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西山在滇池水畔,记得上中学时,读到云南诗人戈壁舟的一首诗《西山睡美人》,其中几句我记得清楚是,“大地当时床,床头明月掌燈,青天做帐,帐上缀满星星……”那时,我就憧憬,什么时侯我到昆明看看西山睡美人呢?

不想,到了晚年,昆明居然成了我的久居之地,而且家就在西山附近。当然,离滇池也不远了。

人称五百里的滇池,像一钩弯月镶嵌在云贵高原上,烟波浩渺,天水相连,冬季红嘴鸥上下翻飞,与游人共处,显得自然界飞禽与人的和谐悦然。这一景观不仅在云南、在全国,乃至国外,不是一时,而使常年游客如织,流连忘返!不过,你不要以为,人们只是观赏湖景,还有西山——人们难忘的西山睡美人的迷人神态。

当你站在观景台上,举目西山,真的一个睡美人仰卧在滇池边上,她那一头秀丽的长发,低垂在滇池的碧波里,而她好似眼望蓝天,任湖水在梳理她的长长幽发!美人在享受轻轻的微风拂面而过……也或还是在聆听一曲悠扬的小提琴曲——因为,在她的身边,人民音乐家就长眠在那里!

西山聂耳墓坐落在太华寺与三清阁之间的山坡上——这是几次迁修后的安息之处。

1938年,聂耳墓在高至华亭寺公路西侧,1954年曾重修过一次,当时郭沫若题写了碑文。1980年根据人民的强烈要求,国家在西山太华寺与龙门之间选址,修筑今天的聂耳墓。

聂耳墓成琴状,主体是个琴盘,墓穴为琴颈,道上有7个花台,似如7个音阶,24个台阶,寓示聂耳年寿24岁。琴盘顶部有7块晶莹黑墨石,分两行上刻写“人民音乐家聂耳墓”。

目仰碑刻,庄重敬慕,肃然致悼,瞩墓思情,热泪盈眶!

——不仅是我,人皆如此!


聂耳,(1912——1935),云南玉溪人,原名聂守信,曾以子义或紫艺等为字。他出生寒门,父亲悬壶济世,但家道清贫,唯得欣慰是聂耳生来对乐器尤为喜爱,吹打弹拉,均无师自通。父亲爱儿子才智,1930年,资费令聂耳去上海发展。在上海,聂耳举目无亲,曾做过店员、小工等糊口,然而,才华终会有识,第二年,聂耳就加入了“明月歌舞社“成了一名小提琴手。

1933年聂耳结识了左联著名作家田汉,从此,聂耳看到眼前光明未来,他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不久经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加入左联,并成为左联文化斗争的生力军,他在左联音乐、戏剧、电影领域里发挥了“匕首投枪”的作用,常用“黑天使”笔名抨击当时社会上的靡靡之音,提出“大众呐喊”的战斗口号,深得广大群众的赞扬,是左联文化斗争大军里的一位中坚力量。

然而,不幸的,当组织上派他去苏联深造,在转道日本时,于当年7月17日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鵠沼海游泳时溺水身亡。


我拜谒聂耳墓是一场春雨过后的上午。西山青翠欲滴,百花盛开,空气新鲜,游人比肩,走近三清阁的过道上,看见远处太华寺庄重肃穆,附近的山坡朝阳处青松在轻轻的山风中飒飒低鸣,那儿就是聂耳的安息之处了。

我采集了一束白色的鲜花——游人都是这样走向聂耳墓地,先看见的是似乎是个”耳”字壮的造型,上面写着“聂耳墓地“四个字,附近是聂耳塑像,他站在那里表情温和的看着向他走来的每个人。

聂耳安息的墓葬看去是一个偌大的琴盘,7个似音阶一样摆在墓前,让人想到在聂耳的生命里音乐是他的一切,是他带给中国人乃至世界上唤起不甘心屈辱压迫的最强音符的出处!

聂耳1932年入上海联华影业公司,任联华影业音乐部主任,并为电影《母亲之光》作曲,他是为大众、为劳动母亲写的,他人生第一首歌《开矿歌》就在这部电影里诞生。1934年他组织了〔百代唱片公司〕从而进入了他为电影作曲、创作歌曲的黄金时代。聂耳一生写了31首歌曲和几部脍炙人口管弦乐曲。其中《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远远超过电影本身的力量,鼓舞了全民族抗日斗争必胜的信念。

1934年,由夏衍编剧的电影《风云儿女》开拍,聂耳作曲,配合剧情,由田汉写了义勇军进行曲歌词,1935年春,电影制作过程中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制止和镇压,田汉、阳翰笙被捕,聂耳也被列入逮捕名单,党组织为了保护聂耳,决定聂耳远赴欧洲苏联考察学习,于是聂耳带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谱,在1935年4月25日由上海取道日本去苏联,在日本,聂耳认真地修改了《义勇军进行曲》,寄回了联通公司。然而,没想到的是7月17日,这位天才的音乐家竟离开了他热爱的音乐事业,同时也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电影《风云儿女》播出以后,《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远远超出电影本身的力量,鼓舞了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斗争到底的决心和意志!

《义勇军进行曲》集中表现了工农大众在旧中国阶级压迫的和反抗,唤醒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决心和意志,被称之为“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的鼓声。”

《义勇军进行曲》1949年九月在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被定位代国歌,1982年全国第五届五次人民代表大会上正式确定为国歌!


我从聂耳墓地回来,久久难以平静,觉得对这位真正的无产阶级音乐家知之太少。从小就会唱国歌,但理解国歌,以及对聂耳所处的时代写出千古不朽的战歌唤醒中华民族走向世界民族之林的深刻含义,我承认还在肤浅的层次,于是我在昆明找到了党史研究界的同行,云南党史委告诉我:“……聂耳是一位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光辉形象的作曲家……是革命音乐作品的开路先锋。”

他们还向我介绍了聂耳早期的管弦乐曲《翠湖春晓》。

1927年,聂耳15岁,清贫从医的父亲把儿子送进云南省第一师范学校,聂耳住在离翠湖公园不远的小西门,他上学下课休息总是被公园里的民歌民乐吸引,终于他的根据洞经音乐改编创作了管弦乐《翠湖春晓》。云南朋友送我一张同时还有另一首乐曲《金蛇狂舞》的刻碟,成了我百听不厌的好唱片。

我从云南朋友那里给我的系统的史料里真的系统的了解了聂耳的短暂一生:  

第一个为劳动者写歌的音乐家!

第一个用电影音乐唤起民众筑起血肉长城的革命音乐家!

第一个用艺术歌曲塑造了中国劳动妇女形象的音乐家!

第一个用儿童歌曲形式呼唤儿童心灵的音乐家!

……

天才的音乐家,又是革命者,他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三十几首歌曲,他留下的是愤起抗争,用中华民族的血肉之躯筑起不倒长城的革命家!

聂耳,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2009年被评为中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12年,著名作曲家雷振邦女儿雷蕾在《文史参考》上发文评价聂耳是“国之歌者”,实为恰当之至!

聂耳出生地——云南玉溪建有聂耳纪念馆和纪念广场,《义勇军进行曲》的手稿存在纪念馆里。广场上,当雄壮的国歌音乐响起,五星红旗身披万道霞光冉冉升起,彰显出中华民族是个永远不屈的民族,中华民族是个永远“前进、前进进“的民族,聂耳的英名也会伴着中华儿女前进的步伐永不消失!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