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莱阳城区面积逐渐扩大,人口不断地增加。莱阳城区幼儿园曾经出现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突出问题。同时也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通过调整、整合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学前教育。莱阳市的学前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2000年以后,一批像莱阳市实验幼儿园这样的优质幼儿园先后建成。基本上能够满足社会上对日益增加的儿童学前教育需求。但是莱阳最早的幼儿园是……。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莱阳县政府计划成立一家幼儿园,主要解决机关干部、驻军干部工作的后顾之忧,解决他们的子女托幼管理问题。并于1958年成立了莱阳县机关托儿所,简称:县托。(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迁址至现址,之后改称为莱阳市市级机关幼儿园,2000年后改称为莱阳市实验幼儿园。它是莱阳市唯一一所政府办园、省级实验幼儿园、省级十佳幼儿园。)

  刚成立幼儿园时,园址选在北护城河北边,也就是现在的金山路人民防空办公室对面的那个地方。整个托儿所只有两排平房,托儿所负责人、教师(保育员)、餐饮、总务、后勤加起来总共十几个人,条件十分简陋。但是选人的条件要求很高,具有政治可靠、身体健康、有爱心,会照顾料理幼儿的日常生活起居等必备条件的人才有可能进入托儿所工作。

  那时入托儿所的小朋友对托儿所的工作人员有一个共同的称呼:阿姨。阿姨的工作就是看孩子,看好孩子。由于托儿所初建,规模范围都很小,能够进县托的条件要求也很苛刻,一般人家的孩子是不能进入的。由于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孩子进幼儿园还需要家长提供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孩子的服装都是由孩子的家庭提供,一般都有一至两件罩衣,条件好的家庭还给孩子配上套袖。到了冬季孩子们穿的都是家长们缝制的棉衣、棉裤。夏天没有风扇,晚上需要挂蚊帐,防暑降温的工具就是扇子。冬天没有暖气。只有用连接着烟囱的那种老式煤炉取暖,既不卫生也不利于管理,既怕烫伤孩子又怕煤气中毒,不安全因素太多。

  那时的保育员主要职责就是保证孩子的安全,别碰着、别饿着、别冻着、别想家。一开始只有日托(即早送晚接),后来增加了全托(即周一送、周六接)。全托需要保育员全天候的看护,孩子的生活全包,条件艰苦、工作量大。到了晚上孩子们睡了以后,保育员还要把孩子尿湿了的棉裤在炉子前慢慢烤干,那时的阿姨真的很辛苦。

  那时孩子们能够玩的都是托儿所自制的教具,有时玩一些简易的传统小游戏,如: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等。那时教育理念陈旧,也没有专用的教材课本,阿姨给孩子们讲故事,也都是把她们看到的、听到的再经过阿姨语言加工传讲给孩子们。托儿所有时也排演一些小歌舞,唱儿歌、唱红歌。如:小舞蹈《白毛女》、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歌《红星照我去战斗》。一位当年曾在县托住过的小朋友(军队退休干部)回忆说:那时的孩提生活也挺好的,在他的心中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有一个小女孩那时饰演舞剧《白毛女》中的喜儿,表演到位、舞姿优美。这位名叫郭红的小姑娘如今也已年过半百,听说她现在旅居丹麦。

  当年县托的原址已经找不到任何痕迹了,当年的阿姨现在都已退休了,有的已经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如今仍健在的高淑兰老阿姨(幼儿园的老园长)年龄最大,已经90多岁高龄了。县托从成立至今已经走过六十年的历程。从初创走向辉煌,老阿姨们为幼儿园的发展建设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一代代阿姨们为保证家长们安心工作、服务社会、减轻家长们的后顾之忧、为国家培养着一代代接班人、优秀人才。默默无闻地付出,艰苦努力地工作。除了母亲,在孩子们心中感觉最亲近的人就是幼儿园的阿姨。

  老阿姨您好,老阿姨您辛苦了。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生活在何时何地,我们都不会忘记您当年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关爱、关怀。您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最美的老阿姨。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