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6065484796862.jpeg


我们一代一代都这样走过,写好自己,告慰先灵,昭示后来……

——题记


“家谱”是记载、承载,彰显的是血缘关系,宗支繁衍之迹,长幼亲疏之序;“家风”亦是门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自然精神风貌。前者是记录,有据可查;后者是传承、潜移默化,一种自自然然的、没人要求的,自觉自愿、高高兴兴去做的习惯与风尚。

“仓廪实而知礼节。”随着祖国的长治久安、国富民强,近年我村编修《高氏族谱》。在寻找世系的蛛丝马迹中,始祖高随墓碑、家谱碑、“王者郊祀”附记碑、五世祖高璣墓表碑等碑刻相继出土,碑现人安,不仅厘清了高庄村高氏一族的来龙去脉,从碑刻上的字里行间,也弥漫着历代祖先所倡导的家风家教,叹为观止。


一、敬宗修谱,尊祖重孝

修谱是一个家族寻祖归根、清缘备查、添世续人、承前启后的神圣使命;一部族谱,连接起的既是或已疏远的亲情及先人载入家谱的善举,又是后人奋进不辍的原生动力。

高氏祖先一向很重视编修家谱。2018年12月发现的嘉庆七年(1802年),“王者郊祀”附记碑里有原版记述:

“五世服尽,愈疎愈远”“公议修谱,俾后世明以考,而又购贞碣三,追琢磨礲为谱”,清楚地说明了修谱的作用和修谱办法;在早二日出土的道光三年《高氏族谱》碑跋文里,还有这样记载:“右为高氏族谱嘉庆七年大宗密()()其事嶟父经营序次迄今二十余年矣阅世生人阅人成事嶟与密子香林聚族谋之撤旧换新添世续人敢云述之之()贤但欲承先启后耳1595883235870877.jpg

七世孙嶟薰沐敬誌

龍飞道()三年岁次葵()十月初一日立”

意思是在嘉庆七年用石碑雕刻好“高氏族谱”后,族谱的经营序次就经大宗密提议,由嶟父接管,到道光三年已经“二十余年”,因“阅世生人,阅人成世”,嶟就与密子商议,该“撤旧换新、添世续人”了,以利于“承先启后耳”。跋文短短几行字,将重新编修《高氏族谱》的起因与目的交代得十分明了。

 由于先祖历来重视修谱活动,特别是将族谱刻到石碑之上,给后人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从目前发现的祖碑记载,历史上有三次大的修谱活动。

第一次修谱,皇清乾隆二年(1737年)。二世祖玉春、玉夏弟兄二人率始祖孙子、曾孙、玄孙、来孙等58个男丁为大明始祖高随立碑,为后人奠定了高庄高氏族人的源头和根脉。大明崇祯年间,兵荒马乱,始祖随公携带两个年幼的儿子高玉春、高玉夏,辗转来到面对滍水的河山之阳“占籍”定居,拓荒种田,不满百年,单男性繁衍就达五十八口,可见家族之兴,根脉之旺。

第二次修谱,嘉庆七年(1802)年。从在村庄南地机井房发现的石碑残片仅存的二百多个文字不难看出,这是一通家谱附记碑,信息量巨大,依然弥足珍贵。碑文开头“王者郊祀”,引出了我们祖先祭祖之事,“每岁清明,合族会食,联同姓之懽”。在祭祖时说起话来,“五世服尽,愈疎愈远”,就“公议修谱,俾后世明以考,而又购贞碣三,追琢磨礲为谱。”买三通石碑,将家谱刻到石碑上。花费从哪里来?“盖皆茔地历年所積”,修谱活动所需资金由历年坟茔积蓄,说明在历史上高氏坟茔是有专人负责看管的。从村东机井房墙根发现的“高氏坟茔”残碑也提供了佐证。结尾写立碑目的 :“眷念祖德如天之浩荡”!敬宗睦族、崇德重孝只情言之凿凿,无以复加。
  第三次,道光三年。从上述石碑家谱跋文不妨推测,嘉庆七年,密与嶟父立过一次家谱碑,且配有附记碑。二十一年后,到了道光三年(1823年),由于“阅世生人,阅人成世”,需要撤旧换新,添世续人,七世高嶟正值壮年,已有生员(俗称秀才)的功名。有感于家族人丁兴旺,就与高密之子高香林聚族谋之,决心撤旧换新,添世续人。取得一致意见后,高嶟把自己苦心经营20多年的世系资料拿出来,又不辞辛苦,走家串户,逐一核对无误后,交石匠雕刻,勒石铭记。

编修家谱,历来有之。可能是我才疏学浅之缘故,过去所见到的家谱都是帛纸线装或近年来的精装,石碑家谱还是第一次看到,而过后“百度”才知道,石碑家谱在民间少之又少,至圣先贤孔子一门所修家谱用的才是石料。当老祖碑一个个被请出,昭然若揭,从始祖碑到家谱碑,从墓志表到附记碑,从乾隆二年到嘉庆七年到道光三年,我们的祖先为“俾后世明以考”,均将一代代先族世系刻在石碑之上,万古流芳,不能不说有先见之明。

1595883391898159.jpg


二、厚文薄武,耕读传家

名字寄托着长辈对儿女的期望和志向。就始祖碑来说,从始祖到六世共61人,立碑人从奉祀男玉春、玉夏,到孙子辈義志、崇志、尚志、养志、起志、立志6人,从曾孙明奉、德、士、礼、臣、魁、道、铎、信、忠、生、哲、经、法、新、善16人到玄孙瑄、環、玺、珅、瑜、珍、琳、璣、?、玟、珏、瑺、珮、琅、珞?、珘、?、玬、琏、瑗、?、珣、瑶、璋、琇、?、琰27人,及来孙棠、桢、?、棖、柄、樸、桂、彬、相9人,没发现一个带“武”字或武字偏旁的人名。

五世祖高璣墓志表刻有“年三十一,遭父丧。悯家业之薄,弃学务耕种,精通百家技艺,拓地五百亩,构广厦四十余间”,先生三十一岁时父亲病故,怜悯家业微薄,便放弃学业,耕地种田。由于天资聪慧,多才多艺,百家工匠,样样精通,犁耧鋤粑,都是行家里手。半世辛勤,开垦置买土地五百亩,建筑房舍四十间,成为一方富户,呈现出勤于农桑的气象;“为次子步云援例入成均,延师课诸孙诵读,以图上进,悉以委之,而时加董戒。峰、嶟昆仲之所以得列膠庠者,先生之功居多”。先生十分重视子孙的学业,先送次子步云进入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又聘请名师教导诸孙诵读诗文,以求上进。并且全权委托,严加管教。而自己不时监督训诫。峰、嶟两兄弟之所以考入县学,先生的功劳居多。“故人称长者。先是社长谒堂尊。无绅民,皆长揖,后以辱下拜,故辞……先生以旷达之度,富才学而不获。致身通显,宏敷厥猷,报效我国家;以田间老,发潜德之幽光。“先生德高望重,人们往往以长者相称。先有社长拜谒县令(盛赞其德,再有乡民向县令请功),不论乡绅还是百姓,都行长揖大礼,尔后跪地下拜。先生借故推辞(不仕)……先生以旷达的气度,富有真才实学却不愿获得功名,出仕做官,实现远大的谋略和宏伟的计划,来报效国家。整日在田间劳作,一直到老,散发出有道德而不向外炫耀的光辉。墓表呈现的不是靠强势巧取豪夺,全是勤劳致富、尊师重教,不显山露水、追名逐利,而热爱故土,发潜德之幽光。

嘉庆七年“王者郊祀”残碑记载族人联同姓之欢,参加者“为士为农为工商”,也没有“为武”的记录。

石碑家谱记载,家族曾出六世天增、步雲、青雲与七世祖崚四位监生;三位生员:四世祖明道、七世祖峯与嶟;四位耆儒:五世祖瑄、環、玑,六世祖溥雲;一位耆民:六世祖會雲。在族谱里没出现一个武将军。

家谱碑、墓志表、附记碑,字字皆钉,一脉相通,展现出随公族人脚踏实地、不慕虚华,热爱和平、耕读传家的优良传承。当然,总结以上规律不是否定从武的作用,无武何来国安;文武兼备,缺一不可。但就高氏家族来说,从发现的碑刻记载分析,并不崇武尚武。


三、为而不恃,虚怀若谷

研读老祖碑还发现,我们的祖先至亲至善、为而不恃;守望相助、虚怀若谷。

五世祖高璣的墓志表载,高璣“借人钱财,无讨者;乞丐奔投,辄为留养,食客日无数。每顾而乐之,盖其天然也。以家殷实,为众所举,同国学祁,管一里社谷。春借秋还,数十年。其贫,未能完者,则代为赔之。”

什么意思?五世祖高璣借给别人钱物,从不上门讨要;乞丐奔投,皆为留养;施舍粥饭,乐此不疲,天天都有食客临门。每当看到这些,高璣不但不烦、不撵,还顿生无限喜悦。1595884036124469.jpg

他管理一里(110户)的行政事务,具体负责催收税粮。对于家贫无粮,青黄不接者,春借秋还。到秋天仍然不能完成税收任务的,就代为赔之。而他这种气度,绝不是作秀,也不是无奈,乃“盖其天然也。”

读“王者郊祀”附记碑亦感叹不已。其中“而或踰闲荡捡,游惰无赖,甚至以九……可勿抑之,可勿懔之,可勿惕之。”族人对于小偷无赖、游手好闲,也不压制、吝啬,高度警惕,则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真乃老子所云“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先祖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为人处世之情怀可见一斑。

再试举一例,虽祖碑没有记载,但作为家风也是世代沿袭。

十二世高保志1961年叶县高中毕业应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高射炮兵学校特招入伍,曾参加过保卫沿海、援越抗美、援老抗美和对越自卫反击战,后转业留置重庆。当他听说最近家里正在编修家谱时,特意致信:

“1949年前咱们村只有高、贾、蔡三姓。高姓人多是个大姓,贾姓人少,蔡姓只一家(租华恩家地种)土改时搬回任庄了。

高家虽是大姓,但不称霸欺人。在我记忆里,村里彼此和睦相处,从没有发生过以大欺小、以众欺寡、以邻为壑、相互打架斗欧之事。现在有多少姓氏我就不晓得了。

修高姓族谱,要告诫我们高家所有人,珍惜团结友爱,要谦恭谨慎,彼此和睦相处,关心和珍爱身边的每一位人。切切牢记:有利时不要不让人,有理时不要不饶人,有能耐时不要吵笑人,不顺心时不要怨天忧人。人太精明了要遭人厌,太挑剔了会遭人嫌,太傲慢时会遭人弃。相处不要斤斤计较,要做中肯诚实守信的人。

人都有缺点,应彼此包容;人都有优点,应彼此欣赏,人都有个性,应彼此谦让,人都有差异,应彼此接纳。有快乐时相互分享,有困难时要共同分担。因为我们是同宗同祖的一家人。

人生一辈子要做好四件事:一要遵祖训守祖约,正直正派、洁身自好,不给人生留下遗憾;二是教育好子女,做正直诚实的人,不危害社会;三要尽孝,照顾好老人,使其享尽天伦之乐;四要用心生活,照顾好自己,不拖累子女。”

言之谆谆,意之切切,与先祖碑刻家教一脉相承,可见高氏之祖祖辈辈与邻为亲、守望相助之风绵长久远。


四、扶危济困,乐善好施

编修家谱,四处寻觅蛛丝马迹。2018年秋,在河山山顶发现嘉庆三十八年(1773年)创建魁星楼的碑刻。五世祖高璣时年53岁,慷慨解囊,捐资助力。

嘉庆七年(1802年),长门六世高天赐为叶县境内沙河北岸的张村重修龙王庙捐款行善。

石碑家谱刻好九年后,到了道光十二年(1832年),距此东五里的贾堂村,有寺院南海观音堂,准备重修广生殿等庙宇,高嶟又闻讯而至,携族孙高澤,慷慨捐款,至今碑记犹新。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七世祖高峰之子高林桂协同族弟高园林为重修河山大佛殿等捐款。此碑现仍然矗立于河山大佛殿院内。2019年夏天,笔者在黄柏山衍庆庵门口一通字迹模糊的石碑上,又看到七世高大运(迁往牛庄居住)的捐款记载。

光绪十五年(1889年),九世高湛率领儿子高江、孙子高亮共同为重修河山玉皇殿捐款,三代同捐,难得可贵。更巧的是,一百年后,1993年,高亮之子高顺昌夫妇一起为重建的河山玉皇殿捐

款捐物,出工出力。功德榜上一向克勤克俭的高顺昌则名列高庄村第一名,其夫人(岳飞二十八世孙)岳敏捐款三百元,数额名列捐款名录第二名。现在,这两通功德碑并排矗立在玉皇殿后面。

迄今仍矗立在村委会大门口的功德碑记载,2003年高庄村修路时,在村两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全村高贾两姓联手,村民们踊跃捐款的善举。其中河山安老院捐资3000元、贾得清1000元、张玉娥1000元、贾金荣500元、高国志300元、高国钦300元,高卿、高文卿、贾留义、分别200元,闫喜、高阿基、高锁、贾国庆分别100元,高文义捐石碑一通,温保国捐过路管6根。十二世高顺昌的三个儿子,长子高潮捐1000元、次子高朝殿捐300元,元,时任湛河区地税局局长的三子高朝营,积极协调北渡镇政府、区交通局和建设局筹措资金,顺利修通了从开源南路至村上的公路,解决了高庄村有史以来出行一下雨就是泥泞不堪、寸步难移的老大难问题。

2018年修路募捐及其它募捐不再赘述。

面对近四百年来碑刻内外所自然洋溢的高氏家风,笔者作为十三世,甚感荣耀,但无才精准叙述,诚惶诚恐。不妥之处,敬请族人及尊敬的读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