬琴桌的小和尚,我当然认识。

他和我说:师父早就看见您了,让我请您过去。

当时,我曾有过犹豫,后来一想,我来圆通寺看到的,说是“走马观花”,可算恰如其分了,对圆通寺深层次的了解远远不够,能虔诚的和主持老僧请教几个凡人俗子惑题,岂不正是好机会吗?

于是,就有了这篇杂感的标题:听禅圆通寺。


听禅圆通寺

圆通寺,殿宇辉煌,钵罄浮空,经声灌耳,香云雾罩,生众虔跪,给每一个身在寺院的善男信女的至深感受是净化心宇,陶冶灵魂。

所谓“神”,在这里,虽然是一座座木雕、泥塑、石刻、铁铸,有一副或慈眉善目,或狰狞虬奇的面孔,他们都有往日传说或故事流传于世,成了后人顶礼膜拜,诲行训劣的做人偶像。

圆通寺有千年的历史,东南亚负有盛名,国内更是蜚声华夏。我觉得从陶冶心灵净化修身的角度能在长老面前聆听一次禅史佛论也是幸运。以无神论者的角度看,觉得佛学应该说是一部论述完整的理论,几千年来,作为一大宗教教义,它的精髓也是有深刻含义:修心做人。

圆通寺主持是在一个不大的经堂里等着我,小和尚引我进门时,那位曾给我弹琴的鹤发童颜的老僧已在桌后坐定,他的后面是用黄缎遮挡的佛像,我无法看到是哪位佛的面目。只见桌上有茶具,木鱼声罄摆在桌的中间,钵棰在老和尚手里,见我进来,他持棰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先生确实和老僧有缘。

老和尚一摆手,小和尚过来,:快,给施主先生献茶!

我的《听禅圆通寺》,就在这样的气氛中开始的。

在这里,我只想把这位主持坦诚的佛教理论中的我们平常听说的又有普遍意义的所惑,总结如下,供读到的人共勉:

一、南无阿弥陀佛,佛语,最早出现在《观无量寿经》,传于印度,已有几千年历史,是梵文namoetuofo的音译,表达佛教徒对佛法的尊敬、虔诚,其中,南无(namoe)也译作纳摩、娜姆等,梵文义:发愿回向之意。全句的经意即要求佛者:即其行,施其义,修得好结果。

二、“人身难得”。没读过佛经的人包括我在内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主持老僧通过解释,才有了进一步了解:说的是,大千世界万物生灵“人”为贵(人,贵其身,贵其形。以区别于万物。但世上称为“人”很多,然,既得人身,听到佛法的人不多,听到佛法深得佛义的人少,听到佛法能懂大乘教义的很少,懂得大乘教义又潜心研究的人太少。原来这个“人身难得”的意思,是人身修成正果的才是佛门弟子!那些信佛的人,只是烧烧香,拜拜佛,求得福报,求得平安,希望有个好结果。这些人仍然没有了解佛法的真谛,仍不算、不可称佛门弟子,尽管皈依佛门也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三、关于皈依佛门。真正的佛门弟子在滚滚红尘里,在芸芸众生中,生有佛根,面有佛像,体有佛身,行有佛势,三戒脱俗,五行界外,佛法律己,潜心修心,经磨历难,始得正果。

所谓看破红尘出家,是在逃避,以求清静自安,非佛门所盼,但入佛门者,此种人不在少数!

历事受挫,灰心至极,恩怨情仇,万念云飞,踏入佛门者,尚需度心养性,实则是入寺打发余生时日而已!

所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实是造孽深重,在佛门圣地逃脱负罪惩处,佛门不容乱杀无辜的恶人!

佛家有训,普度众生,消灾除孽,积德行善,为恶缘行劣者受过,如李叔同先生(弘一法师)的皈依佛门其行为可敬,但不宵之徒,绝非一二。弘一法师可敬,不可取。佛门当应广布佛法,启人向善,才为首是。

这几个常听说又不太清楚的疑虑,我把我聆听到的佛门主持的禅意按我理解总结在这里,介绍给读到的各位,我想不会有损禅意,仅供参考吧。


附:                    

一、圆通寺简史

圆通寺始建于唐朝南诏阁罗凤时期的永泰元年(公元765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初名补陀罗寺。时,南诏王令太子在滇池北岸拓建东城,(唐时,南诏国都城在大理),意建东都,同时又建多有处南诏国风格的寺庙。有传,螺峰山有妖孽作祟,国王命太子在山下建补陀罗寺以降妖怪。

这个补陀罗寺存在400多年,后毁于战火。元大德五年(1301 年)始重建,历经18年到元延祐六年(1319年)才在补陀罗寺废墟上建成当时最大的寺院,取名圆通寺。同时把原来寺内的僧、释、道共存的寺庙请以佛教禅宗名僧为主持。后,黔国公沐氏任云贵最高统治者,沐氏家族崇敬佛教,便把圆通寺作为自家佛事活动场所,并以最大的施主捐资修葺扩大圆通寺,成为昆明之最。

清康熙八年(1669年)平西王吴三桂大修圆通寺,他把山门移到临街处,建圆通胜境、牌坊和八角亭。

同治七年(1871年),昆明水患,大水漫寺,佛像被毁。至光绪年间,僧众捐资,重修圆通寺,并一改旧规:主殿不再供奉观音大士,而是释迦牟尼三身像居其中,也不叫“大雄宝殿”仍称“圆通宝殿”,但,圆通本意是观音道场,于是修了八角亭,供奉观音。

新中国成立后,又曾几次大修,使这座千年古寺更加辉煌,并成为国内外佛门僧众顶礼膜拜之处。

二、名词和典故

补陀罗:梵文,potolaka的音译:布达拉:开着白色小花的光明山,意思是观音道场。

大乘:北传佛教,汉语系佛教。我国佛教的三大体系之一;称大乘显宗

小乘: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佛教,即南传上座部佛教。

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藏语系佛教称大乘密宗。

以上为中国佛教三大体系。

圆通:是观音32个名号之一。

观音:又称观世音,相传是释迦牟尼的左肋侍童,为南海三圣之一,四大菩萨之首。

圆通宝殿龙柱:圆通宝殿内有两个龙柱,四面有龙纹。龙本皇帝的象征,多人不解其意,查一下资料:明建文帝朱允汶时,发生“靖难之变”,他跑到云南武定狮山正续寺出家,又担心明成祖(朱棣)追杀,后躲进圆通寺隐居。龙柱即为他而立。——代表皇权。

咒蛟台:其实为圆通山峭壁石洞。相传,元代晋宁盘龙寺开山和尚游昆明,发现圆通洞有蛟龙作怪,乃筑台诵经“降服蛟龙”,故名咒蛟台。清时,寒士孙髯居于此处,以“易卜”为生,自称“蛟台老人”。

圆通宝殿两个童男童女塑像:这座大殿原为以观音菩萨为主供,后换成释迦牟尼三身像,留下童男童女塑像表示大殿曾是观音菩萨居地。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