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经历:旧社会吃过糠,解放后扛过枪,历经抗美援朝战争,8年军旅生涯造就他雷厉风行和高效工作作风,如今87岁高龄还在为家乡群众救死又扶伤。

奇人轶事:55岁学武健身,拳术、兵器、散打样样精通;77岁买地建房开诊所,诊所开得远近闻名;80岁学开车,车开得棒棒的;82岁玩微信,玩得转转的;85岁拍抖音,拍得溜溜的;87岁没有“三高”,各器官和身体指数都正常,从没打过针、卧过病床……


初识奇人,心生敬意

今年端午节的第二天,我到故乡湖南省平江县南江镇老父亲隔壁的尹杰家借东西,正碰上她在送一个虎背熊腰,貌似六十多岁的老人,尹杰向我介绍说是她的父亲,来给她家送菜的,我礼貌地与他打了招呼,一起送他出门。老人出门后直接上了一辆停在门前的力帆电动小轿车的驾驶位置,熟练地驾车而去。当我问起尹杰她父亲多大年纪时,她不无自豪地说:87岁,与你爸是同年!当时的我有些瞠目结舌,“不、不、不可能吧!”于是,她向我简单地介绍了她爸爸的一些情况,听了她的介绍,我骤生要去采访这位同年老爸的欲望。她爸住在离南江镇10公里的柘庄乡,尹杰随同我驱车赶到柘庄,在一栋写着“尹医生诊所”的4层楼前又见到了他老人家,算是第二次见面。寒喧两句他就跑走了,我正纳闷着,几分钟后他手里拿着冰红牛饮料、香蕉、花生回到诊所,客气再三地请我吃,原来,他跑出去是给我买吃的。

少年卫国赴朝鲜,八载军旅功勋显。

解甲归乡进杏林,悬壶济世美名传。

言传身教好家风,芝兰玉树满庭园。

八秩学车玩抖音,还研医典陶陶然。

一生敢做又敢为,可酬往岁与今年。

一生高风兼亮节,无愧厚土和高天。

积善人家多余庆,喜我家尊福寿全!

这是大儿子尹志高《咏父》中对父亲尹国华的真实写照。从部队到地方,尹医生无意仕途,专心医术,着意济世救人。与此同时,他言传身教,严格教育子女,要求子女好好做人,有骨气有志气。他的济世情怀、为人之道、情趣爱好对5个儿女影响非常之大。其中4个是共产党员,而且大儿子、大女儿、小女儿都学医。

尹医生医德高尚,凡穷苦之人求诊,不收诊费,还经常赠送药物。病人有求,无论旦夕,随即应诊,绝无托词。即使是上了年纪,他还精研经典医籍,潜心探求医理,学养颇深;他医术高明、妙手回春,尤擅疗治面瘫,患者盛赞“着手成春”。

采访是聊天式的。礼节性的握手、问候、寒暄。眼前的老人,身高不到一米七,但腰板挺拔,脸色红润,给人第一感觉是慈祥、和善、精干、明朗、敏捷、睿智、健康、平实得在人群中一眼很难辨认出来。如果不是从他大女儿那得到的信息和身份证的显示,很难确认他已87岁高龄的年纪。

没错,这就是87岁高龄的尹国华,17岁从军,保家卫国,在部队成长起来的医务工作者,曾在抗美援朝时救治战友,退役回乡后又继续为家乡的医疗事业鞠躬尽瘁,退休后又为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悬壶济世,救死扶伤。

1594870143756799.jpg


从军卫国,幸结医缘

1951年3月,时值土改开始,尹国华怀着卫国保家之志,从家乡平江县梅仙镇稻田村参军入伍,因为在家读过几年书,那时候在部队还算是有文化的,所以被选送到军医学校学习。由于他聪慧好学,居然在两年中就掌握了中医、西医的技术。毕业后,被分配到山东徐州空军部队202师卫生队任助理医生,半年后被派往抗美援朝战场,成为了一名战地救护医生,他用在军医学校学到的医疗本领,与其他医护战友并肩战斗,挽救了无数受伤战友年轻的生命。

有一天,战地临时救护医院抬来了一名右腿受伤的战士,当时这名战士的右腿自膝盖以下血肉模糊,流血不止,在场的两名医生说为保性命必须马上截肢。尹国华通过对伤情检查后,认为不需要截肢,并承诺说“我保证他的生命!”于是,他先采取针灸配合止血,然后进行保守治疗,最后转到后方医院,经过精心治疗,保住了这名战士的右腿。

抗美援朝停战后,他又回到了原部队卫生队。有一年夏天,他所在部队因甲类流行病肆虐,许多战友接连高烧不退,上吐下泄,患病的战友一天天地增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正常飞行。尹国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连续一个多月废寝忘食,一面精心医治患者,一面写预防疾病的大字报和卫生防治疾病知识的广播稿,还主动到各团卫生室介绍防治经验,使流行病在部队很快得到了控制。尹国华因此出席了部队积极分子大会,还受到部队的通令嘉奖。

8年的军旅生涯,尹国华不仅学到了救死扶伤的本领,还满载荣誉,光环璀璨。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并荣获“优秀医务工作者”、“战地尖兵”、“优秀战士”等荣誉称号。


悬壶济世,普惠乡亲

1958年3月,尹国华带着无限的眷恋离开了使他成长、成熟的军营,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平江县梅仙镇,同年5月,他被安排在梅仙卫生院,继续开展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医疗工作。

由于医技精湛,在家乡医院工作没几年,尹国华就成了十里八乡闻名遐迩的“神医”。1973年年初,柘庄村爆发了流行性脑膜炎,五天内就出现了50余例,而且都是儿童,此事在当时震惊全县。县里派出6名医护人员到柘庄协助尹国华做抢救工作。经过医护人员日夜合力抢救,到二月底,脑膜炎流感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在柘庄的群众大会上,平江县卫生局局长张固存是这样说的:“你们这里如果再出现流脑,请不要担心,尹国华医生完全可以处理!”事后不久,吉山村一名叫湛庄春的小孩高烧42度,昏迷不省人事,经检查,患童的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布克氏症呈阳性,诊断为流脑。因为病情相当严重,尹国华要求家人赶快转院,可他的家人身无分文无法进县城医院,既而,他的家人跪求尹医生救救孩子,并无可奈何地说“即使是孩子未救活,绝对不怪您!”到这种时候,尹医生无话可说,只能尽心尽力尽责来全力抢救。于是,他按感染性休克给氧、双滴管降颅内压、降温控制等4个关卡。三天三晚日夜守护,静观小孩的身体变化情况,十天后小孩终于恢复正常,痊愈出院。现在湛庄春五十多岁了,都已做爷爷他还经常来看望尹医生。

1996年,尹国华从梅仙卫生院退休不到三个月,又被返聘到柘庄医疗点,这一干又是21年,直到2017年12月医疗点改为个体诊所。无论是退休前、退休后,还是医疗点、个体诊所都没改变他悬壶济世、医者仁心的那颗初心。

或许是尹国华救人救多了,做好事做多了,上天对他特别眷顾。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不仅自身身体和心理素质良好,而且诊断患者的病情越来越准确,真正应了那一句“姜是老的辣!”去年春上,瑚珮村一位近70岁的徐爹到尹医生诊所看病,尹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后,当即告诉他得了什么病,要他赶紧对症医治,而这位徐爹不相信他的诊断,他先后跑到某县、市医院检查,各说不一,最后,他跑到长沙湘雅医院挂了教授号,结果是教授的诊断与尹医生的诊断结论是一致的。于是,他从长沙回来后,找到尹医生诊治。如今,他改口喊“尹神仙”了!

今年元月的一天,尖山村湛宏伟开车送其父亲湛及清到尹医生诊所看病,当时病人及家人都说是胃痛,通过诊断,尹医生确诊为急性心梗阻,要他们赶紧送长沙湘雅医院抢救。起初,他们家人都不相信,但尹医生的认真态度使他们不得不信,因为尖山村离尹医生诊所不远,来时没带任何东西,所以去长沙时准备返回家拿东西,尹医生见状说:什么都不要拿,抓紧时间赶路去长沙!赶到湘雅医院,经急救诊断,正是急性心梗阻,医生说如果迟半小时就会耽误抢救时间。湛及清就因“尹神仙”的正确诊断和催促,才使他捡回了一条命!事后,湛宏伟专门给尹医生送来了一面“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大锦旗。 

1594870288103831.jpg

今年3月2日上午,梅仙镇哲辽村湛斌斌3岁半的儿子肘关节不慎脱臼,因为是疫情期间,不敢去医院治疗。一时间全家不知所措,小孩哭,大人也哭。无计可施处,有亲戚提醒湛斌斌:“尹医生可以治!”湛斌斌找到尹医生的电话,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拨通了电话。问清情况和住址后,不到半小时,尹医生就赶到了湛斌斌家。他一边与家长说话,一边抓着小孩的手摸了摸,在他们还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小孩的手就被接上了,恢复到正常。湛斌斌一家千恩万谢,可尹医生一分钱都没收就驾车走了。

“救死扶伤是我的职业!”这是尹国华挂在嘴边的话,他的敬业程度远远超出常人的想像。吃饭时,有人来看病,他立马放下饭碗;半夜三更接到出诊电话,他马上起床,甚至连衣服都未穿好就出了家门。他还经常义务为乡民普及健康知识和如何防治老年病知识。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两个多月中,他坚持24小时值班,作好了随叫随到的准备。他从不受时间、气候限制,到山里送医上门;无论路途遥远,路况及差,他从不推辞。有时别人骑车来接,很大程度上耽误了就诊的最佳时间,这也是他80岁学驾驶的主要原因,就是方便出诊,争取时间,提高出诊效率。

“济人须济急时无”这也是尹医生挂在嘴边的话。开诊所期间,尹医生为贫困的病患者贴钱、贴药是常有的事。他平时生活俭朴,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地滩货,住的是简陋宿舍。80岁前一直和小女儿住在原单位的破旧房子里。而自己工作几十年,仅有的一点积蓄都接济了地方上的贫困人家,直到前几年在子女的出资下才建起了自己的新居,也就是现在的诊所。尹医生退休20多年来,给无数患者诊脉、开中医处方不少于三万张,一根银针治愈过无数经络患者,从未收过处方费和治疗费,这些都是柘庄上5里下5里,左5里右5里的乡里乡亲众所周知、家喻户晓的。当记者问起他为何治病不收钱时,尹医生却若无其事地说:我的医术是国家培养的,理应服务于广大人民!

“有医风医德,能任劳任怨”这是平江著名书画艺术家艾创奇先生为尹医生写的字画内容,这正是对他悬壶济世,普惠乡亲的经典概括。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