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喜欢英雄,得知老人曾经赴朝作战,我意外又惊喜。原来英雄就在身边。曾与他比邻而居,也知道他许多事儿,唯独不知道他还赴朝参过战;曾听他讲故事,唯独没有听过他讲在朝鲜的故事。他叫温双穴,年近九旬的耄耋老人。


       一、老兵其人 

  他是哪年去的朝鲜?有什么难忘的故事?带着崇拜和好奇,装着满脑袋问题,顶着七月炎热的酷暑,我拜访了老人。

       与窗外的炎热相比,老兵的靠山窑洞凉爽宜人。听完来意,他敏捷地从柜顶取下有些年代的皮箱,打开黄铜锁,拿出泛黄的布包,小心翼翼放在茶几上,布包打开,老人的宝贝全部呈现于眼前:慰问袋、退伍证、各种纪念章。

  “这是你爷爷的宝贝,平时总锁着,谁都不让看。”温奶奶笑着告诉我。
  退伍证是1956年国防部颁发,上面详细记录着老兵的从军履历:温双穴,山西省临汾县五区柴里村人,现年24岁,于一九四九年参加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斗八年,原在0九七二部队0二一七部四支一分队二连,任观测员;1949.4 战士,1950.4通讯员,1951.9 侦查员,1952.9 观察员;1952年10月16日在朝鲜入党。
  我们的话题就从他的入伍开始了。
  “1949年我在太原上学,春天的一个周末,我跟同学结伴去双塔寺游玩,看到一群穿灰衣服的人发传单。见我们过来,一个军人说‘小鬼,来我们部队吧?跟我们一起打反动派’,就这样我跟同学们一起穿上军装,成为最小的解放军战士。”老人思维敏捷,说起70多年前的经历,如同讲述发生在昨天的故事,条理特别清楚。   

  温奶奶接过话题,“后来,他参加了解放大同的战争,1950年还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大阅兵,受到开国领袖毛主席检阅!”


   二、徒步赴朝
  “1950年7月底,部队在各分队选拔高个子战士,很快上百个一米八以上来自不同连队的战士,组成一个新的集训队,我是其中一员。每天天不亮,就开始训练,齐步走、正步走,这些练过多次的内容,我们做起来仍是一丝不苟。两个月后,首长通知大家去参加十月一日的国庆阅兵式,去接受毛主席的检阅。”
   参加国庆阅兵式,接受毛主席的检阅!这是多么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啊!可老人说起来,如同我们去一趟超市那么淡定。

       “你激动吗?看到毛主席了吗?后来呢?”我着急的询问着,急于知道当时参加阅兵式战士的心情和情况。1598582344954832.jpg

  “当然激动啊!我们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

      接着,老人讲述了他去朝鲜的过程,“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当天我跟战友们坐闷罐子车到了丹东。”
  “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废墟的城市,有倒塌的楼房,歪斜的院墙,脏乱的街道,燃烧的物品,这现象让大家很惊讶,不知道这里发生过什么,为什么跟新中国的其他城市不一样。”
  “稍事休息,我们背着行李,徒步走上鸭绿江。”
  “在桥上,回头看看自己的国家自己的领土,再看看一桥之隔的朝鲜,忽然明白了美国进攻朝鲜的目的,明白了‘一衣带水、唇亡齿寒'的寓意,一下子就增加了极强的责任感。”
  从自己的祖国到别人的国家,从和平安宁的家乡到战火纷飞的战场,刚刚结束了国内战争又去参加朝鲜战争,战士们是什么反应?我想知道当年的年轻人的想法,想知道他们如何对待个人理想与国家危难的冲突,知道他们的家国情怀。
  我直截了当的问道:“大家是什么反应?有人退缩吗?有人害怕吗?”
  八十多岁的老人,突然之间就挺起腰板,自豪的说“没有!当然没有!我们很高兴,大家都纷纷写请战书呢!想去参加保家卫国支援朝鲜的战争,这下好了,直接开到朝鲜 。”
  “我们是徒步唱着《志愿军军歌》走过鸭绿江的,《志愿军军歌》写得真好!”大爷自豪的说。
  “您现在还会唱吗?”
  “会!会!”说着,他轻轻哼起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在这熟悉的旋律中,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壮观的画面:一队队年轻的中国军人,背着行囊,挎着步枪,步伐整齐的走在鸭绿江大桥上。他们放下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去别的国家参加战争,也许会遇到敌人的飞机大炮,也许会遇到伤亡,会遇到饥饿、遇到寒冷,可此刻,他们的脸上没有胆怯,没有悲伤,没有退缩,有的只是勇往直前的胆识,是胜利在望的自信。
  老人继续说道:“我知道,身后是我的祖国、我的家乡和我的亲人,我们奔赴朝鲜,既是为了保卫朝鲜,更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是保护我们的幸福生活。扭头看看其他战友,从他们脸上我看到了坚毅,看到了‘来必战,战必胜’的信念。 我们迈开大步,义无反顾地的走向异国那个生死未卜的战场。”

  

       三、炒面干粮  
  老人打开了话匣子,我与温奶奶盘腿坐在炕上不再多插话,静静听他讲过去的故事。
  “到达朝鲜新义州后,部队稍事休息,便开始了夜晚急行军。我们是步兵,是二线部队负责后援,作为后援军团,时刻准备补充上前线,时刻与一线部队保持绝对一致的行动,这样,一线部队在哪里,我们就快速跟到哪里,哪里打仗我们就到达哪里。”

  “为了避免暴露,部队采用夜晚行军白天休息的战法。我们背着行李拿着钢枪,昼伏夜出。朝鲜的冬天很冷,白天气温才十多度,晚上气温常在零下十几度,战士们冒着严寒,顶住疲倦,顽强的一夜又一夜地行走着。脚起泡了,挤破血泡再走;鞋磨烂了,用东西包一下再走;疲倦摔倒了,爬起来再走。每天晚上我们的行走距离都在七八十里甚至更多。”
  “你问累吗?累,不累是假的,可是根本顾不上累,走慢了就赶不上部队,哪里还敢想累呢。再说了,敌人就在前面,不跑快点,敌军就会溜掉。”1598582750753658.jpg

       “那时,我们的装备不如美军。美军坐车走公路抢占地盘,我们徒步走小路山路,想要阻止敌人,这就必须轻装上阵。这样我们边走边扔,除了背上的干粮袋水壶、手中的钢枪子弹,那些衣服鞋袜和被褥,都被精简掉了。可三九天就遭大罪了。”
  “说到吃饭,印象非常深刻,入朝第一顿吃烙饼,也能吃饱。急行军后,给养经常落后于部队。往往是我们已经到达目的地,给养车还不知在哪里。没饭吃,怎么办?忍着。我们学会了应付肚饿,如果饭多,就多吃一点,就吃饱,如果饭少就少吃一点,如果没饭吃就喝水缓解。也有一天吃不到东西的时候,那就把皮带紧一紧。要特别说一下,不是部队没粮食,是给养车运送速度赶不上部队的行军速度。饿一顿两顿,很正常,忍忍就过去了。好在我们年轻。行军的日子很苦,很累,战士们能克服;冷,战士们能克服;没有饭吃,战士们能克服;一夜行走八十、一百公里,战士们能坚持。我们的信念很明确:一定要保证随时增援,一定要打败敌人!坚决不能让美军入侵中国!”
  人常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我无法想象志愿军是怎样饿着肚子急行军,无法想象他们在饥饿寒冷的情况如何做到每天行军八九十里。
  老人一口气讲了许多,这时,他停了下来,郑重其事的告诉我:“你写时要说正面的话,宣传正面的事。”
  “为了解决战士们的吃饭问题,后勤部想了许多办法,后来一人发一袋炒面。你说怎么吃?有热水时,用热水和着吃,没有热水就用凉水调着吃,如果连凉水也没有,就干吃。小学课本里写的一把炒面一口雪,是真事。”
  “我个子高,营养跟不上,得了夜盲症。有次夜里行军,我一脚踏空掉入一个深坑。出发前班长、排长特别强调,不能大声说话,以免惊动敌军,因此,我也不敢随意喊叫。好在班长及时发现我掉队了,带人返回寻找,才把我拉上来。”
  “行军时,每人胳膊上缠条白毛巾,便于识别。”
  “当然,后援部队也打过仗,我们就参加过第一次、第二次、第五次战役。后援部队还负责打扫战场。战士们一字排开,在刚刚结束的战场上,寻找自己的战友,收拾被丢弃的武器。看到了牺牲的战友,认真清理一下,找个合适的地方掩埋好,继续寻找下一个。”
  “面对那么多尸体,您害怕吗?” 我忍不住发问。
  “不害怕的。那是我们同志,虽然不认识,可他们跟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
  是的,他们是中国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有一个国人皆知的名字“最可爱的人”!


  “遇到鬼子的尸体,我们就拿走他的武器”。
  “那些死去的战士留下名姓了吗?部队首长知道他们牺牲了吗?他的家人知道他们牺牲吗?”听到把牺牲战士掩埋在异国他乡,温奶奶也忍不住发问。
  “有,每个连队都有文书,每次战斗前都会把参战人名登记在册,每仗回来,都会认真核实。每次战斗都有伤亡,我们来不及哀伤,来不及悼念,甚至来不及掩埋战友尸体,就赶紧投入下一场战争。”
  说到这里,我们仨同时陷入沉默。
  空气也仿佛凝固了。

   
   四、血溅慰问袋   

       “您与敌人有过近距离接触吗?”为了打破沉默,我提出了一个很幼稚的问题。
  “你说的是与敌人肉搏战。不是所有战斗都出现肉搏战的。” 

1598582420133424.jpg  我对朝鲜战争的知识,只停留在电影画面和小说描写上,老人的说法使我对朝鲜战争有了新的理解。 
  “我两次入朝,第一次是步兵,当时感觉步兵能近距离打击敌人。后来知道,消灭敌人最好最快的是炮兵。”
  “美军的装备很强,他们有最先进的飞机大炮,我们只有步枪和不多的机关枪。美军飞行员很嚣张,每次轰炸飞得都很低,有时候在地上都能看到驾驶舱里的美国佬。”
  老人说到这里,拿起茶几上的慰问袋,指着已经发暗的血渍说,这就是飞机轰炸后留下的。

       (右图:一只印有牺牲战友血迹的慰问袋,老人珍藏了七十年)
  “祖国慰问团到前线看望志愿军了,我们每人领到一个装满糖果的慰问袋,它寄托着祖国人民对志愿军的关爱,我们当作宝贝,放在随时可以看到的地方。”
  听到慰问袋,温奶奶笑着插话说,“我还做过慰问袋,那是手工课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从家里拿了白布,跟小伙伴比谁做得好,还买了糖块装进去呢。”
   温爷爷停止说话,静静地看老伴叙述她在国内的故事。那眼里包含着赞许肯定和相伴一生的信任与包容。
  “出事那天,我刚走出房子,天空就传来飞机的嗡嗡声,很快四处开始爆炸,一时间,烟雾弥漫火光冲天。敌机走后,回到住处一看,到处都是瓦砾,炕上有被炸的弹坑,有凝固的血液,我的慰问袋也溅满了血迹。”

       讲到这里老人有点哽咽,我没敢追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看着慰问袋上发暗的血渍,我想,那一定是战友鲜血染红的。

       晋南民俗讲究男人不随身携带沾血的物品,认为那会不吉利。可老人几十年一直保存着随身携带着,几十年既没扔掉也没清洗,就那样原样保存沾血的慰问袋。我明白,他是用这种方式纪念那位或伤或亡的战友,用这种方式保存自己入朝抗战的经历。    

1598582651391675.jpg

  “我亲眼看到战友被飞机炸飞。干粮变成炒面后,我们常常是炒面就水。那天,我与战友到河边取水,河边的石头旁只能容一人蹲下,我迈动大长腿一步跨过小河来到对岸下游。就在我弯腰灌水时,一发炮弹落在大石旁,我的战友只‘啊’了一声,人就飞了起来。那时,我暗自发誓一定要加入炮兵队伍,一定要用大炮打击敌人,为战友报仇!”


       五、火线入党

       “我终于成为炮兵了。”

       谈到第二次入朝,老人脸色缓和了,自豪的说“第二次去朝鲜,我以炮兵侦察员身份坐车进入朝鲜。我的岗位在前沿哨所,任务是观察敌人碉堡位置,查看敌军活动情况。”
  “两次去朝鲜,让您最难忘的是什么?”在老人叙述的间隙,我提出了新问题。
  “最难忘的是我在朝鲜入党了!”
  “真的啊!那您是火线入党啊!”
  “1952年10月16日,我在朝鲜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天,我终生难忘!”
  建国初,无数国人积极要求入党,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入党并不容易,它不仅需要坚定的政治立场 ,需要对党忠诚,还需要做出超越他人的功绩。而火线入党,更需要勇往直前的胆识,冲锋陷阵的行动,超越他人的英雄事迹。在朝鲜,老人多次参加战斗,”观察所里,我们拿着望远镜,密切注意着敌军的动向,随时报告新的情况变化,及时把数据报告连长。

       在第五次战役中,炮兵部队发挥了最大优势,敌军吃尽了我大炮的苦头,多次全歼敌军。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携手作战,最终逼迫美军签订停战协议。所以说,我们也算为美朝停战做了贡献,为板门店谈判打下了基础。
  “战争年代只要你够勇敢,不怕牺牲,成绩显著就会成为标兵,组织就会发展入党。那天,连长王景方找到我说:‘温双穴同志,鉴于你在战场上的表现,组织决定吸收你为共产党员!’“
  说到这里,老人脸上浮现出了开心的笑容。
  屋外,入秋后的气温依然很高,秋蝉在树上起劲喊着“知了,知了”,似乎它也知道老人的英雄事迹。我想起了老兵退伍证上的鉴定:”思想认识好,立场坚定觉悟高,战斗沉着勇敢,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是啊,他两次赴朝,算得上共和国的功臣,可他一生低调,从不居功自傲。
  温双穴,在我心中就是一位无名英雄,又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草根英雄!向英雄致敬!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