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爱,人们也许会想到丘比特的神剑,想到林荫树下的悄悄漫步,想到溪水旁的倾心畅谈……我却要赞美阜蒙县西北村的退伍军人、党支部书记郭树成,他把高尚、纯洁、无私的爱献给了党,献给了热爱着的乡村事业。


  提起郭树成,当地的百姓可谓家喻户晓,他高中毕业后就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22岁由于成绩突出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23岁那年秋天服役期满,他怀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部队转业回乡,结束了四年的兵龄,从此,安心于农业生产,开始从事种植和养殖方面的艰苦创业,以共产党员的担当带头走在致富路上。他的举动被当时的老村干部看在眼里,他们认为这样脚踏实地做事的年轻人难得,于是在24岁那年秋天被选入村委会任民兵连连长、副村长职务,26岁正式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这一上任竟然连任三十年,群众都热心的称他是年轻的“老干部”。


  回顾往事,历历在目 ,在郭树成正是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时候,也是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初期,尽管土地已经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可农民的日子还是不富裕,除了国家收购和市场粮食价格都很低,就是村里通往外地的道路也不畅通,“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是对当时乡村路的真实写照,尤其是我地有个叫二道河子的地方,雨季河水泛滥,常年泥泞不堪,卖粮难,行路难致使外面的收购车辆进不来,村里的车辆又走不出去,粮食和农副产品价格低廉。面对此情景,郭树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决定发动干部群众利用农闲时节修路,并亲临现场与群众共同修筑砂石公路,至今我还记得修路时那热闹非凡的场面。


  那一年的立秋节气刚过 ,我村全民修路拉开帷幕,为防止人员和车辆拥挤,修路分为三个阶段,把群众按照自然屯分为三组,每组两天。尽管这样,工地上人潮涌动,车辆马达轰鸣此起彼伏,有车的人家负责往路基上义务拉沙子,没有车辆的人家义务出工,修理路段、挖边沟,并把拉来的沙子均匀的撒在路面上,大家的热情和干劲空前高涨。经过十几天的奋战,村里通往外地10公里主要道路顺利的开通了,这给全村及临近村民带来了很多便利,百姓们兴奋不已。


  路修好了,让百姓们踏踏实实的受用几年,收粮的、卖菜的,流动货车也经常光顾,经济顿时活跃起来。可是好景不长,1998年厄尔尼诺现象侵扰我国,那年的七、八月份,是东北雨量最多的时节,结果几场大雨把修好的砂石路冲得“沟壑”纵横,村干部和百姓们的劳动成果随着几场大雨而付之东流。


  雨后,郭树成亲自查看被大水冲毁的路段很难过,他叹息到: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但年轻气盛的他,凭借在部队时磨炼的坚强意志,绝不会就此消沉,待雨过天晴,他一边组织村民维修道路,同时又突发奇想,都说要想富,先修路,如果能修上油漆路再下雨就不会把路冲毁的。事后,他立即召开村班子成员会议,会上反复强调修路的重要性,他说:“党对农村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积极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而我地交通闭塞、四路不通,农民产销不协调怎么致富。”随后他在会上大胆提出修油漆路的设想,得到村班子的一致赞同。事不迟疑,一份由村委会会计执笔、村委会全体成员起草的修路计划请示报告,正一级一级的在上级有关部门领导手里传阅着,可惜的是正在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上级部门没有投资乡村路的任务和计划,修油漆路暂时成了他的梦想。


  时间飞逝,转眼就到了2003年,每年除了发动干部群众维修保持现有砂石路的同时,村上其它工作也在有序的进行着。此时,乡村体制改革已经实施,我地也是如此,撤乡并镇,合并人口不足的村委会。我村与另一个村合并后称西北村,党支部书记仍然是郭树成。合并后的村委会事务更加多起来,什么春季防火,荒山荒坡造林,村屯绿化,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危房和险房普查并按计划改造,低保户评选,自来水工程上线,党支部和村委会轮番改选等等,哪一项都要亲自过问和参与,这回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无论怎样忙,修路之念丝毫没有减退,尽管村委会的班子成员换了一届又一届,郭树成仍然为修路之事而奔波努力,因为这是造福子孙、关系百姓生产生活的大事。


  岁月里,时间宛如贪玩的孩子,趁其不备就悄悄的溜走了。一晃,又到了2013年,初夏的某一天,去镇里开会回来的郭树成心情格外高兴,因为他听说上级政府有投资乡村路的消息,这回修路有望了。他回到村里与班子成员再次拟定修路计划的报告,交付上级有关领导。几个月后,他倡导的修路计划终于批回来了,高兴的他一夜未眠。


  然而, 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着运行的, 修油漆路是好事,接下来难题也来了。路面在一事一议工程里,交通部门负责,可路基改造人家不管,要村里负责。此时,土地全部分给村民,村里别说没有钱的来源,就连村级账目及公章都在镇里财务管着,路基改造的沙石料和涉及郊区占地费到哪里去弄啊!自己掏钱吧!没有,那时村干部的工资每年才几千块钱,年末才开支,还不够应付人情来往的。怎么办呢?急得他彻夜难眠。此刻,灯光下墙上挂着的相框熠熠发光,镜框里,一些穿军装的年轻人映入眼帘,那一张张洋溢着青春的笑脸把他带入十年前的军旅生涯。


  记得在北国齐齐哈尔市某陆军师,刚入伍走进新兵连的郭树成,同其他战友一同接受新兵训练,数九寒冬趴在雪地上的战士们,在连长的指挥下训练打靶射击技术,眼看战友们都按要求完成任务归队,自己因打靶按规定不合格,趴在雪地里又冷又急,本已归队的战友们又趴回雪地上陪自己,在你一招、他一势中学会打靶要领,最后终于完成打靶任务归队。那一刻,寒风中的他与战友们紧紧相拥,心里暖暖的,始终板着面孔的连长也开心的笑了。


  想到这,郭树成心里豁然开朗,对,群策群力何乐而不为。这一夜,他睡得很好。第二天,他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组长,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让大家献计献策,共同把修路这项事业做好。经大家商讨,一致赞同捐款。坚持党员干部带头捐款,群众自愿捐款的原则筹措。因为修路必定是利国利民的工程,得到众多人的响应,几天后走出家乡在外地工作的人都为家乡捐了善款。经多方支援,路基改造的款筹够了,2014年夏季,一条贯穿南北10公里长的油漆路终于畅通无阻了。


  这条油漆路的开通,让当地群众受益匪浅,通往市里的公交车来了,各地的收粮车来了,流动售货车也来了,同时,村里利用有利资源扣上了暖棚,农民种菜直接去早市销售,不仅村民的经济增收了,也繁荣了经济,百姓们都拍手叫好。


  做为农村基层干部,每天与百姓打交道,并不都是修路那样既有成就又有功绩的事业,不但有任重而道远的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有党建管理和没有尽头的环境治理,还有什么邻里纠纷,缺地少垅,危房改造……每到这时,村干部就是勤务兵,村书记就是领头雁,零星琐碎之事比比皆是,爱洒千家,为群众排忧解难,村干部首当其冲。


  我清楚的记得那一年夏天,雨量偏大。一次,又遇到连雨天,村子有个李姓人家,老两口都六十多岁了,几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他家住的是低矮的老房子,雨水排不出去,那家女主人便跑到郭树成家说是修村路造成的,这个时候哪有理可讲,不让百姓财产受损失是主要的,他二话没说,借个抽水泵顶着雷雨给她家排水,直至雨过天晴。必定是半百的人了,哪受得了这样的冷冻,至今,每遇寒凉腿部酸麻。做为相邻,大家有目共睹,像这样的事数不胜数,他自己也全当家常便饭了吧!


  我在网络上经常看见这样一句话“当你给村干部打电话他不接时,你千万不要生气,因为他可能在开会,当村干部不按时归家时,你千万不要多想,因为他有可能还在填表。”这看似具有讽刺意味的话也道出现实中村干部的工作现状。因为信息时代网络管理规范化,大量信息都要进入数据库,所以不管哪一级数据都来源于基层。而这填表是有讲究的,学问再大没有基层数据是难以应对的,我更佩服郭树成和他领导的村委会班子成员,他们仿佛是综合大学毕业的,对上能应承名目繁多的任务,对下能顺应性格各异的百姓,真是了不起。


  2020年春节前一天,当我从城里回到乡村见到郭树成还在忙,正在慰问春节有困难的党员和群众,我暗暗想,小人物,大情怀,做基层干部真不容易,不管怎样春节也该休息几天了。可是,就在除夕之夜的鞭炮声响过之后,他的身影又活跃在村、屯和通往外地的各个路口,武汉新冠爆发了,为了严防瘟疫蔓延,他和乡、村干部轮流值班,仔细排查,严格把关,每当听到谁家春节有外来人,他都冒着风险亲自前去查看。


  他听从上级指示,及时组织人员封村、封路,分派人员严守把关,每当寒风呼啸的夜晚,在某个路口人们看见那个穿着迷彩大衣、戴着执勤袖标的人,百姓们便情不自禁的走到近前,轮番和他一起守夜,就这样,在他的带领下,全体村民自愿轮流值班、捐款捐物为抗疫做贡献,在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我地安全走过那段艰难的岁月,老百姓人人称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家乡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村容村貌,还是百姓们的生产生活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如今,机械化代替了传统笨重的劳动,电气化代替了手工操作;四通八达的油漆路连接着被绿色覆盖的村庄,一排排窗明几净的砖瓦房整洁漂亮;文化室里学科学的气氛浓,乡村广场舞出新气象;城市的楼群里有我们农家人的灯光,大学校园里有农家的娃。所有这些成就,是党对农村的政策好,是村领导带头致富的结果。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三十年过去了,退伍军人郭树成由当初的满头黑发变成如今的两鬓霜花,他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农村事业的发展和建设,由于政绩突出,他多次被上级政府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现在随着乡村的又一次体制改革,年过半百的郭树成又担负起书记和村长“一肩挑”的重任,虽然每天陀螺般的忙碌让他停不下来,可他却为改变家乡,为百姓服务的事业乐此不疲,他也决心在党的领导下,把乡村事业做的更好,把群众生活提升新的高度。


  在郭树成的人生世界里,没有侃侃而谈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浮世喧嚣的铮铮誓言,只有孜孜不倦、脚踏实地的人生追求。他有共产党员的担当,有干部的情怀,更有军人那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我记得郭沫若曾在一首诗中写到“假使春天没有花,人间没有爱,那将成为什么世界!”郭树成就是这样爱在乡村,情系百姓,宛如默默芬芳的长青草执着而持久,以他那馥郁馨香点缀着家乡的秀丽春光。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