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线是位于朝鲜半岛北纬38度线附近的一条军事分界线,其不等同于北纬38度线,长度约305公里,现在是朝鲜和韩国的国界线。

  日俄首先提出三八线

  1896年日俄密谋瓜分朝鲜,日本曾向沙俄秘密提出以三八线为分界线。1904年日俄战争前夕,沙皇也曾经做出决定,俄国在朝鲜半岛上只控制三八线以北地区,听凭日本在三八线以南任何地方登陆,对朝鲜实行南北分治。但由于日俄两国在各自利益上,有太多的分歧难以协调,这两次划分方案均未能实现,朝鲜的内政处于混乱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945年2月,日军出于军队部署的需要,将三八线以南地区划归大本营管辖、三八线以北地区划归关东军管辖,才真正使三八线成为从军事角度利用的分界线。

  后来,针对苏联红军可能参加对日作战的判断,日本大本营提出了把全部驻朝日军划归关东军指挥,并由朝鲜总督兼任关东军总司令官的方案。但同年5月7日,日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带着这个方案回到日本去见日本天皇裕仁时,却遭到了裕仁的拒绝。这样,三八线在实际上就为后来苏联在中国东北和北朝鲜对日本关东军作战,而美国则在南朝鲜和日本列岛与大本营直接指挥的日军作战提供了客观依据。

  雅尔塔会议与苏联出兵朝鲜

  1944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末期,彻底击败德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然而,在亚洲的日本军队抵抗仍然十分顽固,虽然美国的综合国力已成为世界第一,但要完全打败日本使其无条件投降,美国当局估计至少要苦战1年半以上的时间,甚至付出50-100万人以上的伤亡(当时原子弹还没有研制成功)。

  为了减轻美军的伤亡,缩短对日作战的时间,尤其是不能让苏军独享二战胜利的果实,更不能让斯大林一人主导战后的世界秩序,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决定劝说苏联对日本作战(因为陆地作战不是美军的强项),使苏军在限定的范围内和支持蒋介石政府的条件下,参与远东地区的军事行动,从而把苏军在远东的行动纳入美国进攻日本的总战略计划之中。

  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提议下,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用了8天的时间,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约瑟夫?斯大林这三个大国首脑,在前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召开了著名的雅尔塔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共同商量战后的世界格局、利益分配及对日本联合作战等事宜。

  雅尔塔会议之所以选择在前苏联的克里米亚半岛举行,据说这是斯大林指定的,斯大林给出的理由:一是欧洲战场离不开他的指挥;二是自己耳朵疼不能坐飞机。因此,斯大林直接把开会的地点指定在前苏联的克里米亚半岛原沙皇雅尔塔的皇宫。有求于斯大林的罗斯福和丘吉尔,一个身体不好、行动不便,只能依靠轮椅行动,另一个已经71岁高龄,但为了达成各自的政治目的和军事利益,不惜委曲求全,抱着极大的克制容忍了斯大林的傲慢和蔑视,不顾自身健康情况,忍受了乘飞机和换汽车的长途颠簸,历经十几个小时才到达会议地点。出人意料的是两个月后的4月12日,执政12年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四届未满)在一次画像中,突然大喊一声“我的头痛得很厉害”,就前仆倒下再也没有醒来,因突发脑溢血病逝,时年63岁。据罗斯福总统的女儿后来讲,罗斯福的死与苛刻的斯大林选择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体弱的罗斯福跋涉八千多公里参加雅尔塔会议不无关系。

  雅尔塔会议,美、英、苏三国打着战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旗号,研究二战后世界的秩序、划定势力范围、规范世界格局,准确地说其本质就是一个“分赃”的会议,自始至终贯穿了自私、妥协和交易,与会三国互相之间用自己所拥有的底牌在交换所需利益:美国想以牺牲中国权益作为交换条件,换取苏联对日作战和在政治上对蒋介石政府的支持;英国想永久占领中国的香港;苏联想永久占领中国的东北和大连、旅顺港口及外蒙古独立。在这样的前提下,罗斯福同意了以牺牲中国主权利益,斯大林开出的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的2或3个月内,调集150万军队到达远东,对日作战的条件。其条件:维持外蒙古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在此前提下,美国和苏联对日联合作战进行了分工,即美国负责攻打太平洋和日本本土,苏联负责消灭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日本关东军。

  这次会议之所以没让中国参加,美、英、苏三大国压根就没有顾及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消耗最惨烈、受压最痛苦、贡献最卓著的盟友---中国,他们忽略和遗忘了中国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挥的重要作用,漠视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和做出的巨大牺牲,违背了世界各国平等合作,尊重主权完整的原则。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无比愤怒地表示,这是一个分赃的会议,充满了暗箱操作。“雅尔塔协定”在没有中国人参加并且没有告知的情况下将中国出卖,只是在当时中国人民大多沉浸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之中,还无暇顾及。关于外蒙独立、旅顺被占以及中长铁路受控制等不平等协定问题,蒋介石政府也曾派出了外交部长宋子文和有苏联留学背景的蒋经国等前往莫斯科进行严正交涉,然而,“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者的愤怒和抗议无论多么正义和强烈,在西方列强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最后只能是默认被羞辱的现实。紧接着中国内战爆发,国际冷战的格局已经形成,所有中国人的这段欺辱和痛苦,随着时间的流失,正被人们逐渐遗忘。

  胎死腹中的朝鲜托管方案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马关条约》迫使中国放弃了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中朝上千年的宗藩关系正式终结。1894年6月15日,清朝驻朝官署降下了大清国的龙旗,朝鲜国王在日军的簇拥下发表声明:“自兹脱离中国,独立自主。”朝鲜名义上获得了独立,实际上却变成了日本的附属国。1910年8月22日,日本干脆把朝鲜并入日本版图,宣布朝鲜成为了日本的一个省,完全把朝鲜殖民地化,一直到二战结束,历时35年之久。

  1943年11月,朝鲜的命运又被放到了开罗会议上。此刻,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胜券在握的同盟国已着手规划战后的世界局势。在《开罗宣言》中,罗斯福、蒋介石、丘吉尔共同声明:“我三大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独立。”同月,在伊朗的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考虑到朝鲜40多年以来一直都在日本的统治之下,没有自己的军队,也没有自己的行政官员,觉得朝鲜人根本没有管理自己国家的能力,因此对斯大林说,朝鲜人“还不具备行使和维持一个独立政府的能力,而且……他们应该经过40年的监护。”第一次提出对朝鲜进行干预和监管。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美国国务院在为雅尔塔会议进行准备的官员认为,朝鲜是一件可以讨价还价的抵押品。雅尔塔会议期间罗斯福和斯大林单独会晤时,提出了朝鲜“托管”问题。罗斯福提议在日本战败后,“朝鲜要由一个苏联代表、一个美国代表和一个中国代表实行托管”,“托管期愈短愈好”并主张战争一旦结束,应尽快使朝鲜获得独立。罗斯福的提案明显将美国的亲密盟友英国排除在外了,这是由于美国曾在一年前提出对朝鲜和印度支那的托管方案,却遭到英国大臣艾登的拒绝。因此,美国总统声明:“没有必要邀请英国参加朝鲜的托管。”托管方案得到了斯大林认可,但颇为有趣的是,作为东西两大阵营的领导者,斯大林却建议美国不要排斥其盟国,务必将英国纳入托管者团队。就这样,由中、美、苏、英四国临时托管的意向在雅尔塔会议初定。这种向敌人盟友示好的政治策略是美苏都热衷于使用的。一连串重要会议的召开,本已规划好了朝鲜的近现代史大纲,但剧变突如其来,临时托管方案竟然胎死腹中。

  1945年4月,罗斯福总统突然病逝,依法接任他的是以铁腕著称的副总统杜鲁门。关于朝鲜问题,杜鲁门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美、英、苏三国首脑同意在俄国参加太平洋战争以后,应当在朝鲜整个地区就美国和俄国的空军和海军的作战范围划一条界线。至于地面上的作战或占领区域,没有进行任何讨论,因为当时没有人想到,不管是美国或者是苏联的地面部队会在短期内进入朝鲜”。“从美国本意来讲,最好是单独占领朝鲜。”杜鲁门还说,“国务院极力主张在整个朝鲜的日本部队应由美国受降,但是我们要是以必要的速度把军队运送到朝鲜北部,那就无法保证我们在日本抢先登陆。” 杜鲁门继任美国总统后,于1945年5月底派特使霍普金斯去见斯大林,斯大林表示没有改变四国托管朝鲜的政策。

  在19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上,美、英、苏三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1945年7月28日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和斯大林曾同意,在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以后,应当在朝鲜整个地区就美、苏两国空军和海军的作战范围划一条界线。

  杜鲁门直言不讳:“我去波茨坦有很多原因。但是,在我的思想里,最迫切的是得到斯大林个人重申参加对日作战的决心,这是我们的军事领袖最急于要得到的。”苏军元帅朱可夫告诉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苏联在对日宣战后将进攻朝鲜,并问美军是否可以为配合这次进攻,在朝鲜海岸实施军事行动。马歇尔明确回答,在日本未被摧毁,日本在南朝鲜的军事力量未被消灭以前,美国不准备对朝鲜实施两栖作战。据杜鲁门回忆,那是因为当时没有人想到,不管是美国的或者是苏联的地面部队,会在短期内进入朝鲜。杜鲁门决心尽快结束战争,这位奉行“决断在我”的政治强人毅然决然下令对日本使用原子弹。核武器不但毁灭了广岛和长崎,远东局势突然发生巨大变化,关于朝鲜托管的问题还没形成具体方案,而对朝鲜半岛上的日本军队受降以及军事占领问题变得更为突出,由此引出了三八线的划分问题。

  美国人划定了三八线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投放了代号为“小男孩”的第一枚原子弹,紧接着8月9日投放了代号为“胖子”的第二枚原子弹。杜鲁门坚持对日投掷原子弹的原因:一是原子弹将有效打击日本战争的信心;二是给日本一个无条件投降的下台阶机会;三是尽可能避免苏联红军参战,因为苏联红军以参战为由,漫天要价、讨价还价,美国内心里是不愿意与苏联分享胜利的果实的。为什么美军要投两枚原子弹,而不是一枚,因为只投一枚,日本会以为美军只有一枚,如果投两枚,会认为,美军会有无数枚,唯有如此才能在心理上彻底摧毁日本。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苏军的帮助,日本也有可能投降,如果此时苏联再无动于衷,那么日俄战争中失去的中国东北的利益和二战即将胜利的果实,在远东这个方向上都会被美国独得,斯大林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极佳时机,立刻命令苏联红军进攻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老谋深算的斯大林命令苏联红军只参加了一周的抗日战争,几乎是“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在战后同样享受了战胜国待遇,尤其是在中国的特权和日本的千岛群岛(北方四岛)落入苏联的版图。

  1945年8月8日下午莫斯科时间5时(东京时间为8日夜间11时),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召见日本驻莫斯科大使佐藤尚武,交给他一份苏联对日宣战的通告,当面宣布,苏联政府从8月9日0时起,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

  1945年8月9日0时一过,苏联红军150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凌厉攻势,从各个方面突入中国东北的中苏边界,对日本关东军进行全线总攻击。同时,苏联红军第25集团军由契斯季亚科夫上将指挥,从中国东北攻入朝鲜,对驻朝鲜的日军部队发起全歼之战。8月10日,苏军占领雄基,12日和13日苏军又登陆朝鲜罗津和清津。

  美军原本预计日本会在朝鲜半岛与苏军展开激战,却没料到苏军的进攻会如此神速。当时美军还在离朝鲜半岛六百公里以外的冲绳岛(琉球),短时间内难以赶到朝鲜半岛,而苏军此时已挺进到朝鲜半岛北部,眼看就要向朝鲜半岛南部前进。美军如果不想出办法阻止苏军南下,那么整个朝鲜半岛就会全部落入苏联红军手中。

  1945年8月10日,从东京传出日本准备无条件投降的消息,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连夜紧急商议对策。出席会议的有助理国务卿邓恩、陆军部助理部长约翰?麦克洛伊和海军部高级官员巴德等五人。邓恩提出美国军队应赶到尽可能北面的地区去受降。但美军当时没有可供立即投入使用的兵力,加上时间和空间的因素,美军在苏军进入朝鲜北部地区之前抵达北部纵深地区面临许多的困难。于是陆军部助理部长约翰?麦克洛伊要求他的下属上校查尔斯?H?博尼斯蒂尔和马歇尔的一位参谋人员上校迪安?腊斯克,尽快搞出“一条尽可能向北推进”但又不能“被苏联拒绝”的界线,以此阻止苏军南进。

  当时,查尔斯?H?博尼斯蒂尔曾设想按朝鲜的行政区来划分美苏受降分界线,但他办公室墙上只有一幅世界地图,地图上的朝鲜并没有标明任何的行政区划,手头也没有其他可以参考的资料。后来,他偶然从《纽约时报》上得到了划定三八线的启示。因为,《纽约时报》在报道苏军进攻情况时刊登了一幅朝鲜半岛地图,报纸上的地图画出了三八线以北的地区。查尔斯?H?博尼斯蒂尔还注意到北纬38度线差不多从朝鲜中部穿过,南北面积大体相当,而且朝鲜古都汉城以及仁川和釜山两个最好的港口都在三八线以南。

  于是,查尔斯?H?博尼斯蒂尔在地图上沿北纬38度线画了一条红线斜穿朝鲜半岛,据记载这条线共截断了 75条小溪和12条河流,以不同的角度越过崇山峻岭,穿过 181条小路、104条乡村土路、15条道际公路和 8条高级公路,以及 6条南北铁路线。查尔斯?H?博尼斯蒂尔对迪安?腊斯克说,这条线大致可以平分朝鲜。迪安?腊斯克随即拿上地图去向上司报告,得到了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的赞同,并于8月14日获得了总统杜鲁门的批准。根据查尔斯?H?博尼斯蒂尔和腊斯克上校的建议,以三八线作为美苏两国在朝鲜接受日军受降的临时分界线。如果苏联同意美国的这一意见,那就意味着苏联红军到达三八线之后就不再往前推进,迟到的美国军队可以借助这一条三八线赢得时间,跟苏联平分朝鲜半岛。

  1945年8月15日,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当天,杜鲁门把关于“三八线”的建议密电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第二天,斯大林复电没有对三八线的建议表示异议。苏军本已视朝鲜半岛为探囊之物,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唾手可得,却出人意料地没有拒绝美国的提议。不过,精明的斯大林提出了两点修正意见,一是将属于日本的整个千岛群岛(即日本所谓的“北方四岛”)交给苏联军队;二是将三八线向东延伸,将属于日本本土的北海道北部交给苏联军队。

  在二战的后期,苏联的军事实力已经空前加强,斯大林曾经踌躇满志地声称:“这次战争不比从前了,谁的军队到达哪里,谁就占领土地,也就在哪里实行谁的社会制度。”因此对朝鲜半岛划线问题,斯大林特别强调,他认为:“如果俄国军队在日本本土的任何部分没有占领区,俄国舆论就会大哗。”斯大林最后还以强硬的口气对杜鲁门说:“我迫切希望上述的适中的意见不会遭到任何反对。”相比之下,杜鲁门对斯大林的回应更为高明,杜鲁门同意了斯大林的第一条意见,即将千岛群岛划入苏军受降地区,但对斯大林的第二条意见,则以远东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指挥的盟国部队已包括苏军在内为由,巧妙地回避了斯大林的建议,也就是说美国人没同意。当时的苏联驻日代表库兹马?杰列维扬科中将找到了麦克阿瑟,并声称不管美国是否同意,苏军都将进驻北海道。麦克阿瑟当场以强硬的口气驳斥道:“身为最高统帅,我代表盟军所有国家,只要我仍在指挥岗位上,只要我还是最高统帅,我就不会让它分裂,或者占领日本全国。如果苏联军队未经我同意踏上日本国土,我会把所有在东京的苏联代表送入牢中。”由于美国人的阻止,斯大林想让苏军进驻日本北海道的愿望没有实现。但由于斯大林已经同意三八线的划界,苏军只能接受既成事实,而斯大林显然是试图以苏联对日本本土三八线以北部分领土的占领来交换美国对朝鲜半岛三八线以南部分领土的占领。

  这样,三八线就成了美苏两军接受日军受降的临时分界线,而这块土地上真正的主人---朝鲜,如同一块诱人的蛋糕被拦腰切成两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便这样被一分为二,从此走上南北分裂的道路,还时常代替另一个侵略他人的民族和国家受过,再也不能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正如那句朝鲜谚语“鲸鱼相争,小虾丧命”。

  1945年9月2日,美国远东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发布第一号总命令,其中规定:“……日本帝国总部,日本本岛以及本岛比邻的小岛、北纬38度线以南的朝鲜和菲律宾的高级指挥员以及一切海陆空军部队和辅助部队,应向太平洋美国陆军司令部投降。”

  此前8月16日,苏联红军占领元山,19日占领平壤,23日越过三八线,占领了开城,直逼汉城。第一号命令发布以后,苏联红军根据美苏双方达成的默契撤出开城,北撤到三八线以北地区。苏军的北撤,使三八线第一次发挥了美苏受降分界线的作用。9月8日,美军在朝鲜半岛南部的仁川、釜山登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批美军进入朝鲜南部。三八线由此演变为美苏军队在朝鲜占领区的分界线,自8月下旬起,三八线两侧便已禁止人员物资交流,铁路被切断,9月上旬通讯联系也被中止,朝鲜南北之间已处于分割状态。

  当时,朝鲜的总人口约为3000万人,三八线以南人口约2100万、三八线以北约900万人口,北南双方各占面积为朝鲜总面积的56%和44%。后来经过激烈的斗争和博弈,美国和苏联各自扶持了一个政权(李承晚政权、金日成政权)。1948年5月10日,南部朝鲜成立了后来的大韩民国。4个月后的9月9日,朝鲜劳动党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于是,三八线由美苏在朝鲜半岛占领区的分界线又演变为朝鲜、韩国两国的国界线至今。

  三八线是美苏在二战末期出自各自的目的,置朝鲜主权和利益于不顾,相互交易的结果,它的划分使历史上本来就多灾多难的朝鲜民族,更加不能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被彭德怀元帅称为“这是我们真正的对手”的美国陆军上将马修?邦克?李奇微在其回忆录中将朝鲜半岛的形状比喻为“从亚洲大陆伸出的一个肥胖的拇指”,而三八线就像这根拇指上难以愈合的疤痕,如同横亘其中的一道鸿沟,虽然无形却是难以逾越,无时不在显示着朝鲜民族割裂的痛苦和被大国所左右的无奈。

  三八线自划定以来,南北双方高强度的军事对峙,美韩联军动辄组织的军事演习,以及朝鲜不时的试射活动和任何偶发事件都有可能造成擦枪走火,朝鲜半岛危机四伏,因此被称为“冷战的活化石”“世界火药桶”。悉数朝鲜半岛发生过的历次对抗、冲突和危机,基本都与三八线有关,围绕三八线朝鲜半岛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某种程度上来讲,三八线是大国相争的利益线、是朝鲜半岛的分裂线、是朝鲜(韩国)民族的屈辱线、是引燃半岛危机的导火线。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