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0日下午,省作协“讴歌自贸港,共享新未来”主题采访团走进保亭。当地负责对接的文友郑朝能说,文化下乡捐书给毛感乡南春村委会后,将参观南春村美丽乡村建设,然后游览仙安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对于采访团的作家来说,仙安石林并不陌生。这处全球仅有二处热带季风雨林型针状、剑状喀斯特地貌中最大的石林,无论驻足多少次,都不会让人厌烦,永远令人神往。

       第一次是2016年11月初,那是一次未竟的旅行。省作协文化下乡送书到毛感乡中心学校,捐赠仪式结束后大巴往距此12公里的仙安石林进发,却因前方小桥冲毁而半途返回,那种失落感,无人能言。

       第二次是那年的同月底,海口市作协组织作家到保亭采风。这一次,大家吸取了教训,乘坐中巴前往,终于圆梦。

       相比前几年,顺着河谷通往仙安石林的道路,不仅宽敞还全部修成了水泥路,令人感觉一新。一路上,“著名”社会活动家、省作协副秘书长彭桐略带安徽口音的主持,诙谐风趣。南春村党支部书记与郑朝能演唱的原汁原味黎族歌曲,韵味悠长。

       行至海拔700多米高的仙安岭下坡处的一个溶洞口,车停了下来。洞口上方四周的山腰上,一棵棵高大的小叶榕树像一把把撑开的巨伞从石缝间撑出,茂盛的枝叶向四周伸展。石缝间夹杂着各种野生植物,裸露的树根盘绕的千年古藤。高大、笔直的母生树,刚劲挺拔。

       洞口外面被钢筋与铁丝围住,形成一道屏障,中间有一扇钢筋铁丝门。上次来时,上面挂着一把锁,无法进入。旁边立一块告示牌告知游客:“景区尚未开发,请勿进入”。好像是老天眷顾,我们这次来时,铁丝门被人扭开,露出一个大洞。弓着身子走进洞中,发现里面宽敞明亮。洞顶很高,最高处可达五六丈之高,有蝙蝠盘旋在洞顶。有位青年说他在洞内看到了五脚蛇,还将手机拍的照片给我们看,吓得大家不敢前行。再往里走五六米,洞内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打开手电筒才能看得见。洞内有许多叉洞,有的地方宽敞如厅堂,有的地方却很小,只容一个人钻过去。洞里凉意袭身,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经过数千万年的演变,散发出沧桑气息。洞顶垂下的许多钟乳石,不时滴着水滴。可惜的是,好多钟乳石被敲断,被人当作工艺品摆在家中。看来,仙安石林的保护,迫在眉睫。

       据当地人介绍,仙安石林山下有大小两个溶洞。较大的溶洞空间开阔,水体清澈,另一个则相对较小。传说两溶洞之中都居住着神龙,称之金龙和银龙。金龙银龙经常在石林上空互相打架,打赢了的住大溶洞,输了的住小溶洞。金龙实力相对强一些,就一直住在大溶洞中,因而大溶洞被称为金溶洞。还传说尚未发现的溶洞中,有一洞直通大海。据说,有一年洪水泛滥,几公里外苗寨的一群鸭子误入洞中。半个月之后,这群鸭子竟从陵水县的一片海面上钻了出来。

       溶洞里,有路可以爬上石林。据郑朝能说,仙安岭上有一条狭窄的石缝及崖间道路,是多年前开发仙安石林旅游的单位整理的。这条依地势修建的小道,保持了原始的地貌。小道上空,藤蔓纵横,枝桠密布。两旁是原始雨林,植被茂密。路的尽头,是直入云霄几十米高的大树。仙安石林天然植被覆盖率达70%,呈现出的热带低山雨林景观,填补了中国热带岩溶石林地貌的空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进入一连片约580亩的石林,怪石嶙峋,密集如狼牙,一行行一排排,像一个个冲锋陷阵厮杀的勇士,气冲霄汉,直指蓝天,宛如鬼斧神工。溶沟似刀劈斧砍,深达5至10米,最深达25米。奇形怪状的石芽有一半达3至4米高,三分之一的为10至15米,最高达35米。百余尊大石芽和无数小石芽,形状千姿百态,极像骆驼、雄鹰、仙女、恐龙、虎豹、乌龟、海马等,令人叫绝。特别是“盔甲武士”“金鸡逗熊”“金龟探海”“天外来客”“鲲鹏大怪”等石林奇观,让人百看不厌,遐想无穷。据说,石林丛中还有许多溶洞,大小各异,千回百折,洞下溪河可渡木舟。

       仙安石林的发现,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92年底,海南师范学院的杨火教授带领一群学生,来到毛感乡南好村委会千龙村仙安岭。此前,只有极少数采药老人偶尔闯进入石林,因为不了解,敬畏地将此山称为“鬼山”或“神山”。杨教授在仙安岭探测其中一条溶洞时,发现自己走进了“东海龙宫”。

       那是一条被苗家人密传为“祖先神洞”的溶洞,据说每代只传一个人知道其洞口。凭借丰富的地下洞穴探索经验,杨火找到了一个沿背斜山东北西南走向,被称之为“神仙祖洞”的溶洞。经初步探测,地下主洞长达19.8公里,加上支洞,整个溶洞结构系统长约25公里。这一数据,大大超过了海南目前已发现的所有溶洞。杨教授一行6人,在洞中行走了6天5夜,最后从三亚山区的一个山洞中钻出地面。在洞中,他们发现了一个宽广的地下穹形大厅,长350多米,平均宽78米,最宽处达115米,面积有3个足球场大。大厅底部,密布着琳琅满目的石笋群,其中十多处高耸的雪松状、塔柏状和塔状的石笋丛林,仿佛是林海雪原中隆起的银色山岗;大厅两侧的洞壁,展现出许多片状流水产生的沉积石瀑布、石帷幔、石帘和椭圆形状的石盾。杨教授用电瓶灯光照射这些景物时,发现其表面结晶是纯正的方解石,闪烁如星,点点耀眼,好像天上的银河飞泻。距大厅西南方约800米,出现一段长约280米的“石膏花结晶”长廊。整段洞穴,晶莹透明,疑若水晶宫殿一般,其洁净纯度,为中国溶洞风光中罕见。此外,洞中还发现有地底瀑布,以及3公里长的地下河流。

       杨火教授将偶然中发现的这处瑰宝,命名为“仙安石林”。1995年,“仙安石林”的名字,首次出现在测绘出版社出版的《海南省地图册》。2000年4月,云南石林向联合国申报世界自然资产,申报附件的录像中,仙安石林成为介绍的重点。仙安石林在我国石林中的地位,已仅次于阿诗玛故乡的昆明石林。

       仙安石林集奇石青山、悬崖洞穴、古树巨藤于一体,历经千年万代地壳运动演变,沧海桑田,风雨侵蚀,逐渐形成的奇峻岩溶地貌,是大自然千雕万凿塑造的人间仙境宫殿和绝世奇观。置身仙安岭峰顶放眼,白云翻滚而来,让人飘飘欲仙,如梦如醉。环望连绵起伏的群山,纵横交错的溪河,撩人的山水美景,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