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9日是纵横豫皖、跃马淮上的彭雪枫将军110诞辰纪念日。彭雪枫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他“武可安邦、文能治国”,投身革命20年,出生入死,战功卓著,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被毛泽东、朱德誉为“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的好榜样”。

“功垂祖国,泽被长淮”的彭大将军,曾率领新四军和八路军部众,驰骋江淮,转战平阿山一带,给予了日伪军和国民党反动军队沉重打击,有力地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争取抗战的全面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平阿山,俗称明龙山,位于怀远县城西南六十里处的唐集镇,绵延十余里,高百余米,山峦起伏,横亘在淮北平原。它南邻淮南煤矿,西与蒙城毗邻,自古以来,战略地位显著。

1938年2月,彭雪枫率原八路军驻山西办事处部分人员离临汾来到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9月27日,中共中央长江局指示彭雪枫以“新四军游击支队”旗号进行抗日。同日,新四军游击支队在竹沟镇成立,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张震任参谋长。9月30日,新四军游击支队誓师东征。彭雪枫率游击支队主力,一边打击日伪军,一边宣传发动群众,发展与扩大抗日力量。

1939年6月中旬,新四军游击支队主力到达怀远,指挥部设在耿集村耿集小学。耿集村位于平阿山东南5公里处,是怀远到淮南凤台的必经之路。驻扎耿集村以后,游击支队随即以满腔热情和昂扬的斗志,主动出击,四袭怀远县城,曾截获日军汽艇数艘,令周边的日伪军闻风丧胆,风声鹤唳,坐立不安。

随后,彭雪枫领导的游击支队进军淮上,连续作战,屡获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振奋了人心。游击支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同时,采用各种形式宣传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赞扬。

     7月30日,彭雪枫应邀来到耿村集礼拜堂,向基督教教徒发表了题为《基督教友和共产党人联合起来》的著名演讲。在演说中,他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唯物观,对基督教教义中“博爱众人”、“服务社会”、“牺牲个人”的精神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并号召:“基督教友和共产党人联合起来,广大群众和抗日军人联合起来,共同一致,争取我们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新四军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密切了军民关系,提高了游击支队的声誉,为开辟淮上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久,平阿山一带的地方武装主动归附,不少农民也自发地参加了新四军,部队实力得到了增强。

1940年7月,彭雪枫率八路军第4纵队主力进军淮上,创建了淮上抗日根据地。淮上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不断巩固、发展,为国民党怀远地方顽固势力所嫉恨。

10月,国民党怀远县县长李大昶纠集县大队及部分受蛊惑的“红枪会”成员,不顾抗日大局和根据地人民的强烈反对,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们暗中窜到平阿山地区,占领唐集镇汪街村北首的汪山山头,并派出便衣伪装成根据地干部和八路军战士,混进根据地,搜集情报,逮捕抗日人员。10月3日晚,李大昶打探到潘集乡正在召开会议,遂率部偷袭,逮捕了乡支部书记刘墨舞、三区区委干部王宝霞和八路军第四纵第689团粮秣股长李华庭。三人人被捕后,大义凛然,宁死不屈,被杀害于平阿山下汪街村的汪小集。这就是震惊淮上的“平阿山惨案”。

    惨案发生后,国民党怀远县地方顽固派得寸进尺,再次向八路军驻防地进攻。四纵第4旅第689团在鸣枪示警无效后,被迫进行自卫。“红枪会”头领汪海波、汪文章等被当场击毙,李大昶率部溃逃。此役,击毙反动军队100多人,俘虏300多人,缴获土枪、土炮、梭镖1000余支(门),以及国民党怀远县政府大印一枚。

随后,彭雪枫将军亲手创办并培育起来的新四军游击支队机关报——《拂晓报》发表了题为《抗日有何罪》的文章,充分揭露国民党怀远县地方顽固派假抗日、真反共的罪恶行径。淮上行署、怀远县抗日民主政府以及四纵司令部在平阿山北部的龙亢为三烈士召开追悼大会,司令员彭雪枫、政治部主任萧望东和淮上行署副主任雷明、任崇高送了花圈和挽联。

“吾党匡天下,得君亦俊才”,“雄气压陇海,英风断淮河”。彭雪枫将军率领人民军队转战江淮,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巍巍平阿山就是最好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