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7231950269680.jpg

       一

       陈平是我的同学,确切地说是37年前的同学。37年前,一个间或霏霏细雨的秋日。一批从全国四面八方来到古城西安的军人,汇聚到小雁塔旁的解放军政治学院。上世纪80年代,干部队伍“四化”,我们成了全军第一批经过考试录取的政治机关专业学员。

       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此前的夏天,在闷热之中,我们济南片考生集中在省军区教导队考试,与我们同场考试的,就有此后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著名作家周大新,当时他是济南军区宣传部的干事。

那是1983年,改革大潮席卷全国。西安政院是一所新建的军校,校园的教室宿舍一排排整整齐齐。我们这级学生分两个学员队,学员来自全军各级政治机关,年龄、职务和阅历相差较大。

有言道:兵怕散,官怕聚。所谓干事是要做事情的,一般都要有点本事,不然进不了机关。或者能写,一手好文章包打天下,或者能说,一张巧嘴让大家点头称是。或吹拉弹唱,球类田径无所不能。队里就有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的舞蹈演员,也有大单位的笔杆子。可谓人才荟萃。

后来周大新曾写过回忆那段生活的文章《西安求学忆》,文章中说:军校的学习生活是紧张而要求严格的。早操,上课,自习,考试,加上野外演训,很少有空闲时间。好在我和我的同学都已是成人,知道学习机会珍贵,用不着别人来劝学,大家都恨不得把一天当成两天用,抓紧时间往自己的脑袋里塞知识,唯恐塞少了吃亏……对西安政院,对西安古城,我一直心存感激,我是在那儿变得成熟的,也是在那儿明白:人这一生,不要太在意荣辱沉浮,不要为一时的得失过于高兴或痛苦,因为一切都将过去……

是的,一切都会成为往事。转眼40多年过去,同学们大都已经退休,只有少数的同学还在打拼。这其中,就包括陈平。

陈平是一区队一班的学员,湖北天门人,入学前是坦克团的俱乐部主任,1964年出生的他在学员里算年龄小的,入学时刚19岁,那时候他提干时间不长,满脸的稚气,个子不高,长得壮实,浑身上下充满着活力。

或许是俱乐部主任的缘故,印象里陈平文体方面特长突出。能绘画擅书法,队里书画展览经常见到他的作品,善打乒乓球,常常挥拍与队领导和同学切磋技艺。不仅如此,还主动参与队里一些文体活动的组织,以及做一些服务保障工作。总之,是一个热心且活跃的人。

那个时期,军校里的教学做了一些改革尝试,比如考试不考概念,给你论点让自由分析论述;比如,让同学自己上讲台讲解对一些问题和现象的看法;再比如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员站起来提问等等。每每这时,有几个同学就踊跃起来,积极阐述自己的看法,毫不避讳。这其中就包括陈平。他是属于那种活学知识的人,且思想比较敏锐。

忘不了为防止出血热大家一起打老鼠,为增加热量用胶鞋换蜂蜜,忘不了半夜里以班为单位按图行进,拉练中同学们相互帮助,忘不了歌咏比赛获得全院第一名……

那时的我们,正怀揣着梦想,心思里装着美好的憧憬!

两年时间倏忽即逝,毕业前制作了同学录,诗人同学王刚在同学录上写了一首最能刻画出当时我们的心境的诗:

其实我们的相逢本是一场误会,

其实我们互称同学都很不好意思,

因为我们毕竟已不算年轻,

这些都是年轻时就该做完的事。

其实我们也有我们的骄傲,

其实我们没有愧对我们平凡的名字,

因为我们在军校中踏响的足音,

使遥远的太阳显得真实。

其实我们都会记住我们这个集体,

因为我们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历史!

毕业后我们大都回到了老部队,不久,陈平转业了,到了日本留学,回国后便开始了创业的艰辛历程。从7个人3台车,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快递物流企业——宅急送。获得“中国十大创业新锐”等殊荣,登上了央视举办的颁奖晚会。

2018年的秋天,湖北咸宁仙鹤湖,受陈平邀请,阔别学校35年的西安政院一队的队领导和学员们相聚一起,列队点名,重新唱响《抗日军政大学校歌》,重温那段温馨而难忘的生活。那天,陈平有些激动,他说,是军队锻炼了他,是政院培养了他,是领导老师和同学给了他力量信心与友谊。现在的他之所以有了一些成绩,与这些,都息息相关。
  

1990年,经过12年军旅生活磨练的的陈平转业到了地方,在中央工艺美院做行政工作。然而经过如火如荼的军营生活的磨练,加之不甘沉寂的性格,使得陈平对这份恬淡闲适极不适应。

于是他决心去日本留学,一边学习广告影视,一边到一家中国餐馆打工。那时的陈平,心中只存有一个想法,在这里看看,这辈子我到底能做什么?

一天,国内朋友到东京看他,走得匆忙,将带给大阪亲戚的礼品落在陈平处。正当陈平为此犯愁时,有人告诉他,可以使用快递——宅急便,而且货到后对方付款。如此方便快捷的服务让陈平眼界大开:“这样的公司中国还没有,如果做一家,一定会有前景。”

此后,陈平便对宅急便着了魔。一有空,他便游走于大街小巷,看到宅急便的店就往里走,打着手势与对方交流,看店面介绍,学习工作单、报价表的设计,临走时还要拿一份资料……

开一家快递公司的想法每天萦绕于脑海,陈平托人带了一张大的北京地图,有空就在地图上圈圈点点,琢磨着网络布局,有时一坐就是一天。

创业需要钱,陈平边学习边疯狂打工,没人愿意干的脏活苦活,他都干,为了省钱,3年里从未在外面剪过发。一家3口的开支也被压缩到不能再少,买菜要等到商店快关门,那时的菜会便宜处理。

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中国大地对外开放风起云涌。结束学业的陈平,放弃了刚到手的优越工作,带着全家和节衣缩食攒的30万元钱,以及那张画满圈圈点点的北京地图,重回北京。

1597232163428682.jpg

       1994年1月18日,陈平创立了北京双臣快递公司。招聘4个人,加上姐姐和一个战友,7个人,3辆车,开始了自己的“梦想”。

       雇不起人,陈平和姐姐去街上发传单、贴广告,从德胜门一路贴到昌平沙河镇,两天下来,脚上磨出了水泡。

       过了8天,只接了一个活。在中关村发传单时,人家以为他是面的,跳上车塞给他1块钱,“我到亚运村。”

       无奈之下,陈平模仿日本宅急便模式,跟北京各区的小卖部、宾馆、杂货铺合作签订了协议。半个月后,却未见客户上门。原来,这些网点自己用平板车开始了送货业务,将宅急送甩在一边。 

        半年后,陈平最后一点资金在兑换人民币时被骗走,这使本就拮据的陈平雪上加霜,只得向家人出让股份,筹到一些资金,使公司暂渡难关。由于零散业务利润微薄,企业步履蹒跚。1995年10月,第2次资金危机又一次出现。此时,早已熟悉的日本客商小林前来带来合作,公司再次活了过来。 

此后,陈平给公司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宅急送”。那个时候,似乎是陈平最艰难的时候。来自38军的退伍兵何勇,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加入宅急送时我和3个战友一起来的,在麦子店办公,条件很简陋,冬天没有暖气,晚上,陈总带着热腾腾的饺子来看我们,让我们特别感动。一次搬家时,公司的员工让人打了,陈总带着我们找他们理论。那会,大家像亲兄弟一样,不让任何人受委屈。”

随着市场需求发展,宅急送配送范围和网络成了短板。1998年,陈平将北京的精兵强将全部派出开拓网络。当年“宅急送”即以北京、广州、上海三地为基地,以武汉为交汇中心,开始了辐射整个中国东半部的24小时全国“门对门”快运服务,短短两年时间,7个全资子公司成立,198个网点铺设开来,业务量随之大涨。

2003年,宅急送营业额突破2亿,陈平荣获“2003中国十大创业新锐”称号、获五一劳动奖章。两年后,宅急送分支机构达210家,员工8000名,车辆1500台,网络覆盖全国2000多个城市,年货物周转量超过4000万件,年营业额8亿元,年递增率超过60%。并且当选2006年CCTV中国年度雇主。2007年,宅急送营业额达创纪录的13亿,员工近万名,覆盖了全国300多个城市,营收每年都保持着约80%的增长。成为快递业的老大。

但偶然的一件事,却让陈平大吃一惊。一次接受采访时,得知顺丰快递营业额已达26亿。这让陈平很是震惊,强烈的好胜心让他很难接受这个现实。

看到顺丰在小件物流市场如鱼得水,观察到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以几何倍数的速度增长,陈平决定设置小件快递业务部。并决定南下收购顺丰,却被王卫一口回绝。深受刺激之下,陈平在公司掀起了疾风暴雨般的改革。

2008年从1月份到9月份,宅急送新招员工1万人,新增了2000个网点,新购置400辆货车,为了转型,宅急送投资巨大,资金出现缺口。

5月里,宅急送与美国华平投资签订协议,计划引入战略投资,融资万事俱备,只等政府的批文。福无双至,祸不单行,8月份,美国次贷危机发酵,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委身”美银、AIG告急,华尔街哀鸿遍野,陈平原本寄予厚望的华平宣布放弃投资。同时,宅急送再度谋求上市的努力也因种种原因搁浅。

由于在上市谈判牵涉了太多精力,导致小快件业务没发展起来,以大客户为主的项目物流也陷入停滞,宅急送进退两难。为求生存,无奈之下,宅急送在一周时间里,裁掉员工近万名,撤掉2000多个网点。

那年的冬日里,陈平离开了为之奋斗15年的宅急送,业务交给哥哥打点。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了“给宅急送全体干部员工的一封公开信”,宣布自己将离开宅急送。而后,给哥哥打了电话,说,我累了,想休息一下。

他背上小包去了西藏。在林芝,他只身躺在100元一晚的旅馆里,在寻找着原因:“我做错了什么?”陈平觉得,“谁都没有错,只是我难过。”

 

军人出身的陈平不会被困难压倒,这个坦克兵出身的企业家不是为了向伙伴证明自己,而是要给自己的梦想一个交代。

反思之后,陈平重新振作起来,拾起快递业务,这一次,他成立了“星辰急便”,这一年陈平50岁。

他首先瞄准的是淘宝60亿的快递大蛋糕,虽然有“四通一达”的竞争,但陈平心中早有胜算,因其口碑好业务精,几乎没费多大力气,星辰急就获得了阿里巴巴7000万的战略投资。外界普遍认为,星晨急便和阿里的联姻,让公司享有其他竞争对手不可比拟的优势。一夜之间,几千个加盟商都寻求加盟星晨急便。

1597232281135033.jpg此后3年不到,星辰急便就拥有了150个运转分拨中心和将近4000个网点,即使有“四通一达”在虎视眈眈,星辰急便也毫不畏惧。

一切都显得异常顺利。

然而5个月后,陈平发现,自己走进了一条死胡同。他原先的那些目标客户,不仅不是他的客户,反而成了他的竞争对手。彼时,很多淘宝店主,本身不靠产品赚钱,而是依靠物流费用的差价赚钱。淘宝店家既是线上的店铺,还是物流公司的加盟商。这种组合,让陈平始料未及,而淘宝本身对店家的物流无法做出限制。

陈平开始尝试“四通一达”模式,但收效甚微。因为他们已经有加盟协议、合同和系统。想要吸引他们过来非常困难。

2010年8月,对C2C业务失去信心的董事会,决定放弃搭建好的全国性平台和为淘宝卖家服务的业务,转向B2C业务,为京东、亚马逊、凡客等电商平台进行物流配送服务。

但国内大型的电商网站,大多自建了物流系统,把好送的地方,自己“吃了”,将偏远、配送成本高的地方留给星晨急便。连续8个月,星晨急便的财务报表都是亏损。

为了支撑公司,陈平谈妥了1个亿的私募,但在准备签约前,却遭到了股东会的反对。

融资受挫、陷入绝境,陈平决定最后一搏。为了增加筹码,陈平决定收购广东省一家快递公司——鑫飞鸿。在广州起家的鑫飞鸿,当时在全国已有2000多个网点,但因经营不善,负债4000多万。

陈平的提议再次遭到董事会的强烈反对。但他顶着压力,不惜拿出自己的养老钱,与鑫飞鸿快递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名为“星晨急便·鑫飞鸿”,是一个“云快递”平台。陈平尝试用“云快递”方式,向直客、加盟网点开放平台,实现货物的全国配送。但,一年之后,星晨急便的淘宝业务没有起色。

由于两家公司的文化完全不同,有不少网点重合,最终,合并的协同效应尚未显现,星晨急便已经出现问题。“我发现一个拦路虎,淘宝很多卖家就是四通一达的加盟商,既是淘宝卖家又是四通一达的加盟商,他的货绝不会发给星晨急便,而阿里并没有物流的支配权。我们的客户实际上是我们的对手,我们怎么可能斗得过。”陈平说。

没想到鑫飞鸿成了烫手的山芋,合同签订以后,鑫飞鸿没有把星辰急便当自家人,却与星辰急便抢单子、抢地盘。加之“四通一达”的直接威胁,陈平腹背受敌。

2012年春节刚过,星辰急便业务开始大幅萎靡,各种消息不胫而走。仅仅一个月之后,陈平不得不宣布放弃收购,星辰急便随即退出江湖,陈平的快递梦再次破灭。

有人说,陈平的结局本不该如此。他是一个愿意为梦想献身的人,平均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曾累到心脏病突发而紧急送医,康复后却依然如故;他被认为是业内最善待员工的老板,重新创业后,有上千旧部从全国四面八方响应而来……

然而,陈平的第2次梦想却又一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破灭了!

 

星晨急便失败后,陈平像变了个人,变得通达清醒。经过宅急送和星晨急便的两次战役,他更多地从自身寻找原因:“十几年来,我总在想改变员工。实际上,改变的应该是自己。因为你连自己都改变不了,怎么可能改变别人?”他将自己的痛苦源于某种先知先验式的敏锐,独享决策的快感与孤独。他自言学会等待,学会慢下来。此时的陈平淡然了许多,只让一些无法言说的遗憾留于心头。

这一年,他已经55岁。陈平先前曾说,如果55岁不成功,他就认命。但性格决定命运,他不会闲着。鬓微霜,又何妨!灵魂回归处,宝刀未老时。2016年,陈平又走上了泰康人寿旗下的殡葬产业服务平台。

静下心来的他,开始关注殡葬礼仪。人固有一死,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中国是个注重礼仪的国度,自西周至今,丧葬礼制文化传承了3000余年。它是家族文化与精神的缩影,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沉淀的瑰宝。

现代生活紧张忙碌,我们享受高品质的物质生活同时,对死亡这个生命话题逐渐遗忘。殡葬本应是宗教、文化、艺术综合性的服务行业,以“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为使命。不仅仅是一项公益事业,同样是一种文化产业。陈平敏锐地意识到殡葬服务的内涵。

而传统殡葬业较为封闭,殡葬消费信息的认知不对称,加之服务网点缺乏、流程繁琐、质量参差不齐,服务价格不透明等原因,使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不知如何解决。

随着“互联网+”和国家政策力度加大,网上殡葬正逐渐成熟。于是,陈平建立了一站式互联网殡葬服务平台,将其命名为“爱佑汇”,他自任平台的总设计师。利用金融杠杆和互联网工具整合殡葬资源,设计出规范的服务流程。根据用户不同需求,给殡葬服务、生前契约和人文纪念服务提升行业标准,创造有价值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专业、规范的殡、葬、祭、品等终极关怀服务,把《生前契约》保险和殡葬完美结合,给殡葬业带来了一股新风。

1597232374431651.jpeg订好生前契约,事先做好自身的葬礼安排,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划下完美的句点,同时还可以减轻家人的经济负担,避免亲人在伤心之余还要面对葬礼种种繁琐的事宜,为亲人留下一个平静的回忆。

爱佑汇的出现,让人们重新面对死亡,审视生命。这是国内第一家新兴的一站式殡葬服务平台,爱佑汇一经上线,便互者百应,聚合起3000家中国优秀的殡葬企业,全国300个主要城市优秀的殡葬服务机构和从业者。

有尊严的与世界告别,是对生命的尊重 。改变殡葬市场封闭、落后、粗放的艰巨任务,历史性的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陈平这样说。

他是将任何事情都当做了毕生事业去做的。

殡葬服务同样也有战事。今年春天,武汉疫情告急,从2月6日开始,陈平属下的湖北仙鹤湖、武汉爱佑汇两家公司,抽调人员车辆,组建了一支专业殡葬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不到5小时迅速集结,赴武汉支援,专门从事殡仪馆遗体接运工作。这是一场特殊的战斗,志愿者们24小时轮班,防疫物资匮乏,他们穿着环卫衣,戴着游泳镜,脚蹬高筒鞋。饿了,啃两口面包。困了,睡在殡仪馆告别厅。有时从10多层楼上将逝者背下来,抬担架走2公里的路,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成为一支不为人知的“天堂摆渡人”,守护着抗“疫”防线里极为重要的一道关卡。

他们之中有初为人父的奶爸,也有新婚不久的丈夫,在爱人的鼓励下收拾好出发的行囊。虽然已有一线同事感染,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地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维护着疫情下逝者的尊严!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对于这些不为人知逆行的志愿者们来说,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更是一面战斗的旗帜。危难时刻,殡葬人不忘社会责任与担当,默默“燃烧自己”奉献社会,展现出不凡的凝聚力。

对逝者的尊重、对生命的关爱,在陈平与他的同事的肩膀与脊梁上,在他们浑身的汗水中,得到了最美诠释。

 

这就是我的战友,我的同学,一个从来对自己要求苛刻,思想敏锐,善于捕捉商机的人。一个从来不畏坎坷,不向困难低头的人。从送烤鸭、送煤气,开创了中国快递业先河,到关爱生命,珍视魂灵的爱佑大使。他两次跌倒,两次重又站起,顽强地向着自己的梦想行进。陈平的经历说明,正是从军之路磨练了他百折不挠的意志,正是军旅生涯让他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做民族的品牌,扛民族快运的大旗,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无不处处显示出一个军人,对荣誉的追求与执着,对振兴民族产业使命的抱负!

为您喝彩,无论是站在颁奖台上的鲜花丛中,还是偃旗息鼓后的叹息声里。您的同学与战友都在为你加油鼓劲!因为,您是战士,始终在冲锋向前,不顾及自己是否倒下。胜利,固然重要,失败,虽败犹荣!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