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爆发时间最早、历时最长,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铭记历史,铭记先烈,这是我们全民族共同的记忆,是我们全民族前行途中的精神动力。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杰出的抗日英雄彭雪枫将军。

 

        一、走进雪枫公园,拜谒彭雪枫纪念馆

        为纪念彭雪枫将军的英雄事迹,在皖北、苏北大地,有三处公园被命名为“雪枫公园”,一是江苏宿迁“雪枫公园”;二是安徽宿州“雪枫公园”;三是安徽蒙城“雪枫公园”。

        春夏之交,我利用双休日时间,专程前往宿州市,走进雪枫公园,拜谒彭雪枫纪念馆,瞻仰这位抗日民族英雄的光辉事迹。雪枫公园,也称宿州市烈士陵园,位于宿州市甬桥区,是为纪念以彭雪枫将军为主的老一辈革命家而建设的一座集纪念瞻仰、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及市民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公园。

        踏入公园南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镌刻在徽派门楼建筑上的“雪枫公园”几个古朴隽永、苍劲有力的大字。这是一个开放式大门,宽敞、简洁,既不失时尚,又显得庄重大气。往前走,道路两旁浓郁的青松翠柏,为公园增添了凝重肃穆的氛围。左手边有个不大的湖泊,湖水清澈透明,湖面波光粼粼,微风吹拂,让人心旷神怡。在湖边的长廊里,许多人在休闲,静静地享受着和平的宁静。
        往前走,迎面便是高高矗立的彭雪枫将军站立塑像。这座站立塑像落成于1956年,高8米,用汉白玉塑成。抬头仰望,塑像栩栩如生,凝视远方,英姿飒爽,再现了当年彭雪枫将军文武双全的儒将风采。基座上,有吴芝圃、张震亲笔撰写的彭故师长传略,概括介绍了彭雪枫将军光辉的革命历程。

       为纪念彭雪枫将军诞辰100周年,2012年9月,宿州市政府投资建成了彭雪枫将军骑马青铜塑像。塑像表现了彭雪枫将军这位战马儒将拔地横空,一颗赤胆气冲云天的伟岸形象,也蕴含着“两淮战地军烈马,一腔热血染中原”的意义。

       在彭雪枫站立塑像后面,就是高耸的革命先烈纪念碑。这座纪念碑与彭雪枫站立塑像同年建成,1974年进行重建。碑高26.7米,基座长宽各44米,全部由花岗岩砌成。正面镌刻着陈毅元帅题写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革命烈士纪念碑后面,是具有浓厚的徽派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群,张爱萍将军题写了“彭雪枫纪念馆”馆名。纪念馆分为三个展厅,中厅为彭雪枫将军纪念厅,厅内展示了彭雪枫同志的生平业绩,东厅为淮海战役纪念厅,西厅为宿州市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牺牲的革命烈士事迹展厅。

        2014年,在彭雪枫纪念馆西侧区域,建设完成了6000平方米的烈士墓园,修建有卧式烈士墓、无名烈士墓和慰烈工程纪念碑、宿州烈士英名纪念碑等纪念设施。分布在宿州市范围内的零散烈士墓被迁移进烈士墓园。在烈士墓园大门口,我遇见一位坐在三轮车上的耄耋老人,是两个女儿送他来的说。他是来看他哥哥的。他哥哥是位烈士,清明节前,遗骨被移到这里安葬。
        在彭雪枫将军纪念厅内,我怀着崇敬心情,仔细阅览了彭雪枫将军戎马生涯的英勇事迹,为他为革命出生入死、智勇双全、功盖中原、泽被长淮的革命经历所折服。


       fa549acb5e444a039088ad26576cf82b.jpeg 二、“小小的八里庄,竟然损我一员大将!”

        彭雪枫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是文武兼备的一带英才。投身革命20年,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智勇双全,战功卓著,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

        彭雪枫是河南省镇平县人,1907年生,192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彭雪枫智勇双全,率军南征北战,所指挥的部队屡为前锋,战功卓著,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组织过土成岭战役,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穿过大草原。
        1942年至1943年,彭雪枫与邓子恢、张震、吴芝圃等在洪泽湖地区坚持敌后抗日战争,纵横驰骋,浴血奋战,取得了著名的33天反“扫荡”斗争的胜利。
        1938年至1944年,彭雪枫麾下的新四军第4师进行了大小战斗3760次,累计歼敌4.8万人,取得了敌我伤亡比例5∶1的辉煌胜利。
        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夏邑东八里庄围歼土顽李光明的战斗中,彭雪枫将军亲自指挥战斗,正当战斗胜利结束时,不幸被流弹击中,英勇殉国,时年37岁。得知他牺牲的消息,毛泽东默然泪流:“小小的八里庄,竟然损我一员大将!”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的共同挽词是:“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山河破碎,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三、“拂晓报——我们的良师益友”

        我们知道,作为宿州市委机关报的《拂晓报》,其创刊人和领导人就是彭雪枫。彭雪枫以儒将而著称,在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和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新四军游击支队誓师东征出发之前,他就有创办一份支队机关报的想法。1938年9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彭雪枫在支队东征干部动员大会上,宣布了支队随军报社成立的消息。第二天上午,第一次社务会议正式召开,彭雪枫以党报委员会主任的身份主持了会议。在讨论报纸名称时,彭雪枫说,5月间我们办了个“拂晓剧团”,“拂晓”代表了光明就要来临的意思,就叫“拂晓”吧!于是,报纸的名称就被定为《拂晓报》。彭雪枫还欣然挥毫为《拂晓报》题写了报头,并撰写了题为《拂晓报——我们的良友》的创刊词。

   《拂晓报》于9月29日正式创刊,第二天即随军出征。30日清晨,当一份草纸三版、油渍斑斑的《拂晓报》创刊号出现在整装待发的指战员们面前时,大家都感受到一种无限的慰藉、鼓舞。此后,《拂晓报》就沿着支队东去的征途,横越平汉,东渡黄水,征战在“涡河岸上”和“淮水两旁”。这份不显眼的战地油印小报,竟然成为豫皖苏边这片荒芜的“沙漠中的甘泉”,“她的威力赛得过千军万马”,实现了彭雪枫“不管多么困难,《拂晓报》是非健全不可的”许诺。新四军游击支队的胜利进军,拓宽了《拂晓报》的发展道路。在彭雪枫的指示下,拂晓报人克服种种困难,忠实地记录了豫皖苏边抗日游击健儿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

       《拂晓报》与骑兵团、文工团被誉为新四军四师的三大宝,是抗日战争时期华中根据地的一颗璀璨明珠。《拂晓报》还发行到延安和国统区,后经国际新闻社介绍远播到苏联、美国、香港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曾参加过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万国新闻报刊博览会”。1939年,毛泽东为《拂晓报》题词:“坚持游击战争”,刘少奇题词:“为抗战的正确路线而斗争”。1942年元旦,《拂晓报》和中共淮北区党委机关报《人民报》合并,成为中共淮北区党委的机关报。后增出部队版、路西版与《拂晓丛刊》。1943年 5月前为油印报。刻印精细,字迹工整,常有套版与插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成为中共安徽省宿县地委和蚌埠地委机关报。1972年6月停刊。1981年1月1日复刊,是中共宿县地委机关报。

        

      aaa4ebfb9743467084539957e5e500a8.jpeg四、彭雪枫指挥的小朱庄战斗

        2014年7月22日,由淮北市委宣传部等多家单位联合摄制的高清电影《血战小朱庄》开机仪式暨媒体见面会在淮北市举行。《血战小朱庄》是一部重大历史题材的战争影片,它再现了1944年8月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为策应中原战役,破坏日伪调兵计划,恢复津浦路西革命根据地,率部越过津浦铁路,挺进路西的英勇故事。据了解,该影片已摄制完成,并获得广电总局审查播映通过,将在中央电视台影视频道、全国数字院线及全国知名网站播出。

        原在杜集区有个小朱庄战斗烈士陵园。由于煤矿塌陷,经淮北市市政府研究批准,1992年,陵园搬迁到淮北市东郊,现四马路东侧——淮北市革命烈士陵园。原址仅剩下门柱和小朱庄战斗纪念塔。塔座正面镶嵌一块长方形小朱庄战斗纪念碑,背面镶嵌小朱庄战斗烈士名单。塔身正面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纪念碑上镌刻着这场战斗的经过。

        1944年,日寇为了垂死挣扎,向中原正面战场发动了河南攻势,国民党反动派一触即溃,为策应中原战役,破坏日伪调兵计划,恢复津浦路西革命根据地,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奉命率领所部师直骑兵团,十一旅三十一团、三十二团,九旅二十五团,于8月15日向津浦路西豫皖苏边区进军,恢复抗日民主根据地。当我军越过津浦路向西挺进时,盘踞在萧县地区的顽军无理阻挡我军西进。为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实行自卫反击,我师十一旅三十一团、三十二团,将萧县南小朱庄顽军包围,配合师直骑兵团,8月20日至23日,经过三昼夜攻坚战斗,全歼守敌顽军第四十纵队,击毙和俘虏纵队司令王传授以下官兵1600余人,战斗获歼敌全胜,威震萧宿永地区顽伪军,争取了顽伪军第三支队的起义,打通了我西进的道路,使津浦路东路西、陇南路南北八路军新四军连成一片,为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形势。

 

161904299_1_2019052402123851.jpg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