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将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彰显那场战争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向所有参战志愿军的礼赞和致敬。

每一位“最可爱的人”都不会被忘记!

为书写和铭记志愿军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战斗故事,歌颂和弘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抗美援朝精神,银河悦读中文网创始人独上月楼以她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一如既往的远见卓识、雷厉风行,第一时间发起了“致敬最可爱的人——志愿军参战故事暨抗美援朝老照片征集”活动,并很快得到了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和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志愿军研究会等单位的充分认可和鼎力支持。

从2020年7月19日至2020年9月29日24时,短短70天中,银河悦读中文网共收集并发表来自全国各地作者的征文来稿230篇,金星作品111篇,总字数达100多万字,公众号推出多篇佳作。收集了珍贵、真实、震撼,有现场感、震撼力的图片883幅,已在云展厅发布图片展9期,普通专辑15期,并将陆续推送公众号。收到抗美援朝有关赠书10部,网站和黄河魂分站以及部分文友慰问志愿军6次,已在公众号发布。

从来稿体裁看,不拘一格,形式多样:有回忆录、纪实文学、散文、评论、日记以及长篇纪实连载等;从征文内容看,丰富多彩,内涵丰富:既有真实反映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高级将领运筹帷幄、科学指挥的宝贵记录,又有生动再现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战斗故事,还有抗美援朝研究专家的重量级理论研究成果,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从征文作者看,大多为亲历者口述实录,也有儿女们对父辈讲述的抗美援朝故事的真实再现,还有文友们主动寻找志愿军老战士贴近采访的笔记。很多文友反映,每天阅读这些志愿军的故事,都能真切体验到著名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这部著名战地通讯中所描述的那种深切的感动:“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从而也让我们更加深刻领悟到文学的力量。

 1601694563138088.jpg可以肯定的说,本次征文活动真实再现了抗美援朝中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多层次多角度的反映了抗美援朝这场正义战争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使读者真切了解到,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亲自指挥下的开国之战、立国之战、卫国之战。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几十万将士传承和发展革命精神,血染疆场,铸就的新的长城,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面目。不仅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打掉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而且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铸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人民军队的宗旨和灵魂,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支柱。

本着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的出发点,本网站还以“银河悦读丛书”的形式,选编了9月15日前80余篇约40余万字部分优秀征文集结出版,书名为《致敬最可爱的人——志愿军参战故事选编》,以飨读者。

纵观本次征文,有如下五大特点:


一、彰显了志愿军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曾国藩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陈毅说,“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真正的英雄历来把祖国和人民利益、祖国和民族尊严看得高于一切。

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极其凶恶的妄图灭亡我国的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十六国联军,在朝鲜战场进行了生与死的大决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年轻的国家、英雄军队和英雄人民,以不信邪、不信神、不怕鬼、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打败了侵略者。这种精神是来源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胸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最可爱的人的灵魂、精神和力量源泉。

胡永丰《抗美援朝战争永放光芒》:高度评价了抗美援朝战争,诠释了抗美援朝精神。拥军志愿者(宋群基)《辉煌历史昭日月,鸭绿江畔树丰碑》 记述了鸭绿江畔“英雄城市”辽宁省丹东市英华山上宏伟、壮观、肃穆的抗美援朝纪念馆筹划、筹建、集资、奠基、建设、落成、调整展品等过程,突出了身经百战、战功卓著的上将洪学智对纪念馆的关注和关怀,体现了洪学智的博大胸怀和爱国情怀,反映了洪学智对抗美援朝精神的缅怀与弘扬,以及对历史的尊重,尤其今天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山谷《朝鲜战争中的外交较量》:将当时外交的频繁、复杂和斗争的激烈较系统、完整地介绍给大家。福建志愿军之家《没有授衔的谈判“将军》记载了时任42军政治部主任的丁国钰的外交贡献,被金日成亲自授予了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1601694601557691.jpg山之雨:《父亲的抗美援朝情怀》:父亲吴永年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功勋卓著,怀揣梦想,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再立新功,耄耋之年仍然老骥伏枥,致力于专题研究朝鲜战争和战俘问题,成果卓著。团体会员拥军志愿者(秋鹤马龙)《正气扬军魂,尊严壮国威》:志愿军第 40 军 118 师政治部主任、上将刘振华“战场上显英气,生死安危置之度外;外交上扬正气,国格人格均维护;高位上保正气,特权特利永不沾。团体会员拥军志愿者(何焕昌)《枪林弹雨阵中虎,导弹雄狮奠基人》:真实地报道了向守志将军从少年从军,身经百战,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率领44师将士一次又一次冲锋陷阵,立下了屡屡战功,离休后童心勃发哺育新苗。团体会员福建志愿军之家《当年戎马伏鬼魔,而今华彩饰山河》:主人公王直是电影《英雄儿女》中政治部主任的原型,在朝鲜屡立战功,回国一直干军政,退休后绘画贡献很大。艺浪科尔沁《 军功章震撼心灵》,讲述了蒙古族登巴图从小就立下当兵的志愿,15岁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家乡剿匪,深入龙虎穴。攻打四平外围,冲锋陷阵,巧拔火力点。围困长春,胆量显英豪。辽沈战役河中捞枪,舍身而忘死。平津战役,猛追狠打,显英雄气概。追击国民党,英勇无畏,回飞手榴弹。抗美援朝,“草下里南山”坚守阵地,英勇无畏。争夺上甘岭,义无反顾。转业地方,尽职尽责,完美人生路。离休后,做课外辅导员,宣传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思想。

天路过客(李宗祥)《再兴于鸭绿江对岸 》:志愿军老兵王再兴,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童年生活,让他如抗日小英雄海娃一样。朝鲜战争爆发,他毅然入朝参战,由于机敏勇敢,胆大心细,作战勇敢,入党,任排长,荣立二等功,回国后喜结良缘,奔袭玉树剿匪,战功卓著。如今已是91岁高龄的耄耋老人,他说过三句话最富有志愿军精神:在鸭绿江对岸拼过命、流过血,终于换来了国家60多年的和平发展,值了!”“抗美援朝是国魂之战,立威之战,生命中有了一段志愿军经历,这辈子无悔了!”“那么多战友都死了,而我却侥幸地活到了现在,还有什么不满足呢?”三句话,句句扣人心弦,使人感动到泪崩。值了,无悔了,满足了。这就是我们的志愿军,这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他们的抗美援朝精神,他们永远是中国人民的丰碑!李春旺《我的抗美援朝战斗生活记忆》:通信兵李春旺,克服所有困难,准确无误传达信息,保证了前方与后方的联络畅通。邵魁《站在鸭绿江边》:回忆了自己的三位志愿军亲人参加抗美援朝而奋勇牺牲的事迹。天山魂《亲历抗美援朝》记录了父亲李协普抗美援朝中亲身参加上甘岭战役后期的冷枪运动,带伤捕俘,侦查391高地敌人军事部署情况,与战友邱少云一起参加进攻391高地前的潜伏任务,亲眼目睹邱少云同志为模范遵守潜伏纪律而光荣牺牲。王忠田《用地图进行战斗》:1951年4月至1954年9月,万鹏飞先后在422团、421团指挥部当测绘员。虽然没有直接在前线冲锋杀敌,但他以地图作武器,为指挥部和首长识图、标图,用地图指挥行军、作战、记录战场态势起到了重要作用。守望大山《头嵌弹片的抗美援朝老兵》:福建省宁化县翠江镇新建二村抗美援朝老兵韩崇文,参加了五次战役,主要负责军需军械。元山战役时,正给前线战友准备午饭,被敌机轰炸,飞溅的弹片嵌入头部,血流不止。治好后,继续投入战斗。像这样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共有三次,他饱受了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至今头部还残留两块弹片。守望大山《指挥机枪手击落敌机》:排长张美庚指挥战友击落敌人侦察机,舍身救战友,身负多伤,左眼、右胸、锁骨、右腿等处不幸被弹片击中,至今右胸靠近肝脏处还留有弹片。xcl(顾志锦)《把美军打回三八线的志愿军》:当时16岁的顾志锦搜集文书、刻印文书,为抗击美军“绞杀战”,割草、种粮,多次冲过敌人的严密封锁给五圣山、上甘岭前沿部队运送粮秣弹药,每天冒着枪林弹雨在五圣山地区坚守了10个月。汤头歌《王背锅》:讲述了王贵州革命意志坚定,在长征路上九死一生关键时刻,救了落水的刘光。在朝鲜战场上,武艺高强,思维灵活,善于观察,发现敌情立即设法夜抓潜伏的特务,保障了战地医院平安。

 洪燕峰《我敬爱的一位志愿军老兵》:讲述了抗美援朝中出生入死建奇功的英雄汽车运输兵孙老兵,在朝鲜山区开着苏式嘎斯卡车运输物资弯道从不减速,美国鬼子的飞机炸不着他,他多次圆满完成运输任务受到领导嘉奖。为抗美援朝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命完成后,一直默默奉献,令人敬仰。金色年华《英雄静默》(一二三):记录了西安外国语大学健在的5名抗美援朝老兵——闫合德、杨思泉、王钧、郭钟灵、张建国,战场上舍生忘死,回国后不讲功绩默默耕耘的故事。宋同文《抗美援朝战斗英雄宋良友的故事》:轻机枪手,尖刀组成员的宋良友曾参加第二、第五次战役,新兴里战役中,所在部队27军81师与美军鏖战3天3夜,展开了殊死搏斗,打退敌人数十次进攻,牢牢守住了阵地,肠子被打出昏了过去,醒来后将肠子塞进去用腰带系起伤口,攀着悬崖上的草藤返回队伍。转业煤矿后,居功不言功,兢兢业业,吃苦在前,默默无闻65载如张富清。神农架人《志愿军老兵疫情期间的特殊寿宴》:作者以网上全家人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朗诵为贺礼庆祝生日,对子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拥军志愿者(孙艺鸣、宋群基)《耄耋之年仍奋斗不息 耕耘不止且硕果累累》:记志愿军老战士、抗美援朝精神传播者林源森,曾与彭老元帅一起奔赴抗美援朝战场,50年后到抗美援朝纪念馆和松山志愿军烈士陵园参观,两次心灵震撼激发了强烈的精神动力和坚定信念:铭记历史,为最可爱的人树碑立传。书写这段辉煌历史,颂扬志愿军的丰功伟绩,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宫桦《父爱如山》:记叙了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杜万昌,收养了很多亲友和社会上流浪的儿童、老人,得到当地百姓的尊重和爱戴。柴英《不忘初心的志愿军老战士陈嘉宁》:讲述了我国第一代空军抗美援朝志愿军机械师陈嘉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行行出彩;党让干啥就干好啥,外行成为环境保护专家;退休后竭尽全力宣传抗美援朝战争光辉历史和英雄人物的辉煌人生。青梅煮酒《在朝鲜入党的炮兵观察员》《耄耋老人话援朝》:记录了温双穴前线拼杀入党,回村后默默无闻的事迹。《赴朝军医的“爱情故事“》演绎了志愿军六爷爷受父母包办影响牺牲前线爱情的凄美故事。

 1601694637328031.jpg参战志愿军当年大多20岁左右,正值人生青春年华,他们把参加抗美援朝当做是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事。许多夫妇为了赴朝作战,把孩子寄养在国内。无数志愿军负伤救治,治好后义无反顾重返前线。江和平《我去“志司”看爸爸》:父亲两次赴朝鲜前线,明知上战场生死未卜,却义无反顾,抛家舍业,将孩子放在国家的幼儿园。在朝鲜条件极其艰苦,依然克服困难,英勇作战。王芳《战火纷飞的青春》:讲述了志愿军女战士高占芳义无反顾赴朝参战,在战火中收获了爱情并喜结连理的温馨故事。《她们永远是十九岁》:文艺兵戴儒品、严挺、陈远庭,奋不顾身保家卫国,血染疆场,生命永远定格在十九岁。刘无瑕《自豪啊,我是入朝参战的女雷达兵》:展现了17岁的刘无瑕和吴若萱、杨桂芝等女雷达兵聆听钱三强授课、接受苏联教官关于雷达的实际架设和操纵训练,战争爆发写请战书,战场上战胜恐惧,目睹战友牺牲,更加坚定捍卫领空的女兵风采。黄丽英《那就是我的祖国》:讲述了女卫生员黄丽英救助伤员受伤回国治疗,伤愈后,义无反顾重返朝鲜战场的故事。袁素芬《朝鲜战场上没有硝烟的歼灭战》:作者作为亲历者,揭露了美帝国主义在朝鲜战场上违反国际公约,公然使用细菌武器的罪行,美帝联军在朝鲜战场上节节失利,他们不甘心失败,用反人类的细菌战妄图摧毁我军的战斗力。他们的阴谋被我军一群拾柴的医护人员发现,我军及时组建军防疫队,有效遏制了细菌的蔓延,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这次鲜为人知的特殊战斗,真实了的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志愿军的勇敢、机智、英勇无畏的精神。樊朝光《难忘的抗美援朝经历》:整整三年多时间,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志愿军第十二军三十五师保卫科,认真的完成了领导交给自己的任务。为了躲避敌人的飞机轰炸,每夜行军达80多里路,最多的一夜走了104里路。但还是被敌机轰炸,战友牺牲。行军路上没有饭吃,吃半生不熟的炒黄豆,挖野菜充饥,以至于野菜中毒。五次战役的后勤支援工作,给伤员盖防空洞,背面粉,扛食物,慰问从前线下来的伤病员,随时会遭敌人轰炸。 参加金城防御作战,背起背包随部队上前线了,亲眼看到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整篇文章记录了美帝国主义犯下的一桩桩滔天罪行,和志愿军保家卫国,英勇无畏创造的奇迹。《一个女战士的战地日记故事》:记录了文工队员兼卫生员的邓祖琪经受了“十八天夜行”的考验,为新中国、为朝鲜人民贡献了热血和青春的故事。

侯炳茂《临津江漂流的花瓣》,兴蓉《我是新中国的女战士》都表现了志愿军女兵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李小宁《母亲经历的抗美援战争回忆》:讲述了母亲潘瑞云12岁参加革命,1947年入伍,1952年秋偷偷随四十六军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不怕牺牲,战胜艰难困苦,多次荣立战功的故事。

十六七岁的志愿军女兵,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肩负机要、通讯、宣传、文化、组织、干部、后勤、医疗卫生等职务,她们和男同志一样,经受着雨夜行军、顶风冒雪、忍饥受饿以及通过敌人飞机、炮火封锁线等艰苦、困难和危险的严峻考验。雨夜间吃树叶、野菜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突围,张道华奋勇抢救伤员被炸失去光明。志愿军女兵们在朝鲜战场,不仅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朝鲜战场上的苦与累、血与火、生与死的磨练和考验,锻造了她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胜利回国后,绝大部分转业到地方,在各行各业成为骨干和模范,使志愿军精神广泛传承。她们是志愿军的骄傲,是新中国女兵的骄傲,更是中国妇女的旗帜。

侯炳茂《巴金在三八线上》:讴歌了人民作家巴金,曾两次赴朝鲜前线慰问、采访志愿军将士,小说《团圆》改编为电影《英雄儿女》,鼓舞了志愿军的斗志,激励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怀,激发了全国人民的奉献精神的故事。侯炳茂《三八线来了个作曲家》:记载了词曲作家王莘赴朝创作并教唱经久不衰的歌曲《歌唱祖国》《英雄阵地马良山》《智勇双全的黄连长》等,鼓舞志愿军将士奋勇杀敌的故事。


二、见证了志愿军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601694666106038.jpg孟子主张舍生取义,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巴金朝鲜战场访问看到“一人吃苦万人享福”的对联:“出枪林入弹雨不怕流血牺牲,为正义反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朝鲜战场上从将军到士兵,从热血男儿到巾帼英雄,对毛主席、共产党和祖国的热爱,对敌人杀害战友的仇恨,凝聚成坚不可摧的战斗意志,铸就成志愿军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英雄主义精神。

《九死一生钢铁汉,威震敌胆万岁军》:记录了志愿军第 38 军军长、中将梁兴初九次负伤的“打铁将军”, 打出令敌丧魂失魄的“万岁军”的英雄壮举。《求实创新,事业至上》:刻画了朝鲜族将军赵南起上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负志愿军汽车运输的计划总调度,及时将弹药、服装、食物等重要物资送到一线,为建立起“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做出不朽贡献的故事。在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更是贡献卓著。

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了近18万中国烈士,黄爱民《超越极限的血色军魂》:震撼再现了长津湖战役中,120多名“冰雕志愿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置生死于度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们为国捐躯的壮举,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碧古轩主人《铁血战士朱彦夫 》:生动再现了长津湖战疫中英雄杨根思的故事以及全连“冰雕”,牺牲的只剩下一个人——沂蒙志愿军17岁的朱彦夫,他头部中弹,胸部、腹部重伤7处,肠子流出体外,左眼球被炸出。为不做俘虏,他爬回部队,47次手术,93天昏睡,四肢被截,左眼成了空洞。但他不愿意让国家照顾,毅然拖着残躯回到故乡,带领乡亲们改变面貌。晚年,他抱残写下两部长篇小说《极限人生》《男儿无悔》。面对国家授予他的“人民楷模”的荣誉,他说,“我所做的极其有限。”人生本不该有什么极限,因为所有的极限全部跨越之后,人生的意义便定格在最壮美的无限之中。

上甘岭,一个仅3.7平方公里的高地。美军原计划用2个营、5天时间、伤亡200人以内将其拿下。然而最终却动用了6万余人、300多门火炮、170多辆坦克、3000多架次飞机,打了43天,发射了190万发炮弹,付出伤亡和被俘2.5万余人的沉重代价。在这样的狂轰滥炸下,志愿军一度被迫转入坑道作战,这是比阵地战更艰苦、更困难的作战:强烈的冲击波撞击着坑道、震撼着人体,不少人磕破了舌头、嘴唇;坑道内弹药、粮食、药品等物资越来越匮乏,阳光、水甚至空气,都稀缺到使人难以生存的地步。战役中的邱少云、孙子明、牛宝才、孙占元、粟振林、赖发钧、龙世昌、葛红臣、黄继光、朱有光、王万成(电影王成的原型)等的众多英雄,有381个弹孔的红旗一直屹立山顶,一个个英雄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武燕平《从金陵女大走向上甘岭战役(上中下)》:(女儿武燕平据原志愿军第3兵团12军34师106团团长父亲武效贤书籍整理)反映了上甘岭战斗英雄的壮举。《上甘岭前沿阵地的28个昼夜》:(权伟、权彬据原志愿军第12军34师106团3营营长权银刚口述整理)通过初战的感受、可喜的转机、仗给打活了、开展构工比赛、团长要“我”下阵地五个场景的描写,战斗的惨烈、战士的英勇、指挥员的智慧、战斗中的不断总结与反思,全呈现在我们面前。团体会员福建志愿军之家(志愿军程铭)《入朝参战的足迹》:亲历上甘岭战役的他,用自己刻骨铭心的回忆,清晰还原了那些真实细节,为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记录。《上甘岭战役和黄继光一起战斗的日子》:黄继光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碉堡的枪眼,为突击部队赢得了打开前进道路的宝贵作战时机。《亲历上甘岭战斗的卫生员》:记录了四川伍巨辉入朝参战,冲过封锁线,在上甘岭救护伤员行军途中受伤的经历:100团2连的伍先华。冲锋的战士纷纷倒下,伍先华抱起最后一个炸药包,飞快的跃进敌人阵地,毅然拉燃了导火索冲进了敌人的坑道,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友们清理战场时,在坑道中发现了敌人四十多具尸体。100团9连战士16岁的杨伯钊,坚守763高地,受重伤毅然提起爆破筒扑了上去,与几十个敌人同归于尽。

俊子《 我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难忘经历》:父亲全云白,回忆了朝鲜战场上“找部队去,却险些成了敌人的俘虏”,“运送牺牲烈士的遗体回国” ,“冒着敌机轰炸 带伤运送伤员”等片段,真实的反映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艰苦卓绝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宝贵历史资料。高山流水《一个老兵的自述》:八十六岁的田明臣老人讲述六七十年前抗美援朝战争的亲身经历,让我们了解朝鲜战场上那些真实的战事。战前集训,接收国内物资,打美国轰炸机,抓特务,和朝鲜人民亲如家人,坚守高地,树林枪战、歼敌,侦查放哨战友负伤,交通壕内独自守卫……一幕幕镜头放电影般在我们眼前浮现,却又比电影更真实更紧张。赵富山《“绞杀战”中的志愿军医助李春崇》:讲述了军医李春崇再次入朝作战时被美军飞机扔下两颗燃烧弹撂倒,身上着了火,脱掉大衣,扔掉帽子,裤腿下边也有火,他跳到河里才把火淹灭。左脚,右腿都被严重烧伤。 左臣忠《五次战役钻到敌人“肚子里”》: 记录了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二营趁夜色向敌纵深穿插任务的过程,从“南插”、“敌后”“北撤”中,150公里纵深孤悬于敌后,钻到敌人“肚子”里打仗,展现了志愿军的艰险和无畏。宁长礼《难忘的抗美援朝岁月》:详细回忆了第一次云山战疫和第四次横城战疫的情景,亲身感受到战友齐心协力,紧密配合,舍生忘死,冲锋在前的经历。一个老兵《国威军威是打出来的》:以长津湖战役和上甘岭战役为例,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残酷性和人民志愿军将士的英勇和顽强。韩洪奎《西海岸战役》:写到了自己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却要优待俘虏,虽然有许多想不通,但纪律必须遵守。 

力明《杨德盛,特级英雄杨根思的战友》:讲述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在冰雪中翻越狼林山,跟随杨根思在冰天雪地的长津湖地区与美军进行殊死搏斗,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九次进攻,身上多处负伤。回国治愈后,再赴朝鲜,参加了第5次战役,奋力阻击敌人,全连荣获集体二等功。力明《廖云其 ,火线荣立二等功的电话兵》,讲述了志愿军炮2师29团3营7连有线电话通讯员廖云其,1951年秋季攻势中,关键时刻用自己的身体接通电话线,为战斗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刘秉臣,进入烈士名册的英勇战士》:书写了出生入死、九死一生的他,首战夜月山,10天10夜惨烈战斗,打退了美国兵;血战老秃山身负重伤后,由于血肉模糊,看不清标识,他竟然上了烈士名册。6级伤残的他,至今弹片还在身体里。

 1601694721695479.jpg唐贤琴《一个女兵的回忆》:回忆了朝鲜战场上在战火中昼宿夜行,爬山涉水,日日夜行军、穿越道道封锁线,和男兵一样完成战时各项任务的经历。《烽火山战斗》:刘颖、刘领的父亲刘根全,八二迫击炮排排长,在烽火山阻击战中带领全排坚守了3天3夜,打退敌人22次轮番进攻,最后排里仅剩他们3人,子弹全打光。他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歼敌6人,获得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称号。《一个志愿军战士的战地日记》:日记反映了一个年轻的志愿军战士不仅带着信念和荣誉感征服了自己,奔赴抗美援朝的最前线,而且还不断的在前线学习,反省自己的思想,畅谈学习的收获,体会交流沟通的重要,并时刻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的成长轨迹,这就是我们志愿军日益成长、日益强大,最终战胜敌人的强大内动力。《为了和平的阳光》:记录了父亲洪显林从出征朝鲜到浴血奋战,反映了志愿军将士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牟元礼《血洒“541”》 :讲述了实施战术反击作战中,104团血战“541”,志愿军第12军涌现第一位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在弹尽人绝的危机时刻,手举拉开保险针的高级手雷,与敌同归于尽的4连副排长杨春增的壮烈崇高。战士李汉能在5次中弹,7处受伤,肠子外露的情况下,仍坚持炸毁敌人两个掩蔽部,最后壮烈牺牲。104团9连战士郭隆楷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在阵地上仅剩下他一人的情况下,抓起最后一枚手雷,与突入阵地的敌人同归于尽。血战中身兼卫生员、战斗员、通信联络员、运输员、观察员五大员的4连15岁的小卫生员牟元礼,两天两夜始终坚定、沉着、机智完成各种任务,一直坚持到阵地上只剩杨春增和他两个人,仍不畏强敌,英勇战斗,大量杀伤敌人。他是541血战中最出彩、名声最大的少年英雄,是少有的至今健在的大英雄。彩虹升《抗美援朝前线出生入死的女文艺兵》:那短暂的新婚之夜;那“取经”(为何有的连队无一人患夜盲症);重温入党誓言;与朝鲜女工一起过三八节。尤其“幽默大师”陈寿旷,一边拔鞋,一边喊船夫的号子,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最可爱的一面和乐观主义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四十八顷氏《一个永远留在朝鲜的赤峰人》:讲述了赤峰子弟为了抗美援朝牺牲在朝鲜的故事。一个年近耄耋的老人,年年为牺牲的哥哥点歌,还自费为哥哥树碑,这不仅仅是兄弟情深,更体现了对烈士的礼赞,几封家书催人泪下。

黄艳兰、钱诗平据黄健稚口述整理的《五打老秃山 》:以志愿军老参谋黄健稚的回忆,讲述了五打老秃山的战斗经过。一次又一次地占领,一次又一次地撤退,反反复复,来来回回。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的勇敢机智,反映了朝鲜战争的艰苦卓绝。唐鹤山《我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展现了李长柏以亲历的眼光看美帝侵略行径和志愿军不畏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刘秉臣的凄美散文《柳叶笛又吹响了》中的“我”和朱永昭本是同窗好友,相约当兵剿匪,一起踏入朝鲜战场,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两人有文化,战争却无情,1951年老秃山战斗中朱永昭由于没有配给武器,在清理战场时与隐蔽的敌人遭遇,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我”也在同一山头的作战中身负重伤。

孙瑞《革命伉俪,抒写志愿军抗美援朝传奇故事》:记述了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作者之一李贵华和杨宗鸣夫妇一起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参加了大小战役上百次,九死一生。1958年回国后,李贵华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杨宗鸣老妈妈大儿战争年代不幸幼年夭折,中年丈夫离世,三儿子残疾,四儿子又因病去世。她坚毅勇敢,从不向组织要照顾,一生都在践行军人的宗旨。不久前,老妈妈不幸病逝,骨灰撒向了大海。

 

三、展示了志愿军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坚定的信仰,必胜的信念,永不服输的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得志愿军始终保持顽强战斗、不畏强敌、乐观向上、奋勇杀敌的战斗精神。

所有出国作战的志愿军将士坚信一点,我们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在志愿军党委和彭德怀司令员的率领下,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我们一定能够赢得胜利。志愿军的文化艺术、战地歌舞、诗画、摄影、文学、新闻艺术作品,将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结合,壮美与柔美有机结合,苦与乐有机结合,体现出志愿军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感染力。《我的祖国》《英雄儿女》《志愿军战歌》《上甘岭》《奇袭白虎团》《打击侵略者》等艺术精品,更是将志愿军的英雄气慨、家国情怀流传至今,魅力不减当年。

团体会员志愿军研究会(任桂兰)《三十八军称万岁,沃克将军把命丧》:书写了梁兴初率领的38军的志愿军风采——从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下令打乱仗,以乱对乱,乱中取胜的热闹场面,到我军官兵抓捕美军俘虏的有趣情景,既显示出我志愿军英勇顽强随机应变的大智大勇,又揭露出美军纸老虎的本质,读后令人心情振奋!

 1601694773120846.jpg陈嘉宁《小米格、飞行员和我》等8篇空军系列作品:展示了我人民志愿军空军在朝鲜战场的迅速成长和壮大,体现了中国新一代空军不畏艰难困苦、不惧强敌,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用一等功臣施光礼(击落4架敌机)自信满满的话说:“想打中我的子弹,美国人还没造出来呢”! 志愿军老兵吴永麟《志愿军空军在战斗中成长壮大》:从空军收容队角度,真实详尽的讲述了我志愿军空军的发展历程和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墨白《我在抗美援朝中的空战经历》:讲述了抗美援朝初次参战时,陶伟不满19岁,从航校毕业不久、仅有100多飞行小时。在对敌空战中,他击落、击伤美军F-86飞机各一架,首创志愿军空军120米近距离击落敌机的战例。陶伟的成长经历是志愿军空军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发扬“空中拼刺刀”的精神,不畏强敌奋勇作战,由弱变强的战斗历程的一个缩影。墨白《抗美援朝中智勇双的空中骁将邹炎》:以邹炎的作战经历为内容,展现了志愿军空军在史无前例、惊心动魄的大空战中,超气象起飞、超技术作战的英雄事迹,打出了军威,吓破了敌胆。美空军把“米格走廊”视为飞行禁区、死亡地带,惊呼中国一夜之间成为空军强国。张林初《亲历抗美援朝“空中绞杀战“》:汤友山以亲历者眼光回顾和客观评议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在朝鲜战场上对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进行的空中绞杀战,是以优势装备压制和削弱我军的战术。我军机智面对,给敌人有力回击,痛击联合国军,创造一个个以弱胜强的成功战例。

李怡波《我的突围经历》:表现了志愿军女兵们突围前写信、打扑克、谈天、河边洗衣等场景,当冒着敌人炮火轰炸,九死一生,时刻准备牺牲的突围后,战士们又讲起有趣的故事。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和精神,使志愿军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和必胜信心。

 志愿军唐隆任《金城阻击战中华达峰的日日夜夜》:战友的牺牲,使作者更加珍惜生命,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志愿军子弟权伟、权彬《在上甘岭我21天没吃过一餐热食》: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面对生活的艰苦,但内心充满自信的乐观精神。沙沙《战火中的情与诗》:讲述了父母在解放大西南的硝烟里相识,在抗美援朝的战火中升华爱情,一见倾心、情深意笃,用一辈子的行动书写着理想的诗篇。《司号员郑起》:讲述了志愿军第三十九军第一一六师第三四七团第七连司号员郑起的故事。在1951年1月3日第三次战役的釜谷里战斗中,连队干部都负伤或牺牲后,他挺身而出,代理连长指挥战斗,组织全连轻重武器,粉碎敌人冲击,毙伤敌60余人。全连最后剩下7名战士时,他指挥战士们把仅有的1根爆破筒和几枚手榴弹投向敌人,然后机智地吹起冲锋号,迫使敌人仓皇溃逃。晨晖军事 《死亡对比:志愿军0:美军215》:记述了战斗英雄郭忠田准确判断正确指挥,率领他的英雄排,在朝鲜战场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仅仅一个排,只有步枪、机枪、手榴弹,面对数百个拥有飞机100余架次和大量的坦克、各种火炮的强大敌人,歼敌215,我军却无一伤亡。


四、再现了志愿军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

 林则徐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950年6月,美国出兵侵入台湾海峡。10月,指挥联合国军越过朝鲜“三八线”向北进攻,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并对我边境城市安东(今丹东)狂轰乱炸,直接威胁我国东北边境的安全。

1601694800107523.jpg彭宇《彭德怀出兵朝鲜前线的最后时刻》:记载了1950年10月4日,彭德怀从西安奉命回北京,主张抗美援朝,在美帝国主义步步紧逼、金日成声声求援、中央领导意见不一,苏联躲躲闪闪的情况下,临危受命,接受毛主席重托,与侄儿侄女依依惜别的情景,令人动容。开国元帅忠诚于国家忠诚于党,人民至上,国家至上,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无我”精神,令所有读者敬仰有加。老兵老歌《彭德怀在朝鲜前线的最后时刻》:本文通过彭德怀对志愿军最前沿阵地马踏里视察的一组历史图片,详细的考证解读了彭德怀在朝鲜前线的最后时刻这段重要历史往事。据作者介绍,撰写该文前曾先后采访了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6军军长萧全夫、第136师参谋长曹海炳、作战科长孙向明、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荣立者马玉臣等参战的指战员,文章中所有细节的描述和对话,均有采访者回忆追述提供。彭德怀的光辉一生留下的照片不多,像这样一组连贯镜头的历史图片更为少见,作者通过对参战人员的多次的采访,认真考证解读,还原了这组历史图片背后的故事,不仅是一篇独家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对抗美援朝战争史研究上的一个重要补遗。 

邓穗《“瓦罐难免井上碎,将军难免阵上亡——邓华将军轶事》:邓华将军是经历抗美援朝战争全过程的志愿军主要领导人,为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率领十三兵团兵团开赴东北边防整训,以保卫东北边防和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反抗美国侵略。临行之前,邓华对即将分娩的妻子李玉芝说:“瓦罐难免井上碎,将军难免阵上亡。”面对强大的美军,已然做好了为国捐躯、慷慨赴死的心理准备。邓华回忆录《1952年秋季上甘岭防御战役笔记》和杨迪 《功勋卓著,名垂千古》:都书写了邓华对党和国家的赤胆忠心与智勇双全的指挥才华。

吴瑞林《奉命回国,向毛主席汇报 》:记录,抗美援朝志愿军42军军长吴瑞林重病在身,坐着担架,坚持指挥战斗。他以战无不胜的坚定信念凝聚师、团、营、 连干部,在思想上武装全体指战员,发挥我军独有的思想政治优势。使中华优秀儿女为祖国和人民甘洒热血。李小宁《跨过鸭绿江》:书写了三十九军副军长吴国璋短暂而伟大的一生。1951年10月6日,他去平壤志愿军总部开会,乘一辆吉普车返回军部的途中,当车行驶到平壤东北的成川郡附近时,突然遭到美军飞机空袭,左肋处中弹不幸牺牲,年仅32岁,是我军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最高级别的指挥员。

1601694822684807.jpg齐德学少将 《毛泽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军事指导艺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毛泽东军事指导艺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充分展示和发挥,主要是:未雨绸缪,避免了临急被动应战;毅然作出抗美援朝战略决策,一举震惊了全世界;灵活战略战术指导,取得了战场胜利;有效控制战局,实现了朝鲜战争局部化。齐德学《驳抗美援朝战争问题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批驳了一些别有用心者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歪曲。王延《父亲和一张老照片的故事》:父亲王政柱海军少将,生前珍藏着跟随父亲工作5年、原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高瑞欣烈士的一张照片,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毛岸英告别了新婚的爱人,高瑞欣吿别了即将分娩的妻子,他们在朝鲜牺牲时,分别只有28岁和23岁,他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骄傲,是全中国青年学习的楷模。”《对话时空,书写忠诚》:记录了新中国第一代空军24岁血洒祖国蓝天的父亲李振宝的英雄事迹。1951、1952、1953年10月1日,他曾先后三次驾机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54年4月9日,为捍卫祖国领空,与美机同归于尽。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祖国的蓝天,以赤子之心诠释着他不朽的军魂。

云晓丁《父亲的勋章》:年轻俊朗骁勇善战的作训处处长父亲王峻峰,刚刚擦去渡江战役枪上的灰尘,一纸急电"快马加鞭,他立即出征朝鲜。入朝第一天就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毫无惧色,出色完成侦察任务。受伤后,无麻药而拔出子弹。他用毕生经历践行了自己的座右铭:热爱国家,忠于人民,一生笃信共产主义! 杨南征《一份珍存50年的战地合同》:第一次知道抗美援朝期间还有这样的“战地合同”,这其实是志愿军战士向祖国许下的庄严承诺和誓言,更是我英勇的志愿军战士忠于祖国和人民的真实写照。虽然,他们的语言没有多少文采,但每个字都喷薄着军人的血性和本色。如果能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他们就视死如归。他们让我们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爱国、爱党、爱人民,不惧艰险、慷慨奉献一切的力量源泉。


五、弘扬了志愿军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打乱了帝国主义扩张势力范围的部署,维护了亚洲以及世界的和平。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深刻影响和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

 1601694843314648.jpg毛主席说:“全世界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要联合起来。”中国人民志愿军正是基于这个前提,支援朝鲜。志愿军也正是以朝鲜人民为自己的父母兄弟,才蹈死不顾。抗美援朝战争见证了我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深厚友谊,发扬光大了我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

志愿军视朝鲜人民如自己亲人,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黑龙江青岗县21岁的志愿军马玉祥,在汉江北岸,火中救出朝鲜孩子。弦歌悠扬《枕戈开城,饮马临津江》:金志明被调到团政治部民运股,经他手志愿军先后4次共发放救济粮60000多斤,解决了朝鲜老百姓的燃眉之急,增强了中朝人民的友谊。

南庄隐士《干休所里的志愿军叔叔(中)》:讲述了张以法连铸锦山英雄排,战斗中英勇奋战和乐观主义的精神,张义法从看护员到手术队长的成长过程,郑全野及部队接诊抢救朝鲜百姓和伤员,被誉为“救命恩人”。当地群众也如亲人一样,给志愿军送柴、送菜、送苹果。救死扶伤互相关爱,铸就了中朝友谊,彰显了志愿军国际主义精神。

守望大山《九旬老兵的烽火记忆》:福建省宁化县石壁镇陈塘村张桢,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在火箭炮(喀秋莎)任作战训练参谋和股长(营级)炮火中九死一生,参加马踏里战斗,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1954年5月,他获得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军功章一枚和“人民功臣”称号。


      

2010年10月25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弘扬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必将穿越时空,始终放射璀璨的光辉,给中国人的内心世界送来坚不可摧的力量。

我们通过本次主题征文活动,阅读了大量的志愿军参战故事,一次次被深切打动,一次次被强烈震撼,不但让我们真实了解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艰难残酷,见证了志愿军将士不畏强敌、血染疆场、保家卫国的故事,更让我们见证了志愿军将士无愧于“最可爱的人”光荣称号的力量源泉,这就是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和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这是我们赢得抗美援朝胜利的精神法宝,同样是指导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精神力量。我们要悉心体悟抗美援朝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深厚意蕴,拥抱从那历史深处穿透而来的精神之光。”

特别感谢这次活动的所有奉献者。

 2020年10月3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