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戎抗美援朝

  1950年6月下旬,朝鲜内战爆发。全国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参军的热潮。当时的黄良珠只是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11月中旬,学校举办“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讲演竞赛,号召学生们报名参加志愿军。黄良珠代表初中二年级以《唇亡齿寒,屋破堂危》为题作了讲演,讲演中,他引用了战国时期晋国诱迫虞国借道,灭其南方邻邦虢国之后,回头又灭了虞国的典故,论述了朝鲜和我国是唇齿相依的邻邦,支援朝鲜,打败美国侵略者,就是保家卫国。他铮铮誓言,热血男儿要带头报名参加志愿军。黄良珠的讲演被评为第一名。班主任章老师亲切对他说:“你取得了第一名,又带头报名参军,为班级争了光,我和全班同学都为你高兴。但你不足15岁,又担任学生会副主席,学校很需要你,是不是等你初中毕业之后再参军?”黄良珠很坚定地说:“我是青年团员,学生会干部,为报国恩,更应带头参军。”班主任见他决心已定,就关切地说:“在参军被批准后,要做好你母亲的工作,不要让她伤心。”12月上旬,学校通知报名参军的同学,月底前到县、市报到。黄良珠看到名单里有自己的名字,激动得马上回家告诉了母亲。母亲虽然不舍,但没有阻拦,连夜为儿子缝制了几件防寒的衣、鞋。1952年,黄良珠入朝参战。在近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黄良珠所在的志愿军第40军浴血奋战歼敌4.3万人,涌现人民功臣11916名,并在志愿军战史上创下了10个第一。即第一批过江,第一个到达作战地域;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枪,取得首战胜利;出现了第一个董存瑞式的英雄;诞生了第一个反坦克英雄;生擒第一个美军顾问;创造了瓦解敌军最多的战例;开创了战场释放俘虏的先例;40军是唯一参加抗美援朝5次战役、三八线防御战和西海岸反登陆、反空降等过程的军;40军是唯一在援朝中抢修朝鲜生产、生活设施的军;停战回国后,是唯一参加抗洪的军。黄良珠常说,能作为40军的一名军人,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光荣。

  1953年初,为了粉碎美军依仗海空优势在朝鲜西海岸实行空降和登陆的军事冒险企图,黄良珠所在的志愿军第40军,奉命将三八线的防御阵地交给友军,赴朝鲜西海岸的博川、奉川、纳清亭地区执行反空降和反登陆的作战任务。那时他正在119师军械科任科员。从1953年2月开始,经过4个月的昼夜奋战,军械科和一兵站150多人构筑了5条30多米长的马蹄形坑道,改造了当地200多米矿道,将储备的弹药和武器全部存于坑道之中。全师和全军各部队都建成了坚不可摧的坑道、掩体、交通壕为主体的“地下长城”,给可能空降和海上登陆之敌,布下了天罗地网。4月,黄良珠奉命带二台车到后方兵站去领取弹药等物资。途经泰川南一交通枢纽时,突然听到防空哨的示警枪声。此时他们正处在开阔的公路上,如闭灯就地隐蔽,一旦敌机临空投下照明弹,他们所在的两台车就成了敌机轰炸的靶子。在防空哨的指挥下,他立即命令司机加大油门,以最快速度脱离了开阔地,进入有林荫的山区公路,停车闭灯隐蔽。当回头再看封锁区上空时,已被敌机投下的照明弹,照射得如白昼一般。接着有五六架轰炸机,轮番轰炸公路上的一座约30米长的桥梁,1000多米的公路上布满了弹坑。看到这种场景,大家不免倒吸了一口冷气,如果没有防空哨及时报警,正确指挥,这两台车将陷入车毁人亡的险境。这一次他与死神擦肩而过。1953年7月27日,美军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7月28日,黄良珠所在的第119师奉命回国,完成了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使命。


  后勤部长绿化军营

  1981年,黄良珠任陆军第四十集团军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后勤部部长。任职十年里,他认真贯彻总部、军区关于搞好营区绿化工作的指示,积极给党委、首长当参谋;从实际出发规划绿化工作;注重科学,讲究管理办法;尽职尽责,常抓不懈,使全集团军的绿化工作发展平衡,成效明显,多次受到上级的奖励。1982年以来,集团军连续四年被总部评为全军绿化红旗单位、先进单位。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中,1983年集团军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1982年至1985年全集团军83%的团以上单位分别被省、市、县评为绿化先进单位。

  讲科学、重规划、绿化工作年年上台阶。第40集团军地处辽宁省西部,这里土质薄、风沙大,干旱缺雨,植被稀少。1954年建营房后,至1978 年全集团军人均仅有树木7棵。在1979年至1980年黄良珠任军后勤部长期间,积极协助其他领导抓绿化工作,使营区绿化取得了初步成效。1981年他任后勤部部长主管绿化工作后,积极给党委首长当参谋,在原有基础上,带领机关干部会同师、团同志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对全军28个团以上单位营区的土质、气候、部队分布情况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与营房部门一起绘制了营区绿化规划图,使营区绿化有计划的发展。在这之后,他考虑到,绿化营区是一项长期工作,更应有一个长期规划,于是他又带领机关同志一起制定了1984年至2000年分三步进行的近期、中期、远期发展的绿化规划,为保证绿化工作持久抓好创造了条件。在落实规划进程中,根据黄良珠的提议,集团军绿化委员会结合具体情况,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每年重点实现一、两项目标,保证了年年绿化有重点,年年工作有发展。1981年狠抓了多植树、快植树,使全军营区植树两年翻了两番多,达到了大树成行、小树成片、营区成荫。1982 年至1983年,重点抓了营区环境和苗圃工作,为实现园林化、花果化和苗木自给创造了条件。1984年,在继续抓好营区“四旁”植树的同时,抓了“三园一化”(团以上单位建一座营中园、果园;营以上单位建一个绿化单元;营区主干道搞好垂直绿化)和荒山绿化,使营区美化和荒山绿化有了新的进步。1985年重点抓了“园林式营院”,其数量居军区部队之首。

  1986年,在黄良珠建议下,军绿化委员会制定了要有80%以上团单位实现“园林式营院”标准的目标。这样,按总体规划,每年从薄弱环节入手,抓住重点搞绿化,保证了绿化工作水平年年有提高。讲实效,抓经常,帮助部队解决难点。黄良珠抓绿化工作做到了重点抓,经常抓,过细抓。他把春、秋季节列为绿化工作的重点来抓。每年植树节前后,他都要到各部队了解情况,布置植树任务,植树期间都用近15天时间深入部队,具体督促落实。秋季他带领机关检查植树质量,摸清底数,为制定来年绿化规划及早准备。他针对绿化工作具有群众性的特点,在他主持后勤部工作以后,每年下达全军年度后勤工作目标时,都把绿化工作列为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有安排、有部署、有要求;在后勤工作会议讲话时,每次都强调搞好绿化;在检查后勤工作时,不忘检查绿化,在总结时,不忘总结绿化工作,同志们风趣地说,“黄部长快成了绿化部长了”。工作中,他不仅注意抓师团大面积绿化,还注意抓分散单位绿化。平时没有时间到小单位检查,他就利用周日到较分散的连队、库区检查绿化情况,帮助规划,解决问题,使全军绿化工作发展平衡,基本无死角。他起早贪黑,深入部队现场办公12次、75天,有15个星期天都是在部队同干部、战士一起植树中度过的。10年中,集团军营区种树达到47万株,团以上单位建营中园39个,建花坛233个,植草坪11万平方米,植绿篱14.6万米,集团军营区实现“园林化”。

  为了有效地指导绿化工作,黄良珠针对经费、苗木来源紧张,缺少管理人员等绿化工作难点问题,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师、团集资搞绿化,自办苗圃解决树苗341.2亩,自给率达60%。团以上单位都有会规划、会指导,会管理的技术人员1人至2人,每连有植树“小专家”2人至3人,为保证植树工作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讲方法,抓管理,把工作落到实处。黄良珠经常对机关同志说,植树工作是“三分栽,七分管”。因此,在植树工作中,他要求机关在指导部队抓好树木管理上下功夫。1982年,他就提到在管理上实行“五包”、“四定”层层承包责任制(包挖坑,包栽植,包浇水,包看管,包成活率。定人、定位、定数量,定成活率),把“包”引进了绿化工作。由于实行了承包责任制,到1989年底,有80%的团以上单位,达到了“园林式营区”,植树存活率达90%以上,苗木自给达60%以上。同时黄良珠又根据管理科学逐级控制的原理,同18个单位签定了创建“园林式营院协议书”,使绿化工作与部队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能充分调动部队的积极性,正确衡量部队植树的质量,他还参照目标管理方法将检查部队植树情况量化,制定百分制评比标准,夏初检查种植进度和质量,秋末检查成活率和管护措施,年终对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做到了定目标、重管理、有评比。百分制评比方法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和肯定。

  在绿化工作中,黄良珠还注重用典型指导工作。每年他都根据绿化工作重点,及时带领机关干部学入到各个营区调研指导工作,发现典型,并把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在全军进行推广,几年来,经他亲自培养的典型就有6个。新典型层出不穷,老典型不断有新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集团军绿化工作的进行。


  退而不休老有所为

  1990年,黄良珠退休了。他经常说:“退休了,我还要继续关心党的事业,关心国家的建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党、为人民做出新的贡献。”他从不打扑克、玩麻将,他把整个身心都用在忠诚党的事业上,努力看书、学习、写作,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报道员。他协助成立了40军老干部书法家协会,定期组织老干部进行书法观摩活动,每年举办5至6次书法作品展,会员们的书法水平在协会活动中得到不断提高,每年都有会员被吸收进上级书法协会,丰富了退休老干部的晚年生活,也为弘扬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黄良珠还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高尚的革命情操,关心关注教育下一代的事业。他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始终没有停止和放松学习,而是树立主动学、终身学的理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他始终坚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坚持老干部学习制度,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来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密切关注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工作决策和部署。积极组织周围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担任故事员和传统教育报告员,到市内多所小学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及“爱心助学”活动,尤如春风化雨,滋润着青少年的心灵。

  这就是一个老兵的故事,一代革命军人的风采。


  作者:中共锦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李聪

  供稿人:福建志愿军之家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