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2年6月任中共延寿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长到2002年1月在中共木兰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长职位卸任,我在两县同一职位整整工作10年。这期间一共参加了多少次县委常委会我无法记得了。

然而,其中一次县委常委会却是令我终生难忘的。这就是1998年8月18日夜里召开的,就木兰县如何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峰,进行重大决策的那次常委会。

说起难忘,倒不是由于那天列席常委会的省巿领导同志多, 也不是会议进行的时间长,而是因为木兰县委一班人执政的无私无畏和决策的科学民主,在特殊时期的关键时刻,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特别令人满意的答卷。从而使"8 • 18"成为一个光荣的日子永载木兰县的抗洪史册,永远珍藏在那些参与这次会议的同志们心间。

这次会议的背景是,根据汛情通报1998年松花江最大洪峰将于两、三天内通过木兰江段。20年一遇标准的沙基土坝怎样抵御这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这是需要县委立即进行决策的重大问题。这是这次常委会的唯一议题。

这次会议的难点在于,省防汛指挥部专家组当天给木兰抗洪抢险下达了08号命令:"确保不死人,死保木兰城"。如何执行这一命令是对县委一班人,特别是对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一次严峻考验。

木兰县沿松花江堤防全长34.6公里。分为柳河、红光、木兰镇、五站四个堤段。若照常理来办,在这种情况下决策也很简单。那就是,遵照省防汛指挥部专家组08号命令,把沿松花江洪泛区内村屯需要转移的人员尽快撤离,从五站乡堤段、红光堤段和柳河堤段撤离全部抗洪人员。然后,将全县抗洪兵力集中到木兰镇,攥成拳头在木兰镇死看死守。这样既执行了省防汛挥部专家组的命令,对县委、县委县政府来说也是风险最小,万一出现什么问题对上对下也都好交待。可这样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洪水将淹没沿江几十万亩农田,淹没几千户农民的房屋,淹没乡亲们对丰收的渴望,淹没一个多月来全县上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抗洪成果。全县人民几十年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沿江水利设施,也将必不可免的蒙受惨重的损失。

对这样的决策,县委一班人是决不会轻易认可的。可是如果不这样,不但要死保木兰城,还要保全县所有堤段,保洪泛区内的农田和房屋,那么就很难确保不死人,更难确保江堤安然无恙。尤其是红光堤段是沙基土坝,险工弱段比比皆是。一旦江堤经受不住洪峰的冲击和百年一遇洪水的长期浸泡,出现溃堤垮坝的险情,那么后果则不堪设想。不伹庄稼没了,房屋毁了,江堤垮了 ,在江堤上抢险的人员遇难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然而,一旦出现这样严重的后果,如此重大的事故责任怎么负? 谁来负?何况省防汛指挥部巳有明令摆在那里。这明令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

应当说,省市委对木兰县1998年的抗洪工作是比较重视的。在抗洪的关键时刻,省法院院长徐衍东、省土地局副局长于文复、哈尔滨市委副书记王华放、哈尔滨市副市长李春成都出席了这次常委会。在会上每位同志都讲了很好的原则性的意见。将近午夜,省市领导同志去休息,县常委会也该决策了。

23点20分,县水利局副局长、水利工程师赵贵山急匆匆地从省城返回。他气喘吁吁地向与会的领导同志,传达了省防汛指挥部专家组的意见:"两天后最大洪峰将到达木兰江段。保守预测最大流量每秒16000立方米,要按海拔111.4米设防。低于这个数字要出大问题。总的要求是“确保不死人,死保木兰城。”

会议室里的空气,此刻仿佛凝结了一般,每位同志的神态都是那样的凝重。整个会议室静静的,仿佛只能听到时钟的滴答声。本来,我的口袋里装着袖珍照相机,要是在平时我早就抓拍了,但是我感到此时拍照不合时宜,口袋里的照相机仿佛千斤重,沉重的我无法举起来。在这事关全局,生死攸关的问题上,县委充分发扬民主,与会同志畅所欲言。县委常委、固定列席常委会的同志及以及列席这次会议的县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的同志,按照张克书记的要求,人人发言表态。同志们发言的话语,虽然不尽相同、,但精神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不但要确保不死人,死保木兰城,还要确保木兰县境内松花江堤的全线安全,争取创造抗洪奇迹。我当时的发言是:"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轻言撤退。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根据国家法律,抗洪抢险工作实行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赵坤时任木兰县人民政府县长兼任县防汛指挥部总指挥。他肩上的担子可谓不轻。在几个班子的副职表态后,赵坤县长用简短的语言谈了自己的意见:

"一、全县抗洪重点马上转移到木兰镇。人力和物力都要转移。二、柳河、五站堤段要死看死守,不能出问题。子堤要筑好。三、红光江堤,一定要尽力而为,尽最大的努力不垮坝。红光江堤的领导力量要加强,人不能减,减下来就会动摇军心。红光江堤的子堤要抓紧筑好。"

县委是全县的领导核心,县委书记张克当时的压力可谓最大。在这决定抗洪胜负的关键时刻,县委和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为了木兰人民的利益和尊严,冒着丢乌纱帽,蹲监狱的风险,集中一班人的意见,采纳水利技术人员的建议,果断地科学地决策。县长赵坤发言后,县委书记张克果断拍板,他强调:"一、迎战设防设在111.50 — 111.70米之间。调动北9个乡镇抢险突击队,全力加强木兰镇堤段消险加固。确保木兰镇不进水。二、组织强有力的安全转移工作队立即转移可能被淹村屯。三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必须保证不死、不伤一人。四、抢时间加高加固各堤段,标准以1957 年的1.50米为准。不到万不得已决不放弃红光江堤。明后天抓紧时间抢修红光江堤。五、充分做好抢险物资准备工作。六、准备好示警工具,一有情况鸣枪示警,组织堤上人员马上转移。"

会议最后,县委书记张克强调:"各分指挥部要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精神,有独立作战的能力,科学地做好下一步工作安排。“ 

要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做出这样决策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胆略呀!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决心和决策不但凝结着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对党和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而且还充分体现了他们"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的品格。"向最好处努力,从最坏处着想,确保木兰城,力保红光江堤"的整体思路的确定和具体工作措施的安排,既充分考虑到即将面临的特大洪水的严重威胁,又考虑到近段时间全县人民抢修加固江堤的现状,还考虑到在洪峰到来之前的有限时间举全县之力可能做到的程度。

在这个问题上,县水利局的工程技术人员们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在关键时刻凭借娴熟的水利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预测了最大洪峰通过木兰段时的水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县各堤段设防的高程、加筑子堤的高度的宝贵的建设性意见。

实践证明,水利局技术人员的预测是非常准确的,建议也是非常科学的。县委、县政府根据他们的预测采取的决策是非常英明的。当然,在当时水利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正确的预测和提出科学的建议也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莫大的决心。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使得这次县委常委会的决策建立科学的坚实的基础之上。

按照这次会议的安排,会后连夜采取了行动。不论是安全转移,还是堤坝消险抢筑子堤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在规定的时间都完成了任务。在县委和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人民万众一心和时间赛跑,众志成城应对洪水挑战。那恢宏的气势令人向往,那快捷的节奏令人折服,那高昂的士气令人感动。

也许,老天爷被木兰人民保卫家的决心和胆识感动了,之后的几天既没有下太大的雨,洪峰通过时也没刮来那么大的风、没掀起那么大的浪。各段江堤上出现的多处险情也均被及时妥善地排除了。

1998年8月18日夜晚,中共木兰县委紧急常委会议确定的应对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的决策,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无私才能无畏,民主才能成功。这次木兰县委常委会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参加这次会议同志们经受了一次人生的洗礼。在所有同志们的心中,1998年的8月18日,都是一个永远感到无比光荣,永远值得自豪的日子。因为那一天,一群优秀的木兰儿女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体现了为党和为人民负责的高度一致性,体现了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崇高精神,休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高尚品格。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瞬之间,22个春秋过去。当年方知天命的笔者如今已逾古稀之龄。看着98抗洪留下的的一张张照片,我仿佛又回到那张气壮山河的战斗当中。一个个熟悉的面容顿时在我的眼前又鲜活起来。一个良好的祝愿在我的心底呼唤着:“祝愿木兰98抗洪战友晚年幸福!祝愿木兰父老乡亲幸福安康!”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