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学智(1913—2006),安徽金寨人。1929 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苏北盐埠军区司令员,新四军师参谋长、副师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黑龙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十五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广东军区副司令员,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1950 年 10 月 19 日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国务院国防工办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副秘书长。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 年恢复军衔制时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中央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抗美援朝纪念馆,座落在鸭绿江畔“英雄城市”辽宁省丹东市的英华山上。这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全面展现抗美援朝历史的大型专题馆。自1993 年 7 月开馆至今,共接待中外观众达千余万人次,成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是全国百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之一,是国家一级纪念馆。这座纪念馆在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座纪念馆的建成,凝结着洪学智将军的心血和功绩。在我们经历建馆全过程的所有人员中,形成一个强烈共识:没有洪学智就没有抗美援朝纪念馆!

       

       亲自向中央军委领导写报告请示扩建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

       1983 年 8 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原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率中国人民友好代表团访问朝鲜回国途经丹东,住在丹东宾馆。丹东市委、市政府领导前去看望时,向洪学智汇报了当时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的现状:自 1958 年建馆 20 多年来,因馆舍狭小,没有场地,上万件志愿军从朝鲜带回的珍贵文物,不仅没有很好的展出,甚至有霉烂损坏的危险;并提出要扩建纪念馆的想法,希望得到首长的支持。这件事引起洪学智的高度重视。他回京后,立即派两位同志专程来丹东调查研究,并拍了录像和照片。洪学智听了两位同志汇报后,感到这么多抗美援朝珍贵文物得不到充分利用,发挥不了教育作用,非常可惜。他怀着对志愿军的深厚情感,于 1983 年 11 月 3 日,亲自给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和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写了报告。

       报告说:“今年 8 月初,中国人民友好代表团访朝回国路经丹东时,丹东市领导同志同我谈到,从 1953 年开始,从志愿军和各地征集到抗美援朝文物 12000 余件,有的已经国家文物主管部门鉴定列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些文物是进行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对搞好军政军民团结,加强中朝友谊都能起到很好作用。目前,因无收藏和展出场所,存放在不到 100 平方米的楼房内,保管条件差,有些已开始变质损坏,十分可惜。

       辽宁省曾于 1958 年报经中央批准,决定在丹东修建抗美援朝纪念馆,并拔了专款。但由于庐山会议的影响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未能落实,所拔款项挪作他用。丹东市人大和全国人大都有提案,要求正式建立抗美援朝纪念馆。市领导同志提出,建馆要求军队投点资,在继续征集文物、布置军事内容的展出等方面,请军队给予协助。”11 月 5 日,杨尚昆副主席批示: “在丹东修建抗美援朝纪念馆,是非常必要的。”余秋里主任随即批示:同意杨副主席意见。

       由于洪学智的报告得到中央军委领导的赞同和支持,丹东市委、市政府立即写了请示报告,并经辽宁省委、省政府转报中央军委和国务院。1984 年 3 月 13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扩建抗美援朝纪念馆的请示的批复》:“原则同意对该馆进行扩建,以便更好地向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中朝友谊的教育。该馆扩建工程应本着勤俭办馆、力求节约投资的精神进行,其所需资金可由省、市及部队集资,国家亦可酌情予以适当补助。”

       10 月 11 日,丹东市领导专程去北京,就扩建纪念馆有关事宜,向洪学智请示汇报。他明确提出:“纪念馆要早点建,快点建,建好点。”他说:“这件事早就该办了,耽误了这么多年,全让庐山会议给推迟了。要记住啊,几十万人的生命都牺牲了,要建好纪念馆,慰藉英灵,教育后代。”

       为了保证扩建工程的顺利进行,1984 年 11 月 1 日,组建了扩建抗美援朝纪念馆顾问委员会,特请洪学智以及韩先楚、李志民、杜平等原志愿军老领导担任顾问。自此,纪念馆的扩建工程就在洪学智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指导下进行。

                             

       对抗美援朝纪念馆的建设作了重要工作并提出指导意见

       由于洪学智的精心筹划和多方运作,抗美援朝纪念馆扩建工程,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成为一项全国性的重点工程项目。决定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名义修建,责成辽宁省委、省政府和沈阳军区主办,由丹东市委、市政府具体承办。

       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于 1986 年 3 月 28 日,组成了由辽宁省、沈阳军区和丹东市主要领导参加的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扩建筹备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开始了各项筹备工作:立项、选址、征地、集资,设计等等,紧锣密鼓地进行。

       在选址和征地过程中遇到了实际困难:筹委会经过对丹东市 29 个地址的考察,最后决定纪念馆建在市中心的英华山上。但因英华山上有当年志愿军 13 兵团指挥所遗址,此地权属于丹东驻军某部,涉及到军地双方的协调问题。此事向洪学智汇报后,他亲自给沈阳军区主要领导打电话,强调建馆是一件全国、全军的大事,要从大局出发。经沈阳军区领导出面协调,使这一难题得到顺利解决。

       建馆的设计方案,由 7 个单位参与设计,经过辽宁省和丹东市领导初选,选定其中 3 个方案送北京请中央领导审定。1990 年 9 月 19 日,首先请洪学智以及原志愿军老领导杨得志、杨成武、王正柱等参加审查。洪学智对纪念馆的设计和建设作了重要指示。他强调:“要把纪念馆建得与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相称。” “一定要修得雄伟、壮观、肃穆、有气魄。要面向鸭绿江,从新义州和市区各个角度都能看到,充分体现出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的英雄气概。” “要特别突出彭老总!在陈列中要尊重和体现彭老总直接指挥抗美援朝战争的地位和作用。”他说: “没有彭老总,就没有抗援朝战争的胜利。”他要求要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完成建馆任务。

        建馆中的最大困难是资金问题。洪学智为此作了大量有效的工作。早在 1984 年 3 月 13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文批准扩建后的 2 个月,他主持工作的解放军总后勤部就于 5 月 29 日率先拨款 200 万元;接着,国家计委 200 万元,辽宁省 200 万元,南京军区50 万元,成都军区 20 万元……资金连续到位,使纪念馆扩建工程得以顺利启动。

       在建馆过程中,由于资金短缺,使工程几乎处于停工的关键时刻,在北京“两会”期间,丹东市领导写信通过丹东代表递交给洪学智。他看了这封“紧急信”后,当即就在主席台后侧,请来总后勤部部长、国家计委主任和财政部长,说明情况后,敦促立即向丹东拨款。结果,几百万元资金迅速到位,保证了建馆工程顺利进行。最终,在建馆纪念碑上铭刻着如下的数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 1150 万元,国家计划委员会825 万元,国家财政部 525 万元,沈阳军区 500 万元,……这些数字里饱含着洪学智的心血和功绩。


        率领中央代表团乘专机亲临丹东为抗美援朝纪念馆扩建工程奠基

        经过几年的努力,抗美援朝纪念馆的各项筹备工作基本就绪。1990年 10 月 15 日,辽宁省副省长陈素芝和沈阳军区副政委戴学江等专程去北京,向中央领导请示汇报关于举行奠基典礼事宜。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亲自听取汇报,并决定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 40 周年前夕,由洪学智代表中央前去奠基。

      1990 年 10 月 24 日,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率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中央代表团,乘专机抵达丹东,在英华山上,隆重举行了抗美援朝纪念馆奠基典礼。洪学智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 “我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纪念馆成功奠基表示热烈祝贺!”他在全面阐述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和志愿军创立的丰功伟绩之后说: “丹东市作为当年抗美援朝战争支援前线的战勤基地,经受了战火的严峻考验,而且对志愿军怀着深厚的感情。辽宁省、沈阳军区和丹东市以极大的热情和历史责任感……对筹建抗美援朝纪念馆作了大量工作,为今天胜利奠基创造了条件。”他强调:“扩建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全国军民关注的一件大事,意义十分重大。……希望辽宁省、沈阳军区及丹东市本着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精心组织,精心规划,精心施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把抗美援朝纪念馆建设好,使之宏伟、壮观、肃穆,成为人们瞻仰凭吊的英雄丰碑。”

       讲话后,洪学智与前来参加奠基典礼的辽宁省和沈阳军区以及丹东市领导一起,挥锹铲土,埋下了这块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奠基”石。随后,洪学智走到英华山的顶峰,遥望雄伟的鸭绿江大桥及对岸的朝鲜山水,心情激动,感慨万千:40 年前的 1950 年 10 月 19 日,他和彭德怀司令员同时、分别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从鸭绿江大桥上过江,赴朝参战,在朝鲜的土地上,与世界头号强敌美帝国主义的军队,浴血奋战了两年零九个月,终于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他沉思良久,深有感触地对随行人员说: “十几万英烈牺牲在异国他乡,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他们。我们修建抗美援朝纪念馆,就是要为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树碑立传,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牢记抗美援朝的光辉历史,成为激励我们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专程亲临抗美援朝纪念馆视察 对陈列内容提出重要修改意见

       在洪学智的直接指导和全力支持下,历经 2 年零 9 个月的紧张施工和陈列布展,抗美援朝纪念馆扩建工程终于按期完成。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40 周年前夕,1993 年 7 月 25 日,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洪学智,与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慕华,国务委员、中央军委委员迟浩田一起,专程来丹东参加抗美援朝纪念馆开馆典礼。洪学智与中央领导参观了陈列馆和全景画馆,对建馆工程和陈列艺术非常满意,并予以很高评价。

       由于时间仓促,洪学智没来得及详细观看,所以,他一直时刻牵挂着纪念馆。时隔不到两年的 1995 年 5 月 16 日,他专程来丹东,对纪念馆进行全面视察,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修改意见。

       对序厅右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部队序列表,认为不妥,他说,这些部队是分期分批入朝的,这样并列在一起会给人以全面出击的错觉。所以,他建议撤下,换上毛泽东主席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与此相对应,左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也撤下,换上各民主党派的联合宣言,这样,序厅的内容就显得更加庄严、厚重。

       对陈列馆中每个时期的志愿军序列表,他一一细看,并随时作了些指正。他说,前期的志愿军领导和后期的不一样,那时是领兵打仗的,所以应该加以突出的展示,不能与后期的同等对待。当洪学智在展厅的陈列柜中发现了他最熟悉、已有些老旧的棕色手提文件箱时,伫立良久。这件国家一级珍贵文物,跟随洪学智副司令员在朝鲜战场转战南北。在建馆期间,他把珍藏 40 多年、包括朝鲜授予他的“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及证书等九件文物,全部捐赠给了纪念馆。他告诉纪念馆同志,要继续多征集历史文物,因为文物是历史的记录,也是历史的见证。他指示随行人员:要抓紧“抢救”抗美援朝文物,不然,就越来越少了。当他得知在这么大的抗美援朝专题馆里,竟然没有一件彭德怀的文物,是件最大的憾事!他激动而气愤地说,全让庐山会议和“文革”给破坏了!真挚地表达了他对彭老总特有的崇敬之情。

       对全景画《清川江畔围歼战》,他大加赞扬,说形象、生动、逼真,表现了志愿军的英雄气概。但他提出,美中不足的是“残酷性”不够。他说,这场战斗后,战场上是尸体遍野,光是美国士兵的钢盔就堆成了小山。现在看不到几个“尸体”,这就不真实了,所以要多加一些战后的“惨象”,让观众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在露天兵器陈列场,他看到了一些当年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飞机、大炮、坦克等,很满意,说可以体现出军事馆的气氛,但他仍然觉得还不够。他对陪同视察的沈阳军区副政委艾维仁中将说,你把东北所有的后勤仓库都“搜查”一遍,凡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武器装备,全都运到抗美援朝纪念馆来,通过这些历史文物,展现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他在视察后的座谈会上,深情而严肃地说: “我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我了解这段历史。现在有些人不了解历史,还肆意歪曲历史,胡编乱造,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历史是不能随意篡改的,必须尊重和维护历史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希望抗美援朝纪念馆能成为这段光辉历史的最好见证……”

这是洪学智将军最后留给我们值得永远珍惜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者 :宋群基,该文收录《志愿军老兵新传》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