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东垣(真定) 为中心的滹沱河流域,作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成为政治家、军事家开基创业的风水宝地。有代表性的,除了东汉光武刘秀在真定转命运、奠基业外,还有一位,就是在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乱局中,据真定、定中原、统一中国北方的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拓跋珪少年多磨难


  拓跋珪是在中国北方的战乱中崛起的。


  晋武帝司马炎篡曹魏政权,建立西晋后,大封诸王,为内乱留下隐患。晋武帝死后,惠帝昏庸,大权旁落,贾后擅政,致使八位王爷造反,史称“八王之乱”。接着州郡大乱,直到东晋,北方少数民族匈奴、氐、鲜卑、羌、羯等族纷纷起而反抗晋朝,整个北方陷入战乱,旧史称之为“五胡十六国”。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长期流动于漠北的鲜卑拓跋氏逐渐进入华北北缘,于公元396 年开始,攻常山,据真定(东垣),定中原,统一了中国北方,结束了十六国混乱局面,逐步和中原文化相融合,维持了200 多年的统治。


  而完成这一历史大业的正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


  拓跋珪,鲜卑族拓跋部人,母亲贺氏,匈奴族贺兰部人。


  拓跋珪所在的拓跋氏,是鲜卑族部落联盟中的一个构成单位。查阅《魏书》,可以看到拓跋氏族的历史。拓跋氏的原始居地大约在现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大兴安岭北部一带。《魏书·礼志一》中记载,在北魏先祖居地,凿石室为祖宗之庙。这石室所在之处,就是拓跋氏族最早活动的地区。东汉初年,拓跋氏开始从这一地区向南移动。先是在被称为始祖的拓跋力微的率领下,进入现内蒙古兴和县一带。之后,于曹魏高贵乡公甘露三年(公元258 年),迁于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北部)。


  拓跋力微死后十多年,其子录官继立。录官分部落为三部,一部居今河北沽原东南,一部居今山西阳高东北,一部居盛乐故城(今内蒙和林格尔北)。


  后来录官病死,猗卢统领三部,拓跋氏强大起来。这时正是西晋末年中原大乱的时候。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 年),西晋并州刺史刘琨抗击匈

62北魏道武帝拓跋珪.jpg奴族前赵刘渊的进犯,由于实力单薄,就派遣使者,向猗卢求援。猗卢派出2 万骑兵帮助刘琨打败了刘渊。于是,刘琨和猗卢结为兄弟。刘琨上表晋怀帝,任命猗卢为大单于,以代郡之地封为代公。西晋最后一个皇帝愍帝于建兴三年(公元315年),进一步封猗卢为代王,置官属,食代、常山二郡。至此,拓跋氏正式在华北北缘扎牢了根基。什翼键在公元338 年即代王位,称建国元年,这是拓跋氏有年号之始。什翼键建立了百官,分掌众职,正式产生了法律。拓跋氏的部落联盟,至此正式具有国家的规模。

  在什翼键即位33 年后,公元371 年,拓跋珪出生。 据史书记载,这拓跋珪是个奇童,生下来时就是个大胖孩子,体重比平常的婴儿重一倍,年纪很小就能开口说话。


  既然是异于常人的“贵人”,那就必然要遭受多于常人的磨难。


  拓跋珪降生的时候,拓跋代国随东晋时期北方的进一步动乱,也已面临危机,内乱不已。什翼犍不断采取措施推进联盟向国家转变,引起联盟内部旧贵族势力的不满。就在拓跋珪出生前的几个月,部落内发生一场内乱。什翼犍的大将长孙斤在面见什翼犍时,忽然拔刀行刺,在一旁陪伴的拓跋寔舍身阻挡。这拓跋寔是什翼犍的世子,拓跋珪的父亲。拓跋寔生得力大无穷,又勇猛无比,此时,虽然被长孙斤刺中肋部,重伤不下火线,仍然奋力拼杀。想那长孙斤,作为大将,又有勇气刺杀什翼犍,绝不是等闲之辈,最后却倒在了身负重伤的拓跋寔面前,一命呜呼。但拓跋寔也终因伤势过重,不久去世。


  就这样,拓跋珪还没出世,就已失怙。


  祸不单行。


  拓跋部落内乱不已,又遭遇了外部强敌的威胁。正当代国有长足的发展时,东晋初年由氐族建立、和代比邻的前秦迅速强大起来,向代发起了挑战。代遇到了强大的对手,在公元376 年冬十一月,拓跋什翼犍先派白部、独孤部南下抵御前秦大军,并未获胜。继而又派南部大人刘库仁率10 万骑兵,与前秦军在云中(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 盛乐宫西南的石子岭激战,又以失败告终。这时,什翼犍因病不能亲自领兵作战,不得不退避三舍,带领部众逃至阴山以北。原归附的高车部落乘机反叛,四面抄掠,使得拓跋部落族众不得放牧,不得已又返到漠南。后来前秦军稍有后退,遂于十二月返回都城云中。


  外患犹在,更大的内乱又起。


  这一次是祸起萧墙,由什翼犍的儿子们夺嫡争位引起的。


  什翼犍的嫡长子、拓跋珪的父亲寔和寔的弟弟翰都亡故,作为长孙的拓跋珪尚年幼,倒是什翼犍的庶子都已成年。不知什翼犍打得什么主意,此时虽然重病在身,到了不能亲自率兵抗击前秦的程度,却并没有确定王位继承人。


  这就给了心怀叵测的人以可乘之机。说起来,这个人也不是外人,是什翼犍的近亲。


  早年间,什翼犍将国一分为二,分一半授予其弟孤。后来孤去世,孤的儿子斤没有得到继承权,于是心生怨恨,找机会搅局。


  这时,代和前秦还处于对峙局面。前秦军的前锋部队离什翼犍的大营不远,什翼犍妃子慕容妃生的6个儿子每夜带兵守护重病的什翼犍。这时,斤对什翼犍庶长子寔君说:“大王要立慕容妃的儿子,准备先把你杀了,所以让这几个儿子们每天晚上披甲戴盔,环绕营帐,伺机而动。”


  这个寔君,《魏书》评价他“性愚”,一点也不冤枉他,竟然就相信了斤的鬼话,决定先下手为强,先诛杀了这几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杀的兴起,索性连老爹什翼犍也格杀勿论了。


  有道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趁代国大乱,前秦军毫不费力地进入云中,群龙无首,代国部众纷纷逃散,代国灭亡。


  这场内乱的制造者寔君,做梦都不会想到,权没有篡到手,却帮了前秦的大忙,亡了自己的国家。更让他想不到的还在后头。按常理,前秦应该大大嘉奖他一番才是。为此,前秦的苻坚毫不吝啬地送给他一个最大的“奖励”。


  苻坚在灭亡代国以后,接见了代国长史燕凤,问代国动荡的原因,燕凤据实相告。苻坚很感慨地说:“这是天下最大的罪恶。”遂下令将寔君和斤捉拿押解到前秦首都长安,授于两人大“奖”—— 车裂。


  符坚还想将拓跋珪迁于长安,经燕凤固请作罢。拓跋珪在母亲的带领下,流落到贺兰部避难。


  苻坚接受燕凤的建议,把代民分成二部分,让铁弗刘虎的两个后人刘卫辰和刘库仁分别统领,刘库仁统黄河以东,刘卫辰统黄河以西。


  刘库仁所统领的独孤部,原为匈奴人的一支,因与拓跋部世代相婚,关系很深,是拓跋联盟的重要成员。为了寻求庇护,拓跋珪的母亲又带着他由贺兰部来到独孤部,依附刘库仁。刘库仁是个讲义气的人,不以废兴而改变自己的意志。再加上与拓跋氏有另外一层关系:什翼犍是他的舅舅,所以,虽然此时拓跋珪成了亡国的流浪者,但刘库仁奉事拓跋珪恩勤周备,常对诸子说:“这孩子有凌驾天下的志向,必定能重新恢复和光大祖业,你们要恭敬地对待他。”这样,拓跋珪母子得以安居。


  安稳日子没过几年,厄运又一次降临了。384 年十月,刘库仁被叛乱者所杀,刘库仁的弟弟头眷收拾乱局,统领了库仁部众。时间过了没有一年,独孤部内乱再起。385 年八月,刘库仁的儿子刘显杀死叔叔刘头眷,又要杀掉拓跋珪。多亏了有贵人相护。一个是拓跋珪的姑姑,她是刘显的弟弟刘亢埿的妻子,知道了这一消息,急忙告诉了嫂子贺氏。另一个人是刘显的谋主梁六眷,是什翼犍的外甥,也暗中派其部人穆崇、奚牧将刘显的图谋密告拓跋珪。


  眼看着拓跋珪命悬一线,多亏了贺氏夫人历经变乱,历练得有勇有谋。她临危不乱,夜晚招待刘显饮酒,想法把刘显灌醉,暗中,安排拓跋珪和代国的旧臣长孙犍、元他、罗结乘着夜色轻骑出逃。这还不算,为了做到万无一失,等到天向明,贺氏潜入马厩,故意惊动马群,让刘显起来看视,贺氏乘机放声大哭:“我儿子刚才还在这里,现在忽然找不着了,你们之中谁杀了他?”这么一来,刘显因此没有马上派人搜寻拓跋珪,为拓跋珪顺利出逃赢得了时间。


  拓跋珪平安逃到贺兰部,投奔舅舅贺讷。贺讷听了拓跋珪的遭遇,又惊又喜,说:“你若是复了故国,可别忘了老臣哦!”


  拓跋珪笑着说:“果真如舅舅所言,不敢相忘!”


  这一年,他15 岁。


  贺氏的从弟、刘显的外朝大人贺悦率其部归附了拓跋珪,刘显大怒,准备杀掉贺氏,贺氏逃到刘亢埿家,在神车中藏了三天。刘亢埿举家为贺氏向刘显求情,刘显才免了诛杀贺氏。


  不久,贺氏也来到贺兰部,母子得以团圆。


  危险并没有远离拓跋珪。此时,刘显的部下陆续脱离刘显,投奔归属拓跋珪。拓跋珪如此深得人心,引起了一个人的嫉妒。嫉妒他的不是别人,而是他的另一位舅舅—— 贺讷的弟弟贺染干。贺染干全然不念骨肉至亲,竟然动了杀机,派了党羽侯引七突去刺杀拓跋珪。代人尉古真得知消息,告诉了拓跋珪。拓跋珪有了防备,侯引七突不敢轻举妄动。贺染干见消息泄露,怀疑尉古真泄露了他的图谋,把尉古真抓起来拷问,用两条车轴夹住尉古真的头,并弄伤了一只眼睛。如此残酷用刑,尉古真始终不承认,贺染干抓不到真凭实据,只好把尉古真放掉。贺染干仍不罢休,见别人指靠不上,就从幕后跳到前台,亲自带兵包围了拓跋珪营帐。贺氏从容走出营帐,以长姐的身份,大声呵斥贺染干:“你杀我儿子,把我置于何处?还认我这个姐吗?”贺染干被叱骂得羞惭而去。


  苦撑苦熬的日子,终于走到了头。这一天,是随着前秦的土崩瓦解到来的。


  前秦苻坚在统一北方后,雄心勃勃地要统一中国南北,384 年发动90 万大军,挥师南下,企图一举消灭东晋。在淝水,苻坚被东晋8 万兵力打败,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苻坚受伤,只带了10 万人马回到长安。前秦政权一蹶不振,苻坚也在385 年为羌族人姚苌所杀。此前被符坚征服的北方各族纷纷独立,重新建立自己的王国。


  这给了拓跋部重新崛起的机会。不久,原什翼键联盟的许多部族首领陆续汇集到贺兰部,决定重建拓跋部落联盟。386 年正月,参加联盟的各部落南下,在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召开大会,推举拓跋珪为代王。这时,联盟管理机构仍基本沿袭什翼犍时期的体制,主要管理日常事务的是四部大人和管理来归附的外族人口的南、北二部大人。拓跋珪仿照汉族王朝改元的做法,把这一年称作登国元年。登国元年(386 年) 四月,拓跋珪放弃原来西晋的封号“代”,改称魏王,七月,迁居盛乐。他推行的第一个国策,就是发展农业生产,让民众休养生息,这让饱受战乱的国人无不欢天喜地。这也为北魏政权的巩固和最终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这一年,拓跋珪16 岁。       

   

 

  黄河边魏燕决雌雄


  时间一晃过去了10 年,羽翼渐丰的拓跋珪,开始向中原推进,开始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大业。


  拓跋珪向中原推进是从解决和后燕的争端开始的。


  拓跋珪的南部是鲜卑慕容垂建立的后燕。后燕是淝水之战后鲜卑慕容部人建立的政权,这时的疆域主要在幽、冀、平三州,都城设在中山(今河北定州)。386 年后燕主慕容垂称帝。本来,拓跋氏和后燕的关系是很好的,论族属,北魏和后燕都属于鲜卑族,拓跋珪的祖母又是慕容垂的姑母。有了这两层关系,在拓跋珪复国活动中,慕容垂自然是全力支持和鼎立援助。


  那是386 年,正是拓跋珪复国之初,他的地位很不稳固,很多人并不把他这个毛孩子放在眼里63于内蒙古凉城的拓跋珪塑像.jpg,捣乱的,图谋夺权的,大有人在。特别是刘显仍然耿耿于怀没有杀掉拓跋珪,这时候,更不会让拓跋珪安安稳稳当权主政,便又想了一招,在拓跋珪刚刚定都盛乐一个月,即386 年八月,派兵把窟咄护送到拓跋氏。


  这窟咄不是别人,是什翼犍的少子、拓跋珪的叔叔。当初前秦灭掉代时,苻坚把他接到了长安,让他在太学读书。淝水之战后,长安变乱,窟咄随西燕慕容永东迁,被封为新兴太守。这时,又被刘显抬了出来。


  这是一个很高明的阴招。按拓跋氏原有的王位继承习俗,是立少子,窟咄一来,拓跋珪的麻烦可就大了。各部落都动摇起来,引起骚动不说,就连拓跋珪的左右属下,也蠢蠢欲动,阴谋劫持拓跋珪,以应窟咄。


  眼看和窟咄的较量没有一点胜算的希望,拓跋珪不能束手等死,三十六计走为上,就再一次溜之乎也,一口气跑到了阴山北,重新投靠贺兰部。躲是暂避锋芒,不是彻底认输。拓跋珪紧急派人去向慕容垂求救。慕容垂很仗义,马上派儿子慕容麟领兵6000余人支援拓跋珪,和窟咄在高柳(今山西阳高) 激战,窟咄几乎全军覆灭。之后,拓跋珪又和后燕军联合打败了刘显。从此,拓跋珪不但在云中站稳了脚跟,而且活动范围推进到了雁门、代郡一带。在这一系列的事变中,拓跋珪也巩固了个人的权力。


  随着拓跋部的迅速强大,魏和后燕的联盟开始出现裂痕并日益扩大。慕容垂一定是把自己看成是拓跋珪的大救星了,对拓跋珪的国事,关注度太高,常常不请自到,插手拓跋珪对四周部落的战争,引起拓跋珪与日俱增的不满。这还不算最严重的,更为让拓跋珪不能容忍的是,登国六年六月,慕容麟竟然把贺讷擒获为俘虏,这可是拓跋珪的亲舅舅,拓跋珪当初答应舅舅,复国后“苟富贵,不相忘”的。这不是生生地往拓跋珪眼里杵棒槌吗?拓跋珪出兵救援,慕容麟才释放了贺讷和部众。慕容垂扣留出使中山的拓跋珪之弟拓跋觚为人质,强迫魏向后燕提供战马,拓跋珪断然拒绝。魏、燕矛盾激化,终至公开决裂。 395 年五月、396 年正月,后燕两次出十数万精锐伐魏,都以失败告终,后燕主慕容垂在败退途中,走到上谷沮阳(今河北怀来),竟至亡故。


  拓跋珪滹沱灭同宗


  此时,拓跋珪接受部下规劝,称尊号,建天子旌旗,改元皇始。改制完毕,有人建议进军中原,这正合拓跋珪心意,欣然称善。北魏在云中、代地200 多年,自此开始踏入中原。


  后燕新主慕容宝荒怠无能,很是让国人失望。雪上加霜的是,伐魏失败,从辽西进入中原的辽西王慕容农没有返回辽西,而是出任都督并、雍、益、梁、秦、凉六州诸军事,并州牧,镇晋阳,他把部属数万之众迁移到了并州。因为并州连年遭遇战乱,并无粮食储备。这一年又逢早霜,本来没有多少收成,燕民无力缴纳军粮,慕容农却一味催缴,民众叫苦不迭,竟然有人跑到北魏,告知实情,招魏军乘势进军燕地。


  396 年八月,拓跋珪亲率40 万大军,挥师南下,兵分两路,一路东进,出居庸关,进袭幽州。一路由拓跋珪亲自率领,南出马邑(今山西朔州),向并州进发,一路浩浩荡荡,史书记载“旌旗二千里,鼓行而进”。不久兵临晋阳(太原) 城下。慕容农出城迎战,一战即溃,身负创伤,只带三骑逃回中山。


  魏军克晋阳,占并州。拓跋珪一反过去游牧部落攻城略地后肆意劫掠的做法,而是按照汉制,马上建台省,设官吏,刺史、太守、尚书郎以下官吏,悉数就地取材,任用儒生充任。只要有士大夫到军门求见,不论少长,一律引入会见,热情慰问,让每个人都把想说得话说出来,稍有才用,一律提拔叙用。即刻招抚因战乱而流散的民众,劝导民众安心农桑。由此可知拓跋珪的雄心壮志。   


  这年冬十月,拓跋珪先派遣冠军将军于栗磾、宁朔将军公孙兰帅步、骑2 万,从晋阳悄悄地开辟当年韩信设背水之战的故道。道路畅通,拓跋珪带领大军,直趋井陉,十一月出井陉关,直抵滹沱河,进击到常山郡城真定(东垣) 城下,安营布垒。


  后燕常山太守苟延率众守真定城。拓跋珪先劝降,苟延不肯打出白旗。拓跋珪便令将士大举攻城。苟延虽然下决心守城据敌,但他不甚懂兵法,指挥无方,加之双方力量悬殊,燕军死伤惨重,终至北魏军队破城而入,擒俘苟延。


  真定(东垣) 一下,以东郡、县守宰或逃或降,大多数郡县都归附了拓跋珪,不归降者只有中山、邺(今河北临障县西南)、信都(今河北冀州) 三城。


  拓跋珪不给慕容宝喘息的机会,立即分兵攻打这三城。


  十一月,魏军开始攻打中山城。中山城是后燕的首都,攻下中山城,后燕就寿终正寝了。因此,拓跋珪亲自指挥攻城。而后燕将士也深知中山城防御战的胜败意外着什么。后燕高阳王慕容隆守中山南门,率众力战,从早晨打到黄昏,燕军打退魏军的轮番进攻,杀伤魏军数千人,魏军伤亡惨重,拓跋珪只得鸣金收兵。


  拓跋珪没料到中山城坚固森严,强攻胜算不大,当机立断停止攻打中山城。停止攻城的理由,他是这样对诸将领说的:“中山城坚固,慕容宝一定坚守城池,不肯出战,如果我们硬攻,就要伤亡许多士兵,如果围而不攻,时间久了则耗费粮草。不如先集中兵力攻邺和信都,然后再图中山城。”于是引兵向南。


  其时,魏军南北两线的作战都不顺利。北线,攻幽州的魏军攻打蓟城不胜,不得已退守渔阳。南线,另两路的进攻也不顺利。攻邺的魏军反遭到守城燕军的夜袭,不得不败退于当年慕容垂攻邺时筑的新城,两军成对垒之势。十二月,拓跋珪增派自己的舅舅辽西公贺赖卢率2 万骑兵增援攻邺。大兵临邺,邺城守将眼看慕容宝自顾不暇,无力救援,只得于397 年正月,急忙向南邻后秦王兴求援,后秦事不关己,不肯出手相救,邺城内倍加恐慌。也是天不绝邺。增援的贺赖卢自恃是拓跋珪舅父,不听攻邺主将东平公仪的节制,两人产生矛盾。东平公仪的司马丁建是后燕的内奸,射书入城报告了魏军的军情,定下降敌之计。是月初六,狂风大作,天色昏暗如夜。赖卢营中有火,丁建跑到东平公仪面前,报告说赖卢烧营哗变。东平公仪竟然信以为真,急忙引兵撤退。赖卢见状,也紧跟着撤退。丁建趁机率领自己的部队投降了燕军,并告诉燕将,魏军疲惫不堪,可以出击。于是燕军派出7000 骑兵,追击魏军,魏军大败,不得不暂时退去。


  而攻信都也毫无进展,至397 年正月,已围城六旬,仍然攻城不下。直到拓跋珪亲率大军进攻信都,在重兵攻击下,信都守将弃城逃往中山,信都才为魏军占领。


  在魏军围攻信都时,慕容宝为救援信都,亲自带兵屯驻真定(东垣)东的深泽,并派遣赵王慕容麟杀向北线魏军占据的杨城(完县东南),又拿出珠宝和宫女,募集群盗攻击魏军。


  此时,在拓跋珪营垒内有人反水降燕。此人是魏别部大人没根。他有勇有谋,但是,偏偏拓跋珪很厌恶他,他怕被拓跋珪砍头,就临阵倒戈,带着亲兵数十人投降了后燕,慕容宝任命为镇东大将军,封雁门公。没根急于立功,提出夜袭魏营。也许是慕容宝压根就不相信没根,只给了百余骑。没根知道魏军的号令,轻易进入魏营,很快摸到拓跋珪的中军帐。幸亏拓跋珪机警,发现势头不对,立即窜出大账,惊慌而走。没根毕竟人少,不能歼灭更多魏军,只好砍杀一阵子,带了一些首级而还。


  拓跋珪侥幸脱险,身上的冷汗不知干了没有,更大的麻烦就接踵而至。并州监军丑提,闻其叔父没根降燕,便督率所部人马杀回都城作乱。拓跋珪闻讯,欲撤兵北还,平息内乱。但又恐燕军穷追,腹背受敌。于是,派国相涉延与后燕议和,愿以其弟为人质留于燕。燕主慕容宝闻知魏国内部有难,不答应议和之请,发步兵12 万、骑兵3.7 万,屯驻于真定(东垣)东、滹沱河北岸的曲阳(今晋州) 柏肆坞,邀拓跋珪在此决战。


  拓跋珪愤而应战。二月九日,拓跋珪移师于柏肆,在滹沱河南岸安营扎寨,与燕军隔河对垒。慕容宝趁拓跋珪立足未稳,乘夜潜过滹沱河,招募英勇敢死者万余人,夜袭魏营,自己帅大军陈于魏军营垒之北,作为后援部队。募兵借助北风纵起火来,火烧魏营,然后发起猛攻。魏军营垒纷纷起火,兵将大乱。此时,拓跋珪正在睡觉,忽听军营大乱,拔腿奔出大帐,慌乱中,衣服、靴子都顾不上穿,光头赤脚地奔逃而出。燕将乞特真率百余人飞马赶到拓跋珪大帐内,拓跋珪丢弃的衣靴还在帐内。


  也许是夜间联络不便,也许是募兵不习战术,总之,不知何故,燕军偷营的募兵竟然自相砍杀起来。逃出军营的拓跋珪在外看见,立刻击鼓收众,整军布阵,下令步兵在营外点燃火炬,骑兵向燕军猛冲猛杀。夜幕之下,乞特真听到鼓声,以为中计,慌忙鸣金收兵。燕军募兵闻锣鼓齐鸣,以为遭到魏军伏击,顿时惊惶大乱,纷纷逃向慕容宝的阵营,燕军死伤惨重,燕将高长被俘。


  慕容宝只得急忙渡河北撤,引兵回中山。


  拓跋珪乘势挥师穷追不舍,燕军断后的部队屡屡被歼。慕容宝害怕成了俘虏,急忙丢下步兵,自率2万骑兵逃回中山。当时,正是风雪交加的天气,燕军士兵多带伤残,冻死者尸体相枕于路。丢弃袍仗、兵器无数。拓跋珪俘获大批后燕将士,收得兵器数十万件。


  魏军一直追到中山城下。大敌当前,后燕统治集团内部却爆发了兄弟争位的内讧。慕容麟拥有重兵,为慕容宝所嫉,慕容麟嫌慕容宝昏庸无能,欲取而代之。魏军围城的当夜,慕容麟图谋杀兄自立,图谋败露,仓皇出奔西山。慕容宝害怕他先据龙城(今辽宁朝阳市),遂带妻子及兄弟宗族数千骑弃中山城北走。


  中山城内无主,开封公慕容详未来得及跟随慕容宝出逃,就自立为主,带领城中士卒、百姓闭门据守。不久,慕容麟返回中山,杀慕容详自立。九月,中山城粮绝。慕容麟率三万人去新市(在今河北新乐)找粮,拓跋珪欲率军讨慕容麟。太史令晁崇却说该日不宜出兵。拓跋珪问:“这是何故?”晁崇回答说:“昔日殷纣王以甲子亡,兵家忌之。”拓跋珪反驳说:“纣王以甲子亡,周武王不是以甲子胜吗?”晁崇无言以对。拓跋珪挥师赶到义台坞(今新乐伏羲台),与慕容麟会战,魏军大获全胜,斩杀燕军9000余人。慕容麟单骑逃至邺城,被慕容德杀死。中山城无主,守将张骧、李沈等献城投降,随之而降的各级官吏士卒二万多人。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较量,拓跋珪终于攻占了燕都中山城。守邺的慕容德得知中山失陷,次年正月弃邺,南下滑台阻河拒守。


  至是,后燕的名城重镇都落入拓跋珪之手,拓跋珪彻底灭了同宗之国—— 后燕。北魏完全控制了滹沱河流域,以此为基础,平定了中原,统一了中国北方。398 年六月,拓跋珪议定国号“魏” (史称北魏),七月由盛乐迁都平城。


  北魏政权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统治地位比较稳定、统治时期比较长的封建王朝,最终结束了十六国时期的长期混战、分裂局面,统一了北部中国,促进了进入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的融合,使南北政权对立逐步丧失了民族矛盾的色彩,为最终全国统一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


  拓跋珪一念郡城移


  就是在398 年这一年,拓跋珪兴致勃勃地登上常山郡城真定城,向滹沱河北眺望,隔河而踞的一座城堡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


  这座城堡名安乐垒,是一座军事堡垒,大约建造于公元350 年,是前燕大将慕容恪,为与冉闵(内黄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占据的常山郡城真定(东垣)相对峙,隔滹沱河,在河北岸,与真定城遥遥相对而修筑的军事堡垒,是防守渡口的军事堡垒,其位置在今正定城。


  据《元和郡县图志》17 卷《河北道恒州》记载:拓跋珪“北望安乐垒,嘉其美名,随移郡理之。”


  拓跋珪为什么这么喜欢“安乐”这个地名?他是想起了首都盛乐,从北盛乐,到南安乐,寄予了在中原扎根的宏图大愿呢?亦或是长期征战,厌倦了,这时希冀安乐呢?


  总之,不管拓跋珪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因了他的一念起,就把常山郡治从滹沱河南,移到了滹沱河北的安乐垒。安乐垒,这座十六国时期修筑的军事堡垒,从此成为一郡之城,在此后的一系列战争中,不仅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而且不断地得到扩建和加强,成为一处新的名城重镇。到隋唐时期,安乐垒变为真定城,开始了石家庄区域中心城市的历史新纪元,迈入了石家庄古代中心城市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真定(正定) 阶段。


  东垣(真定) 这座雄踞滹沱河南岸的中心城市,逐渐成为历史。正可谓“君王一念起,郡城渡河忙。东垣成历史,真定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