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七夕,我就想起了两首唐诗。一首是杜牧的《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另一首是刘禹锡的《浣溪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读着这两首诗,又勾起了那个既天真又浪漫,既可爱又好笑的往事。记得在七夕那天,我们这些“小屁孩儿”缠着妈妈讲故事。妈妈无奈就讲起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相传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赶着牛进了山。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个白头发、白胡子的老人出现在牛郎的面前,问他为啥伤心,知道他的难处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那老牛病得厉害,他给老牛打来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牛郎说: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怕辛苦,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在老年身边睡觉。老牛病好后,牛郎高兴地赶着十头牛回了家。回家后,嫂子对他还是不好,几次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最终嫂子还是把牛郎赶出了家,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仙女们一起下凡,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妈妈还说:你们这些童男童女们到今晚天黑的时候,蹲在豆角架下,就能看见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了。千万记住别说话,打扰了他们,你们就什么看不见,也听不到他们说的悄悄话了。我问妈妈:是真的吗?妈妈莞尔一笑,没再说什么,就忙活着手里活计。

太阳好像知道牛郎织女相会的事儿,很不情愿下山。我们这些“小屁孩儿”等啊、等,可下等到了天黑,就急不可耐地钻进了豆角地,蹲到了豆角架下,一声不吭,抻着脖子仰望着浩瀚的星空,盼望着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没多久,三个小脑袋都耷拉下来了。一个小伙伴坐着、坐着就睡着了,蚊子“嗡嗡”地围着他,也不叮。我和另外的小伙伴就不行了,啥也没看见,啥也没听到,还被蚊子叮了好几个大包。越痒越挠,越挠越痒,实在挺不住了,只好叫醒身边的伙伴回家。

年年七夕,今又七夕。虽然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是神话故事,其它民俗和知识含量也很多,但七夕传承的恋爱观、婚姻观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千百年来,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思想在变,但人们摆脱封建思想藩篱的束缚没有变,追求坚贞不渝的爱情没有变,向往团圆美满的幸福生活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