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翻阅报刊时,看到一篇介绍《菜根谭》一书的文章,称其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意深远,耐人寻味,是一部“万古不变的教人传世之道,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于是便到图书馆借来欣赏。读完以后受益匪浅,有所悟,有所察,有所得,也有相见恨晚之感。如果早年读之,一定对工作和思想会有帮助,对自己的人生也会产生积极影响。此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有的问题讲的非常深刻,感受很深,写出来和朋友们分享。

  劝人重德。文章开篇便提到要洁身自好“栖守道德”。书中阐述了立德的重要性:“修身重德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大意是一个人的高尚品德是他一生事业的基础,就如同兴建高楼大厦一样,假如不事先把地基打的很稳固,就绝对不能建筑既坚固又耐久的房屋。作者把德与才的关系作了深刻的阐述。指出“应以德御才,勿持才败德”。认为一个人假如只有才学才干而没有品德修养,其人生的道路不堪设想。从这里不难看出作者在看待德与才的份量上把德摆在了第一位。结合自己过去工作的实践经验进一步认识到:德是灵魂、是统帅,指一个人政治坚定、为人正直、仁义厚道、有容人之量;才是能力,指一个人头脑聪明、洞察秋毫、刚强坚定、有毅力有魄力。我们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而且要把德放在第一位。如果找不到德才兼备的合适人选,宁肯选择德高才低的人,也不选择才高德低的人。因为德高才低的人会把全部精力用在工作上;而道德品德不好的人会把才干用在搞邪门歪道上,而且能力越高危害越大。

  劝人戒贪。贪婪是万恶之源。书中告诫人们:“一念私贪,万劫不复,人只一念私贪,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心中出现贪婪或偏私的念头,他原本刚直的性格就会变得懦弱,原本聪明的头脑就会变得昏庸,原本慈悲的心肠就会变得很残酷,原本纯洁的人格就会变得很污浊,结果就等于毁了他一辈子的品德。所以古圣先贤一致认为,做人要以不贪为修身之宝。从这里不难看出:贪念的产生,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密切联系,人生的幸福与苦恼全是由自己的意念所造成。名利的欲望太强烈等于把自己往火坑里推;贪婪之心太强烈就会使自己沉入苦海;只要有一丝纯洁观念,只要有一点警觉就能使苦海变成乐园。可见意识观念不同,人生境界就会改变。可谓念正“天堂路”,念邪“地狱门”,万法由心生,万事由心灭。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历史上的杨国忠、严嵩、和珅之辈的归宿是这样,当今的周永康、令计划、郭伯雄、徐才厚之流的下场也是如此。我们应当从中汲取教训,时常提醒自己“贪如火,不遏则自焚“,始终在诱惑面前保持警惕,如此方能避免贪欲之灾。

  劝人行善。所谓善就是好,就是正,就是舍己为人、吃亏让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归为一句话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为社会做贡献。它代表的是一种只为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在纷纭复杂的社会活动中,人与人的素质不同,在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上也不尽相同,就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如何化解?书中指出:为人处事要让一步;待人接物要宽厚;对名利不要一个人独占;对错误和损失的责任不可完全推到他人身上。这就是劝告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要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善良,多一份同情,时时处处要想到对方、善待对方。作者所指的与人为善绝不是无原则的当和事佬,他要求“对善良的君子要宽厚,对待邪恶的小人要严厉”。也就是说在原则问题上,在邪恶面前要刚正不阿,坚决抵制,对于蓄意伤害他人的害群之马,必须坚决反击,因为抵制邪恶本身就是在做善事。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