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那山,那水,那人,那事         

再说一下太平川的地理环境。
按经纬度,太平川在东经128度125分——北纬45度38分的位置上,至川口长约10公里,川中有一条河,即太平川河,它又由多条小溪组成,川中多沼泽、水泡,还有多年形成的红眼哈塘以及丰美茂盛的草原。
    这里要说的是那红眼哈塘大甸子,在畜牧场区内,这样的草原约占三分之一,那草原,表面上看去是美丽的花草,其实脚下则是深不可测红色泥潭,脚下一不留神掉进去,那真是没顶之灾!据说当年日本军在太平川对这样的大甸子也惧怕三分。太平川的山不高,也说不上雄伟,也很少有奇峰怪石,但山上树种繁多,并盛产多种药材,其中,当是人参,山中还有各种野兽,野鸟,是人们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大山里让人们观赏的景观,除了抗日战争留下的遗迹,据说在和宾县交界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叫鹰嘴砬子的自然景观,可开发成旅游景点。关于太平川的水,说起来令人兴奋,称奇,一条太平川河从川中穿过,河不宽,水不深,但汇集了几十条小小的溪流,溪从山中流下,宽则不足米,窄则以厘米计算,然而水深、水冷,多鱼、多虾,多的程度让人难以置信,建场之初,我们用土篮放到小溪里一会就能捞到几斤鱼虾。太平川还有蛙,种类繁多,但习性让人叫绝, 比如红肚蛙,只集中在一地方,即在扒豁岭下的小溪里,别处几乎看不到。我在学校时,老师们开会,都会到那捞一桶一桶蛙回来炖豆腐;在老河南沟,搬开石头就能抓到田鸡,别处干脆没有;说到小河,那里的鱼更多,而且味道鲜美。在整个太平川还有好多个大小泡子,我们分别给起了名字,如,甲鱼泡、园泡、长泡等,这些小河和大小泡泽是我们休息垂钓的好去处,但我们在河里没发现太大的鱼。不过有一年夏天,我和老兽医在小河边钓鱼,突然来了倾盆大雨,我们俩蜷缩一块塑料布下,但手里还没有松开鱼竿,就在这时鱼飘斗动起来,我俩急忙抽竿,只见四把杆上钓着四条大鲶鱼!每条足有半尺多长。只是大雨过去了,我们俩再也没钓到大鱼,更不用说钓到鲶鱼。还有一年夏天大旱,傍晚时分天还大亮,打更的八爷已来上班,他叫上我和另一个小青年,让我们拎上水桶,我们三个人走进一个大甸子,在花草深处看见一个只有几平米的小水泡,约有两米深,但水以见底,八爷用手一指,我们两个惊叫起来,原来那坑底全是白花花的鱼,大的有一斤来重!-——-这就是太平川的水,它丰盛、甘甜,滋养这片土地,为我们伟大祖国 孕育着丰功伟绩。
    过去盛传北大荒,“棒打獐狍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在太平川都真的遇见过,而且,都是我的亲身经历过的,比如,野鸡,在太平川多得让人都无法相信,县农业科会计陈明超喜欢打小围,有一年蜡月29号中午到太平川,赶上午饭 ,他且说等一等,然后到房后去,我跟了去,只听咣咣两枪两只野鸡掉在地上。腊月三十上午,他让我给他去拣野鸡,地点就在大宿舍房后,那年雪很大,房后曾是场院,也就都来觅食所以野鸡很多,看他打野鸡简直是看他打野鸡表演 他问我你让我打野鸡哪里?我说打翅膀 他举起枪呯地一声那几鸡掉下来,一看真的打在翅膀上 ;我很惊奇让他说膆子,他又举起枪,枪响后,那鸡直冲天空然后掉了下来,我奇怪,他说打别处都不这样。他打了两个半天 ,打的野鸡足足装了一麻袋!

现在该讲那人那事的故事了,这些人,这些事,有的让人高兴,有的则让人哭笑不得,还有的会让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一)燎原大火

你听说过荒草没人这个词,但你见过荒草没人的大草原吗?太平川建场之初,太平川河边两岸全是荒草没人的大草原,为了更新草原,只有烧掉枯草。但要在春末,那时,在太平川,山背坡的残雪还没有融化,枯草下面还是冰层,这是烧荒的好季节,场里决定,动员全场农工烧一把燎原大火。
    第一次烧荒是在1962年4月下旬。那是太平川畜牧场第一把兴旺之火,大家都很兴奋,于是组织了点火队、救援队、打火队,还有指挥部。一切就绪,人员各事其责,各就其位,只见指挥员举起红旗,高喊:点火!于是点火人员把火种抛向枯草,顿时火光熊熊,火蛇随着风势卷向天空,发出劈啪劈啪响声,烧荒的人们一点也不能懈怠,生怕那火越过隔离道烧到山林里去。然而水火无情,危险还真的发生过:那时又一次烧荒,火借风势,烧过了防火道,奔向山林,在这危险时刻,当时一个村领导也来参加烧荒,他见势不妙,指挥人员向火头冲去,然而,那火被风卷了回来,哪个村领导处在危险之中,这时一个小伙冲了上去把那个村领导抢了出来,避免了一场悲剧发生,过后,那个村领导看这个小伙人很好,便决定把女儿嫁给他,这个小伙后来当了老师,现在已是儿孙满堂。
    大火烧过的草原一片葱绿,流水潺潺,百花盛开,那是牲畜的好饲料,在太平川畜牧场这种烧后更新草原几乎每年都要进行。危险虽然存在,不过由于组织领导得当,一次事故也没有发生。然而 ,由于燎原大火而出现了两个村落的名称:燎原和星火。

(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刚建场时,太平川畜牧场没有人走的路,也没有过河的桥,我们见到的是森林、草原、灌木丛、乱泥塘、大河流水哗哗、小溪水声叮咚。建场典礼过后人们的脚下踩出一片平地,也启发了我们,这一双脚也能踩出大路来。基建木料来之山林,但车马无法通过,是我们先上山砍倒树,修出路。进山路如此,人行路也是这样,真如鲁迅先生所说:世上本没有路,但,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不久以后 不但上山有路,居民点有路,上地干活有路,先是泥泞小路,后修成砂石路,这些路后来成了通县公路的路基,到后来我们又在路旁栽了长青树,美化了环境。
    太平川除了山就是荒草甸子,无数小溪,和太平川河。而且有的小溪是在草地下形成暗流。我们要涉水就要有桥,那时我们没有钢筋, 没有水泥,但在太平川有树木,有泥土,在小溪上搪上木头就是小桥,大一点的水流上面多放几棵木头即可,但走车不行,那就得搭桥,办法就是用两根木头搭成架子,成一个桥墩,修成一个小桥,要用四个桥墩,上面横上桥梁,再纵向铺上木头,铺上沙土,桥就修成了。这样的桥我们修了很多,至到现在在太平川畜牧场还能找到遗址。那时,我们最怕掉进哈塘里,不光是人,马、牛、甚至羊也会陷进泥潭,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工作就是抬,抬马、抬牛,去抬的人也要小心,否则也会陷进去。冬天,大雪没膝,人们可以放心的走在大地上 ,因为雪下冻层会有一米深!
    大草原给我印象很深,春天一场大火过后我走进草原看到地上有无数个塔头墩,大小不一,型状各异,高者过米,矮的仅几厘米,但地下且是杂草腐烂层 ,而且不知有多厚,并且含满水分,随着天气转暖,水分留在腐草里,形成深不可测哈塘,据说当年讨伐的日本军人有人就掉进哈塘里。
    建场以后,农技人员科学改造自然环境,开渠引水,修壕垒坝,传中多余的水流进大河里,草原上没有了腐烂的枯草,场内的草原已经变成丰美的牧场。

(三)车辚辚,马啸啸            
    太平川畜牧场建场的时候国家还很困难,大办粮食是解决自然灾害一个途径,畜牧业的发展也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建太平川畜牧场就是国家在延寿投资的一个重大项目。太平川畜牧场的农工以此为自豪,延寿县也为有一个国家投资项目也增辉不少,县内各乡镇(那时叫公社)都觉得太平川很神秘,由于防疫很严,外人无法进入场内,人们无法看到进口大洋马甚么样,所以太平川车队进延寿县城就成了延寿人争先观看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时的交通工具还以马车、牛车为主,马还是以本地马为主,太平川畜牧场的进口马当然会特别吸引人的。整个太平川畜牧场共有十几辆大马车,赶车的老板很自豪,把马打扮得很漂亮,马具颜色鲜艳,长长的皮鞭甩出清脆的响声,辕马脖上响铃丁丁冬冬是一曲长长的合奏,加上车轮滚滚,马嘶长鸣,真有一种车辚辚马啸啸的气氛!

(四)熊的故事       
    太平川的野兽很多,这里先讲讲熊的故事。每一年的冬天,场里都要组织狩猎队,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有几年狩猎队打到的第一猎物都是熊!不但如此,冬天人们上山见到的动物也是熊。冬天上山主要是拉烧柴。大约是1962年的一个大雪天 ,几个人赶着马爬犁钻进大山深处,看到一棵大粗空桶树,开口的地方居然有一层白霜!有经验的老板惊叫起来:熊!一下大家都惊呆了,一会缓过神来,有人提议回去取枪,留下的人则想办法堵住树洞,于是几个人伐小树插进树洞里 ,那树洞里的熊一下被惊醒,在洞里发出哼叫声,几个人更害怕 ,不停地堵树洞,那熊居然在树洞里动了起来,不一会树洞口突然露出熊的脑袋,几个人更害怕了,共同拿起一棵小树向熊头打去,那熊发出吼叫,但又掉了下去,不一会它又爬了上来,并且看到了人群,更加凶猛的要挤出洞口,正在这时猎手赶到,那熊已露出胸前的白毛,猎手这时举枪勾动扳机只听轰的一枪那熊又栽进洞里。猎手说没事了。于是几个人伐倒树,拉回熊,大家饱餐了一顿熊肉,这只熊足由7、8百斤!          
    我在生产队劳动时,秋天割地时要起大早,有时霜大,根本干不了活,大家只好点火取暖。有一年秋天我们去割黄豆,我们刚到地边, 天还没亮,这时地边的树林里传来利稀里哗啦的动静,但知道是野兽,谁也没动。东方泛白之后,我们发现原来是一只母熊带几只小熊仔在树上树下玩耍,等到看见我们,那母熊领着熊仔慢悠悠的转进山里。   
    燎原分场的一个家属,在家附近开了一块小块地,种上豆角和玉米。秋天的一天 女人去摘豆角,进以后地她觉得玉米地里好像有人 ,她走了过去,一下发现原来是一只黑熊在掰玉米!那熊站在玉米地里掰一穗,咬一口,扔掉,又掰一穗,咬一口扔掉,那女人吓得大叫一声,结果熊发现了她,向她追来,她拼命的跑,那熊在后边追,她大喊救命 人们赶来,熊才跑进山里。也有人不怕熊,有一个姓赵的,人称赵二。一次,他母亲被熊吓出一场病来,赵二决定杀熊孝母,他买一把快斧,一颗扎枪,天天上山寻熊。果然有一天他和熊相遇,那熊真的奔他而来,赵二躲在树后,举起快斧等那熊上来,他一斧向熊头砍去,这一斧头砍得熊失去平衡,接着他又向熊狠狠的扎了一扎枪。熊死了,赵二胜了。“赵二打熊”成了川里川外的佳话。
    有一年夏天,厂里有一个重病人要去哈尔滨看病,医院周院长让我陪他去哈尔滨,我俩刚走到县城,夜里接到他妻子病重电话,我们只好连夜返回,那天大雨倾盆 ,夜黑不见五指 ,我们冒雨在泥泞的路上往太平川急走,那天夜里不知摔了多少跤,出了多少汗,大约在后半夜我们到了金河大队队部,我们想进屋喝点水 ,那屋里炕上躺这一病人,桌子上有一盏马灯,周大夫说你写个字条咱借用一下马灯,我就灯光写几个字,他突然拉起我说,这个病人活不到天亮!于是我们冒雨离开队部继续赶路。过了金河村,太平川就不远了,这时大雨仍然如注,进了场区,突然发现前边路上有脚印,脚印里的水还没满,用灯一照脚没有脚后跟!周大夫抓住我说:黑瞎子!我俩紧张起来,于是我把我身上背的收音机音量放大,他晃动马灯,并用木棒敲打树木,提心吊胆的往回走。也许是灯光和歌声惊走了黑瞎子,快天亮时我们总算到家了。
    在太平川人和熊相遇的时候很多,一般情况熊不会主动攻击人的,所以建场多年来并没有发生熊伤人的事件。

(五)狼狈为奸
    传说中狈是狼的一种,它足智多谋,但是,它两条前腿短,行动困难,要靠狼驼着 ,只是人们很少见到它,不过,在太平川畜牧场狼背上背着狼我且是亲眼所见。
    我的邻居孙大爷在山上下铗子,本来想铗个狍子,等他去时只见半截腿,上面长着白毛,仔细一辨认是半截狼腿!原来,被夹住的狼自残咬断自己的腿跑掉了。大家很惋惜,孙大爷且说:不好,那狼会报复。我不信,孙大爷说:那狼还会专门找到我家来。这就更那增加了神秘感。那时我们屯后边是一片人工林,家家的猪圈都在人工林边上,全用木料勀成,上面苫草,很严密,也很安全。
    冬天来了,并且下了第一场雪,很厚,孙大爷加强了防备,还和巡逻更夫打了招呼。更夫有枪,不过孙大爷说,狼来了也不要用枪打,吓跑它就行了,更夫答应了。我们且觉得不可能,大家没有在意。
    有一天夜里,更夫跑进大宿舍喊道:狼来了!我们都起来了,孙大爷让我们藏好,那天正好是个晴天,天上月亮,地上白雪,看得很远,只见松林里有几只狼慢慢走来,其中一只狼真的背上趴着一只狼!它们越过一排猪圈,在瘸的狼引导下直奔孙大爷猪圈。      那狼一字排开,让瘸狼走过来,瘸狼下来,好像嗅了嗅,然后伏在地上,另一个狼在瘸狼身上扒住猪圈,我们都惊呆了,也就在这时更夫的枪响了,我们也喊起来,那群狼并不慌张,依然背起瘸狼钻进松林。这件事后来场里知道了,教育大家不要随便打狼,怕引起狼群报复。           
    (六)傻狍子
    傻狍子,其实狍子并不傻,是有点憨,而且憨的可爱,比如一群奔跑的狍子你突然大喊一声,它会齐刷刷的站住,而且伸长脖子在寻找声音来源,直到确认有危险才会飞快跑掉了。不过,狍子是有点头脑简单,人们往往利用这一点逮它,比如,人们在山上挖窖,别的动物窖不住,狍子往往会掉在窖里;如果人多大家圈住狍子,狍子就会朝没人的方向跑。有一年秋天,大家割完地往回走,看见一个狍子,我们散开,回家的路上留给狍子,那狍子顺从的往前跑,到了大宿舍门口,我们缩小包围圈,一起喊了起来,狍子惊慌失措,狂奔起来,结果慌不择路,一下冲进院里,更是无路可逃,结果它从窗口跳进屋里!不过,我还觉得狍子也聪明,那是秋天拉地的时候,一对父子一台车,到地以后,父亲发现地边上有一支‘拉棒’套住一只狍子,父亲叫儿子去捡回来,儿子跑过去,那狍子一动不动,儿子高兴,告诉父亲:狍子死了。父亲让儿子解开拉棒,儿子高兴地去解狍子脖上的拉棒绳,开始那狍子一动不动,等到绳子解开那狍子缓过气来,四蹄蹬开,把儿子蹬出3、4米!儿子爬起来,狍子已跑进树林。
    还有一年春节,我和小表哥上山我们一人拿一把镰刀,进山之后看见一个狍子窖,扒开伪装的树枝,里边真有一个小狍子,那窖两米米深,我和小表哥爬在窖边上,喊一声,狍子向上一窜,我俩砍一刀,一会儿功夫,那狍子已是血肉模糊,面目全非! 我俩费力地把狍子从窖里弄出来,抬回家。全家吃了一顿狍子肉,但听说我们抓狍子过程,大哥笑我们两个头脑简单,忙中无智,是一对傻狍子。那时在太平川,有时人们能够轻易抓到狍子,一是那里狍子多,二是憨憨的狍子往往会上人们的当,有一年我们铲地,看见地头有一个狍子,大家丢下锄头 向狍子围去,狍子惊慌失措 向前猛跑,没想前边是条沟,狍子已无退路,一下 ,那狍子带角的头挂在树上!狍子自然成了人们的猎物。
    太平川畜牧场刚建场的几年,山上的野兽除了熊、狼、狍、狐狸、还有兔、獾 、水獭等等,至于老虎没人亲眼所见,但有人夜间看见山上有像灯一样闪亮 ,当地人说,那是老虎的眼睛。

(七)祸害庄稼的野猪
    说过上面提到的野生动物,没有谈到野猪,在太平川畜牧场刚建场的几年,野猪和狍子是那里最多的动物,而且野猪祸害庄稼最严重,它有时还伤人,所以每到秋天都要请炮手看地。
    洪山村横山屯有一个炮手叫段向普,枪打得非常好,但他是左手扳机,我觉得奇怪,就问他,他不说,我就和他套近乎,时间长了我们俩成了好朋友,他给我讲了左手打枪的故事。段炮说他还有一只眼睛是失明的,他给我讲了近乎荒诞的故事:有一年他也在太平川打猎,看见一群狍子, 他大喊一声,那狍子全站住了,他举枪一连打倒8只,剩一个打头的狍子还直愣愣没动,段炮说,按猎人的规矩,应该放过领头的,但我打红了眼,又向那个狍子开了枪,枪响了,狍子没打住,且炸伤了手,炸瞎了一个眼睛,结果捞了个这个模样。这个近乎迷信的故事我无法相信 。但他确是一只眼睛,还是左手打枪,这确实是真的。他到太平川场里看地,而且是在夜里,我提出和他一起去,他同意了,但给我规定了严格的纪律,我一一答应了,于是我有了和段炮一起夜里看地的经历。
    我们看的地是在山坡上,那是个漆黑的夜晚,正是野猪出没的时候,我们钻进玉米地里,他选好了位置,让我靠近他坐好,不许说话,不能乱动,我一一照办,就等野猪来的那一刻。大约快到子夜 ,山林里真的有了动静,不一会我就觉得有一帮猪进了玉米地,它们灰灰乱叫,肆意地祸害庄稼,这时段炮把枪担在胸前,在垄台上坐下来,枪口迎着野猪的活动声音轻轻的移动,在他认为适当的一刻扣动扳机, 枪响了,野猪发出痛苦的叫声,又觉得那帮野猪西里呼噜跑进山里。段跑起来说:我们回家。我说:打跑了?他笑了,没说话。到了第二天 人们在玉米地里抬出了一头6、7百斤的大野猪!
    下面的故事且没有那么乐观,倒有一些让人同情。乾元屯有一个姓周的猎人 ,因一只手有残疾,人称‘周秃手’,他每年冬天都要打围 。有一年初冬,刚下第一场雪,周秃手上了燎原队南山,大约到了中午,我们听见南山响了两枪,接着又听见有人喊救命,我们跑了过去,看见周秃手倒在血泊里,旁边一头大野猪还在喘气,我们救了人,抬走了猪,有人找来场里的大夫。我们这个大夫是个转业军人,曾是个中尉,外科医生,他平常举止严肃,不苟言笑,医术可赞 ,他来了看看病人,打开药箱,招呼几个人帮忙摁住病人,拿出酒精棉球在伤口上清洗了一遍,那周秃手痛的一脸大汗,大夫说:痛吗?周说:痛死了!大夫说:外科大夫就是后爹!有钱吗?病人说:没有钱。大夫说:卖猪!但他手里没停打针、敷药。病人家属来了,病人说:把猪给大家吃了吧。大夫严厉地说:一口不能动!卖了!野猪真的卖了。我们这位大夫只收了药的成本钱。病人好了来谢这位大夫,并要给钱,我们这位大夫又一次严厉地说:我这里不是医院,我在救你的命。
     (八)夜牧             
    俗话说马不吃野草不肥,这是养马的人经验,它有两层意思:圈养的马夜间喂上草料,为明天干活积蓄能量;但散养的马要到草原上去吃百草,这样马才能吸收各种营养。所以,散养的马要在草原上放牧因此叫夜牧。但夜牧要有时间的,主要是在上半夜,凌晨以后,草原上下了露水,马群就要回栏,如果在野外,则要把马群圈在一起,牧马人和马都要休息。
    草原上的马很通人性,牧马人只要几次把马圈在一起,那马群就会自动的在牧马人呼唤下趴在草原上。太平川畜牧场刚建场的几年,每个分场都有马群,放夜马是个很惬意的工作,但场里对牧马人要求很严,因为每匹马都是用外汇买来的,另外草原上狼多,所以牧马人要背枪上岗,但在大讲阶级斗争的年代枪不是随便给一个人的。
    我对夜牧产生了兴趣,再征得了分场党支部书记同意后,我有幸参与了夜牧生活。记得放马的是个年经小伙,姓K,但他是个来这里改造的‘右派’,原来是个小学老师,刚毕业分配到乡下一个小学,并且还处了个对象。大鸣大放时说了不该说的话,戴上了右派帽子,到太平川后表现很积极,场领导研究了这个年轻人,大胆的让他当了牧马人,我就和他去放马。
    草原夜色很美,天上星星闪闪眨眼,地上各种野草发出诱人的芬芳,夜风吹着远处的田野 ,沙沙的响,马儿分布在草原上尽情地吃着草。草原的夜色的安静,夜色的美丽,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会到的,当马儿吃饱以后都聚拢在一起,趴在地上,谁在这个时候都会遛连忘返。不知是哪一天夜里,草原也是这么美丽,这时小K突然让我看马群,我向马群望去,那场面让我震撼:原来马群在休息的时候小马仔在中间,母马则围在小马子周围,而且都是头冲外,那些公马都是有序的趴在四周!小K告诉我这是马的本能:公马保护母马,母马保护幼马。我来了兴趣,唱起了张嘉译的《小夜曲》:
    美丽的夜色多么沉静,
    草原上响起了我的琴声,
    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
    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别唱了!”小K突然说,这时我看见他眼里晶莹的泪花再闪动,我茫然的看着他,说了声对不起,他摇摇头,给我讲起他和那个姑娘的故事:她也是个小学老师,政治进步,工作积极,争强好胜,在大鸣大放中是个活跃分子 她鼓励小K写大字报,多发言,小K就搜肠刮肚的提意见,结果被划为‘右’派,集中到太平川,那个姑娘且提出和他断绝关系!我很同情他,我也理解他眼中的泪水,但我的歌是想起我的一段往事:我在辽宁念书时,我的一个要好的同学患了肺炎,住进了医院 ,她的父亲是个飞机修理技师,此时已调往山东,住院期间我全程陪护她,但病且一直不好,只好休学回了山东。我们在一起时,只是互相关照多一些,并不觉得有什么牵挂,真的分开了,倒有点觉得是那样的无法忘怀,非常思念。我们几乎天天写信,然而她的病情且一直不见好,到我也离开了那所学校,转到丹东,直到后来我参加工作,我们还在保持着联系。人生真是无法想象,突然的变故会打乱你的美好的设计,我们天各一方,在纸上的倾诉也没有坚持多久,待我下放到黑龙江以后,再也无法互相联系了。但我一直无法去掉那种朦朦胧胧的感情。我到太平川畜牧场, 曾想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分明,春天百花盛开,夏天郁郁葱葱 ,秋天一片金黄,冬天则是千里冰封,假如她能来这里对她的病会有帮助的。但写了信不是退回就是石沉大海!基于这种心情,在那夜牧的草原上想起了那首歌,不想且碰到小K的苦怵的往事,我真觉得对不起他。后来他摘帽以后调出了,可他的故事且一直存在我的记忆里。而我那个同学在我多年之后曾两次去山东她住的城市开会得知,她去了一个农场!

 (九)一个荒唐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我亲眼所见,说它荒唐是人们无法想象,但且实实在在发生在我的身边,我把它归纳在荒唐年代里发生的荒唐的故事,因为那个时候是在文革动乱时期!
    这个人是个孤儿,人老实, 但有些木讷,身体瘦弱,干重活不行,放羊还可以,所以大家都叫他小羊倌。领他一起放羊的是个老太太,人很好,是个老劳模,她对小羊倌十分关照,衣食住行都像母亲对待儿子一样,不想老太太因病去世了,小羊倌且觉得无依无靠,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有一天,他在放羊时用针缝衣服,他无意中把针含在口里,待他喊羊时那针一下吞到肚里 ,这件事吓坏了场领导,马上安排车把小羊倌送到县医院,经过手术取出了扎在胃里的那根针。住院期间场里派人日夜护理他,使他很快恢复健康,但小羊倌且觉得有病真好,有人出钱看病,有人护理,还不用干活,于是他就不干活,时间长了,队里找他上班,结果他想出了一个让人无法想象的傻事:他用一把玉米粒扎在每根针上,然后把针吞到肚里,自己向领导说:我吞针了。开始谁也不相信,后来时间长了,在胃里的针蠕动, 扎得他疼痛难忍 ,场里才真的相信他吞针了,于是又把他送进医院。                                          
    以后的几年是小羊倌既痛苦又在死亡线挣扎的几年,也是场领导挽救他生命的几年,要取出他腹腔里的钢针,必须要照X光片,然后再剖腹取针 ,可怜的小羊倌经过几次照X光,几次开刀,30几根针取出20几根,还有不到10根仍然留在腹腔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肌肉纤维把针包起来,但针还在腹腔里串动,非常疼痛。X光透视钢针清晰可见,打开腹腔且无法找到!场里只好把他送到医院里,用打针吃药缓解他的死又不能死活着又无法忍受的折磨。到了文革后期,场医院来个周院长,他有一天找到我,说起这个可怜的小羊倌,并决定让我领他去哈尔滨大医院再做一次最后努力,因为这时的小羊倌已经到了非常危险时期。我没有推脱,领他去了省城,找到一家大医院,拜见了一位有名的教授,我详细地讲了发生在那个荒唐年代里的荒唐故事。那个教授还没有正式上班,但医院里的医生们都很尊重他,动用了一切检查手段,最后和我说:“谁也无力回天!就让上天保佑他腹腔里的针别刺破心脏和动脉,他就能多活几天。

那时从省城到太平川要坐火车、汽车、马车,两三天才能到家。小羊倌的时日已经不多了,我想让他在哈尔滨多呆几天,享受一下人生仅有的、我可能帮他作到的、并不能解除痛苦的安乐日子。他也清楚自己的结果,忍着疼痛说:“回去吧,到延寿我还能住院。”我带他坐火车到尚志,又转乘汽车到延寿,那时路不好,汽车一路颠抖,车近延寿他突然一手抓住自己的后腰说:有一根针出来了,我抓住了!我叫他别放手马上到医院去!他真的死死地抓住那根针,盼着汽车到延寿,然而,当汽车到站,刚停稳,他一下车,那根针又缩了回去。
    小羊倌真的又住进医院,一直到他离开人世,只是再也没有开刀,也没有取出体内的钢针,他在痛苦中挣扎又在痛苦中离开这个世界。
    说他愚昧吗?他又能想出只要自己不干活且又把自己置于死地的蠢招。他死了,没有火化,场里来人把它埋在城北一个黄冈上。没有墓碑,没有记载,我在这里只记这件事,我也不留下他的名字,但在我的脑里,他那痛苦的神情我永远也忘不了。我调到县里后,有几个星期天,或逢清明节去看了他的荒冢,我只能采了一把小花放在他的坟头。有几年以后再去,连坟头也不见了。

 (十)绑在车上去上学
    旧社会老百姓没文化,吃尽了苦头,太平川更是如此。解放了,太平川老百姓欢天喜地让孩子去上学,但小孩玩惯了,再加上附近还没有学校,上学也是个困难。太平川处在群山之中,那时人烟稀少,交通闭塞,学校一时还没设立,孩子上学要走出大山,到外面去就读。
    太平川建场之前沟里有一家兄弟多人,只有小弟赶上念书的好时光,但弟弟没见过外面的世界,说什么也不去上学,几个哥哥想了想套上马车绑上弟弟送到外面去上学。到后来几个哥哥终于把弟弟攻到了高中毕业。哥哥们还在辛苦劳作,但哥哥们很高兴,他们家中终于有了念书人。
    多少年之后,弟弟参加了工作,并当了场长,哥哥们仍在脸朝黄土背朝天,但哥哥们和仍然把弟弟当孩子,弟弟当然也没有忘了几个兄长。

 (十一)采参的规矩
    七人八大背的故事说明太平川的大山里人参很多,我们建场以后,每当寒露一过,就经常看到神秘的采参人进山,场里的农工知道是采参的,但也无法撂下工作跟着进山,我在学校更无法接近进山的采参人,但我为了搜集素材也想办法和他们交了朋友听到很多我从未听说的故事。
    进山采参的人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团体,他们有很多规矩,人们把领头的人叫“把头”,山里的一切行动都要听把头的,慢慢的这些行动便规范成大家共同遵守的山规。
    野山参是一种名贵的药材,李时《本草纲目》上说:人参味甘,性温,生津止渴,调荣养胃,肺寒可服,肺热伤肺……又说有起死回生的神效。所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采参的人简直是趋之若鹜!在太平川,进山采参从何时开始已无从查考,大概因为山参珍贵,又很难得,所以故事多,传说多,既神秘又令人向往,,就那些采参人的山规虽多年形成至今仍旧令人肃然起敬:比如,采参的人叫跑山的,一定是一个队伍,不能单独行动,而“把头”的话一定是言随计从的。进山时先要烧香拜山神,人员要排成大雁飞的形状进山,人员分开,几乎等距离,每人手里拿着一根一米多长的木棍,叫“所罗棍”。发现人参要先喊:棒锤!然后把头跪下,别人负责清土,认真地,细细地,一点也不能伤着人参的须毛,出土时不能说“刨出来,或拿出来”应该叫“抬参”,并喊出大小,如:二甲子、二品叶等等。出参后要在草叶上系上红绳,免得别人到此白费工夫,也告诉别人不要再来了。进山时,往往要在山上打个住处,走时住处的火、食物、衣物都留在那里,供后来人或路过的人取用,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太小的人参不能挖。
    千百年来,跑山人定下的规矩,很有哲理,也彰显古人立人之本,细分析起来,不能把这些规矩看成一种想当然的遂意行为,是他们长期与大自然索取丰厚报酬的一种回馈,这种相互默契的结晶标志了人对自然的敬畏、尊重、爱护。警示人们,不要为了自己的贪欲而破坏了规矩,只有遵守了规矩,才让大自然得到休养生息,所以,跑山人的老规矩至今也不老。

 (十二)几个难解之谜

 1.太平川畜牧场的奠基石埋在哪里?
     场长田义在1959年10月建场踏查结束以后,他在场部某个位置埋上一块建场奠基石,其位置至今仍是个谜,我们经常有意无意的问过场长本人,他总是笑而不答,我们盖房、修路都十分注意场部范围内哪里有土层变化,但一直都没有发现。后来田场长调出了,我特意问起这件事,他笑了,说:让它留给历史吧,当我们在伟大祖国的版图上看到太平川畜牧场的标志,那就是太平川畜牧场奠基石的地方。
    现在,田义场长人已作古,但在1960年以后出版的地图上已清晰的标出了太平川畜牧场的名称,我们不再寻找奠基石的位置,让他留作千古之谜吧!

 2.蛤蟆塘的秘密                                                     
    在太平川水库的水底下曾有一条小溪,在小溪的中间河段长有一棵柳树,树下是一个很深的水穴,每年秋天那里集中了成千上万的蛤蟆,而且全是红肚囊的,这种蛙营养丰富,肉质肥美,市场上供不应求。每到冬天凿开冰层,就可以抓到正在冬眠的蛤蟆。不过,当时场里有严格规定:不许食用!但仍有一些馋嘴的人们去偷偷抓来解馋。

 3.老何南沟的田鸡
    在太平川沟里,有一个叫老何南沟的地方,在哪里只要翻开石头就有可能抓到田鸡,奇怪的是出了这条沟,别的地方就没有这种田鸡。太平川里的蛙有十几种,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的可食,有的有害,但它们都是人类的朋友,因为它们都吃害虫。老何南沟的田鸡在文革时期几乎被灭绝了。
    那么,为什么唯独老何南沟有田鸡?
 ※田鸡:蛙的一种,体态肥大,营养丰富,有滋补作用。

 4.此处何人葬深山
    上个世纪60年代,我在延北国营牧场工作时,有一次修路,在山坡上出土一个瓦罐,打开一看里面装满骨灰,经请示专家得知为北方民族的葬俗,那么,是哪个民族?查一下历史,白山黑水之间是我们满族劳动、生息和繁衍的地方。但是,北方是过多民族的生活的地方,有哪些民族曾在延寿留有足迹,这还要查阅历史典籍,从【史记】上看,上数4千多年前被称作肃慎之国已改称息慎,到了商周、五代十国,北方民族又有了大发展,但那时还没有见到延寿有民族活动的记载;【三国志】说:“挹娄…在扶余东北千里,滨大海,南与北沃诅接,”扶余,今吉林农安,大海,即日本海,北沃,今吉林南部延边一带。看地图,正是长白山北 ,松花江下游,张广才岭之间,古称肃慎之地,只是名字改称挹娄罢了。这时读者会发现,我们延寿正在其中。到了北魏,挹娄又改叫勿吉,唐初,勿吉又分七部,居延寿称安车骨部。到了盛唐时期,朝廷在北方设河北通室,辖三个都督府,延寿归渤海都督府管。后来,勿吉七部中白山部、黑水部逐渐强大,又演变成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两支。公元713年,唐玄宗因粟末靺鞨协唐打高丽有功,册封粟末靺鞨建渤海国,定都上京龙泉府。渤海国分5京15府62州 ,延寿归鄚颉府。公元926年粟末靺鞨附辽,后称熟女真,另一支黑水靺鞨其居住地在今黑龙江中下游、松花江中下游到长白山一带,未入辽称生女贞,这一地区即包括延寿 ,也正是这一支靺鞨民族后来成为北方民族的主宰者,成为满族的先祖。延寿出土是瓦罐 ,不是土陶,固非史前所留,汉唐以后瓦罐烧制已不在话下,所以太平川出土埋葬习俗应在渤海国时期为女真民族所为,至于时间就无可考究了。

 5.开拓团的路修到山跟干什么
    说到公路,太平川1939年就有公路相通,但那是日本人为了建开拓团,而抓劳工修成的。我后来参加编修县志,查看了大量日伪资料,我又在太平川生活工作了多年,我忽然觉得太平川开拓团的公路大有研究:小鬼子这条路从开拓团团部北向东山头修去,为什么?再看东山,它像个半岛伸向东沟草原,这个山不高,但石头裸露,山的东面是一片开阔地 ,我们在哪里种过黏玉米,因此我们起了个名字叫黏包米地。再向东我们发现有旧房基遗址,还有果树、水井。有一年放马人看见有几个人在一棵果树下挖东西,但什么也未找到,他们告诉放马人,说,当年日本人并大屯,家里人把值钱的东西埋在这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放马的人回家动员家里的人去挖宝,听说他们真的找到一坛子好东西,只是不知道是什么。再说日本人修的路只到小山跟就没有了,你有什么联想?日本人在这个小山上搞什么名堂?
    有一年,山中走来一支探矿队伍,他们说,飞机飞过这里有磁性反应,但我们又没查到。我们告诉他,日本人把路修到小山跟,他们很惊奇,说,山上会不会有日本仓库?日本侵略者在东北修了不少仓库。
    这事我一直在想,山上如果没有秘密,他们把路修到山跟干什么?这个历史之谜何时能大白天下?

6.狗坟沟 
    孙八爷讲的那狗为主人护钱而死在家门口的故事,我一开始真当故事听了,但又一想孙八爷没文化,编不出那样传奇的情节,也许这里真的事有其实。
    有一年秋天,那是我第二次被赶出学校 ,在家闲着也无所事事,便和几个老工人进山采野菜。老工人年龄大了,我们不敢爬大山,只走平一点的小山,我们刚出门不远,看见在畜牧队沟口不远处停一辆吉普车,我们好奇,决定去看看。等我们到车前,看见车里没人,却看到有人上山的痕迹,因为地上的草都踩倒了。大家决定跟上去。
    我们顺着前面的人走的路过了一个小山包,又钻过一片树林,听见有人说话,但声音又很远,出了树林看见前面是一个大沟,沟上头是一片平川地,说话的是几个人,就在那里,他们身边好像还有几棵果树。我们走过去,那几个人热情的和我们打招呼,其中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是个当兵的 ,只是没有军衔,他向我们说:“见着老乡了,是本地人吗?”
    “畜牧场的,”我们说,“你们是哪里的?”
    那个当兵的老人说:“畜牧场?那是多少年之后的事了。”
    我当时是没理解那个老人的话,和我一起去的几个人也和我一样,因为他们也是愣愣的看着我。
    当兵的老人笑了:“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他指指跟他来的几个年轻人,“你们顺便也听听。”
    老人叉起腰,清清嗓子:“当年我爷爷就住在这里,我也是在这里生的,但我讲的故事是我爷爷讲的:爷爷的祖辈闯关东来到这里,开了地,盖了房,但一开始只是只有爷爷的祖辈一个人住在这里,他养了一条狗,白天黑夜与他为伴。有一年秋天,打了粮食,他想回家,可是那狗无法带,于是他蒸了许多馍,留给狗吃。他舍不得狗,临行时喝了不少酒,摇摇晃晃离开家,那狗却在后边跟着。他喝得太多了,把钱丢在路上,自己迷迷瞪瞪走了,不知道钱掉了,那狗却把钱叼在嘴里,回到家趴在门口,等主人回来,……”
    我一下想起八爷讲的故事,觉得有些事情真的不可想象,会那么巧合,我情不自禁的打断那个老人的讲述:“这里是狗坟沟!
    老人也很吃惊:“你怎么知道?”
    我给他讲了八爷讲的故事,老人深情地点点头:“是啊,这里是埋了一条狗,一条让人几辈都忘不了的狗。”
    老人说:“这是一条有情有义的狗,我的先人因为眷恋这块土地,在这里繁衍了一代又一代,开辟出这一片沃土。直到日本日侵略中国,并在这里建了开拓团,为了捍卫家园,我的爷爷跟赵尚志参加了抗日军,我的家人们才离开这里,我也参了军。但不论到那,我都没有忘记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没有忘记狗坟沟。”
    老人指着眼前这一片平地:“这是我的祖居,这里有老一辈人栽种的果树,有水井,有菜地,我真想回来呀。”
    狗坟沟的故事又得到了证实。只是后来我才觉得有两点遗憾,一是我忘了请教那个老军人的具体情况,连姓什么都没问,二是我再没有去过狗坟沟。

太平川畜牧场原由牡丹江专署畜牧局于1959年10月投资所建的大型牧场,1962年下放由延寿县经营,1976年改为种畜场,80年代又改回畜牧场,现在全场共有燎原、立新、星火、建新四个大队,七十年代又建了畜牧队。
    上个世纪 80年代初,有数字统计,全场有耕地6千亩,草原2万亩,据勘测,可耕地面积可达两万亩之多。

 ——本文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