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喷薄而出的太阳渐渐地升高,然后在蓝天白云中漫游到西边,将天边的流云染成一片姹紫嫣红,燃尽了所有!

       日出日落,暑去寒来。时光如水,岁月如歌。我曾是一名知青,曾对人生有过美好的憧憬和梦想!

       知青的名字并不轻,现在的年轻人并不完全了解这代人的坎坷经历。他们是共和国的长子,是一代肯吃苦耐劳,为国家和小家奋斗一生的特殊群体。请不要忘了,在改革开放艰难起步的初期,是这代风华正茂的人,挺直脊梁挑起了敢于担当的重任。他们吃苦耐劳,不计报酬,舍小家为大家。

      无情的沧桑岁月,将我们这代人引领的越来越远,回首往事,澎湃不已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感慨万千!虽然我们的青春年华都倾泻于广阔天地之中,可就是这段不平凡的经历,造就出一代具有坚忍不拔、肯吃苦耐劳的意志顽强之人。吃过黄连才知道甜没错,当过知青才知道什么是苦与累,并在日后的生活中无论遇见什么艰难困苦的坎坷都可逾越!

     (一)知天命之年  豁然开朗

       我是2001年从商海中急流勇退的,也可说是最早被大浪淘沙的吧!从吉林来到大连定居后便低落隐居,回顾自己的前半生,酸甜苦辣五味俱全。刚开始怎么也想不通,欠我的钱凭什么不还我,特别是借我的钱!三年之后我想通了,钱财乃身外之物,一切都没有健康快乐地活着重要。于是,心渐渐平静下来,开始在家琢磨写作。自媒体时代,对于爱好文学的老年人来说,真是一大福音。你可以回忆自己的过往,也可以撰写小说、散文,不受任何人干涉,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任你写。我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之中,每天都坐在电脑前,敲击几页文字。高兴时写的心花怒放,悲泣时写的泪流满面,写作不仅可陶冶情操,还可让人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宁静。一头扎入到写作之中的我,忘记了生活中的烦恼,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和愤然,书写我的曾经,畅想我的未来。我把生活的点滴小事记录下来,形成几百篇大大小小的文章,并先后撰写了短篇小说《洁 爱》、中篇小说《兄弟情》、长篇小说《难忘的岁月》。《兄弟情》和《难忘的岁月》都是战争题材小说,《难忘的岁月》描写的是朝鲜战场战俘营那段悲壮的史篇,书写了两代人的悲惨坎坷命运。

       为了开阔视野,从2012到目前,我自驾行驶了15万公里,游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一些周边国家,拍摄撰写了100多篇游记。还准备举办摄影展,偶尔还画两幅油画。通过自驾游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特别是描写景物的作品确实有声有色,充分体验了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的真谛! 

      (二)十八岁 扛起粮袋子

        回顾我的青春岁月,好像就在昨天。我是1972年毕业生,1973年曾经在粮库扛了一年多的粮袋子,繁重的体力劳动不仅是8小时,在接收公粮时还经常加夜班。做一个粮食囤子得70多吨玉米,一个装卸队由10多个人组成:茓粮食囤子两人,将地上的玉米装入麻袋中需要四人,将粮食袋子抬起来放入扛袋子人肩上由三人组成,剩下六七个人,将不缝口的玉米袋子扛起来,然后踏上略颤抖的木跳板上,将180斤重的粮食袋子倒入导粮机的漏斗中。

       北方的深秋,无叶的树枝在习习的夜风中摇曳,枯黄的蒿草中静悄悄,没有往日蛐蛐的鸣唱。昏暗的路灯下一群还在挣扎的飞蛾,围着灯光不停地煽动翅膀。

       轰鸣的导粮机不知疲倦地旋转,一群头顶蓝色帆布的装卸工人,按规则有序地扛着粮袋子,循环跑上跳板。鹅黄色的玉米粒颠簸地冲出输送皮带,源源不断地流入席围的茓囤之中,草帽形状的玉米峰缓缓地在增高。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一个70多吨的粮食囤子便巍然屹立在粮库大院之中。每人均扛两万多斤玉米。当时的解放牌汽车才拉四吨粮食。往粮店卸面粉,我最多一次曾经扛过10袋面粉,一袋面粉50斤,共计500斤重。

       我当年刚满18周岁,还是长身体之际,扛了一天的粮袋子,躺在装卸队的大炕上疲倦地一觉天明。早晨起来腿关节也觉得轻松了许多。虽然扛粮袋的活累,是个出大力的活儿,但在那个吃不饱的贫穷年代,在粮库扛袋子可有细粮和大豆腐吃,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呀。许多送公粮的农民,他们虽然有力气,但不会扛粮袋,见我年轻小孩扛的非常娴熟,都敬佩羡慕不已。

       粮库做饭的殷师傅是山东人,是个跑腿子,他非常喜欢打扑克。我经常和他一起打扑克(三打一)我牌技好赢多输少,一个月赢半个月伙食费不成问题。由于经常在一起打牌,买饭时他也关照我,我的米饭按得比其他人的实沉。有时晚上打完扑克饿了,殷师傅要是赢了钱,我就向他伸一下舌头,他便去厨房给我弄点吃的。至今我还依稀记起殷师傅那浓重的山东口音:“小吕,晚上打扑克哦。”

       为了改变家里的贫穷状况,我把扛粮袋所挣的钱全部交给了母亲。我每天的工钱一元五角七分,晚上加班给六角钱。我还利用业余时间画柜门玻璃画,一套8至12元不等。

       1974年8月24日这天,母亲带我到桦甸县城的第一百货商店,来到钟表柜台前。当时的国产手表需凭商品票购买,最好的表是上海牌手表120元,我父亲带了一块万年青牌手表80元。母亲趴在柜台上认真地看了半天,相中了瑞士产的大英格手表,然后问我行不?我见价签上标价:260元,将信将疑地:妈,你要给我买这块大英格手表吗?母亲抬头看着我,毅然地点了下头。我没有思想准备,木然地不知所措,真是既高兴又吃惊。母亲深情地说:明天就下乡了,户口都迁走了,能否回来还未知。虽然家里穷,买表的钱都是你扛粮袋挣的血汗钱,妈妈给你攒着买了这块表,如今你已长大了,也该戴块手表了。母亲爱子的深情厚意永远印在我心中!

       260元钱的大英格手表,很少有人戴。手表是全自动的,而且还是夜光盘。我戴上这块手表很神气自豪,经常挽起衣袖将手表露在外面。这块手表伴随我度过了知青的艰苦岁月;陪伴我走入无忧无虑的美术校园生活;与我一起进入工厂并成家立业;又与我下海经商一路走来。


      (三)难忘的知青点   那些人   那些事

       1974年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上山下乡成了一名知青,由于之前在粮库扛了一年多的粮袋子,农村的体力活对我已不成问题了。

  微信图片_20200719111833.jpg       这是我当年下乡的青年点,我用白石灰写的“扎根农村干革命”的大字还依稀可见。

        我下乡的青年点东依汗屯,坐落在群山环抱的山坳之中。村子东面的山后就是辉发河。山谷间的滔滔河水,宛若一条巨蟒,从天外逶迤而至。北面的茂密的森林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这些大小动物经常出没于庄稼地中。这儿的大山里还有非常丰富土特产资源,东北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全村五十一户人家,住的都是草房。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虽然这里是依山傍水,而且还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可这里的村民,仍然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贫穷生活。

        我是青年点的点长,在生产队还担任政治队长。青年点的生活让我安排的井井有条,各种蔬菜不仅品种多而且还分早晚种植。我们养了10多只母鸡,四头肥猪,不仅可改善生活,逢年过节杀猪还给每人分猪肉拿回家。县里的知青带队老师特约喜欢住在我们青年点。

        1976年唐山地震后,东北地区余震不断,为了防震号召大家搭建地震棚。男生住在圆木搭建的玉米楼子里,我在院子里用松木杆子搭建了个防震棚,供四位女生居住。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青年点养的两头大肥猪都300来斤重了,本来打算等过年前杀了,留着冬天慢慢吃,大家都主张中秋节杀一头。生产队长也和我商量,咱们屯子的猪就你们青年点的猪大而肥,杀了吧!我想,中秋节,也是传统节日,大家辛苦了大半年,也该犒劳一下了。

        社员购买猪肉都是赊账,等打完场卖完公粮,生产队分红时从中扣除。社员买完肉后,剩余的猪肉我分了12份,让知青们拿回家过节,每人大约五六斤猪肉,又将猪头、猪蹄、还有猪下货烀了两大锅,把生产队长、会计、打头的(带领大家干活的人)等人请到青年点大吃一顿。

        那个年代没有冰箱,剩下的猪肉只能放水缸外下面保鲜,为了防止被偷或被猫叼了去,得有人看守。知青们满意地拎着猪肉回家了,我是点长将方便让给大家不能回家,做饭的赵亚珍也不能回去,我和她的猪肉由同学们给捎回去。

       晚上我从生产队开会回来,回到玉米楼子上睡觉,发现我的行李不见了,我便下来问赵亚珍看见我行李了吗?她有点不好意思地支吾道:让我搬到院子里的地震棚里了。我听了,站在院子里不知所措,稍后对她说:地震棚就几平米大,我怎么能与你一起住呀?她听了后低头不语。我要去搬行李,她央求道:我一个人也不敢在那儿睡呀!一个女知青,单独住在村子东边的地震棚里是不太安全,万一出事呢,见她那可怜的样子我的心也软了下来。于是就答应陪她在地震棚里过一晚。由于每天干活都非常劳累,再加上喝了点酒,我合衣躺下就睡着了。当公鸡喔喔鸣啼的时候,白茫茫的塑料布上挂满雾气,赵亚珍已经收拾好被褥起床烧火做饭去了。一夜无事, 想想那时的我们思想单纯,为人淳朴。

       我所在的北台子公社是县里竖立的农业学大寨示范典,全公社1000多号人集中在一起修梯田。每次大兵团作战,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我们生产队都是由我带队参加。当时提出的口号是:“顶着星星走,围着月亮转”。也确实是天不亮就起床吃饭,到了田间地头天才蒙蒙亮,晚上干到看不见才收工。赵亚珍经常踏入水中。  后来我才知道 赵亚珍有夜盲症,她晚间上厕所看不见木板,当时的农村厕所,都是用圆木凿卯合成的,距离地面有两个台阶高,上面铺两条木板。要是掉下去可真是够危险的。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飞逝的岁月如白驹过撩。多年之后,那些往事就像发生在昨天,那些人依然是当年的样子。


       (四)幸福晚年

       如今,我已到了知天命之年, 沧海桑田中依稀可见蹒跚的足迹,汩汩的江水缓缓东流,难忘的蹉跎岁月如歌。当年的知青现已两鬓斑白,虽然年轻时吃了很多苦,扛粮袋练就了一双坚韧的铁肩,庄稼活磨出了一双厚重老茧的双手,今后无论遇到任何艰难困苦都可战无不胜!庆幸的是,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特别是目瞩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崛起,更感到无比荣耀和自豪。

       回首过去,没太多遗憾,热血沸腾的青春我们投身农村,踏实劳动;改革开放的年代我响应号召,投入商海。在千帆尽过时,我实现了自己行万里路阅万人的夙愿。这跌宕起伏的一生让我感到活着充实。生活在当下,才是我最喜欢的人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