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帝制社会里,皇帝一直是国家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据统计,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在2133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22人。皇帝掌管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等庞大复杂的帝国事务,独断乾坤,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与臣民的生死荣辱。

任何朝代的老百姓都希望坐在金銮殿那把龙椅上让百官和百姓三拜九叩的人是个能把国家治理好并带给他们幸福生活的人,他即便没有雄才大略,也要比正常人有更高的素质和能力。但由于受封建专制政治的独裁制、终身制、世袭制和选长不选贤的嫡长子继承制以及血腥篡政、阴谋争夺等多方面的制约影响,就出现了一些德能极不配其位的各式各样的暴君、昏君以及荒唐皇帝,给国家与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要说中国历史上最荒唐的皇帝,人们大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的儿子、也就是西晋的第二个皇帝晋惠帝司马衷,说起他那令人啼笑皆非的两件事。有一年夏天,他带着好多随从到花园里玩,走到一个池塘边,就听见蛤蟆“呱呱呱”地叫。于是,晋惠帝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个呱呱呱叫的蛤蟆,它是为公叫还是为私叫啊?”随从一听,这叫什么问题?但是不回答还不行,就急中生智说:“陛下,在公家地里头叫的,它就是为公叫;在私人地里头叫的,它就是为私叫。”这个皇帝听了很高兴,觉得公私还分明。从此以后,晋惠帝就有了“蛤蟆皇帝”这个称号。又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他,希望他能了解灾情、救济百姓,但他却对报告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了,哪里来的肉粥呢?让这样一个智商的人来管理一个国家,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他在位17年,由于他无能力执掌政权,先受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左右,后酿成长达16年的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八王之乱”。他由诸王辗转挟持,沦为傀儡,受尽凌辱。当时中原大地自东汉末年已历经了近百年的战乱,“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满目疮痍。在其父晋武帝一举结束了分裂格局后,本应修养生息,但“八王之乱”让西晋王朝丧失了喘息与修养的机会,使短暂的统一瞬间土崩瓦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因动乱而发生大规模人口南迁,中原士族相继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权南移。唐史学家刘知几称之为“衣冠南渡”。间接拉开了北方“五胡乱华”的序幕。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再次陷入了分裂。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惠帝之愚,古今无匹,国因以亡。”

其实在晋惠帝司马衷死去200多年后,当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又出了一个更为荒唐的皇帝,他的荒唐比晋惠帝司马衷有过之而无不及。如若把我国历史上荒唐皇帝排排座次,评选最荒唐皇帝,他应当拔得头筹稳居第一位。他就是被百姓称为最荒唐的“无愁天子”、北齐第五位皇帝齐后主高纬。北齐当时占有黄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以及苏北、皖北的广阔地区。农业、盐铁业、瓷器制造业都相当发达,是同陈、北周鼎立的三个国家中最富庶的。就是这样一个最富庶的国家最终葬送在这个荒唐皇帝之手。他在位11年。公元577年正月,北周大军如洪水猛兽长驱直入,不久便攻克北齐京师邺(今河南安阳)。高纬在出逃途中被俘,不久以谋反罪被赐死,终年21岁。至此曾强盛一时的北齐帝国永远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北周的宇文家族和北齐的高欢家族长达四十年的双雄博弈最终以宇文家族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如果说晋惠帝司马衷的荒唐是因生性愚钝,齐后主高纬的荒唐则因荒淫无道。这位齐后主是个不学无术、不务正业的昏庸皇帝。他每天都和后妃、宫女在一起厮混,只顾吃喝玩乐,十天半个月不上一次朝。哪个大臣劝他勤于政事,轻则被罢官,重则被杀头,致使朝政越来越腐败。那些阿谀奉承的人,有的四处为他物色美女,有的为他修建富丽堂皇的宫殿,供他游乐。这样的人都得到了他的提拔和重用,而那些为国拒敌在前线战场领兵厮杀的忠臣良将却遭到猜忌诛杀。他在位期间,豪华宫殿建了十几处。邺城里的寺院比他父亲高湛在位时多了将近一倍。有一次大臣们有重要的事情向他奏报,走了很多寺院才找到他。在他的心里从来就没有“国家”和“百姓”。当时社会底层已是民不聊生,上层却是一天比一天腐败,整个国家已经到了随时就被人吞并的地步。就在这国家危在旦夕之际,这位后主还照样寻欢作乐,有几件事做得可谓荒唐透顶,甚至达到心理变态的程度,也可谓青史有名了。

公元574年,北齐的华林园内一下子热闹起来,园内出现了街市。街市两旁商铺林立,行人熙熙攘攘,不时传来阵阵悠扬的叫卖声。这时从街市的一角忽然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可怜可怜我,施舍点吧!” “可怜可怜我,施舍点吧!”只见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乞丐坐在墙角,他身前放着一个破碗,本来空空如也,可当这位乞丐把乞讨的话说完后,街市上的人都纷纷上前慷慨解囊,破碗一时间竟被钱币填满。这时乞丐望着装满钱币的破碗,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如此一幕的情景剧,在这里每隔几天就上演一次。而这场情景剧却出自一位皇帝的自导自演,这位皇帝就是扮演乞丐的北齐后主高纬,可以说这位九五之尊的皇帝在玩上玩出了新花样。天刚刚蒙蒙亮,他就穿好破烂的乞丐服,一大早街道上还寂静得无一人时,他就来到街市的一角,占个好位置,等待街市开张,期待着能满载而归。他还建造一些城池,让卫士穿著黑衣扮成羌兵,摆成阵势,呐喊着进攻,表演攻城,自己亲自率领近侍“抵御”,有时真的用箭射人。演这类情景戏只是他的一个嗜好,他还有一个更为狂热的嗜好,那就是音乐。本是用来商议国事的皇宫大殿,却成了他的演出场。他席地而坐,弹起欢快的乐曲,到动情处还不禁摇头晃脑地引吭高歌一番。天生五音不全的资质也无法改变他对音乐的酷爱,丝毫没有影响他嗜好音乐的兴致。身边的人也投其所好,为使他能玩得尽兴而不断出谋划策,还为其拙劣的演技拍手叫好。据《北齐书·幼主纪》记载,因他经常命人隆重演奏《无愁》之曲,有时候还亲自弹琵琶演唱,有上百名官员和侍者应和,国人便讥称他为“无愁天子”。这位皇帝“无愁天子”的绰号也就这样叫响了。每当皇宫大殿里的歌声传到宫外,老百姓听了就摇头叹息道:“无愁天子又犯病了。”有一次,他玩乐腻了,在百无聊赖中正想换点新奇玩法,忽然有人密报说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南阳王高绰在定州任上恣情淫暴,见一妇女抱小孩在路上走,上前抢夺妇人怀中小孩,丢在地上喂他养的波斯狗。第二天天刚亮,他就把南阳王高绰请到大殿问话。他开口便问道:“定州有何乐事?”高绰答曰:“捉来许多蝎子放在盆中,再放进去一只猴子,看蝎子咬猴子,此人生一大乐事。”高纬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一个比看蝎子咬猴子更为刺激可乐的玩法已在他心中形成。他连夜让人捉来一大堆蝎子,倒进浴盆中,找来一个倒霉的小太监,让他洗“蝎子浴”。他神秘地躲在纱帘后面观看,看着小太监脱光了衣服、披头散发、浑身瑟瑟发抖、战战兢兢地走向浴盆的样子,他嘴角微扬,眼睛笑眯眯地,心里似乎十分享受,看“蝎子咬人”比看“蝎子咬猴子”更为刺激。当小太监被蝎子蜇得惨叫连连,不停地发出痛苦哀嚎之声时,换来的是他一阵捧腹的大笑,好不得意。还埋怨高绰说:“这么让人快乐的好办法,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朕!我用活人比你用猴子要有趣得多。”

他听信谗言疑心诛杀两位北齐良将、自毁长城。北魏名将斛律光,其父就是当年跟随北齐神武帝高欢率兵十万进攻西魏的军事重镇玉壁,在兵败返回晋阳中途的酒宴上,长剑出鞘,边唱《敕勒歌》边舞助兴、大振军心的部将斛律金。歌舞让“神武自和之,哀感流涕”。“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这首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诗歌,在一些版本中只标注北朝民歌,没有作者。有人认为他父亲斛律金就是这首流传甚广的北朝民歌的原作者。斛律光从小就擅长骑马射箭,精通骑射,英勇善战,17岁就当上都督。一次他跟随北齐世宗高澄打猎,看到天上飞着一只大鸟,随即弯弓搭箭,大鸟落地,原来是一只大雕,箭只贯穿大雕的脖颈。此后他就有了“落雕都督”的绰号。自北齐立国后,斛律光经历了历次和北周的大战,二十余年接战大小数百场仗,基本上都取得了胜利。尤其是在几场关键的大战中力挽狂澜,可称其为北齐的“定海神针”。公元571年,斛律光和北周骠骑大将军韦孝宽两人大战于汾水。韦孝宽见军事上无法与斛律光争锋,于是采用离间计,编了一首歌谣:“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高山不推自崩,槲树不扶自竖。”百升为一斛,明月是斛律光的字,歌谣暗喻斛律光有篡位野心。然后派人到北齐的都城邺城去,找了一帮叫花子不停地唱,一夜之间歌谣传遍邺城的大街小巷。斛律光为人耿直,曾得罪过北齐权臣祖珽和穆提婆等人,佞臣趁机诬告他谋反。高纬是个昏庸荒淫之主,他听信谗言自毁长城,于是韦孝宽并不高明的反间计奏效了,未经审讯便用弓弦勒死了斛律光,并实行满门抄斩。斛律光一直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心腹大患,致使他伐齐之战多年在原地踏步。周武帝灭亡北齐之后,怀念这位曾经的对手,下令追封斛律光为上柱国、崇国公。在颁布诏书的时候,周武帝满怀感慨地对周围的大臣们说:“如果斛律光还活着,我怎么可能攻入邺城呢?”就连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都说“斛律明月,齐朝良将,威震敌国,周家每岁斫汾河冰,虑齐兵之西渡。及明月被祖孝征(祖珽,字孝征)谗构伏诛,周人始有吞齐之意。”意思就是说有斛律光在,北周生怕“齐兵之西渡”,更别谈伐齐了。所以在得到斛律光的死讯后,据《北齐书·斛律光传》记:“周武帝闻光死,大喜,赦其境内。”说宇文邕极为高兴,竟下令赦免其境内的罪犯,估计是在感谢高纬替他除去这个心腹之患吧。这位有着“落雕都督”美誉的大将,死时竟然让敌国皇帝大赦境内并得到追封,可见其分量。另一位被高纬诛杀的是北齐有“战神”美誉之称的名将兰陵王高长恭。他是北齐世宗高澄第四子、神武帝高欢之孙。因封地兰陵而人称“兰陵王”。他才武而面美,是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传说他因貌美带有某些女性的阴柔,带兵打仗难以震慑敌军,故而出征交战戴着画有狰狞兽面的面具,令敌人胆寒,万人难敌,美其名曰“战神”。因战功先后被封为巨鹿郡公、长乐郡公、乐平郡公、高阳郡公等。邙山之战时,拜中军将军,率领五百骑兵突破北周军包围圈,成功解围金墉城。从此威名大振,士兵讴歌赞颂,即《兰陵王入阵曲》。此舞在日本宫廷及民间流传,千余年来成为日本的雅乐。功高震主祸必将至。随着权位扩大和威望上升,他受到北齐后主嫉妒和猜忌。公元565年,也就是邙山大捷的第二年,在一次宫宴上,后主高纬和兰陵王谈起邙山战事说:“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意思是你冒险冲进敌阵太深入了,一旦遇到危险恐悔之晚矣。高长恭觉得自己也是皇族一脉,就说:“家事亲切,不觉遂然。”意思是为家族大业奋不顾身是应当的,没有想那么多。史书记“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这便是后人所说的引后主忌恨的“国事即家事”之说,疑其有拥兵谋反之心。他受猜忌后尽管百般低调行事,称病闲赋在家,但最终还是躲不过被诛杀的悲剧宿命。武平四年(公元573年),“坐罪鸩死”。后主赐其一杯毒酒就轻而易举地结束了这位“战神”的生命,死时年仅33岁。齐后主诛杀两员北齐勇冠三军的良将后,北齐犹如失去左膀右臂,丧失了与北周抗衡的力量,已无大将可用,加速了灭亡,仅过了三四年便被北周灭掉。

当然,这位齐后主最为荒唐的还是他因宠爱冯小怜而荒淫误国之事。有一个典故“玉体横陈”就来自这位荒淫的北齐后主。据说冯小怜玉体曲线玲珑,在冬天寒冷的季节里,软如一团棉花,暖似一团烈火;在夏天溽暑炙人的时候,则坚如玉琢,凉若冰块,是一个天生的尤物。高纬对她是宠爱不已,“坐则同席,出则并马”。不管有事没事,即使是跟大臣商量事,也常常让冯小怜拥在怀里或把她放在膝上,议事的大臣常常羞得满脸通红,说话语无伦次。高纬认为只有他一个人来独享她的美艳风情,未免暴殄天物,如能让天下的男人都能欣赏到她的玉体岂不是美事。于是就让冯小怜裸体躺在朝堂的一张案几上,并作出各种动作,以千金一视,让大臣们排着队都来一览秀色。公元576年十月,北周军攻打平阳城,派人从早晨到中午三次来告急。高纬正和冯小怜在打猎,右丞相高阿那肱说:“皇上正在取乐,边境有小小的军事行动,这是很平常的事,何必急着来奏报!”到傍晚,告急的使者再次到来说“平阳已经陷落,”这才向高纬奏报。高纬准备回去援救,可冯小怜却说:“陛下神武,妾意未尽,敢请陛下再杀一围。”要求高纬再陪她围猎一次,高纬依从了她的要求。十一月,高纬抵达晋州时,城池已将失陷。高纬令士兵挖地道向城里发起攻击,城墙倒下十几步宽,将士们正准备趁势而入,北周军也觉守城无望想撤兵。这时高纬却传令暂时停下,让人召冯小怜一起观看这个壮烈场景。可冯小怜正在“对镜贴花黄”,梳妆打扮起来需时间。等冯小怜打扮完赶到时,北周大军已把城墙缺口堵塞加固,结果北齐不但城未攻下还惨败而归。若是没有高纬下令停止进攻,或许北齐军队已将北周大军给赶跑了。而这位齐后主,他根本没有把胜败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只要小怜无恙,战败又有何妨。”直到公元577年正月北齐灭亡他被俘押解长安后还乞求北周武帝宇文邕说:“亡国之君已无他求,惟愿小怜侍奉在侧。”死到临头还希望做一对亡命鸳鸯。宇文邕说:“我看天下也不过像脱下的鞋子一般,一个老太婆我怎么舍不得给你!”把冯小怜仍赐给了高纬。还真有人被他对冯小怜的感情深深打动,清朝文人蒋文运就说:“齐高纬宁亡国,终不肯拂逆小怜之意,正所谓生死好友如此”。一些影视作品也把这二人感情渲染得缠绵悱恻,让人唏嘘不已。大有和唐玄宗和杨贵妃一比之势,“长恨一曲使人迷。”但问题是高纬不是唐玄宗,冯小怜也不是杨贵妃。高纬身为一国之君只要美人不要江山,只要能与美人享乐就行。为博妃子一笑,最后闹得国破身亡、臣民惨遭战火荼毒,这是这位荒唐皇帝的罪过。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写的咏史诗《北齐二首》,记录了北齐后主高纬宠幸冯淑妃这一荒淫亡国的史实:“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虽然诗人描述的事件地点和史实有出入,但文学的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诗人不拘泥于史实,艺术化历史,并巧于构思,巧妙地将一副艳情、一幅破国,两幅极具煽情的画面剪贴到一起,着眼于荒淫失政与荒淫亡国的必然联系,不着一字而含蓄有力,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使这两首咏史诗更能发人深省,警示后人。

在两千多年前封建帝制刚刚形成之际,秦末大泽乡农民起义的首领陈胜就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封建帝制王候将相的血统天生就比别人优秀高贵提出质疑,这在当时为王是尊的时代应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挑战和颠覆。其实历史上除了圣贤英明有作为、有功绩的皇帝外,还有一些荒唐误国以致亡国的皇帝。“危亡之国,必有昏德之君。”以历史为鉴,我们不应只知道秦皇汉祖、唐宗宋祖,还应知道晋惠帝、齐后主等,了解他们发人深省的荒唐丑行。特别是当前党和国家在不断加强反腐斗争工作中,更应注意吸取他们腐败亡国的教训,对照历史这面镜子,全面完整地学习掌握历史,借鉴历史,推动社会的政治、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