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地道的山东莱阳人,在外漂泊多年。每当有人问及我是哪里人时,我都一个版本回答:莱阳,出莱阳梨的地方。“烟台苹果,莱阳梨……”人们众口一词。我的家乡自豪感得到升腾。同时,莱阳梨的故事一幕幕在脑海中回放。莱阳梨的故事,要先从我三姨家老梨树说起。四十年前,三姨家住五龙河下游山清水秀的东富山村。三姨家院子里有颗百年老梨树。春天,绽放一朵朵洁白的梨花;夏天,绿叶笼罩住整个院子;深秋,硕大的梨子挂满枝头,像捉迷藏的孩子露出了笑脸。有一年夏天,十几岁的我第一次来到三姨家,看到梨树上的莱阳梨,垂涎欲滴。三姨似乎看出我的心思,告诉我,现在的梨又酸又涩,等中秋节时梨成熟了,才是最甜的。每年秋天,梨下树,三姨先捂上半月十天,然后让姨夫送一篓子到我家。   

看到黄橙橙的莱阳梨,姊妹兄弟蜂拥而上,每人拿一个,直接就吃,牙一咬,梨皮绽开,露出雪白雪白的果肉,再咬一口,水洼洼、甜津津的,顿时感到甘甜无比。那个年代物质匮乏,能吃顿莱阳梨,真是一种幸福,一种奢望,一种期盼。和大多数母亲一样,我母亲善于过日子,细水长流,怕不懂事的孩子们“今朝有酒今朝醉”,每次都把梨偷偷藏起来。一天放学后,刚进家门,就闻到了梨的清香。顺着弥漫的味道,我到处翻找,终于在装有玉米的屯子里发展了“新大陆”。我把手插进玉米里,摸出来一个带着斑点的莱阳梨。我生怕被弟弟妹妹发现,急三火四的连皮带核,狼吞虎咽吃下去,那样子滑稽极了。

参加工作后,逐渐对莱阳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莱阳境内有五条大河,即清水河、墨水河、富水河、蚬河和白龙河。莱阳梨主要产地在五龙河流域,最好的是照旺庄芦儿港、淘章一带。沿河岸的张家灌、叶家坡、后照旺庄、肖格庄,乃至五龙河下游的胡城、富山等,也种有梨树,而且是油沙地,也都是正宗莱阳梨产地。


       莱阳梨是闻名遐迩的佳品,据说杜月笙都是靠卖莱阳梨起家。杜月笙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风云人物之一,这样一个威震江湖的大佬有一个很俗的绰号,就叫“莱阳梨”。杜月笙早年父母双亡,独自到大上海去闯天下。开始在水果行给别人当伙计,后来独自出摊卖水果,也到茶楼、烟馆、赌场里叫卖。三年的水果生涯,杜月笙得到了两个绰号,一个是“水果月笙”,一个是“莱阳梨”。这个故事在《杜月笙秘传》里也讲到过。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次我咳嗽得厉害,医院的医生给我开了一瓶“莱阳梨止咳糖浆”,按照说明书要求,每天三次服用,一次一小盖。我注意到糖浆的生产厂家是莱阳制药厂,地址是莱阳东山。没想到,我喝了半瓶之后,嗓子就不疼了,也没有痰了,咳嗽也好了。第一次知道莱阳梨可以制作糖浆,而且效果这么好。出于好奇心,我开始搜寻莱阳梨的故事。由于那时候没有网络,想获知莱阳梨的故事、特点、莱阳梨产地的风土人情等,必须从书本上获取。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莱阳梨的记载是:“莱阳梨有治风热、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毒之功效。”但由于莱阳梨含糖量高,季节性强,又不好运输,所以很多人都是对它只闻其名,不知其味。

        1984年中秋节前后,在青岛的三姑来信说,莱阳梨在青岛有卖的了,很受欢迎,人们趋之若鹜。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我,没有考察市场,说干就干。我瞒着父亲,利用他的人脉资源,借了时任莱阳被服一厂厂长夫人一千元钱做为本金,然后到团旺镇东留格庄梨园,收购了一卡车莱阳梨。当天晚上,当兵退伍返乡在窑场开车的同学,偷偷开着集体的车,乘着夜色,帮我把四十多筐莱阳梨送到了青岛。我把梨卸在市南区湛山村。第二天,我用大板车往海军疗供、湛山百货商店送梨代卖,剩下的,就在马路旁边卖。我用刀子把莱阳梨削开口,让青岛人尝,吃好了再买。莱阳梨形状不太好看,但是好吃,皮呈绿黄色,粗糙而有斑点,果形头粗尾细,表面上并不美观,但去皮后,其肉质细嫩,甘甜如饴,清脆可口,有独特的风味。但是由于自己年轻,刚做生意,没有经验,不谙梨的习性,十几天后,莱阳梨开始腐烂。这时,三姑、四婶跟着着急了,天天帮我张罗着卖。令人心疼的是,还是有四分之一的梨烂掉了,差点赔了老本。

       回想当年冒失之举,至今心有余悸。弹指一挥间,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莱阳梨得到了开发利用,有了恒温库,保鲜一年都不会腐烂。而且还开发出梨膏、梨干、梨脯等系列产品。我患有慢性咽炎,一到春秋就经常咳嗽,痰多。去年我回到老家莱阳,晶明眼镜店经理孙永英送我两瓶昌荣梨膏。孙姐说:你试试,挺管用的。我怀疑地说,姐姐,我用过香港念慈菴琵琶膏好多年了都不管用呢。回到青岛后,我把梨膏放在柜子里,根本没拿它当回事儿。一天,我偶然看到青岛电视台播放昌荣梨膏新闻:莱阳梨膏,止咳化痰、生津止渴。用于咳嗽痰喘、咽干口渴、声重音哑……我这才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每天两勺梨膏,一周后,疗效真不错,痰少了,不咳了。后来,我买了几瓶昌荣梨膏,送给八十多岁的三叔。

        国富民强,大业昌荣。最近获悉,昌荣牵头成立了莱阳梨膏协会,为了进一步抢救、挖掘、保护莱阳梨膏手工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围绕梨膏手工技艺的表现形式、活动空间和传承等几个方面,制定了专项保护计划。昌荣梨膏打造莱阳梨博物馆,以文会友,文企联姻,进一步传承梨膏文化。“很多人都知道梨膏,但对于具体是一种怎样的工艺并不清楚。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莱阳梨膏挖掘保护,对我们昌荣梨膏来说,任重而道远。对古老技艺的一种传承与保护,责无旁贷。”昌荣梨膏石总介绍说。从七十年代的吃梨,到八十年代的贩梨,再到九十年代的知梨,再到今天的写梨,我想,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莱阳梨是我一生不能忘却的故事。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