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的电视剧本《哈东战事》被吉林省一位文艺界朋友推荐给其录制单位,但因三百万元投资要我出50%而落空。不过,他们的修改意见我很感谢。到2007年仲夏的一天,我又把《哈东战事》修改一遍。写完了最后一个字,我习惯地看看台历,啊,8月13日!天啊!真是苍天有灵吗?这一天正是我电视剧中的主人——曾驰杀疆场,跃马横枪战斗在吉林、松花江荒原水畔的义勇军战士——冯国霖老先生驾鹤归西12周年的忌日!

放下笔,我翻开了曾筹备近10年的电视剧《哈东战事》,仿佛那为民族独立而战的一幕幕气壮山河的场面又活生生地出现在我眼前……


冯国霖老先生1903年出生在河北省燕山脚下遵化县。母亲早逝,父亲为生活所迫去闯关东杳无音信。他幼年辛勤劳作,铸就了一身强壮体魄,弱冠将至,只身跋山涉水,徒步走了半个中国,到吉林省农安县舅家谋生。然而,天下乌鸦一般黑,他仍无法填饱肚皮,又一次狠心去长春投东北军当兵。当时的东北,不论在城还是乡村,日本浪人横行。长春的日本租界,就如同日本国土一样驻有军队、警察。1920年,东北军26旅50团士兵张XX、何XX在长春头道沟日租界与日本警察发生口角,两人竟遭毒打。已是下级军官的冯国霖挺身而出,与张何三人找日本人报复,张、何将日本警察刺伤,日本人追来,冯国霖掩护张、何二人逃脱,他被抓住。吉林镇守使署屈于日本人压力,冯被判刑两年多,关在吉林第二监狱。不想,冯国霖由此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机:他在监狱里认识了赵尚志,并被培养成中国共产党员,直到多少年之后,他一直称赵尚志是“心中的启明星”。
  “九一八”事变后,已出狱的冯国霖在吉林市一个朋友家接到赵尚志亲笔信,要他“抓枪杆子,开展武装斗争”。于是,他设法打进了驻蛟河的伪661团。在这里,他凭着一颗赤城的红心,终于组织三个连伪保安队哗变,成立“抗日独立支队”,这就是有名的“蛟河暴动”。共产党员冯国霖高举抗日大旗,在松花江岸边向日本侵略者射出了复仇的子弹。
  从此,这支队伍在以后义勇军抗日中与冯占海、李杜部及其他抗日部队参与了遭遇水曲柳、血染拉林仓、攻占双城堡、保卫哈尔滨等重大战役,只是他的部队始终保留“独立”二字,这其中奥秘,冯占海不理解,李杜不理解,只有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明白,知道这是赵尚志的安排,他向冯国霖说;在抗日斗争中,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不应当是一个营、一个团、一个军,应是整个抗日队伍!冯国霖就朝这个方向努力着。


我同冯国霖先生未曾谋面,至今仍是憾事。然而,老先生声音仍留在其曾经工作过的单位里。我敬佩老先生,愿将他的事迹书于史册,以励后人。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为编史修志,我去辽宁鞍山市采访过市人大一位领导,当年他曾经任过延寿县公安局长。他所经历的一段历史,正是新中国成立前夕,那时延寿县作为东北根据地中心,曾经是松江省委、省政府所在地。在建立巩固根据地斗争中,延寿曾经创造多次辉煌,如土地改革、剿匪斗争等都积累很多经验,都在后来的解放新区推广。这位领导为我这次采访提供了难得的珍贵史料。最后在闲谈中,他向我提到冯国霖这个名字。他说这个人值得大书特书,因为在义勇军抗战中立过赫赫战功,尤其桶子沟反击战,他率一个营击溃日伪军一个旅!

冯国霖,桶子沟,第一次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位领导告诉我,他在延寿县当公安局长时,下面有个锄奸队,队长就是冯国霖。这个队其实是县委、县政府保卫人员,因为那时在县政府附近还有关押土匪的监狱。匪首王兴武是剿匪后期抓到的,这个家伙顽固不化,始终抗拒改造,闹监闹狱,还阴谋暴动。冯国霖等人对他进行了极严厉又诚恳教育,他居然和监管人员对抗。冯国霖觉得,王兴武的行为不利于改造其他罪犯,不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他把想法反映给公安局长,经过调查核实,确认属不可救药,终于在有险于监管人员的危急情况下,处决了这个罪恶极大的反革命。

关于桶子沟战役,我试图从史料中找到描述,但让我很失望,那些记述义勇军抗日的史书中我居然只找到一句话:“义勇军,在桶子沟打了胜仗”。而在延寿,我却搜集到大量口头传说:如,桶子沟战斗打响后,延寿组织了战地救护队,建立了临时医院,有人参加掩埋英烈遗骨……更有令我兴奋的是,在我们掌握的伪警务人员中一个叫李允孚的人,曾经是冯国霖警卫员,是他在敌人眼皮底下掩护过冯国霖,他还告诉我,冯国霖还健在。

我终于得到有关冯国霖和他率部与其它义勇军抗日的第一手资料,写出了有关桶子沟战役的第一篇文稿,整理出了有关义勇军在哈东抗日斗争史料中还没有给读者解开谜底的调查报告。这份材料经过我的争取和有关权威部门核实、查证,有了欣慰的结果: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出版的义勇军抗日史料中,关于桶子沟战役的描述,写上了冯国霖的名字。

辛青山,曾任东北军延寿统带部统带,“九一八”事变前,因治军不力,被免职调出,宋希增接任统带。“九一八”事变,辛青山投靠熙冾,在1932年初,他率几个人潜入延寿,赶走宋希增,夺了统带部,于大头任命他为“旅长”,辖宾、延、方、阿、珠、五六县统带部驻军,公然与义勇军为敌(因为这一天是1931年腊月廿三,小年,故称“延寿闹辛事件”)。辛青山,一时成了哈东义勇军心头之患。

1932年3月,冯国霖率队参加桶子沟战役后,独立营名声鹊起,队伍一下扩大到近千人,冯国霖被任命为团长,进驻宾州城。延寿红枪会久闻冯国霖大名,派出精悍队伍,请求冯国霖消灭辛青山。此时,李杜任义勇军总指挥,他也觉得辛青山不除,不利于哈东义勇军反击作战,于是同意了冯国霖的作战请求。

当时,辛青山也把队伍集中到宾县,驻夹板站,旅部设在镇内一个烧锅院内。冯国霖和红枪会队伍运动到辛青山驻地,他们还不知道。发起进攻时是在黑夜里,在喊杀声中,辛青山的乌合之众一下子全军覆没,但打扫战场时却不见辛青山。天亮之后,士兵终于在枯井中见到这个“旅长”,他吓得面无血色。冯国霖没有因他投日而治罪,却苦口婆心,晓以民族大义,辛青山终于良心复苏,同意参加义勇军,后随冯占海进关。


“九、一八”事变,日伪军长驱直入,于1932年2月初逼近哈尔滨。李杜、冯占海、赵毅、邢占清、丁超等部义勇军,组织了轰轰烈烈的哈尔滨保卫战,冯国霖任督察处长,率独立营受命督查军纪,他尽职尽责,为义勇军在哈尔滨保卫战中树立了良好榜样,维护了义勇军在市民中的声誉。更为重要的是,在哈尔滨,他又一次见到他心中的启明星——时任满洲军委书记的赵尚志,更坚定了他作为共产党员率领队伍赶走日本侵略者的决心。

1932年2月5日,旧历元旦,哈尔滨失守,义勇军退居哈东各县,前敌总指挥设在延寿,冯国霖又负责义勇军军风纪督查。他率部驰骋在各驻军处,一方面鼓舞士气,一方面查违纪违法案件,正风纪,又唤起民众支持。赵毅部驻闫烧锅,一个连长强奸妇女被冯国霖查明,找到赵毅言明厉害,最后为正军威,把那个连长就地正法。

王之佑任前敌总指挥,义勇军作战失利,他心灰意冷。熙冾、于大头了解王之佑为人,多方利诱,劝其降日。冯国霖看在眼里,他同冯占海当面制止,背后劝说,结果王之佑还是丢下义勇军和哈东人民期望走到敌人那边去了。冯国霖却同自己的部下发出铮铮誓言:中华民族子孙爱国卫国,守土有责,有人认贼作父,卖国求荣,大家齐力讨之!即随冯国霖抗日,就做到只要一息尚存,也要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


哈东义勇军抗战一直坚持到1934年,因为南京政府不予支持,武器弹药无法满足作战需要;敌人的分化瓦解,又涣散一些意志薄弱的人,轰轰烈烈的哈东抗战历月经年,惊天动地,悲壮惨烈,虽败犹荣。大部分义勇军将士后来转入关内,唯有冯国霖没有动,他记住赵尚志的话,仍留在哈东,融入民众抗日浪潮之中。

1934年10月,赵尚志在珠河成立了珠河反日游击队,冯国霖看见了光明,他主动同地下党取得联系,接受党的指示,继续在松花江南岸广大地区与日伪军激战。1935年春末夏初,冯国霖去下江参加军事会议,部队由代理团长史步洲率领。在舒兰、五常山里队伍与数倍于己的日伪军遭遇,寡不敌众,史团长壮烈牺牲,队伍被打散了,冯国霖奉党指示转入另一条战线继续同敌人战斗。

1936年以后,东北抗日斗争进入艰苦时期,抗日联军主力转入下江,与组织失去联系的冯国霖处境也十分危险,他在哈尔滨做工谋生,一则养家糊口,二则企图找到党组织,但无结果。1938年夏天,他的原警卫员李允孚念完警校在延寿警察署当了股长,冯国霖一家经李允孚帮助,在延寿县闫家烧锅隐居下来,一直到1945年腊月359旅解放延寿。不久,县民主政府成立,他找县长梁明德,安排在公安局里当了锄奸队长。

1946年,冯国霖在得知李兆麟出任松江省长后,离开延寿县去哈尔滨找李兆麟要求参加工作,恰遇李兆麟被害,他唯一的知情人惨死在特务之手,他怀着极其悲痛心情,随送殡人群献上一束悼念的白花,率领一家老小迁回吉林省农安县高家店。


“九一八”事变,冯国霖28岁,血气方刚,敢作敢为,不忍日本警察欺侮,是出于民族义愤;他决心抗日,是赵尚志培养成共产党员以后,那是民族义愤的升华,意识到抗击侵略者非一人一时之蛮干,他把赵尚志关于“抓枪杆子,搞武装斗争”的话记在心上,并付诸于实践,于是有了蛟河暴动,有了冯国霖独立营、独立团;因为心中装着党的指示,他的队伍在义勇军抗战中一直把“独立”二字冠在队伍前面。当赵尚志在哈东建立我党领导抗日武装后,他的队伍便自愿融入其中,接受党的领导和指示。1946年前,冯国霖跃马横枪,战斗在松花江上下,荒原水畔,军旗猎猎,百战沙场,几次负伤,转入地下,艰苦万分,被捕入狱,九死一生,夫妻离散,夜思断肠!他千方百计寻找组织,只想再次走上战场。抗日战争胜利了,他觉得自己没有文化,心甘情愿的挈妇携子回乡务农,开始默默无闻地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同亿万劳动人民一样欢欣鼓舞,大干社会主义 ,他无奢求,只愿贡献。乡亲们说他抗日有功。他说他应尽匹夫之责。他课子弄孙颐养天年,但十年动乱,却不得安静,“群专”找他,清队查他,让这位已经古稀之年的老人,不得不讲出当年叱诧风云的往事。开始,那些好事的人并不相信,不过在一身浩气老人面前,说话都自觉低了三分。

面对老人袭来不公正遭遇,子女们无法忍受了。他们要讨回公道,老人摇头制止了。他说:“社会回报不可能那么公平,有的人牺牲了,连名字都不知道……”子女们仍然不忍老人在人们心目中不明不白,他们不想为父亲争一枚勋章,求一世英名,要一分奖励,只求得一个清白,让世人知道,他们的父亲,是曾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中国共产党员!


文学来源于生活,但又应高于生活,我的电视剧本所取史料,就是冯国霖当年率队参加义勇军抗战的一段历史。我没有只写他自己,写的是那个时代,那个中华民族遭受侵略、践踏的黑暗岁月,及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我用了冯国霖的名字,没有溢美,没有夸大。他经历的战斗壮怀激烈,走过的岁月血雨腥风,我想通过冯国霖等人与日本侵略者拼杀画面,鼓舞起中华民族后人的民族志气,建设好今天的社会主义祖国。

我还声明,我不是为冯国霖树碑立传,但我却有让人记住冯国霖其人其事的愿望,因为这位老人所受的不公正待遇,我也有无法忍受之感。同时我想让后来人记住,在那个岁月幸存下来的生者,和已长眠于九泉之下的死者。

我在剧本最后写了两句话: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还有一句:一个忘记过去历史的民族,永远挺不起自己的脊梁!
  而冯国霖就是中华民族一员,他的所为,当师后世子孙!

这就是我对冯国霖老先生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