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是钢铁的队伍钢铁的兵,在战争年代英雄辈出,像群星灿烂。今天在天津北辰区一处院落,四周绿荫环抱,院落中央有一座金黄色的军人半身塑像,下方镌刻着“登高英雄杨连弟”。这里就是杨连弟纪念馆。

  杨连弟,1919年生于天津市北仓镇北仓村,14岁便开始帮工种地补贴家用,做过电工、架子工等。以后又给资本家卖了十几年苦力,也练就了一身登高技能。

  1949年初,天津解放后,杨连弟告别家人,与干过架子工的同伴一起,报名参加了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铁道兵纵队。1949年春,杨连弟在修复石门(今石家庄)到北戴河铁路沿线桥梁的过程中初显身手,为连队解决了不少施工难题,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师傅”。

  1949年3月,杨连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在解放战争抢修通往东北辽沈战役前线的北宁线滦河与安山大桥时,杨连弟创造了“在跌落的钢梁下搭枕木垛,用短钢轨代替起重工具移梁”的办法,保证了大桥的及时修复。

  1949年8月,杨连弟转战参加解放大西北陇海铁路8号桥的抢修工作。面对光秃秃四十多米高无法攀爬的桥墩,杨连弟琢磨出用铁钩绑杆子登高的办法,他带领18名战士在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条件下冒险登高作业,创造了单面云梯登高法。

  70年前,为抢修陇海铁路追击国民党残敌,刚刚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今天中铁十一局集团前身)的杨连第以大无畏精神和过硬本领,徒手单杆登上45米高的当时“中国第一高桥”桥墩进行抢修,因此被授予“登高英雄”。当年10月18日,8号桥顺利通车,比预定计划提早了12天,为解放大西北争取时间,杨连弟荣立大功一次,并被授予铁道兵“登高英雄”荣誉称号。

  1950年杨连弟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编入铁道兵团一师一团一连任副连长,当年11月赴朝参战。在鸭绿江、大同江、沸流江、龙津江、清川江、百岭川等铁路桥梁的抢修任务中,杨连弟均做出了贡献。抢修铁路,英勇顽强,立小功2次、大功1次。1951年3月,杨连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595561094192352.jpg

       1951年5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中所在连抢修龙津江大桥时,材料极度缺乏,副连长杨连弟冒着美军飞机的轰炸扫射,沿着从桥上垂下的半截钢轨登上17米高的桥墩,取下桥梁枕木40多根,解决了工程的急需。

  7月,清川江桥被洪水冲毁,他带领1个排,在流速6米/秒的激流中奋战30多个昼夜,12次架设铁路浮桥,保证了洪水期间铁路畅通并使正桥得以顺利抢修通车。同年9月,出席铁道兵团第一届英雄模范代表大会,参加志愿军国庆观礼代表团,并被特邀列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1952年5月15日,他在指挥连队抢修清川江桥时,被美军定时炸弹击中牺牲,时年33岁。6月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英雄”称号。命名其生前所在连队为“杨连弟连”。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命名陇海铁路8号桥为“杨连弟桥”,在桥头建立杨连弟纪念碑。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杨连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杨连弟荣获的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和他生前使用的步枪及“抗美援朝日记”,现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2013年,天津市筹资建立了杨连弟烈士纪念馆,用大量的图片、实物和音像资料全面展示了杨连弟的生平事迹和卓著战功,英雄永垂史册。

  抗美援朝战争中,当年的口号是:“千条万条,铁路运输第一条” 美军发言人在“绞杀战”失败后不得不公开宣称:“坦率地说,我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顽强的修筑铁路的人”。

  杨连弟入伍前经历过不少磨难,背上还留有工头皮鞭抽打的伤痕。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剥削有着深仇大恨,对共产党的领导有着朴素的阶级感情。在人民军队这所大学校,他的思想觉悟得到了升华。他作为当时难得的技术骨干,发扬忘我的拼命精神,在后勤运输战线上创造出了奇迹。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如同彭德怀所说:“如果这次打胜了,全体指战员的功劳算一半,后勤算一半。”当年响亮的口号是:“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承担此任务的骨干力量是铁道兵部队。当时,运输线上斗争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前线作战。

  铁道兵部队几乎夜夜都要进行抢修。寒冬腊月里,战士们往往要跳到冰河里摸黑施工,其紧张与艰苦常人难以想象。在美军的“绞杀战”中,铁路上有些地段平均每两米即中弹一枚。然而,志愿军有无数像杨连弟这样的英雄,不怕流血牺牲,还群策群力创造出一整套抢运、抢修的办法,终于建成在朝鲜三千里江山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1595561353101456.jpg

  杨连弟为了工作常常置生死于度外,有一次掉到洪水中,他不会游泳,竟舍不得扔掉手中的铁钳。修复清川江大桥时,特大洪水冲毁了清川江所有便桥,江心的桥墩被滔滔洪水包围。为了搭一座通往江心桥墩的施工浮桥,杨连弟带领大家连续干了七天七夜,几次搭好的桥都被洪水冲毁。杨连弟凭着丰富的经验提出搭钢轨桥,并冒着危险在最前面绑钢轨。

  由于极度疲劳,他在转身接钢轨时两手扑空,掉进江心的洪水中,幸亏战友们及时把他从下游救上岸。这时人们才发现,差点被淹死的杨连弟,竟然还牢牢握着沉重的钳子。他回答说:“扔了钳子还怎么工作啊?”

  那天清晨,一片片高射炮的炮弹爆炸的余烟还残留在大桥的上空。杨连弟又带着战士们在检查桥梁了,他发现新修起来的第三孔钢梁,由于夜里过车太多移动了五公分,他叫战士们把压机开到桥上了,准备把钢梁校正。就在杨连弟指挥战士们移梁的时候,一颗美军的定时炸弹爆炸了。一块儿弹片飞来击中了他的头部,他倒下了。年仅33岁的杨连弟。为了抗美援朝的胜利,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十年前。也就是2010年。90岁高龄的闫富珍老人是杨连弟的老伴儿。丈夫去世的时候,他年仅34岁以后,这五六十年。他一直一个人拉扯着四个孩子,未曾再嫁。那一年年过花甲的杨连弟的儿子杨长林总爱凝望自己家墙上挂着的一帧老照片。那个浓眉大眼的年轻军官与他有几分相似。他说,爸爸牺牲时,我才九岁,他几乎没有在家和我们团聚过。他的母亲也说,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有人记着杨连弟。

  杨连弟曾在1951年的十月份,作为抗美援朝英模代表回国作报告,在他的家乡天津市巡回演讲。为了不耽误任务,他没有告诉自己的家人,在现场听报告的邻居们赶忙把这一消息告诉了他的家人。九岁的儿子杨长林就跑到了报告现场,在台下大声地喊着,爸爸。正在作报告的父亲,只是向儿子淡淡的一笑,挥了挥手,这就是他留给自己儿子最后的印象。1595561848482386.jpg

  杨连第返回战场后的第15天,在检修朝鲜清川江大桥时遭受美国飞机轰炸,一颗定时炸弹夺去了他的生命,在异国他乡壮烈牺牲。

  2010年5月,他的长子杨长林来到了朝鲜清川江大桥畔父亲的墓前。当年在台下喊着“爸爸”的九岁的孩子,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

                                                                                                                           杨连弟烈士灵堂

 

  英雄远去,浩气长存。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改制而来的“中铁建”,伴随“登高精神”已走过70多年历史。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时期均经历过炮火的洗礼,出色完成战时抢修任务。和平时期,铁道兵和今天中铁建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先后参建中外诸多普通铁路、城际铁路、高速铁路、地铁轨道、高速公路、机场电站等民生工程,整体实力跃居中国基建行业一流水平,目前在建中外工程达600多个。

  在“登高英雄”杨连第诞辰100周年之间,作为其生前所在单位举办重走陇海铁路杨连第桥主题教育活动,旨在缅怀“登高英雄”、传承“登高精神”、重温初心使命,永葆“登高精神”活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助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抗美援朝中的杨连弟精神,永远激励着中铁建一代代的传承人。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