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军鞋、送军粮、救治伤员、送情报……在烽火硝烟的峥嵘岁月,一批批老妇救会主任为了党的革命事业默默奉献,献出了青春和热血,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对此,笔者前往福建宁化县翠江镇小溪社区,走进老妇救会主任司秀英家中,聆听老人追忆那段尘封的烽火岁月。 


17岁报名参加妇救会

司秀英今年92岁,是一名有着73年党龄的老党员。1928年,司秀英出生于河北省冀县(衡水市)堤里王乡堤里王村。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也是当时各敌后根据地建设的模范。为支援抗日前线,堤里王村组建妇救会,积极组织妇女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准备军鞋、军粮等物资,照顾伤病员,并以隐蔽的身份参加各种爱国活动。1945年3月,时年17岁的司秀英参加堤里王村妇救会,组织近百名妇女,为八路军纳鞋缝衣、洗衣做饭,为党组织传递情报和运送军需。

“我家兄弟姐妹5人,我排行老二,从小活泼好动,追求光明。”司秀英回忆道,堤里王村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交通不便,她积极发动当地妇女,为抗日游击队传递消息、运送粮食、缝制军鞋、做军衣等,号召广大妇女破除歧视妇女的陈规陋习。1597540411132361.jpg

为赶制军鞋,司秀英带领全村妇女在煤油灯下搓麻绳、纳鞋底,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白天干活,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做军鞋,说说笑笑,并不觉得累。”司秀英比划着,动情地说,她们承担起动员群众参军、救助伤病员的任务,也为当地一支4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做布鞋、洗衣做饭。

堤里王村5名青年踊跃参军,其中3名是司秀英动员的。她心灵手巧,超额完成组织上分配的做鞋任务,别人做一双、两双鞋,她就做五双、六双,为的是能让更多的战士穿上鞋。她定期收集村里的布鞋,送往前线。

抗日战争胜利后,司秀英带领妇女做军鞋、做军帽,积极支援解放战争。她怕军鞋做得不合脚、不舒服,影响打仗,就把每个人做好的鞋都标记上名字。如果哪双鞋做得不合脚,她就拿回来让人重做。1947年1月,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她被推选为堤里王村妇救会主任,一干就是8年,直至1955年南下宁化。


三次赴朝支援前线

1947年2月,堤里王村的热血青年辛顺义参加革命。1948年,司秀英与辛顺义结为夫妻。1951年,辛顺义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六十四师六一0团,奔赴朝鲜战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同年12月,司秀英接到丈夫的来信,被组织派往朝鲜,负责后勤工作,见证了那段血雨腥风的中朝友谊、战友情谊。

司秀英至今还记得,跨入朝鲜时,发现到处都是山,战火冲天,路上都是炸弹坑,沿途经过的城市、村镇被夷为平地,空气中飘浮着物体燃烧后的呛人焦味。美军野蛮的狂轰滥炸,并没有使英雄的朝鲜人民屈服。在城乡断垣残壁的下面,司秀英发现朝鲜老乡挖掘了许多地下的掩体,老人、妇女和儿童,顽强地生活着。

1597540465118324.jpg在朝鲜战场上,艰苦的条件和环境也考验着每一个中国人。路毁了,车停了,司秀英背着10多双亲手衲制的布鞋,跟着20多名妇女,顶着寒风徒步到营地。路上的树被炮火熏黑,敌机在头顶盘旋,像老鹰一样,见桥就轰,见人就炸。一路上,不时有人抬着担架匆匆而过,担架上的伤兵手上、腿上全是血。在后方营地,司秀英带领妇女们给志愿军伤员扎伤口、喂药、喂饭,三个月仅见过丈夫二次。

朝鲜的冬天特别冷,温度都在零下20℃左右,积雪很深,寒风刺骨。在雪地行走,司秀英的鞋里都是雪水,鞋袜湿了,越湿越冷,直至脚上都已经结冰,鞋袜和脚都冻到一起,根本脱不下来。有一次,司秀英到前线送饭,发现敌机在前方空中盘旋,扔下了几枚炸弹,然后猛烈扫射,当场就牺牲10多名战士。“有个年轻的指战员,被炮弹击中后,从土里扒出来时,血肉模糊,连肠子都流出来了。”说到这里,司秀英哽咽了,情不自禁地抬起手擦擦了红润的眼眶。

1952年夏,司秀英再次前往朝鲜,待了两个多月。她不仅照顾伤员,给伤员洗衣、喂药、喂饭,还负责给前线上百名志愿军送饭。到处炮火连天,就算坐在车内,司秀英也能感受到战争的惨烈。“我那时还年轻,心里难免害怕,我暗暗告诫自己要沉着镇定,要学会坚强。”司秀英感慨道,比起前线冲锋陷阵的志愿军,她算是很安全了。

“1953年夏,我又去了一次朝鲜,既是支援前线,也算是探亲吧。”据司秀英老人回忆,她先后三次奔赴朝鲜,每次待的时间并不长,也很少见到丈夫。至于缘何屡次派遣她前往朝鲜,辗转朝鲜何地,被编入何组织时,老人记忆不清,笔者也无从查实了。


 

 

 

感恩党永远跟党走1597540499235168.jpg

1955年2月,辛顺义从部队转业后南下宁化,司秀英跟着丈夫移居宁化,正式卸任堤里王村妇救会主任一职。辛顺义从军8年,荣立三等功4次。转业后,辛顺义先后在清宁县委财政贸易部、清宁造纸厂、宁化供销社等岗位任职,1970年不幸病故。司秀英没有固定职业,却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含辛茹苦将五个子女拉扯大。

司秀英坚定理想信念跟党走,爱憎分明,不畏强权。1968年,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因丈夫发表不当言论,司秀英受牵连后被要求退党,但她拒不签字,后被强制退党,直至1978年恢复党籍。

如今,司秀英已是耄耋之年,依旧精神矍铄,依稀可见当年的风采。老人四代同堂,享受着政府给予的相关待遇,衣食无忧。柜子上摆放着老人与晚辈们的合影,见证着老人幸福的晚年生活。

司秀英一生勤俭节约,将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司秀英的女婿范建伟坦言,老人心态很好,心胸宽广,生活有规律,不喝酒,平时爱走动走动,还会拖拖地、浇浇花。

司秀英的儿子辛建宁今年59岁,是一名下岗职工。“母亲爱看新闻和革命影视剧,常给我们讲述历史故事,教育我们要牢记历史,感恩党永远跟党走,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辛建宁感慨道,除了腿脚不灵便,母亲的身体还不错,生活上可以自理,还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司秀英是宁化惟一健在的建国前入党并登记在册的女党员。她至今还珍藏着丈夫当年的部分证书,视若珍宝。2019年9月,司秀英获得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这是对老人一生奉献革命事业的肯定和褒奖。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