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拟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的消息发出后,作为在朝鲜战场战斗和生活了一千多个日夜的志愿军老战士,我心情十分激动。当年风华正茂的小伙子,现在已步履蹒跚,成了耳不聪、眼不明,银发皓首的耄耋老人。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场景,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有些模糊,但抗美援朝的精神却永远在心中铭记着。

  电键跳动 报声滴答

  1951年夏季,朝鲜战场上美军为扭转第一阶段战场作战的颓势,重新组织了更大规模的战略进攻,除了地面部队的全线出击,又集中其空军力量向我方发动了以破坏铁路线为主要目标的大规模“绞杀战”。当时我铁道兵团机关驻扎在朝鲜北方安州郡凤栖里,指挥着陆续入朝参战兵团所属的一、二、三、四师及独立桥梁团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兵团对下属单位的指挥通信主要手段是无线电报。虽然有线通信依靠既有铁路系统建立起来,但在敌人狂轰滥炸的破坏下根本没有办法保障畅通,就连行车都要靠手旗和哨音引导。
  那时铁道兵部队无线电通信装备十分落后。15瓦的发报机只装备到师一级,后来才逐步装备到团。兵团机关要和志愿军总部、留在沈阳的办事处、北京后方基地以及各师进行无线电通信联络,任务异常繁重艰难。

7adcf73dfb07bd37f5e3320d8d62179_副本.jpg
  机关的发电设备放在山洞里供机关和首长夜晚办公使用,发电到夜里12点,这时可以用它来开通50瓦电台,其余时间都是用手摇发电机供电,使用15瓦发报机工作。电台设在离首长办公区3、4百米的山凹处自建的简易报房里,夜晚大部分时间是靠蜡烛和油灯照明。几部电台分别负责联络各自的联络对象,以定时联络和全时守听的方式工作。兵团机关仅有的一名无线电机务人员,因为他是抗日战争时期加入我军的日籍同志不能入朝,于是我这个参军不久,在东北军区通信器材修配厂经过短期培训,初懂一点无线电知识的见习机务员就担负起兵团无线电装备的维修保养重任。开始那真叫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如何工作?(在室外阴凉处检修八一型电台,)


  一天夜里已近凌晨两点,机要员送来一份4A加急电报,还特别交代:这份电报非常重要,首长要求马上发出。2点恰好是个定点联络时间,过了7、8分钟却没有完全沟通,报务员急得满头大汗。这时我手握手电筒出到室外检查天线,发现一处天线碰触到墙壁上,它可能妨碍了发射效率,于是找来一个长长的木杆拨动使它脱离了接触,又回到报房,认真核对,微调了工作频率,重新仔细调谐了机器。报务员上机后很快便沟通了所有联络对象将电报以通播方式及时发出,当时我长舒了一口气。
  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和不少报务人员都是走出校门不久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新人,热情很高,技术水平却有限,通信联络不够顺畅。为解决这个问题,我整天待在报房里,和报务员们打成一片,这样可以及时处理一些问题。有时帮助他们调整机器,有时协助他们架设天线,有时也帮助摇机员摇摇马达(手摇发电机)。那个时候没有白天黑夜之分,每天晚上都是午夜12点后才休息,熬夜是家常便饭。要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听到电键滴滴答答的声音,报文顺利发出去了。


6bf3c06677166426b9e8749b7673374_副本.jpg  彭德怀司令员曾经说过:“朝鲜战场打胜仗,一半功劳归前方浴血奋战的同志,另一半功劳归负责维护交通、保证供给的同志,他们也是在冒着敌人的狂轰滥炸,天天在拼搏呀!” 志愿军铁道兵舍生忘死,奋力抢修铁路,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通信工作是军队的指挥保障部门,通信战士为战争的胜利、保障指挥顺畅做出了重要贡献。
(试通新配备的八一型15瓦收发报话机)

 

 夜晚神奇的防空枪声

  伴随着前方的激烈厮杀,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凭借着空中的绝对优势,动用了大批的空军力量展开了大规模的绞杀战,企图瘫痪我军后方,炸毁朝鲜北方铁路线和其他补给线,摧毁我军后方兵站,甚至连一般村庄也不放过,嚣张程度登峰造极。大批量的F-86,F-84(我们称它为油挑子)没日没夜地袭来,既高空投弹轰击,也低空对我扫射。迫使我们只好昼伏夜出,利用夜晚黑幕掩护进行运输和活动。
  有一次机关的车队外出执行其他任务,不能及时运来生活用品,机关储备的粮食菜蔬告急,于是抽调30多人步行到就近的兵站取运给养。大家背着、扛着粮米面油、鸡蛋粉、压缩饼干、脱水蔬菜等物资,零星分散地走在回来的路上。突然有人大声喊:“有敌机!”只见远处高空有20多架各种型号的飞机由南向北飞来。领队的同志大喊:“大家停下,就地隐蔽!”于是人们立即纷纷在自己就近处寻找合适的地形卧倒躲避。我们都猜测这些飞机可能是去远处轰炸我们的目标的。可稍后待我们继续前行的时候,突然有四架F-86油挑子从东北方向低空向我们飞来,并急速地俯冲似乎是对准我们扫射,罪恶的子弹在离我们不远处的村庄上炸开,瞬间窜起串串飞扬的烟尘。原来不是我们的队伍暴露了目标。几番扫射之后,敌机扬长而去,在大家一片咒骂声中,发现我们的飞机来了!虽然不多只有四架,但是格外让人提气长精神。我们的飞机是米格-15,外形和F-86不同,机身上一颗大大的红星,很好识别。


a56bc2891080b9e1642439f44bfcd7f_副本.jpg  一场空战开始了。只见高空中敌我飞机上下翻滚,相互追逐攻击。这时发现空中一个黑点飘飘下落,那是敌机丢下的副油箱,随后一架F-86冒烟起火,坠落到群山的那一边。我们的队伍里发出一片欢呼,为我们年轻的空军取得的胜利高兴不已。我们也有惊无险地完成了任务。

(朝鲜北方平(壤)原(山)线197公里处桥梁,人们称它为英雄桥)
  朝鲜战地后方的夜晚十分静谧,大家完成一天工作后享受着片刻的轻松。有的在聊天交换一天的心得,有的在户外活动筋骨。偶尔有几束探照灯光划过天空,那是我们的防空高射炮兵警惕的眼睛在守卫着重点铁路桥梁目标。这里的夜晚实行严格的灯火管制,首长夜晚办公室挂着厚厚的窗帘以防灯光外泄。驻区山沟外面的公路上,则是另外一番景象,运输的汽车在疾驰,闪耀着串串灯光。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即时的空情报知系统,为了掌握敌人空袭的动态,在各处山顶上布满了人工监视的防空哨所。哨兵们以其过人的听力监听和发现敌机空袭的动态,一声枪响就像古代烽火一样远远传去空情,大地山野立马一片漆黑。公路上的汽车灯串不见了,司机们就地隐蔽起来熄火等待。不要小看了这一招数,它可是发挥了很大作用,减少了不少损失,这就是我们乐意称道的“夜晚神奇的空枪声”。

  通信连队业余生活点滴

  53年停战协定签字以前,战事已有一些缓解,我调入铁二师通信连任修理所长兼技师。基层生活虽然艰苦,大家却非常团结友爱。那时连队战士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不少是文盲,连队都配有文化教员协助指导员工作。入伍前我刚好初中毕业,在连队里被大家看作是个小知识分子。工作之余经常帮助指导员和文化教员做些工作,教战士们识字,给他们讲电工和通信知识,教战士们唱歌,组织大家开展游戏和其他文娱活动,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直属单位开大会时互相拉歌比赛,通信连几乎每次都是领先的。嘹亮的志愿军战歌响起,一群年轻的小伙子,为了祖国和人民,显示出高昂的战斗意志。


e0f15c1e170ea8b3ef740b57ebf22ec_副本.jpg  通信连直接为机关服务,驻地离机关很近,修理所住的是安州郡长上里老乡家的一间仓库,既是宿舍也是工作间。每到开饭的时候,军号响起,大家纷纷拿起饭桶打饭回来在宿舍进餐。由于常年缺少新鲜蔬菜,不少同志患了夜盲症,我是比较重的一个,每到夜晚很痛苦,基本上是一个睁眼瞎,外出活动都要他人领路。因为住得久了和房东阿妈尼(老妈妈)也熟悉了,跟她也学会了几句朝鲜语,什么冬木(同志)、安娘哈塞哟(你好)、阿爸几 (老大爷) 、苏噶啦(勺子), 由于发音不准常引起她哈哈大笑。看到我患夜盲症,她把家里的傻瓜(苹果)送给我吃。我无以回报就到军人服务社买几件我们国产的香烟火柴等小物件送给她作为答谢,很受朝鲜老乡的欢迎。他们的生活很清苦,有一次我把一双用过的多余解放鞋送给她,就让她感激不已。国内的同志和家人知道我患了夜盲症,赶快通过军邮局寄来一些羊肝、猪肝和维生素,吃后很快就好了。(文化教员教战士们唱歌,准备演出节目,兵团机关)
  修理所住在老乡家里,卫生条件不好,不少同志都生了虱子,虱子产出幼卵,密密麻麻地藏在棉衣缝隙中,咬得人奇痒无比。怎样消灭它们,大家动起了脑筋,觉得还是搞好个人卫生为妙。但冬季去哪里洗澡?大家想办法把废弃的汽油桶锯开两截,找个偏僻的地方遮挡一下作为洗澡间,同志们轮流烧火、放哨、洗浴。经过一段时间处理,生虱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好爽。

  一次乘车中的亲历所见

  1952年的冬天特别寒冷,进入11月已是大地山野一片皑皑白雪。我奉命调回兵部机关工作。难舍难分的铁三师通信科战友为我举行了热情的欢送会。半年多的时间我们一起建起了山间的茅草屋,同睡在木板搭起的大炕上,在完成了本职工作以外,我向有线技师老郑同志学会了有线电话交换机的维护和修理技能。科长王盛华是一位抗日战争时期的老通信兵,对我要求特别严格也特别爱护。他听说机关车队有专车要去兵部取重要文件和物品,就联系让我搭车同行。
  当时铁道兵部队配备的小车很少,那是供师首长有急事时使用的。平时我们下部队出差哪有这么好的条件?都是搭乘顺路的军用卡车,站在车厢上尽管穿着厚厚的大衣,把皮帽子捂得严严实实,还是手脚都冻得发僵,不听自己招呼使用,那才叫冻得厉害。待回到室内 ,温度回暖后,就会有非常厉害的瘙痒,几乎每个人都得过冻疮,甚至有的溃烂了。


  同行的还有一位办公室的同志。苏制嘎斯69吉普车从朝鲜东部的阳德郡云下里三师驻地向安州开去。行车中三个年轻人聊了起来,介绍了彼此。车外寒风凛冽,雪深路滑,司机谨慎地驾驶着。在一处铁路附近,看到前面路旁有几个朝鲜老乡站在那里,近前一看才发现地上有斑斑血迹,还有三具尸体被一些乱草覆盖着。有一颗炸弹,正好落在路基边上,钢轨已经被炸飞,弹坑有5、6米深。我们的队伍正在抢修作业。肩挑土篮的,用独轮车运土的,大家正紧张地进行填埋。抢修队伍领导见到路边停有吉普车,急忙走了过来。他说就在一个小时前,这三位朝鲜老乡经过这里触发了敌人投下的定时炸弹,不幸遇难,正待他们家人前来认领处理后事。同志们沉默良久,心里痛骂着敌人,告别了这里继续前行。
abe1ec8072648cfff5a4a17d2f1c199_副本.jpg  车继续前行不足3公里,又遇见一处我们铁道兵抢修现场。这里是一处隧道出口,连接一座桥梁,水泥桥墩严重受损,钢梁斜插在那里,呈现出被轰炸后的惨状。桥梁下面的沟壑已经平整完毕,战士们正扛着枕木来搭枕木桥墩。一根2.6米的枕木估计至少有100斤吧,战士们硬是一人一根把它扛来,搭成各式各样的桥墩。说起枕木桥墩,它还是我们铁道兵在和敌人的较量中发明的呢!它没有水泥桥墩坚固,但可以很快完成,能够满足列车五公里徐行的要求,对于铁路抢修来说确实是一个高招。这个抢修作业现场人员不是很多,天气虽然寒冷几乎所有同志都脱掉了棉衣,各个都是满头大汗。我们三人发起了议论:我们在机关工作比他们条件好得太多了,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为基层做好服务呢?我们的战士才是真正的最可爱的人

(我和通信科长送别)
  正议论中,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支小队伍向我们迎面走来,什么人,这么懒懒散散的?原来是所谓联合国军被俘人员,被我军战士持枪押解徒步前行,不知道是在前线新近被俘的,还是老战俘转移,其中有的身上有明显的USA标记。这些美国兵当初是何等地狂傲不可一世,现在已经蔫蔫地踟蹰前行。或许他们是幸运的,没有被打死在侵略他国的战场上。
  行程已经近半。车外飘起了鹅毛大雪,凛冽的北风吹得视野模糊不清。虽然小车是封闭的,车内温度还是很低,我们冻得手脚发木,驾驶员也是如此。我们都跳下车原地蹦跳,用以缓解被冻得僵硬的身体。开车继续前行不久,突然间小车出现意外,扎入路外右侧的小沟里。原来是司机冻得手发木,在一个S型弯道转弯处没有及时打回方向盘。他们两人还好,我就倒霉了,头部被撞了个大包,还撞裂了车窗右侧的挡风玻璃,弄得满脸是血。还算幸运,如果前面是个悬崖或者大河,我们三人也许就报销了。我们没有太过惊慌,艰难地把车退回公路又开始我们的前行。寒冷的风呼呼从窗外吹进车内,让人更冷得发抖。我急忙从携带的行李中取出一件洗得发白的单夏装,让司机停车胡乱拴在车窗上,勉强地挡一些风,这才狼狈地继续前行。终于还算安全地达到了目的地。

  光阴荏苒,岁月沧桑


  七十年过去了。一些人不了解那段历史,甚至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诋毁发生在建国初期的那场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种无视事实的言论是令人不耻的,他们的阴谋是绝不会得逞的。

98327b48dec4dce41dfb6afd0f19bc3_副本.jpg

  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如今美国一些政客处心积虑地围堵、抹黑我们的国家,处处与我国为敌,妄图遏制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末路穷途,敌人难免某一天会挑起与我们的激烈军事冲突。全国人民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提高警惕,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

(1952年八一建军节高兴地享用着来自祖国的丰美饭食)
  抗美援朝的历史告诉我们,让以美国为霸权的西方各国明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过去我们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战胜了对手,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在祖国国防实力日臻雄厚的今天,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不可战胜的!

  附:
  入朝简历:
  入朝时间:1951年11月    回国时间:1954年10月
  51-11~52-04   铁道兵团司令部通信科          见习机务员
  52-04~52-11   铁道兵团三师司令部通信科      无线电机务员
  52-11~53-04   铁道兵团司令部通信科          无线机务员
  53-04~54-10   铁道兵团二师司令部通信连      修理所(排)长兼技师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