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不同风,百村不同俗”。老家莱阳北乡山村,乡情浓厚,民风纯朴。其红白之事,日常生活风俗习惯逐形成浓浓的地方特色。就是说生儿育女之事,在老家的风俗是添喜,一系列风俗习惯自然形成,让人们忍俊不止。


添喜

玉米棒在院屋檐下挂着,黄灿灿散发出甜甜的气息。花生囤积在小院一角,花生果粒粒饱满。家里的媳妇儿要生娃娃了,农家小院挤滿了家里人,等待添喜传喜讯。接生婆风俗习惯是,生了男孩欢声笑语狂叫大呼:生了个大胖男,添喜啦。要是生了个女丫头片子,接生婆又来了,细嚼慢咽吞吞吐吐:生了个小闺宁,添喜了。生了小孩的人家,喜主在屋门上方插桃树枝,枝节上挂红布五彩条,捆两颗葱,预意避邪吉祥。又在告诉乡下人,本家添喜了,可不要毛毛草草闯进,那个叫踩生,你可做孩子的干爹干妈。生个男孩掉进了福堆,生了个女孩一声叹息,唉声叹气掉泪汪汪。不是管你愿意不愿意,送子娘娘送来了儿女,就是一个小生命,家里人就是这样的认为,添了一个孩,添喜。家乡风俗习惯,老家重男轻女由来已久,这是一种改变不了的风俗。90年代,老家生男生女不在看重,男女都一样,小孩出生就是添喜。


报喜

小孩出生第二天,喜主家忙安排礼品,打点东西。煮满满一锅鸡蛋,出锅后调好大红色染料,逐个把鸡蛋染上红色,图个欢喜吉祥。生小孩子,吃红皮鸡蛋,家里家外亲朋好友都要求分享,红色喜庆吉利。忙着烙千层大饼,大饼大大的,到娘家报喜。姥爷姥姥大姨二舅都要分,小孩爸喜气洋洋,一路手提肩扛来到小孩外祖父家,谓之报喜。也有称谓答喜。小孩的外祖父家里闻女儿添喜,回报早巳准备的鸡蛋、小黄米、面条丶小孩衣裳被子之类。俗称送米,也叫送喜,由报喜人带回。老家有个喜主,报喜回来路上,看着满满一蓝红皮鸡蛋,一时食欲大开,剥皮吞噬起来,一步一个鸡蛋,吞了七七四十九个蛋,落了个笑话,二彪报喜———一步一个蛋。等十二日那天,娘家人姥姥大姨二舅母女将出动,到女儿家看欢喜。现在,老家的娘家人大方了,出手阔气。对自己的女儿添喜,送米改变为送钱,多者过千,小者上百。


送喜

三日吃面汤,又称喜面。喜主在小孩出生三日中午,吃面汤和送面汤。老家人称为送喜。连夜擀好手擀面,煮熟鸡蛋,染成红色。中午,喜主家所有走动的五服里的亲戚,上门吃喜面,每人两个红皮鸡蛋,面随便吃。左邻右舍,前街后巷。喜主每家一晚喜面,两个红皮鸡蛋,接受喜面的人家,必须要给喜主家送米。来家送米的,都是老家的妇主,提着鸡蛋点心,多者十几把。(一把十个)。少者十几个。在大手的送件小孩衣服,礼尚往来,人之常情。看小孩夸小孩,自己的孩子自己夸,女人之间好说话。女人坐月期间,送米来往的都是乡下妇人,男人是媳妇儿生孩子——使不上劲,一边去呆着。


请客

孩子满月了,坐了一个月的月子,喜主家妇可以下地活动了。这一天孩子满月了,喜主家要举行仪式,早早布置酒席,宴请本家和参入送米的左邻右舍。酒席隆重讲究,一鸡二笋三汤四大肉,其次上其它热菜凉菜,中间上一小碗面条,一个红皮鸡蛋,这在老家。叫隔席饭。最后大鱼上桌,以此喝酒菜己上完,俗称,见了鱼尾,到了地头。喝的红光满脸的人,兴高采烈在街头巷口评说。大多人家同时请客叫上送米家的婆娘,也好好让她们上席,好好享受一次。有句话叫:一年三百六十五,等来满月喝喜酒。过这个满月,送米人家的女人,幸福满满的。

老家风俗,一个地方的特色,一个地方的习俗。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