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盱眙,曾经流传着这样一段民谣:“抗洪顶梁柱,就在人武部。县乡通公路,就找柳怀玉。要吃干净水,就找柳政委。”的确,盱眙的县乡道路铺设、旅游景区开发、经济开发区建设和抗洪、抗污斗争的胜利,都记载着柳政委做出的贡献。可柳政委说:“盱眙是我的家乡。在任上,我燃烧能量是为了家乡改变面貌,抗洪保堤是为了家乡安全无恙,筑路架桥是为了家乡连通世界,建设开发区是为了家乡经济腾飞。现在退下来,发挥余热做关工委工作,为的是培养下一代,还是为了家乡的未来。为了家乡的今天和明天,我愿奉献一切!”


  柳政委是谁?他就是盱眙县人武部原政委、县政府原常务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现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柳怀玉同志。


  双拥赢得“八连冠”,培训就业为老兵

  柳怀玉是盱眙县马坝镇人,1968年3月应征入伍,他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决心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三十四师一○二团,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凭着他的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和组织指挥能力,1969年5月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班长、排长、干事、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1985年11月,他离开野战部队,调任盱眙县人武部任副部长,1986年5月起任人武部政委;1990年起进入县“四套班子”,成为中共盱眙县委常委、人武部政委。
  从野战部队来到地方人武部,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担任县委常委后,工作变化更为突出。不仅要管好人武部这个“团队”,还要管好全县几万民兵这个“部队”,同时,还要服从全县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服务,做好“突击队”。
  盱眙曾是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心,新四军军部驻地,“双拥”活动已成传统。柳怀玉想,新时期的“双拥”不仅要为部队输送“新兵”,也要管理好从部队退役的“老兵”,要让这些退伍老兵成为民兵的骨干、生产的能手、致富的标兵。1987年,他从盱眙经济建设实际出发,提出“人武一条线,重点抓一业”,开展“以劳养武”活动,组织民兵创业。以县人武部牵头组织,县成立“民兵建筑安装工程团”,26个乡镇分别成立民兵建筑安装“工程营”,在312个村分别成立民兵建筑安装“工程连”,形成了从县到乡到村、从团到营到连,由万名民兵组成的建筑大军。他主动与县教师进修学校、县技术学校联手,成立了盱眙县“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学校”,优先对退伍军人进行免费技术培训,使他们“学好一门手艺,掌握一种技能,拿到一本证书”。接着又千方百计地打通渠道、组织劳务输出,1993年首次把158人输出到苏南地区。第二年又输出民兵劳务人员1240多人,劳务输出出现了新的局面,受到省、市表彰。

93733883ab4598ec9d2e39ecd6b50c89_1601105463310646.png  1990年,淮阴市委、市政府、淮阴军分区把盱眙作为建设“民兵训练基地”的试点。在缺资金、少材料、工期紧的情况下建设训练基地,困难极大。他带头砍荆棘、挖沟壕,平场地、抬石料,扛水泥、搬建材,提前完成民兵训练基地在建设,被戏称为盱城的“布达拉宫”。训练基地被南京军区评为先进单位,并将其建设、利用、管理和训练方法作为经验,推广全军区。
  1991年,盱眙县被江苏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双拥模范县”。到2018年,盱眙县已连续8届实现了双拥模范县“八连冠”的殊荣,县人武部连续15年被评为“全省文明单位”、连续7次被评为省军区“争先创优先进单位”,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以《人武战线一面旗帜》为题报道了盱眙人武部事迹,并发表题为《向盱眙人武部学习》的评论文章,号召全军区学习。县内有68个单位和118名个人受到国家民政部、公安部、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和省市表彰为“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期间,柳怀玉被南京军区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十佳忠诚党的武装事业好干部”等殊荣。


  服务地方为己任,筑路实现村村通

  作为县人武部政委、县委常委,柳怀玉总是把服务地方中心工作作为大局,全方位服务、全心身投入、全力度做好。
  “要致富,先修路”,但是由于盱眙县境山岭丘壑、沟涧纵横、地形复杂,多年来交通条件一直较差,“县乡石子路,山区不通路。产品运不出,致富没门路”。为了改变盱眙县乡交通状况,1995年,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县乡道路建设的意见》,做出“全党动员,全民行动,成建制组织民兵,苦战三年,实现县乡道路黑色化”的决策,并决定成立“盱眙县县乡道路建设指挥部”,统抓全县道路建设。县委决定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总指挥,柳怀玉担任常务副总指挥。为了加快建设,他建议实行军事化管理,按照部队建制,形成整建制的民兵突击队,担负道路建设的主力军,冲在县乡道路建设的最前线。
  道路建设缺乏资金,怎么办?这时,柳怀玉收到一个名叫陶韬的10岁小学生寄来的信,信封里还夹着8.8元钱。信上说:“柳伯伯,听说您负责修路,这是造福百姓的工程。我是少先队员,把8.8元的压岁钱捐出来,算是我对修路工程出的一点力吧!”柳怀玉几番周折找到了这个小学生,激动地说:“我正一筹莫展,你却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我充满了信心、看到了希望,伯伯谢谢你!”柳怀玉又召集指挥部的全体成员开了个小会,他说:“这8.8元不只是钱,而是对我们的激励和厚望。一个孩子都能有这样的觉悟,难道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退却,还有什么理由不予担当吗?”他当即掏出2000元交给会计,说:“孩子都走在前面了,我也不能落后啊!”陶韬为修路捐款的事迹一经盱眙电视台、电台、报纸宣传,引起了全县的共鸣,上至县领导,下至小学生,掀起了“我为筑路作奉献”的捐款热潮,仅仅10多天就收到捐款300多万元。在3年的县乡道路建设中,共收到单位、个人和社会捐资1.26亿元,这对于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3088747d69879c50d0360282ad7183f6_1601093985104648.png  为了加快道路建设,他一直在指挥部和各处工地间奔走,从规划设计、放线施工,工程进度、质量查验,资金筹措、财务管理,他仔细过问、层层把关,一丝不苟。过去,他对于专业名词都不懂,为了指挥好工程,他不懂就学,随时请教技术人员,不仅基本弄清了工程中的大部分专业名词,还能看懂设计图纸,从“门外汉”转身成了“准内行”。为了缩短西部山区和东乡交通里程,他带领大家用了4个月时间,用了6吨炸药,建了10多座桥梁、60多座涵洞,硬是在群山中啃出了一条跨越8座山头从天泉湖到龙山的22.5公里的“龙古”盘山路。经过三年奋战,到1998年,共投工900余万个,完成16条县乡道路、里程237.5公里,并实现路面黑色化;完成乡村砂石路100多条、1532公里。全县公里历程达2273公里,比1995年(1168公里)增加了一倍。
  现在,盱眙不仅实现了硬质道路“通村、通组、通自然村庄”公路“村村通”,还改善了农村公路质量,还实现了管养科学化、规范化,又将县城公交路线进行延伸,与城郊和乡镇实现无缝对接,实现了从“村村通路”到“村村通车”。看到今日城乡道路新貌,人们都不由地想起那位修路的柳政委。


  抗洪敢死护堤坝,抗污输水润万民

  1991年,盱眙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淮河盱眙段水位居高不下,超比正常水位3.09米、超警戒水位1.09米,全县严重受灾。淮北大堤多处告急。柳怀玉跑到县抗洪救灾总指挥部,建议调动全县基干民兵,采取“民兵成建制轮战淮河大堤”的方案。组建起由5200名基干民兵组成的26个基干民兵营,自己亲自带队,奔赴抗洪一线,分为两班,轮流在淮河大堤33处险工险段,密切监控、严防死守。
  7月12日,肖嘴引河上口门段出现大面积塌方,柳怀玉立即组织200人的民兵应急分队火速赶到现场,站上大堤,大声喊道:“哪怕还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是共产党员、当过兵的,跟我上!”他当机立断,挑选了40名水性好、身体壮的民兵组成“敢死队”,下到塌方底部,手挽着手形成一道人墙,用身体挡住汹涌的浪涛,让其他民兵在身后抛填土袋和石块,使大堤得以一点点向前加宽加固,再打进木桩,填实泥土,经过6个小时的殊死较量,终于控制了塌方,保住了淮河大堤。在抗洪抢险的37个日日夜夜里,柳怀玉和同志们一起,像一根根钢钉、一棵棵松树,一直屹立在抗洪第一线。他还风趣地说:“天当房、堤当床,淮河是浴缸,草包是衣裳。民兵都是钢铁汉,个个都是好儿郎!”在抗洪斗争中形成的“人武部精神”,受到国家军委表彰,被南京军区评为“抗灾救灾”先进单位。
  1994年,盱眙县又遭受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与淮河特大污染灾害。县城12万人口无水可吃、无水可用。柳怀玉征得县领导同意,立即组织人武干部和基干民兵、紧急动员20台水车到龙王山水库运水,但仍杯水车薪、无济于事。8月7日,柳怀玉紧急驱车南京,请求军区部队的支援。南京军区固辉司令当即批示“立即派部队支援盱眙”。不到2个小时,军区防化兵某部102名官兵开着22台运水车赶到盱眙,形成了从龙王山水库运水的特别通道,并在县城设立了89个供水点,使县城用水得到缓解。接着,柳怀玉又请示军区,快速调集了野战输油管道部队赶赴盱眙,连夜架设了从龙王山水库到盱城的15公里、日输水量达800~1000吨的紧急输水管线,基本解决了盱城居民饮用水问题。
  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盱眙县委启动建设盱城第二水厂的工程,以龙王山水库作为新水源。工程施工中,柳怀玉又带领民兵应急分队参加义务劳动,开挖沟槽、铺设管道,使新建水厂提前竣工供水。


  助创全国旅游县,奠基省级开发区

  盱眙历史悠久,景色优美,但旅游资源长期得不到开发。1998年,柳怀玉在县委常委会上提出“要想旅游迈大步,景点要通循环路”的建议,得到县委书记赵鹏的支持,要求“富规划、穷起步,多修路、少砍树”。他带着人武干部和技术人员勘察测量,规划线路。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全县13个景区道路设计图纸。并在杨大山与斗笠山之间修筑盘山公路近10公里,形成“都梁公园”整体循还,把废弃的采石场整理成“盱眙国际龙虾节广场”。为每年一度的“中国国际盱眙龙虾节”举办创造了条件。
  2000年的一天,北京南京的天文专家一行十多人组成的专家组来到盱眙西南山区的铁山寺考察,把跑马山作为“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观察基地”建站首选。但看到山陡无路,准备放弃。在场的县委书记赵鹏一听急了,说:“路我们负责修!一个星期让车子开到山顶。”送走专家组,赵书记立即找来柳怀玉,说:“你看,这条路该怎么修?”柳怀玉当即到现场勘察,同时调集附近乡镇的4000个基干民兵组成了“修路突击队”。他对突击队员们说:“2000米道路,4000个队员,每人才50公分,就是用手抠、用牙啃,也要在一个星期内把道路修通!”话音刚停,挽起袖子干了起来。到了第四天下午,道路打通了。当赵鹏书记坐着车子第一个开到山顶,拨通了天文台电话:“戴书记,我这是开着车子上到跑马山顶和您通话的!”戴新书记惊异地说:“这才3天半,路就通上了,盱眙人真能办事啊!”2003年盱眙观测站正式建成,安装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近天体观测望远镜,并将观测到的“”4360号小行星命名为“盱眙星”。还以“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基地”为基础建成了“天文科普园”。
  1992年盱眙开始建立开发区,但刚刚开建便搁浅。10年后的2001年,县委县政府决定重启建设“盱眙工业开发区”。此时,柳怀玉已经从人武部政委的岗位转业到盱眙县政府担任常务副县长,并担任工业开发区建设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他带着他的团队全身心的投入开发区的规划建设中。开发区位于城东,规划总面积44.8平方公里,一期规划24.15平方公里,先期启动3平方公里。区内12纵12横34条道路,总长121.6公里。为了节约经费,柳怀玉自己先掏5万元,又带领大家集资120万元,购买了一台大型挖掘机施工,大大降低了土方工程造价,节约开支百万元以上。
  由于长期高负荷的“连轴转”,2008年10月他一下子病倒了,多种并发症也相伴而生,他住进了省人民医院,后又转军区总院、上海华山治疗,病情终于有所好转。虽然躺在病床上,但他一直关注开发区的建设工地,吩咐开发区管委会的同志把建设情况每天用短信发给他。经过一年多的奋战,开发区的主干道路全部完成,形成了纵横交错的路网系统。又及时配套了水、电、通信、电视、网络等,还做到绿化、美化、香化配套,实现了“六通一平”,为招商引资、企业进驻创造了条件。如今,盱眙经济开发区已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并先后获批“中科院盱眙凹土研发中心”“中国凹凸科技园”“省特色产业园”“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获得“市优秀特色园区”“省生态园区”等殊荣。


  悉心关爱下一代,培养新型后来人

  2010年1月柳怀玉从县人大主任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这是他人生中的再次“转身”。根据上级安排,柳怀玉担任“盱眙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他从“打打杀杀”的军人,勇挑重担的斗士,一下子变成了“孩子王”。他想:为孩子们服务,这也是为了盱眙的明天;能和孩子们在一起,倒能让自己的心态“年轻”一些。于是,他放弃企业高薪聘用的机会,乐意地承担起了这副重担。

0d20d53b1e31e440fc141855fff0eceb_1601094274967096.png  为了解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开展情况,柳怀玉一“上任”,便带病坚持用一个半月的时间,白天跑乡镇、跑村居,跑学校、跑社区,与基层关工委同志座谈交流,了解情况、询问困难,晚上整理资料,分析问题和对策。通过调查,他提出了“打基础、强队伍,抓落实、创特色”的工作方案,坚持“年初一份工作要点,年底一份工作总结”,促进关工委工作的推进。经他协调,县关工委与县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文件,从“建立健全组织、配强配齐班子、完善五老队伍、落实经费保障、巩固‘五有五好’”5个方面进行完善和规范,全县共建立基层关工委组织586个,形成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队伍7800余人。他感到,关工委工作不仅要依靠上级组织领导,更要发动全社会力量的支持,于是他把目光聚焦到民营企业上,与民企老板商谈,在民企中建立关工联系网络,得到江苏金康达、三森集团、远景培训等民企的支持,通过努力,已在全县283个民企中建立了关工委联络组织。
  由于10万农民工外出务工,城乡“留守儿童”成了突出的问题,经常处于“没处去、没人管、没人教、没人疼”的“四没”现象。有一次他经过一个村庄,看到两个小孩趴在门外的地上写作业,一问才知道是爷爷还没有回来,门锁着打不开。他不由得流下了眼泪:“这些孩子正和我孙子差不多年龄,可他们父母外出打工,这样缺乏父爱母爱,真不忍心啊!”针对这一问题,他提出建立“校外工作站”的设想。并先后在桂五、铁佛、旧铺、张洪等地召开了“全县校外教育中心辅导站现场推进会”,推广在行政村建设“校外教育辅导站”“留守儿童之家”的经验。还针对困难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连续数年开展“希望工程·暖冬行动——爱心捐赠助学活动”,为这些儿童送去温暖、送去关爱,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爱。这一做法得到省、市和国家关工委的表彰。
  盱眙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是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淮南根据地的中心,红色基因、革命遗址、传统故事资源丰富。为了利用红色资源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亲自操办,在中小学开展创建“周恩来班”“铁军班”和“学双百,争三好”活动,让儿童们争做“家庭好孩子,学校好学生,社会好公民”。他还带领孩子们到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县革命烈士陵园等处,亲自给孩子们讲光荣传统、讲革命故事、讲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起到很好的效果。
  柳怀玉调查得知,全县一年曾出现180多个青少年犯罪案例,深感压力很大。他想:一个孩子学好学坏,不只是一个孩子的事,还关乎一个家庭。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他认真分析了犯罪少年的产生的原因,觉得多为染有5种倾向的孩子,即“贪玩厌学、自私自卑、倔拗不羁、攀比贪婪、网迷游戏”,于是提出实施“教育防范、关爱助学、培训就业、维权服务、结对帮扶、环境净化”六大工程作为对策,在全县开展“创建零犯罪乡镇”活动,做到辖区儿童“无盗窃财物、无暴力伤害、无危险驾驶、无色情活动、无吸食毒品、无赌博传销、无坑蒙拐骗、无过激行为、无沉迷网吧、无安全事故”,以“十无”实现“创零”。同时要求“十无”进家庭、进校园、进社区、进辅导站,重在抓苗头、多警省、严要求,使青少年犯罪大大减少。2019年全年少年犯罪降为34例,只有高峰时的18.8%。2020年1~6月少年犯罪再降为8例。成效斐然。
  在盱眙,还有这样一批特殊的儿童,他们往往受到别人的冷眼、社会的歧视,这就是劳改服刑人员子女。这些孩子往往觉得抬不起头来,因而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尊,不合群、怕交流、孤独自闭,有的甚至自暴自弃,这让柳怀玉很担心。他了解到,全县劳改劳教人员子女中未成年在校儿童344人,其中60多人家庭破裂无人关照,如果听之任之,这些孩子的前途令人担忧。柳怀玉觉得,他们也是我们的下一代,与县司法局、爱心公益协会商定,发起“黄丝带——关爱特殊人群子女”活动,旨在使他们扫除心理阴影、消除心中负担、丢掉思想包袱、正确对待家庭、树立奋进意识,把他们培养成有用人才。2017年7月13日举行“黄丝带”活动启动仪式时,原计划300人参加,结果一下子来了1000多人,这令柳怀玉非常感动,他深知,这项活动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共鸣,参与黄丝带活动、关爱特殊人群子女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席卷华夏,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严密防控”,打响了一场群防群控的人民战争。作为县级关工委该做些什么?柳怀玉想:尽管我们关工委能力有限,但绝不能袖手旁观。当即决定做3件事:一是参与舆论宣传,利用关工委网络和微信平台、QQ群等做好宣传,发挥各级关工委和五老人员参与群防群控。二是普及防控知识,指导大家特别是青少年做好自我防护。三是要求儿童聚集的地方暂停集体活动,包括学校、校外教育辅导站、图书馆、网吧等,暂停召开的留守儿童家长见面会,取消寒假期间一切比赛和联谊活动,要求学生宅家不出门。柳怀玉亲自和爱心公益协会等一起,到乡镇、进社区,为他们送去口罩、酒精、消毒液等。柳怀玉亲自到20位留守儿童的家中,为他们送去捐赠的水果、食品、学习用具和口罩、洗手液等防护用品的大礼包。4月26日疫情缓和,专门举办抗疫报告会,邀请盱眙的抗疫英雄讲述亲身经历和生死考验,鼓励孩子们向抗疫英雄学习。5月20日又召开全县关工委工作会议,总结交流抗疫期间关工工作的经验。中国网、江苏新闻、美丽江苏网、江苏新文荟网、搜狐网、凤凰网等都先后转载盱眙关工委抗疫期间所做的工作。

图片6.png
  “为了下一代,关爱在路上!”就这样,柳怀玉在县关工委一转眼就干了10年,他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所有的爱都给了下一代、给了未成年的儿童,他自己也在无形中融入了这些孩子。他把这些孩子视为亲人,孩子们也都称呼他为“柳爷爷”。他深有感慨地说:“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就是我工作的中心!在为孩子的服务中,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我自己也俨然成了‘孩子王’。为了盱眙的昨天和今天我是做了一些工作,为了盱眙的明天我还要继续工作,献出我所有的余热!”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