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川,又一道川,一潭水,又一潭水。川抱水,水绕川。这,便是我对沙河西部山区的印象。


晚春秦王湖


       秦王湖位于渡口川,原名东石岭水库。相传,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与农民起义军刘黑闼大战于洺水(唐代时期沙河为洺水上游),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传说,如秦王藏兵洞、秦王钓鱼台、秦王屯粮地、秦王阻水地等。近年来,为推动旅游业发展,东石岭水库更名为秦王湖。

      晚春的秦王湖,山色空濛,水光潋滟,寒潭清澈,生机盎然。远处,悬崖陡峭,壁立千仞,如刀劈斧削。湖内,俄而游艇飞驰,水花飞溅,但稍许,泛起的波纹,便渐渐归陇,恢复了深邃的宁静。唯有高耸的龙桥,似出鞘的利剑,刺向湖中,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水中倒影,龙蛇逶迤,曲曲折折,飘泊荡漾。湖中水草,尚未发芽,干枯的枝叉,在熔金的落日中,与翻飞的沙鸥,留下深情的剪影。岸边,则是垂柳摇曳,碧玉妆成,丝绦万条,如风中少女,秀发飘飞。偶有盛开的桃花,点缀其间,花红柳绿,柳绿花红,绽放着大自然的生机。

      步行通过大坝,沿山路上行,抵达湖的彼岸。山坡上,梯田间,是一块块人工修建的花田。高山牡丹便培育于此。她们根吸清澈的湖水,叶沐如烟的晨雾,花绽天地的精华。使原本就雍容华贵的身姿,更加显得国色天香。洁白的、暗红的、墨绿的、浅粉的,五彩纷呈。与园林牡丹相比,湖光山色中的国花,独有一番风韵。

      远山如佛,近水如镜,花开山水之间。秦王湖以其浓厚的历史积淀,彰显着她无以伦比的高贵气质。

2aa.jpg

挂壁峡沟村


      柴关川峡沟村,有一条公路,建于悬崖,虽不见经传,但足以与河南郭亮村媲美。

      驻车东入口,步行其中。洞壁怪石嶙峋,洞顶犬牙交错。挂壁公路的开窗,既可采光,又便于观赏外部风景。与其他挂壁公路不同的是,峡沟村的公路下方,是峡沟水库,湖水清澈,色泽碧绿。水库两侧,红崖耸立,状如门框,直上直下,宛若三峡。碧绿的水、褐红的崖、陡峭的壁、突兀的石,形成一幅磅礴的山水画卷。水上挂壁,蔚为壮观。

      据当地人讲,挂壁公路修建于一九七一年,当年,全村老少云集,父子上阵,有力出力,有粮出粮,发扬移山精神,历时两年,修建了这条长约500米的挂壁公路,打通了峡沟村与外界的通道,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试想,在当时重机械短缺的情况下,峡沟人绝壁凿石,开山修路,靠双手,靠推车,其艰辛自不必说,其精神何其伟大。

      出挂壁西口,沿山路蜿蜒,水穷处、云起时,便是峡沟村。村内石房石院,石墙石门,沧桑中透着古朴。山路高低起伏,路边绿树成荫,一对情侣,携手漫步,阳光透过绿叶,散射的光束,如妙曼的轻纱。林间蜂箱成排,勤劳的蜜蜂,撷太行百花精华,酿冀中醇厚蜜香。村内,老翁街头立,老妪起炊烟。孩童秋千嬉戏,母鸡携娃觅食。林间山禽喳叫,树上夏蝉欢鸣。十二三户人家,八十余亩梯田,鸡鸣犬吠,此起彼伏,疑似世外桃源。若隐居于此,辟半方菜地,种三五果蔬。树荫下,木桌前,展书卷,品山泉。白天读书吟句,夜晚倚窗听雨,何其乐哉!

              10aa.jpg   

幽深大峡谷


      峡谷幽深,巨石峭立,崖壁参天,溪流潺潺。是孔庄川大峡谷的真实写照。

      从孔庄村后西行,是一段古老的河床,河床本不是路,但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路是流水冲击的石砾,虽然颠簸,但还算平整。车子在宽阔的河床里行走,似一艘游轮,在无垠的海面中起伏。约三公里,一座新修的单拱石桥伫立眼前,上书五个大字“八里峡大桥”。原来,峡谷中最壮观的一段约八里长,当地人尊称“八里峡”。

      桥下平台处建有凉亭,亭下一泓碧水,平缓似镜,山峦倒映,给人一种“白云水底悠悠过,锦鲤青山顶上游”的错觉。

      前行三五百米,跨过一个铁板搭成的临时小桥,是“黑龙庙”。再往前行,就进入了最为经典的峡谷地带。

      峡谷并不宽阔,宽处不过丈,窄处米有余。两侧红崖峭立,怪石嶙峋。崖上有生命力极强的树木,遮天蔽日,凉爽怡人。行走在谷底,路是水泥路、石板路,顺势而上,较为平坦。路的右侧,则是崖沟,平缓的溪水淙淙流过,润物无声。8aa.jpg      逶迤前行,见一宽阔水潭,罕见的阳光洒向谷底,轻拂潭面。一丛芦苇长势惊人,宽厚的苇叶,墨绿的苇杆,散发着勃勃生机。潭底有黑鱼数尾,长不过指,细如钢芊。若非静心观察,很难发现。为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诚然,谷的尽头是孔庄水库,这些鱼儿,当属跃出坝顶“龙门”的仙鱼,但愿它们能够得道成仙,造福沙河一方百姓吧。

      不觉间,行至尽头,有一水坝,高数十米,坝的另一端则是孔庄水库。水流从坝顶缓缓泄下,形成一道磅礴的瀑布。飞溅的水花,晶莹剔透,偶尔形成一道七彩的虹。孩童在坝底戏水,叽叽喳喳,不绝于耳。因大坝正在施工,无法欣赏崖上“高峡平湖”的风光,这当属一种遗憾吧。人生无常,岂能事事顺心?

 

      人们常说,山有了水,便有了灵性。沙河的山,正是因为这一弯弯碧水,使得巍峨太行,焕发着勃勃生机。川因水而秀丽,水因川而柔美。那一座座山川,一潭潭碧水,造福了一代代沙河百姓。聪明睿智的沙河人,用她们勤劳的双手,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将这块土地开发的更加山青水秀,更加旖旎动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岁月流逝,沧海桑田,相信,这一片土地,未来会更美!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