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28日,山城重庆获得解放,在校的学生纷纷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部分参加了地方工作。我在解放军同志带领下到农村宣传“二五”减租,和解放军同志在一起工作中,目睹他们身穿绿色军装,打着绑腿,扎上腰带,军帽上一颗闪闪发亮的红色五角星,精神饱满,显得很英武。他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每天吃两顿饭,那样朴实的作风,严明的纪律,对人十分和蔼,一种可敬、可信、可亲的印象,深深感染着我,对他们羡慕不已。


投笔从戎

说来很巧,在1950年10月一天,我去县城唐家沱办事,偶见墙上张贴着招兵广告,在招兵名额中女兵占2%,顿时激起了我当兵的念头。当我去应征报名时,万没想到情况变化,广告上招女兵2%的字样被黑墨抹去了。我当即面对解放军同志提问:“为什么不收女兵?解放了,妇女翻身,男女平等……”一问一答地和他们辩论着。这样一来,便引起了部队首长的注意与重视。翌日早晨,这2%的指标反倒在广告上变成4%了。我高兴的报了名,经过文化、政治考试,不但榜上有名,而是名列前茅,真是喜出望外,万分激动。

这次应征入伍的是初中以上的学生,集中在璧山,给我们发放了军装、被褥等。我穿上军装,颇感神气,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也是解放军了!在新兵集体生活中,每天学习《社会发展史》,逐步认识到劳动创造世界;初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部队集体生活里,特别注重民主生活,常开展批评、自我批评,并学会应用这个思想武器,在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出川北上,战前训练

我们在璧山通过一段时间政治学习后,步行来到江津,坐轮船顺长江而下,经三峡,沙市,宜昌到达汉口。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坐上轮船,跨出省外,沿江亲眼看到三峡艰险,懂得了日本鬼子所以未能闯进四川,是因为有军民凭恃三峡天然屏障防守。到了汉口,我们驻在一幢被日本鬼子轰炸过的大楼上,还遗留着那钢筋水泥断墙残壁的痕迹,加深了对侵略者的愤恨。在全国上下深入掀起大规模的“抗美援朝”运动中,我们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拥护和爱戴,纷纷向我军进行慰问,赠送慰问品,如鞋子、毛巾、袜子等。鞋底、袜底缝得密密实实,供我们打仗行军使用。在广大群众关怀和鼓舞下,我们乘火车北上。坐的是运货物的闷罐车厢,只有4个小气窗和半敞开的车门。席地坐卧。就这样经过许昌、郑州等地来到了华北平原——河北深县。

严寒的北国,不是冰天雪地,便是尘土飞扬,在这里进行着战前训练。训练中,北风刺骨,耳朵冻红了,手脚冻僵了,口罩冻的硬绑绑的,换下的衣服浸在水里,不久就冻成了一块冰。从南方人来到北方,在饮食上就是吃白面馒头也难对胃口,别说要吃杂粮、小米饭、窝窝头了。蔬菜是萝卜、大白菜、猪肉、粉条一锅煮。有时改善生活,包顿饺子,分班自己动手包。有些同志包出来的饺子,一煮就露馅,成了面片汤。尽管地理环境、自然气候、生活条件差异极大。这对我们刚出学校门的新兵,是一个锻炼。我们深信自己选择的道路,情绪高涨,不畏困难,坚持训练。那时我在文工区队,除训练投弹、射击外,还要加班加点,为入朝作战前的誓师大会排练文娱节目。在誓师大会上第一次为部队演出节目,深受部队欢迎,有力地鼓舞了部队士气,战士个个情绪高昂,纷纷向组织向领导表决心,写血书,决心为“保家卫国”立功劳。1595458742889940.jpg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3月初的一天,由驻地深县又乘闷罐车经天津、山海关、沈阳抵达吉林的集安。沿途车站汽笛轰鸣,南来北去运送军需物资、开赴前线作战的志愿军列车不断驶过,当地政府组织乡亲为部队送水送饭,站台前一派热气腾腾。集安就在鸭绿江边上,我们在这里进行整顿、轻装、配备武器弹药和行军中的粮食,待命出发。

3月23日黄昏,浩浩荡荡的队伍,三路纵队并列进军,高唱“雄赳赳,气昂昂……”战歌,迈过冰封的鸭绿江,进入了朝鲜国土。


在敌人封锁下艰难行军

为了保守秘密,避免敌人空袭,我们黑夜背着行装、干粮、水壶、手榴弹、洋锹等行军,白天宿营。每夜走的路程,多则七、八十里,少则五、六十里。为了更好的隐蔽防空,多是操山路走:翻峻岭,穿森林,有时也走在公路上,那公路上人员车马川流不息。有上前线接受战斗任务的队伍;有给前方运送粮食弹药的汽车、骡马;有从前线下来回后方休整的队伍和护送下来的伤病员。车鸣、马嘶、人喊……千军万马,来来往往,如潮涌一般、穿梭奔驰在一条道上。不时传来口令:“快跟上!”“别掉队!”一阵阵急促的口令和脚步声中,我们一个紧跟一个地往前赶路。在人与车混杂的公路上,注意力十分集中,一不留心就会误入其他部队行列。而敌机则常封锁交通要道,投下耀眼的照明弹,照亮半个夜空,进行扫射、轰炸,一遇上这样的情况,我们插有树枝伪装,就原地不动,以免暴露目标,我们镇静地隐蔽着,敌机未发现目标,就飞走了。有时敌机也会盲目俯冲打机枪、投炸弹。

到达宿营地后,有的住在被敌机炸毁的屋子里,有时露营山野树丛中,有时住在先前部队挖的防空洞里,低着头弯着腰杆钻进去,也顾不得有多潮湿,背包一放,还要自己动手烧饭、烧水烫脚,在烧火时不能冒出烟火暴露目标。饭后休息,睡过白天,我们又整装出发了。

朝鲜地势山岭连绵,河流交错,气候寒冷。三月下旬的山路,还冰雪复盖,岭高路滑,在崎岖的羊肠小道上,高一脚、低一脚,行走十分艰难,一路上常摔跤。听到这个刚爬起,那个又跌倒,谁也不懊恼,听到“叮叮、当当”的洋锹、水壶、菜盆倒地的撞击声,反倒不约而同哈哈嘻嘻一阵笑,阵阵欢笑声,冲破了寒夜山野的寂静。记得我们区队副李导演,戴的眼镜摔得只剩下一个镜片,这使他更大大提交了摔跤的次数,每挨到他摔跤时,我们更是一阵大笑。

要过封锁线,又是一声声紧促的口令:“跟上!”“跟上!”我们班小杨只有14岁,个子又小,穿着又大又长不合身的棉军装,脚穿一双高统大棉靴,走起路来一歪一歪地,沿途都在大家的帮助下行军。副班长石季玉是个四川高个子,分管生活,她背一枝苏式步枪,还经常给小杨背背包,两个背包重重地把她两肩压得红红发肿,她的腿筋脉也受到损伤,行军结束后仍长时间里一拐一拐的走路。我们就是这样紧跟部队跑过封锁线,上气不接下气地到了安全地带,便听到“原地休息”的口令,这时心花怒放,好不快活,立即卸下背包,迫不及待地去找小便的地方,找水喝。在短短的休息当中,简直是争分夺秒抓紧时间躺在背包上,有时传来“呼噜”、“呼噜”的鼻鼾声,不知是谁,竟进入了梦乡……

有一次跑过了封锁线,原地休息下来,我渴极了,水壶已没有水,便向一个又一个女同志问去,她们摇摇水壶均无声响。终于走到一个睡着的男同志身边,我摇摇他的水壶,“咣当咣当”发响,我急于拿起水壶,“咕嘟、咕嘟”喝了几口,顿时心里十分清凉,好不惬意。但走不多时,谁知嘴里逆发出一股股的汽油味儿。哎哟!喝了汽油了,这是那位“烟哥”把打火机用的汽油灌在水壶里,害得我一路上直喷出那股难受的汽油味。这件事直到如今还牢记在我的心坎里。

要过江河,我们挽上裤腿或脱掉棉裤,手拉手肩并肩地慢慢地涉入水中,那管它水有多冷,那管月经来潮的日子,顾不及影响健康。走着走着水淹没了膝盖、大腿,乃至胸膛,这时双脚似乎飘飘然然不能着底了,我们就彼此互相支撑着,你拉我拽地,艰难地渡河到达对岸。

连续二十来天在战火中昼宿夜行,爬山涉水,也不知爬了多少座山岭,淌过了多少条江河,跑过了多少封锁线,冲过了多少次敌机袭击。日复一日,两腿红肿,脚板上打起豆大的水泡,仍坚持在敌炮火中冒着生命危险行军,在种种困难面前不示弱,不懊侮,不气馁,高唱着“我们年青人,有颗火热的心,紧跟革命向前进……”我们年轻女兵与男同志们一样一步一步地走过来,完成了奔赴前线的行军任务。1595458605127838.jpg


勤奋工作,乐观生活

踏上唇齿相依的朝鲜国土,亲眼看到朝鲜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残暴的敌机,狂轰滥炸,房屋被毁,村庄被烧,到处是焦土、废墟。在一次黑夜去兵站扛粮的路上,见敌机投下的燃烧弹,烧着了朝鲜人民的房屋,老百姓抬着烧焦的尸体,我们气愤填膺,对残忍的敌人十分憎恨,对祖国大好河山更加热爱。因而,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以高度责任心去做好每一件工作,完成各项任务。

每次战斗结束,有不少同志立功,也有不少同志牺牲,对立功的功臣们要整理他们的英雄战绩,向其家庭所在的政府报喜;对牺牲的烈士悲壮的战绩加以整理在部队中进行宣扬。通过许多可歌可泣英雄战绩的整理,自己也受到很大教育。如我团九班长刘宝成同志在旧社会逃荒要饭,受尽了苦难,到了革命部队提高了阶级觉悟,在战场上负伤不下火线,最后拉响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孤胆英雄高守馀同志,他一人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保住了阵地。这些英雄。烈士感人的事例,有力地激励着我。

部队总结出现代化作战经验,需要提高干部文化水平,而我们部队干部多是来自工农的子弟,深感文化低的困难,为了帮助他们学习文化,我们创建了战地速成学校。教速成识字法到速成写作法,热心为他们早日掌握文化知识,耐心传授,手把手教他们,经过他们主观努力,克苦学习,终于迅速提高了文化程度,当他们能看懂文件和工作报告时,我们无比欣慰。

为了活跃部队文娱生活,我们把美国兵的大罐头筒做腰鼓打,将留声机搬进坑道播放。常香玉的豫剧、《王大妈要和平》、《美帝国主义罪恶滔天》等唱片,很受战士们欢迎。

我们女兵也要站岗放哨,驻地分散在山沟里,夜里站岗,时而听到森林中“唰唰”的响声,或一种怪叫声,也不知是特务的恫吓或野兽的吼声,令人毛骨悚然,我们端着枪,握着手榴弹,睁大眼睛,警惕地注视着四周的动静。大家宁肯少睡些或不睡觉,多几个女兵三三两两分头来回巡视,或隐蔽在黑暗处、屋檐下,严密地监视着一切可疑的情况。

一切为了支援前沿部队,我们有时供应不上粮食,就以黄豆拌大麦、炒面、啃压缩饼干充饥,没有菜就到山坡野地里挑野菜,在水溪边捞水芹菜。有时我们到一二十里路外的兵站去扛粮,开始我们女同志扛不多,只能用小袋分装扛回。经过一次一次的锻炼,一袋50斤的面粉也能扛回来,我们的体力就是这样练出来的。能吃大苦耐大劳,挖防空洞、砍树、抬木头、搬泥土,到高山割茅草,亲手盖防空洞居住。在这样的日子里,也从没有忧愁和苦恼,没有私心杂念,没有嫉妒,十分纯真,十分豁达,十分乐观,同志们亲密无间的生活在一起,总是乐呵呵的,还经常在睡梦中高兴得笑醒过来。这些日日夜夜的战地生活,深深影响着我的一生。

岁月匆匆,50年虽已经过去,但上述种种经历,仍不断萦饶在我的脑海中,一切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而今我年已古稀,当年那血火青春的激情,仍常在我胸中涌动,使我浮想联翩。抚今思昔,展望未来,令人无限感慨,义愤,激动,汇成一个声音:毋忘历史,毋忘先辈!先烈们用鲜血、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祖国人民能有幸福的今天,是和他们流血、牺牲分不开的。

对那些在革命战争中艰苦奋斗,积劳成疾而失去劳动力又孤苦无助的老志愿军,不能被遗忘,不能与一般贫困群众等同相待,应享有公正合理的待遇。这是一个经历战火洗礼的女兵热忱的渴望与期待。

 

(作者  唐贤琴)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