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诗经·小戎》里的一句吟咏,刻下了华夏民族对玉的最初文学记忆,也在其后的岁月长河里,给了人们无尽的遐想。

  玉是大自然神奇造化的产物。许慎《说文解字》解释:“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不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这一注解从物质形态(石)、艺术要求(美)及精神内涵(德)三个方面,讲述了“玉”的含义,即兼具坚韧质地、晶莹光泽、美丽色彩、细润纹理、悦耳声音之美的石头,方为“玉”。

  “玉器的出现是先民从蒙昧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被赋予了特定的价值观念,是一个人的身份、精神世界和自我修养的体现。”扬州玉器厂总工艺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高毅进在其《天人合一的扬州玉雕》一文中,用这样一段话讲述了玉文化在中国的起源。1596162336425713.jpg

  

       穿越岁月的爱恋

  中国人爱玉的传统,可追溯至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者在陕西临潼姜寨少女墓中,就发现了专用于装饰的玉坠。但在国家尚未形成的神权时期,玉最普遍的用途还是祭祀和祈福。与上天沟通需要极尽的虔诚,为此,先民们捧出了所有的心智。

  在新石器中晚期的东北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一件龙形玉,前吻上翘,尾部卷曲,额部及下颌刻有细密的网状纹,额头向后脊延伸有一条长21厘米的长须,其工艺水准可谓该时期的扛鼎之作。

  人类文明总是与河流相伴相生。除了东北辽河,在黄河和长江中下游流域,玉器文化也在繁茂发展。如在山东境内龙山文化遗址发现的双面神人兽面纹玉锛,中有涡纹双眼,鼻翼横纹装饰,头戴对称花冠,颌下云纹环绕,体现了精致的琢艺。又如江苏武进境内的良渚文化寺墩遗址中,有一件玉琮被称为“史前玉器的代表作品”,其上雕琢了极其细密的云纹、弦纹,刻纹最细处仅0.7丝米,须用高倍放大镜才能肉眼看到,堪称鬼斧神工。

  自夏商周起,由于国家的建立,玉开始成为权力象征和政治工具。而国家机器对玉石资源和制作工具的绝对支配,又使得琢玉工艺长足发展。如商王武丁之妻妇好墓中,曾出土玉器755件,其中的禽鸟类饰品构思奇特别致,雕刻灵动如生,技艺几近纯青。

  乱世黄金盛世玉。玉与安定的社会、廪实的经济紧密相连。历经纷乱之后,中华大地上崛起了一个强盛的汉朝,又因其推行厚葬,使今天的人们有幸在一座座恢宏的汉墓中欣赏到至美汉玉。除了著名的金缕玉衣,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盘龙望天玉件,线条刚劲,琢面光滑,雕刻技法属于典型的“汉八刀”,即多用宽阴线,看似一刀削成,实则用砣轮反复琢磨,显示了汉代的精湛工艺。

  几番鼓角争鸣,数度大浪淘沙。以严谨宗法为特征的时代结束,开放、活跃的大唐王朝掀开了历史新篇。由此为端,中华文明进入了经济空前繁荣、中外交流日益扩大、文化艺术多元交融的新阶段,玉器文化也因万千元素的汇集而达到了崭新的高度。尤其是宋代以后,随着士大夫阶层的形成、金石学的兴起、绘画艺术的发展,玉器逐渐成为文人墨客把玩、欣赏之物,雕琢讲究韵味,技法出神入化,正如明人高濂所评:“宋工制玉,发古之巧,形后之拙,无奈宋人焉。”其间佳作有松树鹿纹玉佩、仙鹤衔草玉佩等。1596162433954444.jpg  

       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日趋发达,玉器逐渐演变成财富的代名词,精工巨制层出不穷。其中,清宫廷玉器以其格调高雅、工艺精致而留名史册,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山子雕,其特征是在山峦形状的石料上,采用多种雕刻手法,表现层次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山水题材,代表作有陈列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禹治水图》和《秋山行旅图》等。

  

         美玉背后的身影

  “别看一块美玉光华四射,其雕琢过程却是漫长而艰辛的。”高毅进语言不多,每天在扬州运河之畔的工作室“问鼎阁”里与玉相伴,是他的生活常态。

  在这里,笔者见到了飞转的砂轮、滴流的水管、大小各异的磨头、石条等设备和工具。高毅进说,玉雕分为开料、设计、水作、抛光四大工艺流程,磨削是加工的基本方法。由于玉材坚硬,又是单机手工操作,一件玉器的雕琢周期少则一个月,多则数年之久。1596162494191190.jpg

  高毅进的手粗糙且沟壑遍布。“学艺那会儿,手被机器划破是家常便饭。这么多年,老茧长了一层又一层,能不糙嘛。”他平和的语气,仿佛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今年55岁的高毅进,童年时家就在紧邻扬州玉器厂的地方。他时常扒住工厂围栏,看一块块粗砺的石头运进厂门,又变成一件件精美的玉器运出来。这一神奇的幻化过程,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1977年小学毕业时,得知扬州玉器学校招生,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1980年,他分配进入扬州玉器厂,师从老一代玉雕大师刘筱华学习炉、瓶、鼎等造型的玉器制作。一开始,他就显现了与众不同的勤奋,经常别人下了班,他还在车间里练刀工。转眼三年过去了,师傅说:“你可以满师了”,他却摇头:“不,我还跟着您学。”师傅纳闷:“难道你不知道,徒工满师后的待遇不同?”他回答:“我不稀罕,我要学本事。”

  “这孩子是块料。”师傅喜在心里,从此教得更加认真,小高也学得更为踏实。几年后,小高对精雕细镂的传统工艺已掌握纯熟。

  1986年,他参与了白玉珍品《五行塔》的创作,该作品后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1989年,他独立创作的青玉《百寿如意》,一举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珍品) 奖。至此,他才同意结束自己的学徒生涯。

  然而,没过几年,国有玉雕企业开始不景气,工资打了折扣,很多职工丢下手艺,转行去1596162633788084.jpg做轻松且收入高的营业员、销售员等。有人劝高毅进趁年轻也去转型发展,可他摇摇头,吐出五个字:“我喜欢做玉。”

  既然决定做玉,那就该趁热打铁把名堂搞大,可高毅进像故意设谜似的,竟从此没了声息。直到 2003年,在第二届中国玉雕作品天工奖评选中,他以白玉作品《海棠兽耳炉》和《三脚链条圆瓶》连摘两枚金奖,而重归人们视线。此后,他的创作如同井喷,几乎每年均有精品问世,迄今共获国家级大奖100余项,其中金、银奖70余项。               2008年,碧玉“宝鼎”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艺术精品博览会特等奖。2015年,白玉“大桃洗”获中国玉石雕作品天工奖金奖。

        

         辉煌之下的思考

  “扬州玉雕曾经辉煌,但要实现新的发展,需要广纳营养,再壮筋骨。这就是我花费十四年所做的思考。”对于自己的“沉寂”,高毅进这样解释。

  扬州的琢玉史可以追溯至53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高邮龙虬庄遗址发掘出土的玉璜、玉玦、玉管即为例证,在古籍《书经·禹贡篇》中亦有“雍州贡琳琅”“扬州贡瑶琨”的记述。

  随着扬州历史上三度繁荣,扬州琢玉工艺出现了汉、唐、清三次高峰。扬州汉墓出土的玉器品类繁多,造型优美,且已采用透雕、阴线刻和浅浮雕手法。唐僖宗时,盐铁史高骈在扬州建有“御楼”,用金玉制作蟠龙蹙凤数十万件装饰其中。诗人杜牧也在其《扬州三首》中,以“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等诗句,记录了扬州玉器制作的繁盛。唐天宝十二年,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不仅带去玉环、水晶手幡、玳瑁叠子等玉器,还带了琢玉师随行。

  至清代中叶,扬州已成为全国玉材主要集散地和玉器主产区之一。两淮盐政除在扬州建隆寺设立玉局,大量承制清廷各种陈设玉器外,每年还按岁例向朝廷进贡大量玉器。尤其是乾隆年间,新疆向朝廷进贡了一块高130厘米、重1000多斤的巨型玉山。宫廷匠师花费半年,只雕了二成工,乾隆十分不满,下令将玉发往扬州。扬州琢玉师发挥超凡技艺,用四年时间,在这块本不出众的玉石上雕出了秋天的草木、峻拔的山峰、陡峭的崖壁、崎岖的栈道、行走的驮队,并起名为《秋山行旅图》。整个作品层次分明,布局有致,意境高旷,乾隆大喜,两次赋诗赞颂“扬州工”的绝妙。

  著名的《大禹治水图》白玉山更是扬州工的巅峰之作。其高2.24米,重 10700斤,由乾隆皇帝钦点下发扬州制作。作品耗时六年,用工达15万个,展现了大禹率领民工凿山开渠的壮阔场面,其人物之众多、山林之重叠,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社会经济逐年衰退,扬州琢玉业也随之凋落。上海被辟为商埠后,扬州玉工开始流向上海和香港等地,留在本地的玉雕艺人转而务农或其他职业。直至20世纪50年代,政府将失散在民间的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扬州玉器厂,扬州玉雕技艺才重获新生。

  数十年后的今天,举国之内政通人和,玉雕艺术亦如春花绽放,并形成南北两大流派。北派以北京为代表,涵盖辽宁、天津、河北、部分河南、新疆等北方各省市,南派则包括长江沿岸及以南地区,并分为几个支派,如“上海工”“苏州工”“广东工”“福建工”等。这些流派各有特点,如北京玉雕讲究传统,擅长方寸材料的精细制作;南阳玉雕以技巧灵活和色泽显贵著称;海派玉雕以题材创新和设计巧思见长;苏州玉雕以“小、巧、灵、精”出彩。

  满园春色之中,扬州玉雕如何香逸群芳?经历十余年的光阴,高毅进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海纳方能重生

  “琢玉不只是一门技术,还应当是一种艺术。琢玉者要提高艺术修养,同时要吸纳高层次的艺术人才进入玉雕行业。”这是高毅进的见解,也是他的行动。

  1988年,他考入扬州职工大学,用四年时间系统学习了装潢美术设计课程,并自学通读了《中国青铜器全集》《中国绘画全集》等中外艺术专著。持续的“充电”,让他的鉴赏和设计能力有了质的提高。他从一个“翻刻”设计师图稿的工匠,成长为能够发现和表现玉料之美的艺师了。

  在他的眼里,白玉的本质已经至美,对白玉的雕琢应当多用减法,即少用工艺堆砌,代之以写意、简约的表达方式。他设计并制作的《荷塘清趣》白玉茶壶,仅在壶体四分之一的面积上雕了一朵白荷和一只青蛙。如此素颜,非但没有减损茶壶的美感,反而让白玉的莹润展现无遗。对于碧玉、墨玉、青玉,他则借鉴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元素,将其雕琢成鼎、犀牛、提梁卣等造型,尽显稳重大气。

  在他的努力下,一些高等艺术院校也与扬州玉雕界开展了合作,将其先进艺术理念注入扬州玉器的设计和构思,如《五亭套壶》等作品就是智慧碰撞的结晶。1596162775217999.jpg

  伯乐相马的道理同样适用于琢玉:先相玉,参透它的外貌和品性,才能因材施艺,尽显其美。曾有客户送来一块有杂色的翡翠玉石,其前聘请的设计师打算将黄色部分去掉,高毅进却决定将这部分留下。他认为,市面上的翡翠大多为单一的绿色,多一种颜色或许能让作品脱颖而出。最终,这件翡翠瓶获得了2008年中国玉器百花奖金奖。

  “玉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做一件少一件,因此要惜玉,让有限的材料发挥出最大的价值。”高毅进在设计一套玉壶时,将壶膛里的玉石芯掏出来,做成茶叶罐,废弃的边角料成了又一件艺术品。

  海纳方可重生,这一理念深刻影响着扬州玉雕。传承中求创新,典雅中见巧思。2006年,扬州玉雕被收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迄今,已有顾永骏、江春源、高毅进、薛春梅被明确为该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现在,高毅进关注最多的,是扬州玉雕持续发展以及后备人才的问题。他利用自己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提交了多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建议。在他和众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央和地方财政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投入了专项保护资金,工艺美术行业名师带徒的鼓励机制已逐步实施,一些学校还开设了玉器等传统工艺美术专业。

  美玉有幸,琢后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