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直,福建上杭人。1916 年出生。1931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 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苏中、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师政治委员。1953 年起任军副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公安军政治委员,福建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1965 年起任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开国少将王直,是电影《英雄儿女》中军政治部主任的原型。离休后居住在福州的王直将军,依然精神饱满、耳聪目明、记忆清晰、声音洪亮。忆及往事,王老依然感慨万千。

  没有在朝鲜战场上的战果也就难得“开国将军”的荣誉,说起与电影《英雄儿女》中“王主任”结缘,王直笑着说: “还要感谢一次体检不合格。”1949 年 6 月,王直所在的陆军第 30 军与其他兄弟部队一道解放上海,部队驻上海浦东。王直当时任第 30 军 89 师政委。后30 军番号撤销,军部组建东海舰队部,第 89 师改空降旅,他本该任空降旅政委。“空降旅对身体的要求比较高,由于我和师长体检都不合格,上级命令我们重组 89 师,将体检不合格的人员与新兵重组,隶属 20 军,参加抗美援朝。”老将军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 60 年前。1950 年 11 月 9 日,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 20 军 89 师政委的王直率部从辑安入朝,投入第二次战役。时值冬季,朝鲜北部山区的气温降到零下 30 摄氏度左右。由于入朝仓促,大部分指战员尚未领到冬装,冻伤手脚的人数骤增,严重的还造成手脚溃烂,冻伤成为部队非战斗减员的主要因素。此时,王直得知第 89 师 267 团在柳潭里、新兴里阻击战中,缴获美军 3000 多条毛毯,当即提出把缴获的毛毯全部发到部队,剪成小块给全师 1 万多名官兵包手脚。这一果断措施,对于保存战斗力、完成作战任务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后,第 89 师相继取得社仓里、剑山岭战斗的胜利。剑山岭战役中,王直彻夜不眠,精心部署战斗,采用机智灵活、敢于近战的方式,获得了在运动中将美军的一个营大部歼灭的胜利。接着该军又奉兵团命令,以王直政委指挥的师为主进行战斗,阻敌北援,突击南逃之敌,胜利收复了元山等阵地,给美军有百年历史、自诩为“重装备典型”的“王牌军”陆战第 1 师以歼灭性的打击。这次战斗,有力地配合了西线战场作战,把敌人打回三八线以南,为部队打好了出国第一仗,为入朝第二次战役取得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此,全师受到嘉奖,王直也由师政委提升为第 26 军政治部主任。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高级干部的提升只是极少数,第二次战役结束时,政工干部由师到军的晋升仅王直一例。对此,王直说: “我如果在国内任空降旅政委,没有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没有在朝鲜战场上率部获得重大战果而得到晋升,是难以得到‘开国将军’的荣誉的。”

      《英雄儿女》中“王主任”的原型,影片《英雄儿女》反映的是整个志愿军的光辉形象,但主要是以第九兵团的战斗生活为背景创作出来的,英雄王成参加的战斗就是第 26 军某部在上里 212 高地同美机械化第3 师的阵地争夺战。影片还描写了王主任在防空洞亲自指挥战斗的场面。“王成同志,我是王文清,我是王文清。你们打得很勇敢,我代表师党委感谢你们。”这位拿起话筒呼喊的王主任,其名字“王文清”就是取用王直的原名“王汉清”而来的。

      《英雄儿女》取材于作家巴金的小说。在问起对巴金的印象时,王直将军回忆道: “入朝和归国期间,有很多国内外的记者和作家找过我进行采访,那时候也没有想这么多,更想不到会拍成电影。我身为军政治部主任,各种会议和接待任务也特别多。但只要有时间,我都喜欢和作家们谈谈,还时常安排他们下部队进行实地采写。”在第九兵团,王直是入朝第一批打胜仗提升起来的“首长”,从而引来了不少慕名者。有些作家为获得全面的生活战斗素材便直接找到他,有的表示要为第九兵团这支凯旋的英雄部队写赞歌、写小说,其中就有巴金、田汉、魏巍等作家。老将军回忆说: “印象较深的是田汉,我曾安排军部记者召集英模同我们合影并送给他作纪念。对巴金的印象是后期,他的创作就是以‘王主任’的战斗生活为线索,以部队活生生的典型事迹为背景,通过艺术加工来歌颂和赞美我们的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王将军一面激动地说着,一面拿出珍藏的资料给我看。

       王直将军就是“王主任”的原型这一说法,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这给将军的革命生涯增添了传奇色彩。尽管如此,老将军却谦虚地认为自己并不是“王主任”的唯一原型,他再三对来访者说: “‘王主任’这一形象的原型,应当是志愿军高级政工干部的整体形象。我是不是‘王主任’,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应当通过《英雄儿女》这样的优秀作品,记住那段历史,记住革命先辈为了祖国和人民所付出的一切。”

  忆往事,王直感慨万千。他说: “195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命令,授予我少将军衔。授衔命令是在当时华东军区所在地南京宣布的。说实在的,授衔时,我与许多同志一样,并不激动。因为‘一将功成万骨枯’,共和国是千千万万个人民英雄流血牺牲换来的,他们牺牲了,荣誉却归在我们名下,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激动呢?现在回顾那一段历史,倒勾起了对许多往事的回忆,真有点儿回味无穷。”将军的画受过毛泽东的夸奖“戎马当年伏鬼魔,而今华彩饰山河。”这是对王直将军军旅生涯和艺术道路的写真。当年的王政委、王主任,现已是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福建老年书画艺术协会名誉会长、闽西画院名誉院长了。因王直将军晚年爱好书画,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人们又亲切地称他为“将军画家”,他的书画造诣享誉军内外。其实早在 1933 年,王直在瑞金街头创作的两幅漫画就受到过毛泽东的赞扬,使他声名远播。战争年代,将军画画从不间断,每战斗到一个地方,他都要用素描画下来,并记载下当时有关革命的战斗故事。

  1986 年,王直从福州军区副政委和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他操起画笔,用书画描绘他在革命队伍里战斗和生活的经历,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革命历史故事画。他先后在福州、龙岩等地多次举办过个人书画展,并在全国和全军老年书画比赛中获奖,有的画还被中国人民革命历史博物馆及新四军纪念馆收藏。书画极大地丰富了将军的晚年生活,同时给他带来许多美誉。名气大了,各地求字求画的人也多了。有的人拿出重金求他的字画,他坚决不给;但只要社会公益事业需要,他总会拿出许多精品。1998 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他义不容辞拿出珍藏的精品力作,筹款捐献给灾区。王直说: “每逢八一建军节、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抗美援朝胜利纪念等活动,我都会主动到部队看望。凡是部队要我作报告,都会义不容辞地接受。部队举行书画展,我也积极投稿。部队找上门来,要求我帮助解决转业干部工作安置,我也毫不推辞,尽最大努力帮助。”

  近年来,王直将军积极发挥余热,经常深入工厂、学校作报告,进行优良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他撰写的 20 多万字的《忠于信念》一书,以亲身的体会,实事求是的态度,记叙了我党我军在历次革命战争时期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再次表现了一个革命老英雄的情怀。老将军说: “我已 90 多岁了,余生不可能很长了,但‘生命不息,革命不止’,我还要发挥一点光和热。”这就是一个真正革命者的情怀。



供稿人:福建志愿军之家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