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夏秋,抗美援朝战争经过前五次战役的较量,敌我双方力量趋于均衡,大体上沿金城以南的“三八线”南北形成对峙,我志愿军战术转入阵地防御。由此役起,朝鲜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停战谈判相配合,军事斗争与外交斗争交织进行。在“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指导下,我军在作战过程中,采取了机动防御,又节节抗击来犯之敌,反复争夺阵地,不断歼灭敌人。


  1951年初冬,我12军军直野战医院二分院驻扎在朝鲜谷山郡三角洞的一座大山里整休,我们正忙着安全过冬的准备,储备自己必须的物资。我和战友们早出晚归,翻山越岭奔跑于各个山峦之间打柴火(炊事用)割茅草(修补草房和马匹饲料)。我们开展革命友谊竞赛,个个干得正欢时,突然得到命令,停止休整,我12军新任务是到金城前线接替67军,在金城地区的防务打阵地防御战。我军前线将士接防后刻不容缓的任务是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按先前沿后纵深,先主阵地后一般阵地,先火力点后交通壕的次序,热火朝天构筑地下钢铁长城,构成了一套能战、能防;可屯兵、屯粮、屯弹的完整防御体系。


  打防御战给野战医院也提出了要求,不再像以前打运动战时频繁地随着前方战事由这座山又搬迁到另一座山的“医无定所”形式了,过去的“猫耳洞”、掩体、简陋的防空洞、大树干、坡坎下、大石后等简易容身的病房都不能继续了,要求我们树立“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思想,构筑“阵地之家”。建设野战医院我们白衣战士仍如既往地积极行动,哪里需要就奔向哪里,去执行各项任务。到达指定的山沟营地我们立即放下背包,拿起武器“铁锹铁镐”,用我们的双手开始在这荒山野岭里开辟新天地之战。军后勤部领导也非常关心野战医院的建造,特调派来工兵部队约一个班的战士做短期的指导,以及直接去完成工程中的关键节点。


  那年朝鲜严寒提早到来,11月的大山北坡已是冰雪覆盖,滴水成冰,土地坚硬如石,一搞头砸下去仅仅露出白色斑斑痕迹,冰屑碎石四方飞溅。我们分班组为基本劳动单位(我是医生班,包括军医、化验室、药房、X光室)积极参加。尽管我是女兵,但是开山打洞从不落后,双手血泡成片咬着牙,忍住痛,自个儿鼓励“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在挖一个大山洞中被巨石阻拦,必须清除,张明生和沐景文军医抡大铁锤,我握着铁钎,每当一锤击打下去,都震的我双手麻痛,咬紧牙但绝对不能有一点点松劲,铁钎必须垂直竖立不得丝毫偏斜否则会砸伤手。一锹、一搞、一锤、一钎不懈地开山、挖洞、铲泥土、运木材,历经数月以前不敢奢想的野战医院终于建成。我们野战医院这次修建的防空洞坑道算是“高级”了,符合安全、宽敞、坚固、防空的诸多标准(防空洞的筑墙架顶都是用约小碗粗的圆木头砌成,非常结实牢固)。有了较为明亮的病房,有了外科换药室,化验室X光室。坑道里的药房也分隔出调配取药室和制剂室,领导给药房及化验室几匹白布钉在顶部和墙壁上,防止泥土掉落,防虫、蛇滋扰,防护,保洁。医护人员都穿白大衣上岗,一切开始规范化,官兵们居住的防空洞也改善了许多。 


  我们还选合适的山地平整出几块坝子,供开会打排球、篮球和开展文娱活动的地方;我们还开辟出一条条的崎岖小路,通往错落在山坡间各处的(坑道)居所和病房,看着医院变得如此“完善”,真叫满足,年轻的姑娘们唱啊跳啊,欢庆自己双手创造出的劳动战果。在修建工事的同时,我们营地设岗哨巡逻,尤其夜间的巡逻,防空袭,防山里隐藏的特务搞破坏。女兵两人一岗值前半夜,我被分配和文书廖文君一岗,她也是重庆人,参加二野军大,毕业后入朝的,在那黑洞洞的深夜,寂静的大山里,唯有战友们的开山铁锤叮当声划破夜空在山谷中回荡。我和战友廖文君实行不定时的轮流在一定范围内巡逻,我紧紧握住冰冷的步枪,全神贯注连眼都不敢眨的巡视四周。手被冻僵了就将冻手放在嘴边,吹口热气求得短时间的暖和,在岗期间一刻不放松警惕,认真执勤,圆满完成任务,现今时已过68年,回想这段往事,心中仍然涌现暖暖的自豪感。


  配药用的蒸馏水不能完全依靠后方运来,我们几乎每天都需要利用野战蒸馏器自制蒸馏水,最要命的是严寒中使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铁质的野战蒸馏器被冻的温度极低,有时忙中出乱子没戴手套接触到外壳,瞬间手就会跟铁外壳冻粘在一起,接触面小会痛的扯下一块皮,大面积粘连根本脱离不了,必须不停浇温水才能把手拿开。随着防御工事的完善,完成医院建设,军人居住条件改善,部队又适时的发出在全军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号召,提出:凡是有兵的地方都要有歌声!上级当即给我们野战医院发放了文体器材,比如手风琴、口琴、二胡、快板、锣镲、排球、篮球、克郎球、扑克牌、象棋、跳棋等等,给我们开展“火线文艺”提供物质保证和精神鼓舞。人人高歌革命歌曲的浪潮立刻在我医院掀起,张孜、黄嘉等战友是热心有才能的业余老师,大家无论嗓音好坏都情不自禁地,欢欣喜地的唱起来,我们那时最爱唱的歌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唱祖国》、《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金日成将军之歌》,以及当时最爱最脍炙人口的苏联卫国战争的歌曲,如《卡秋莎》、《再见吧妈妈》、列宁最喜欢的《小路》等等,歌声传递力量,它能激励革命热情,增强斗志,我算是亲身感受及深刻的理解。


  我们野战医院里,重庆合川考上二野军大的学生兵居大多数,年少志气高,又受军大校风“团结、紧张、活泼、严肃”的教育,战斗中始终保持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精神,医院中更不乏多才多艺的能人,所以很快地就产生了白衣战士的舞蹈队,它是我院战地文娱绽放的一只“霸王花”。能者为师,互教互学,来自战斗生活的素材,自编自导自演的“护士舞、工兵舞、捕鼠舞、洗衣舞(给伤员洗血衣,洗绷带敷料)”陆续演出。优美的舞姿,具备生活气息的动作,配上动听的音乐,真棒!战友们还有跳民族舞的,特别是王星明跳新疆舞的扭头颈的动作,完美极了,我和几位女战友始终没学会。能歌善舞的战友很多,如女兵中的骨干是张孜、黄嘉、王星明、文兴惠、姚必娴、吴静思、吴光仪、邓治清、赵芳洲、李陆宜、熊必怀等等。男战友也是活跃人物很多,例如化验员庞一鹤酷爱拉二胡,给当伴奏或独唱自拉都很在行,此爱好年老亦不减当年。几十年后,在2006年他从重庆到内蒙古呼和浩特看望重病在身的孙瑞发老院长,他还千山万水携带着心爱的二胡,特为老院长奏了几曲。司药李万杰爱唱京戏,可我们这帮四川兵都听不懂,他仍独自唱的津津有味。何昌信、杜文屏、杜天楷、王积亭、李学高、张明生、谢增福他们不止革命歌曲唱的好,还会打快板,说评书,唱英雄。文书廖文君、文化教员刘青祥更是多面手,文艺活动落不下,还要下病房,串班组,采集好人好事,编写成文,交说唱的战友宣传。廖文君上进心强,话语不多,内秀有才不露,组织选中她提前回国上沈阳医大深造(文焕若接任),多年我们还一直保持着联系往来,2019年秋,我和她在海南东方市鸿坤小区旅居4个多月,我俩天天都沉浸在回忆朝鲜战斗的往事中,幸福快乐无比,她还情不自禁的哼唱我们当年在战场上唱的歌。有的歌我已记不得词,她都能记起写出来。她还很感慨地说,要是有人将朝鲜战场的文艺作品收集起来,就是很好的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的活教材。浙江兰溪人徐淑卿医助的绝活是“绍兴戏”,常常被开会的啦啦队喊:“徐医助来一个,绍兴戏来一段!”多么激情的情景。


  再谈谈我们的腰鼓队,共7-9位姑娘组成,由一人手握镲在前面领队指挥鼓点,余下是身挎腰鼓,手握鼓槌,在欢快悦耳的鼓点伴随下,整齐地完成弹跳、下蹲、劈叉、前进、后退等动作,同时进行穿插旋转变换出各种队形,各个个人轻松活泼认真地表演。首次预演就获得好评叫好!朝鲜战地大山沟里根本找不到腰鼓,所有腰鼓等道具都是我们想办法自己制造的。我们从战地上捡回美国兵扔下的空罐头铁盒,将两个罐头口对口用铁丝连接,在接头处外面缠上布条纸带封闭好。两个罐头的两头底部就是鼓面,再经过细致加工美化,保证外形美也要声响纯正动听。鼓槌是从山上采集的木质缜密坚实的树枝加工而成,小槌根部的穗和佩戴腰鼓的带子,是用美军照明弹用的白色降落伞,用红汞水及龙胆紫药水稀释,染成深浅不同的红色和紫色,这就打扮成像模像样的特色腰鼓队。我们腰鼓队和舞蹈队的节目都被指名参加上级(军职机关)会演,一次次都收到好评。我自知,表扬的不是技艺,是创作、是自力更生、是群众性的革命激情。后来上级专门给我们从祖国运来一批真腰鼓,我们都高兴得要上天。


  多姿多彩的群众性文艺活动在我野战医院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上级组织表扬我们医院,说我们在完成治疗伤员及病号的中心医疗工作中,并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文艺活动,创造出这么多生活气息浓郁的文艺节目、各种舞蹈、腰鼓也不简单嘛!官兵们都积极投入革命的乐观精神,豪情万丈,士气高涨应给你们嘉奖!后来特派宣传科同志来给我们照相,那个135胶卷的小照片如大拇指大小,人头很小,而我们当做是最高奖赏,精心珍藏。少数战友将保存至今的老照片经放大翻拍,在战友之间作为最珍贵的礼物交流。


微信图片_20200811110845.jpg

  在持续一年的防御战中,我参加了部队爆发夜盲症的治疗和反细菌战以及抗击40多年不遇的大洪灾,“三反运动”等这些没有硝烟的战斗,我经受了考验,得到了锻炼,养成不怕死、不畏难、不嫌累和苦的性格。部队将士们长期营养不良,居住环境潮湿(防空洞坑道里),又疲劳过度致常见内、外科病员增加。我药房在司药(连级军官)带领我和战友(调剂员)谢增福,依据临床治疗需要,开展多种新业务。例如自烧蒸餾水、配制盐水、葡萄糖液、局麻注射药、关节穴位封闭的药液。外用的鱼石脂软膏、冻疮膏等等。内服健胃散也自个配制,使病员早日恢复健康重上前线杀敌。对注射的药液我自告奋勇先注入我体内试验,若没不良反应才发到临床使用,由于工作积极勇敢荣记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我12军防务任务完成,奉命将阵地防务交回给67军,部队再次撤回谷山修整。但战争瞬息万变,还没回到谷山,就被兵团首长王近山四调(一调91团,二调92团,三调93团,四调34师)12军立即参加上甘岭战役战斗,我们火速由北上改南进奔赴上甘岭前线,投入到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时间是1952年的冬天11月1日!



  (作者 袁素芬)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