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5日下午,在著名的海滨城市青岛,在以革命先驱孙中山命名的中山公园一处长廊旁,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李贵华、杨宗鸣儿子李建平,小心翼翼地从包里拿出一张珍藏70年前的1958年10月8日的朝鲜劳动党《两江日报》,大标题为“扣人心弦的战友们友谊之礼”,刊登其父李贵华等志愿军京剧团主要创作人员,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告别演出的照片。

      志愿军京剧团演出的京剧是《志愿军英雄传》也就是后来改编的《奇袭白虎团》前身。

     看到李贵华、方荣翔等三位编剧的感人事迹,看到这张穿越两个世纪珍贵的历史档案,看到志愿军老兵保家卫国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笔者肃然起敬,赞叹不已。

     这张本该收藏到抗美援朝纪念馆的珍贵报纸,由于年代久远,虽然已经泛黄,它却见证了中朝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坚若磐石的真实写照。

       记得2019年6月20日,习近平首访朝鲜在朝鲜《劳动新闻》文章中说,中朝友谊可以说是“历久弥坚金不换”。

1596808534314863.jpg

     是的。中朝人民的友谊由来已久,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

      退伍军人出身,如今也到了退休年龄的李建平,是青岛“小草红歌合唱团”乐队好友。

      出于对志愿军老兵的崇敬之情,我曾多次想采访他的老母亲,但均被婉言谢绝。

      近日,获悉他的母亲刚刚不幸去世,尚未从悲痛中走出来的李建平按捺不住悲痛之情,眼泪婆娑,断断续续讲述了父母戎马一生、九死一生、传奇一生、奉献一生,跌宕起伏、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

     李建平的父亲李贵华,是地道的北京人,母亲杨宗鸣是河北霸州人,均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

     幼年时他母亲家境贫寒,十几岁卖给人家当童养媳。后来偷着跑出来,追随共产党参军入伍。

     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李贵华、杨宗鸣投入了轰轰烈烈地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了新开岭战役、隆化战斗、四平战役等,参加大小战役、战斗上百次,九死一生,久经沙场,功勋卓著。

     后来又跟随部队挥师南下,参加了解放海南岛战役。

     解放战争,凯歌猛进,所向披靡,每次战斗胜利过后,李贵华、杨宗鸣都会积极参与文化、娱乐活动,讴歌英模人物,表演节目,歌颂人民军队的丰功伟绩。

     在战争年代,李贵华、杨宗鸣这对朝夕相处的生死战友,在战场上简单举行新婚仪式,结为革命伴侣。后来经过部队的培养,夫妇俩踏上文艺之路。


     朝鲜战争爆发后,这对革命伉俪,艺术搭档,又踊跃报名参加了抗美援朝。

     夫妻俩跟随部队一路向北,坐着密封的黑车厢内,没有半句怨言,经过五天五夜行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596808680640958.jpg

      此时的李贵华、杨宗鸣已经有了第一个儿子。出国前,按照组织安排,把孩子寄养在志愿军沈阳留守处,义无反顾地奔向新的战场。

(《奇袭白虎团》左图,作者李贵华、裘派京剧大师方荣翔在朝鲜战场)

     在朝鲜战场上,艰苦的条件,特殊的环境历练每个志愿军战士。一天,杨宗鸣忽然接到国内志愿军留守处打来的噩耗电话,告诉她四岁半儿子时候因脑膜炎不幸夭折!始料未及的杨宗鸣,受不了丧子之痛打击,悲痛欲绝,当场晕了过去。

      生在娘身,疼在娘心,杨宗鸣天天以泪洗面,后悔自己,没有让儿子多吃点母亲乳汁,作为母亲感到非常内疚,对不起这个可怜的孩子。

      丈夫李贵华看妻子整日愁眉不展,就经常劝她,别哭坏身子,留住青山在,等朝鲜战争胜利的时候,我们回到祖国再生几个。

     李建平常听父母说,朝鲜的冬天特别冷,温度都在零下20℃左右,积雪很深,严寒刺骨,有很多人都被冻伤了。在雪地里走,鞋里都是雪水,鞋袜都湿了,越湿越冷,直至脚上都已经结冰,鞋袜和脚都冻到一起,根本脱不下来。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虽然装备不如美国,但是士气高涨,美国的大兵吃的是面包、压缩饼干加罐头,而中国的士兵吃的是不及时的高粱米团、炒面就雪球。中国的军人不怕死,因为有信念,有担当,不辱使命,因为死是为了保家卫国。

      有一次,身为志愿军京剧团导演的李贵华和著名京剧裘派传人方荣翔,在讨论创作时,突然,美军飞机在空中盘旋,扔下了几枚炸弹,然后敌机猛烈扫射,突然临空爆炸,当场被扫射炸死五六个战友,李贵华和方荣翔因恰好走至一颗大树边,听声音不对,赶紧围着大树兜圈子才幸免于难。

      后来,每每想到那些埋在异国他乡的战友,李贵华都忍不住要默思良久,眼眶湿润。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李贵华生前经常教育身边的孩子们,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些曾经最可爱的人,不仅仅只是一1596808595124013.jpg页页静止、发黄的历史,更应该是一声声进军的号角,一首首英雄交响曲,鼓舞着战友和后来者奋勇向前,向前。

(李建平和父母)

     每当谈起抗美援朝战争中奇袭白虎团这一经典战斗时,人们大多能想起京剧《奇袭白虎团》中严伟才的原型一级战斗英雄杨育才,但是许多人并不了解这场惊心动魄战斗背后的细节与那些鲜为人知的英雄,更不知道,李贵华、方荣翔是其中的编剧之一。艺术来源于生活,李贵华根据志愿军亲身故事,经过和方荣翔多次打磨,改编,终于完成该剧本。

      这张四人黑白合影照片,是1955年在朝鲜战场上,李贵华夫妇抱着三岁的儿子李建平和方荣翔一起的合影,见证了血雨腥风的中朝友谊、战友情谊。

     只有触摸历史经纬里的铮铮铁骨,穿越时空感受那段清晰的岁月,才能更真实地感怀英雄、怀念英雄。

     1958年志愿军回国后,志愿军京剧团与山东省京剧团合并,李贵华、杨宗鸣脱下戎装,带着几枚立功勋章,集体转业到了泉城济南。

      十几年的摸爬滚打,从南征北战,到抗美援朝胜利,李贵华、杨宗鸣夫妇,高标准,严要求,处处保持军人本色,脱下军装仍然还是个兵。

     1964年,为参加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进行复排,李贵华、方荣翔等导演,孙樟、曲志刚等舞台美术设计。宋玉庆扮演严伟才,邢玉民扮演韩大年,方荣翔扮演志愿军团长,殷宝忠扮演志愿军政委,俞砚霞扮演崔大嫂,栗敏扮演崔大娘。六十年代中期《奇袭白虎团》被封为“样板戏”,山东省京剧团曾一度调往北京,编入中国京剧团。

     六十年代中期,为了繁荣当地文化,青岛京剧团为了引进拔尖人才,在全国挑选一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加盟,李贵华被“三顾茅庐”,一家人来到青岛安家落户。李贵华担任京剧团导演。

1596809009732659.jpg

    1970年,济南军区根据李贵华非同业绩和特殊贡献,破格特招他二次入伍,在前卫文工团任导演。

     1972年,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艺术片,基本保留了该剧的原风貌。

     二次入伍的李贵华,珍惜组织的信任, 夜以继日地编排节目,由于积劳成疾,52岁正值创作高峰的李贵华突发疾病,带着遗憾地离开了他心爱的舞台。这位在战争年代和朝鲜战场上没有倒下的老战士,享受厅级待遇的抗美援朝的老兵,永远闭上了眼睛。

     济南军区在北京八宝山为李贵华举行隆重的追悼会,方荣翔等李贵华生前一大批志愿军战友纷纷为他垂泪送行。

     送走了相濡以沫的战友,告别了心爱的伴侣,擦干眼泪的杨宗鸣带着四个儿子回到青岛,住在一个冬不保暖、夏不遮雨的阁楼里,每天要攀登144级台阶进出阁楼。

      在朝鲜战场八年的时间里,由于长期在防空洞生活,她落下了严重关节炎,双腿扭曲成了罗圈形,走三步歇两步。

      大儿战争年代不幸幼年夭折,丈夫中年离世,三儿子残疾,四儿子又因病去世。

     特殊的人生经历,特困的家庭条件,没有击垮老兵杨宗鸣,她既当爹又当娘,坚强的站起来,凭着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没有向组织伸手要待遇,在简陋的阁楼里一住就是四十年。

      她说,我就是个老兵,没有什么资本,比比我牺牲的千万战友,我没有资格和党和政府伸手。

    他告诉儿子,解放军是不怕死的。我死了后,不要开追悼会,把我骨灰撒进大海。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1596809243118113.jpg

      李建平告诉我,八一前夕,老人想看看电视里的建军节文艺节目,谁知,突然摔倒了,再没有爬起来。老人走的时候告别仪式很简单,只几个儿女到场,处理了老人的后事,把母亲遗体火化。

   (志愿军老妈妈杨宗鸣)

     多少次林弹雨,多少次冰霜雨雪,多少次硝烟弥漫,多少次风吹浪淘,战旗依然火红……

      敬礼!志愿军老战士。

      采访结束,瞬间,我脑子里回荡起一首《英雄儿女》主题曲:

风烟滚滚唱英雄,

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

人民战士驱虎豹,舍身忘死保和平!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