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首长是我参加人民解放军后,长时期关心我成长的好上级、好领导。事例很多,我只回忆几个片断:

 1949年12月我参军后,先在“军大”文艺大队学习,后调到35师文工队。一次,我的父母亲到部队来看我,父亲说我的年龄太小,部队的生活又很艰苦,劝我回家继续上学。师长李德生知道情况后,就给我父亲耐心的做思想工作,说解放军很需要有文化和有文艺特长的人,尹玲小小年纪歌唱的这么好,部队很需要。部队像尹玲这样年纪小的小同志不少,部队是培养人才的学校。在生活上、学习上部队组织会关心她的,叫我父母放心,这样我才留在了部队。

1952年金城防御阻击战时,我们文工队准备到前沿阵地进行慰问演出。出发前,李师长亲切地对我们讲:“你们是战斗的宣传员,你们说的快板,唱的每一首歌,对他们都是很大的鼓舞,是他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你们的慰问有时比我们下命令起的作用还大哩!我们部队的干部战士都来自工农,是人民子弟兵,你们要鼓励他们为保家卫国而英勇战斗……”。我们听了首长的讲话,受到很大鼓舞,我们文工队到了前沿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战士们进行小型演出,受到战士们的欢迎。他们都举手向我们表示:请你们回去转告师首长,我们一定要完成每次的战斗任务。1598267475485828.jpg

就在这一年的秋天,我参加了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在参加了“八一”全军文体大会之后,满载着荣誉,回到了朝鲜前线。1952年的秋天,我参加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回到祖国首都北京。在八一建军节的全军文体大会上,受到了毛主席、朱总司令的检阅后,怀着无比振奋激动的心情,返回了朝鲜前线。我把祖国人民和少先队员献给代表团的花篮,如宝贝似的千里迢迢带回了部队,当我把精致的花篮展现在战友们的眼前时,花篮里的鲜花已经凋谢了,但是凋谢的鲜花却浸透了祖国人民的深情厚意。当我将祖国人民对志愿军的爱戴和嘱托讲述给战友们听后,大家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文工队的领导转告我说,师长“李一号”叫我上他那儿去一趟,李德生师长是我们的老首长,平时我们都亲切地称他“李一号”。多少年来李师长转战南北,智勇双全,指挥千军万马驰骋沙场,为革命立下的战功累累,我们都非常敬重他。他虽是一个军事干部,对我们这些文艺兵给予了慈父般的关爱和培养。

   他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找我,一定有什么重要事情。我怀着欣喜急迫的心情,急急忙忙地上了路。我下了山坡,很快跑过了敌人炮火封锁的公路,来到了一条交通沟,迎面走来一位挎短枪的战士,他笑咪咪地对我说“首长在等你呢”,我向首长的警卫员道了声“谢谢你”。“李一号”听到了我的声音,就在叫我的名字,我顺着声音方向走过去。哎?怎么只听见声音,却没见“一号”人呢?我心里正纳闷,就从交通沟土壁上传来了首长洪亮的笑声“哈哈!我在这里呢。”我顺着声音向右边一看,哇!原来在右边墙上挖了一个离地两尺高的长方形的洞,像个沙发似的,“李一号”拿着一本书斜靠在里边对我说:“他们叫我出来晒晒太阳,为了安全就把我安置在这里,朝鲜的太阳好宝贵啊!这回我得听他们的命令了。”(他们是指警卫员)边说着“李一号”就把我让进一间防空掩体,这间用大树干、石头、泥土筑成的隐蔽部,就是首长的办公室。

1598267493821089.jpg当我坐在一张用木板搭起的办公桌旁,首长开口了,他说:“听说你回祖国北京,参加了全军的文艺汇演,还见到了毛主席和军委的领导。啊!我好羡慕你哟!我也很想念祖国,多想回去看看啊!就是要指挥打仗走不开呀!今天叫你来就是要听你讲讲回祖国的所见所闻,让我也高兴高兴。”听到“李一号”这一番话,使我深深感受到首长的心情,他也同我们一样想念家乡,想念毛主席,像所有的子弟兵一样眷念着祖国母亲。这段时间首长和部队的指战员们,面对着敌人,坚守在阵地上顽强地进行战斗,多辛苦啊!而我却代表了他们回到祖国,享受了那么高的荣誉,我心里感到十分不安,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工作,更好地为部队服务。我狠狠地咽了一口气,才把眼眶里的泪珠忍住,没让它流下来。

我开始向“一号”首长汇报,从志愿军总政治部组织各军文工团调演选拔开始,经过一次次细致的挑选后,我们十二军选上了部分演员和几个节目,由军文工团杨青队长谱曲的表演唱《阻击战之歌》、王炳才同志创作的四川评书《坑道战》等,我和同志们担负了《阻击战之歌》的演出任务。我们在排练演出中,想到志愿军指战员们战斗在前沿阵地上的形象,情绪激昂,感情投入,将志愿军指战员们在朝鲜战场与敌人英勇拼搏的场面,展现在舞台上,深深地感动了祖国人民。

我又接着往下讲,志愿军代表团进京后,驻扎在北京郊区的天坛公园的松树林里,松树间排着一行行军用帐篷,大家每天过着紧张有序的军营生活。八一建军节的前夕,领导宣布明天开幕式毛主席和军委的首长要亲临体育场,检阅文体大军,还要拍彩色电影。我们志愿军代表队身穿白布衬衣,绿军裤,色彩太单调了,我们马上派人到商店去买花衬衣,把自己打扮起来。直到天黑前,才从西单、东单采购回来了各式各样的花衬衫,发给了大家,同志们一个个高兴极了。同时还为每个女同志配了一对红绸辫带,大家兴奋得一夜未入眠。

1598267488122119.jpg第二天一大早,个个穿戴整齐,乘车来到了先农坛体育场。检阅开始了,志愿军代表团的队列走在最前面,随着乐声来到了主席台前,领队一声令下:“正步——走!向右——看!”啊!我一眼就看见了,看见我们日夜想念的毛主席,他老人家身材魁伟,神采奕奕,他和朱总司令站在一起,向着志愿军代表团的队列微笑、挥手。在他们的身边是总政治部主任肖华,一起指着我们的队伍在说什么,大概是在谈论我们这支刚从朝鲜山洞洞、山沟沟回来的队伍缺乏集体训练,队伍走得不整齐……,我们也只顾着去看毛主席啦,忘掉了脚下的步伐,整个队形歪歪扭扭不成行了,但这个时刻是我们最幸福、最难忘的时刻啊!

过了八一建军节后,我们文艺代表队为首都的各界人士、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慰问演出,所表演的战地文艺节目,受到了观众热烈欢迎。然后又参观了飞机场,看了空军女跳伞兵的表演。在返回朝鲜的路途中,经过天津、长春、沈阳等城市作了慰问演出。祖国人民对志愿军代表团的热情接待,真是无微不至,给我们每个人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与各个兄弟文艺团体的交流中,给我们的艺术水平也是一个极好的学习和提高机会。在建国三周年的那天,我们代表团正在安东市(现在的丹东市),当晚与苏联红军驻安东的军事专家共同度过的,大家感到特别有意义……,还有许多动人难忘的事,三天三夜也汇报不完。“李一号”听后很感动,他说:“我这次虽然没有回国有些遗憾,但听你讲了这么多,也仿佛身临其境,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李一号”还在我刚从北京带回来的皮壳活页本上,签下以下的话:“你在部队的影响良好,希望你今后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艺术水平,随时站在为兵服务的最前列。”

归国前十二军、十五军、炮兵等单位组成了志愿军归国代表团。这个新的集体,肩负着部队领导、战友的嘱托,通过鸭绿江大桥,首先回到了祖国的沈阳市。在那里我们进行了严格紧张的排练,一切准备好后,代表团才乘专列到了首都北京。火车一到站就看到站台上红旗招展,标语如林,锣鼓喧天,真是人山人海。有地方政府的领导,有各大军区兄弟部队的代表,有捧着鲜花的少先队员,他们高呼口号:  “欢迎!欢迎从朝鲜前线胜利归来的最可爱的人!”广播里高唱着《志愿军战歌》,“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在祖国的高山大海间回荡,战友们一个个兴奋不已,唱啊、跳啊、拥抱、握手,激动万分,不约而同地高呼:“祖国我们的母亲,你的女儿胜利归来了,我们为有这样强大的祖国而骄傲,我们为有您这慈祥的母亲而自豪,今天我们终于投入了您温暖的怀抱。”

1598267483570859.jpg 

1958年底,我已调离军文工团,到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工作。一次,军以上干部到南京军事学院开会,我们歌舞团为这些立过战功的军级干部,演出我团新创作排练的歌舞剧《东海前哨之歌》。在演出休息十五分钟的时候,李军长来到后台看我。他见了我就说:“在台上没看见你,就到后台来看看你呀!怎么样?到大军区了,工作、学习、生活怎么样?还习惯吗?”我没有想到他来后台看我,就说:‘“谢谢首长抽空来看……。今天的演出,伴唱任务很重,我们合唱队都在乐池里伴唱,所以我没上台。来到前线歌舞团以后,生活、学习、工作的条件都很好,特别是业务学习的条件比在军里好多了。对专业水平要求更高了。我现在专门唱歌,不跳舞,也不演戏了。”他连说:“好哇!好哇!好好学好好干!”李军长又关切地问:“你还是只有一个女儿吗?”我说:“是啊!工作学习忙,不考虑再生了。”首长说:“还是要生个当兵的哟!哈!哈!”李军长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我永远铭记心上。1962年我的儿子出生了。高中毕业后也光荣的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海军部队服役。

1959年,我已调总政治部歌舞团。为参加建国十周年献礼,排练大合唱《租国万岁》。国庆节前夕,我们团到人民大会堂去“走台”。走进壮丽雄伟的大礼堂时,从台上走下一排排威武的老将军,原来是“将军合唱团”的将军们也在“走台”。正当我看得入神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在喊:“尹玲啊!”你怎么也到北京来了?”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李军长,我忙问到:“李军长您好啊?你也在北京啊!”军长说:“是啊!我也上台唱歌啦,尹玲啊!你们这碗饭我可吃不了,他们硬是要我来参加,我站在台上头都发昏,不行!不行!唱不了,唱不了。”我说:“你们这么多老将军上台演出,值得我们学习……!”这时有同志喊我上台排练了,老军长亲切地说:“去吧!快去吧!好好地唱,好好地为毛主席,为国际友人们唱!”就在这样很短暂的偶然机会,见到老首长,心中非常高兴。

   

回忆起往年老首长的教诲和关切的情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老首长永运离开了我们,心中悲痛万分!老首长安息吧!我将终身不忘您对我的培养教育和亲切关怀。

 

 

 

 

 

            

 

                                                               (作者 尹  玲)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